第7章 好關系成就一生(6)
- 成功的秘訣在哪里:學好關系學事半功倍效
- 金庚石主編
- 5085字
- 2016-03-14 17:11:40
所以,處理好職場的人際關系,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大的勝利。然而,作為職業生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即使是對于那些大公司、跨國企業的職業人士、高級白領來說,處理好職場的人際關系也頗有難度。
一般公司里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同事、上司、下屬、客戶、競爭對手五類,我們就專門針對這五類人,給各位提出一些交往建議,希望能夠幫你改善目前不佳的人際關系狀態,或者讓你的人際關系更加如魚得水。
對同事理解第一
一只小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
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并不大呼小叫。”
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
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永遠只會想到自己,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就會想到他人。凡事要多為人想想,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考慮問題,而不是站在自己的位置考慮他人的問題,這樣才會相互體諒,避免爭吵。
作為公司同事,大家同在一個屋檐下,甚至一張桌子上為生計、理想而奮斗,就算是沒有兄弟情義,也應該有戰斗友誼。
一般情況下,和同事相處的時間長了,就會對他了解得八九不離十。作為同事,需要在工作中與他們相互配合、協調,齊心協力地共同完成上司、公司交代的任務。為了相安無事地工作,我們應該在發生誤解或者與他爭論的時候,換個角度,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為他想想,千萬不能情緒化,一不高興就把對方的隱私全部抖摟出來。這樣不僅你會在公司樹立起一個敵人,甚至會引發眾怒。畢竟誰都不喜歡那種背后議論他人的人,尤其是揭露對方隱私的人。
同時,在工作上,我們要盡可能地支持對方的工作。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但是我們的支持也應該有個限度,而不能給人拉幫結派、搞小集體主義的印象,從而引來公司領導層對自己的懷疑、不信任。
不是所有同事都可以成為朋友
有這樣一個問題:和我們每天在一起最長時間的人是誰?不是我們的親人,也不是我們的朋友,而是我們的同事。我們和同事在辦公室一起工作,一起吃喝,一起娛樂。時間長久了,親密性似乎也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但是,一定要適當地把握辦公室的距離。看看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怎么處理同事關系的:
小鄭最近總是愁眉不展,說話辦事也沒有精神,家里人還以為他病了,要他去醫院檢查檢查身體。這天,姐姐叫他去外面吃飯,幾杯酒下肚,小鄭才向姐姐吐出了苦水……原來,小鄭到一家大型企業公司上班已經兩個多月了。初來時,小鄭很想能結交在這里一同工作的同事,一方面是出于和同事一起工作融洽、方便的心態;另一方面是想,多些朋友總不是壞事。所以小鄭對同事很是熱情,尤其是自己辦公室的同事,關懷程度不亞于親兄弟、親兄妹。
轉眼兩個月過去,小鄭發現和這些同事不但沒能結交成好友,反而比剛來時還添了許多陌生感。同事們對他都不親熱,只是打打招呼,有時連話也不和他講,商談業務也是其他同事們互相交流,反倒把熱情的小鄭撇在一邊。這讓小鄭很不解,心懷委屈和不滿,整天連工作的好心態都沒有了。
姐姐耐心地聽小鄭講完自己的遭遇,不禁笑道:“這就是你的不對了。”看著弟弟更加迷茫的眼神,姐姐喝了口水,接著說:“你首先要弄清楚,同事畢竟是同事,并不是所有人想成為朋友就能成為朋友的,何況朋友也不是刻意交往就能馬上交出來的。人家本來是你的同事,可你卻上來就那么熱乎,先不說人家肯定會反感,誰又知道你有沒有其他目的呢?或者你可以換個位置考慮一下,假如你的同事忽然對你親熱起來,你會不會有點不知所措,渾身不自在?”
