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中學生必知的名勝古跡(下)
- 楊發興主編
- 4988字
- 2016-02-17 15:12:42
清代,虎丘經歷了一個盛極而衰的過程。虎丘最興盛之時,為康熙至乾隆期間。康熙帝玄燁和乾隆帝弘歷都曾六次南巡,每次下江南都要光臨虎丘,并曾駐蹕山上,有幾次從浙江回京途經蘇州還要重游虎丘。祖孫二人先后在虎丘題寫匾額楹聯數十處,吟詩不下二十余首。現今頭山門所懸“虎阜禪寺”豎匾,就是玄燁的手筆。為此虎丘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至四十五年(1706年)先后建起了萬歲樓、御碑亭、文昌閣,以及宏偉的行宮“含暉山館”,接著又重修了大雄寶殿、千佛閣。乾隆十五年(1750年),再次全面修整,十九年(1754年)建千手觀音殿、地藏殿,三十八年(1773年)修塔。當時山前山后軒榭亭臺逶邐參差,多達五千零八十余間,共有勝景二百多處;白堤春泛、蓮池清馥、可中玩月、海峰雪霽、風壑云泉、平林遠野、石澗養鶴、書臺松影、西溪環翠、小吳晚眺,號稱“虎丘十景”。虎丘衰落之時,為咸豐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的兵火摧殘。1860年,太平天國忠王李修成自天京(南京)揮軍東征,一路勢如破竹,迅速逼近蘇州,潰敗的清軍在城外楓橋、虎丘、山塘、上塘、下塘和南濠、北濠一帶縱火,大火延燒三晝夜。“山塘七里繁華夢,贏得姑蘇一炬紅”(俞平伯詩)被譽為“紅塵”中一二等風流之地(紅樓夢第一回)的蘇州閶門,繁華商市及虎丘、寒山寺等勝跡,旦夕之間化為廢墟。1863年虎丘又成為太平軍蘇城保衛戰的西北前哨陣地,曾在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戰后的虎丘,殿閣樓臺僅存斷壁頹垣,唯有破敗的云巖寺塔、二山門。二仙亭和石幢兀立于荒煙蔓草中;危塔暮鴉,西風殘照,人跡罕至,荒涼不堪。同治十年(1871年)起山寺殿宇才略有恢復,但因陋就簡,規模已大不如前。光緒十年(1884年),狀元洪鈞、詞人鄭文焯等集資于憨憨泉坡地依山勢創建擁翠山莊。辛亥革命后,1918年吳中名士金松岑、費仲深、汪鼎丞等募建冷香閣于擁翠山莊北,并于閣旁植紅綠梅數百株,成為品茗賞梅勝地。此后十余年,又陸續修建了頭山門、石觀音殿、申公祠、三泉亭、致爽閣、可中亭諸勝。但八年抗戰期間,勝跡失修,樹木被砍,又出現了荒涼景象。
新中國建立以后,虎丘勝跡才真正開始全面修整。1953年到1963年短短十年中,維修加固了瘡痍滿目、開裂欲傾的云巖寺塔,重修了二山門、大殿、千手觀音殿、小武當、小武軒、百步趨、十八折、擁翠山莊、申公祠、五十三參、御碑亭、上山路、陳去病墓,重建了悟石軒、平遠堂、花雨亭、通幽軒、玉蘭山房,新建了東丘亭、放鶴亭、孫武子亭、涌泉亭、海涌橋,疏浚了劍池、第三泉、環山溪,在元末張士誠土城殘基上修筑了環山路,并在保護古樹的同時,大規模綠化,植樹二萬二千多株,山前山后滿目蒼翠,盡改往昔荒蕪面貌。1961年,云巖寺塔以及二山門,有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是,從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革”中,虎丘不但整修和建設陷于停頓,而且受到了人為的破壞,石刻、佛像、匾額、楹聯、書畫損失嚴重。七十年代后期起,虎丘又進入了一個加快步伐恢復發展的新時期。到1989年建國四十周年時,失修、破損、無存的建筑、石刻、匾聯逐步得到維修保護和復原,重建了千頃云閣、五賢堂,新建了分翠亭、攬月榭、云在茶香、萬家煙火等景點;1980年至1982年,新建“萬景山莊”盆景園于東山廟、隆祖塔院遺址一帶,薈萃蘇派樹樁盆景和水石盆景數千盆;1981年至1986年,對云巖寺塔的塔基和基礎進行了加固,使這座傾斜已達2、34米的千年古塔轉危為安;年以后,重修了二山門,重建了巢云廊、平遠堂、養鶴澗、頭山門兩廊,疏通了第三泉經劍池、千人石、白蓮池到養鶴澗的古水系,并將崎嶇不平的環山石子路和山坡小徑全部改鋪成平坦的石板路。與此同時,大力載種竹、茶、樟、杉、松、柏、梅、桂、櫻、楓、玉蘭、銀杏、石榴、枇杷、柿、棗、桔、栗、杜鵑等。如今,西麓的紅梅、綠梅,東麓的櫻花,后山的毛竹、杜鵑、白云茶,都已蔚然成林;人工培植的書帶草、麥冬草和長春藤等也取代了以往山坡、路旁野生的雜草。春花、夏蔭、秋果,冬翠,四時佳景清麗可人,千古名山生機盎然。
1998年,