小鄭聽了姐姐的話,這才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姐,你真是一語中的,我知道該怎么做了。”
此后,小鄭不再有那樣魯莽、沖動地想要結交同事的心態,而是一面踏踏實實地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一面友好地對待同事,必要時給些幫助、關懷和鼓勵。現在,小鄭的人際關系比過去和諧多了,還真的交到了幾個夠意思的朋友。
調整自己對同事的期望值
在我們的工作環境中,會擁有許多同事,而我們要做的是,應該在工作中調整自己對同事的期望值,最好認清自己到這里來主要是工作的,和同事之間是工作上的合作關系而不是交流個人感情。期望值調整好后,你的言行舉止才會得體大方、不溫不火,從而引起別人對你的好感。
另外,職場上主要還是工作關系,積極在工作上與他人配合,讓大家能愉快地工作才是比較理想的方式。如果抱著交朋友交心這樣的心態到職場,受挫的可能性較大。如果在職場上能交到朋友是你的幸運,如果沒有交到朋友則屬正常。
當然,和同事搞好關系是應該的,但是這要看你和同事之間的“好關系”是靠什么來維持的。假如說你只是因為“好使喚”,能夠為他們減輕很多負擔,甚至是他們犯錯時的犧牲品,顯然,這樣的“好關系”不值得慶幸。尤其要記住,同事不等于朋友,和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會使你看起來更美。
某公司的小李有這樣一段經歷:小李平時很注重人際關系,非常在乎自己的人際關系是否良好。于是在辦公室每天都給同事端茶送水。遇到什么需要跑腿的業務,就毛遂自薦地“沖鋒”在最前面。就連去食堂打飯的活兒,小李也給包下了。
漸漸地,同事們都習慣了有這樣一個愛跑腿兒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兒,都習慣性地交給小李去做。小李還以為這就是贏得了好人緣,這些同事都變成了他的朋友呢。
有一天,小李感冒發燒,沒能去上班,打電話讓辦公室的同事幫忙請個假,同事痛快地答應了。第二天小李剛來到公司,就被上司叫到辦公室狠狠訓了一頓,批評他不請假就不來公司上班,成何體統。
小李很生氣也很奇怪,忙回去問自己拜托請假的同事,同事這才想起來,說是自己給忘記了。小李心里難受壞了,心想:我整日伺候你們,你們交給我的任何事我都沒忘,怎么我這僅有的一次請假都沒放在心上呢?
更讓小李感到心寒的是,同事們不但沒關心地問問小李為什么沒來上班,反而責怪他一天沒來,他們的飯都是自己去食堂打的。小李這才明白,自己的行動不僅沒能贏得朋友,反而使同事們開始忽視自己,變成了一個犧牲品,一個“好使喚”。
所以,當我們在工作崗位上辛苦工作時,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與同事交往的心態。盲目地討好所有同事,不但讓同事感到不自在,從而疏遠你;甚至會使自己變成一個“好使喚”,被同事忽視。這并不是說讓你不與同事交流,而是要保持適當的距離,“距離產生美”——這句話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與同事的交流中,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主動接觸同事沒有錯,給同事真情的愛心也沒有錯,但要把握好分寸,這樣同事才能信任你,對你產生好感。
我們不難看出,要想建立在同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是要靠自己的不斷努力。對于關系較好的朋友,已經不存在親密與疏遠,無論哪種情況,雙方都可以理解。但是對于同事之間來說,太過親密,只能讓對方感到你有什么目的,或者感到你很隨便,會認為你沒有獨立的人格與尊嚴。
在與同事的交流過程中,與眾多的同事做到和睦相處,有助于心靈的互相溝通,使我們的工作變得輕松、愉快。與人為善是一個人的美德。但一定要記住,在誠懇地與同事交流、與人為善的同時,正確把握與同事的距離,這樣才能使同事們愿意接近你,并且接納你,這樣你才會有一個好人緣。
所以,要明白你的同事有時候并不是你的關系因子,把精力放在工作上的同時,不要盲目結交所有的同事——要知道,想讓所有同事變成你的朋友,這是不可能的。適當地與同事保持距離,會使你在同事心中更有美感與價值,你與同事的情誼才會更加長久。
8小時以外的同事關系
前面我們講過,和同事要講究距離的把握,有些人出于想結交的心理,對自己的同事過分的親熱,反而會弄巧成拙。但是,需要明確的問題是,這里所指的距離感,并不是讓你遠離你的同事,而是要掌握與其相處的尺度,除了在工作上需要和同事溝通與合作,最好還要有與同事工作以外的相處時間。
學會與同事交往,這是一門人情練達的學問,也是一門社交藝術。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句話在人們的親身體驗中屢試不爽。和同事處好關系,多些來往,對你是不會有壞處的。有些人不喜歡應酬,單位同事結婚或者過生日,他都想假裝不知道,巴不得躲得越遠越好;有些人卻很關注誰誰要結婚、誰誰要過生日的消息。后者就是懂得這門人情練達的學問的人,他懂得在平時生活中也要和同事搞好關系。
李牧是一個工作能力很強的小伙子,在工作上和同事關系相處得很融洽,但是只要一下班或每逢休息日,他似乎就和同事徹底不認識一樣,從來都沒給同事打過電話,更別說和同事一起聚會了。
這一天大家都收到了同事小黃的生日請帖,過生日的不是小黃,是他剛滿一周歲的兒子,大家都紛紛表示恭喜,并約好晚上一定去小黃家好好慶祝一番。只有李牧沒說什么,心想我才不去呢,去了還得買禮物,虧死了。這天晚上,小黃家里聚滿了單位的同事們,大家玩得非常開心,還照了許多合影,可是這合影里面唯獨就缺李牧。
李牧就快結婚了,家里人催他趕緊給朋友同事發請帖,臨近結婚再提出邀請,恐怕人家都把時間預約出去了,那不就來不及了?李牧嘴上答應著,心里卻有點犯愁。因為他知道,自己從來沒參加過同事們的婚宴和其他聚會,那自己怎么好意思開口邀請呢?可是如果沒有一個同事來參加自己的婚禮,面子上也說不過去呀!
左右為難的李牧這幾天心情大為不好,工作效率都明顯下降了,女朋友看他這樣,還以為是因為要和她結婚才郁悶的,結果女朋友都和他生氣了。李牧就這樣有口難言,跟誰也不好意思講出自己的苦惱。
轉眼結婚日期已到,第二天就是李牧新婚的大喜日子了。李牧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把請帖送到同事手中。同事們都祝他新婚快樂,李牧心里還挺高興,想第二天他們一定會來的。沒想到第二天,李牧在婚禮上連一個自己的同事都沒見到。
這就是禮尚往來,人之常情。我們在工作上與同事相互勉勵,一起開心地工作,下了班就變成了陌生人,相互毫無關系可言——這是再愚蠢不過的做法。
不要自以為聰明的像個守財奴一樣緊緊“捍衛”自己錢袋里的工資,難道你的同事結婚,你就不結婚嗎?難道你的同事過生日,你就沒有生日可過嗎?很多時候,可能我們都會從心里拒絕同事們熱鬧的聚會。比如有的同事過生日,邀請你去家里玩,你可能在去的中途又折回你的家,你會想:他過生日我去送禮物,怎么我過生日不見有人來呢?這時候你一定忘記了一件事,那就是你根本沒向同事們發出過邀請,這不還是自身的原因嗎?這樣你來我往不僅能讓你在各種場合不會尷尬,還會多交些朋友,豈不是兩全其美。
當然,大概你不是個喜歡熱鬧的人,這時候會不會有其他的方法可以適度地增進與同事間的情誼呢?我們再看看這個小故事:
張佳是一個有些內向的年輕人,雖然和單位的同事們關系處得還不錯,可是由于性格原因,很少參加同事之間的聚會。他很明白這樣長此以往地下去也許不會對自己有過大的影響,但是一旦自己有什么事情需要同事幫忙的話,就很難能“請得動”人家了。
張佳有一個做心理醫生的姐姐,有一次在聽了弟弟這個苦惱后,笑著告訴弟弟,這沒什么大不了的,性格是可以慢慢改變的,再說,就算不愿意趕熱鬧,也可以在休息日單獨邀請哪個同事出來玩呀?或者來家里,或者出去郊游,這都是很好的選擇。張佳聽了茅塞頓開,打算從現在開始就行動。
果然,這個星期天張佳過得非常愉快,因為這天的時間是在與同事打網球中度過的。張佳的同事也很開心,告訴張佳,自己很久沒打網球了。平時工作壓力大,每天都過得很累,只有到了周末才能休息一下,一般就是在家里悶著睡覺,沒想到還有比睡覺更減壓的方式。
張佳的煩惱徹底解決了,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大事小事的,也都會有同事來幫忙,就這樣,他得到了許多值得交往的好朋友。
這就是聰明人的交際方式,只有善用心思的人,才能達到聯絡感情的目的。
如果你是一個個性開朗活潑的人,完全可以在你生日那天,邀請你所在部門的同事們去你的家中或飯店吃頓晚飯。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你的同事們過去和你的關系如何,一般都不會拒絕去給你捧場的,你也會給大家留下一個好印象。
如果你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不善于言談和大型聚會,那么完全可以分別單獨邀請你的三兩個同事,搞個小聚會,聯絡感情。同事也可能成為朋友,只要交際方式適度得當,一定可以成為朋友,這種深交的同事,和你關系密切,有求必應。
多與同事在工作以外的時間相聚,還能鍛煉你的交際能力,使你今后在各種場合下,都能應酬自如。其實這并不難做到,繁忙的生活可能會使我們忽視這些社交細節。
社交是一門藝術,如果你正在埋怨你的朋友太少,那么請記住: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忘了你最好的社交對象其實就在你的四周。
把你生活中的寶貴時間勻一點兒給你的同事,不要以為這些時間會浪費,這是在為你存儲更加寶貴的“資源”,讓你在生活圈子中的任何方面都應付自如、八面玲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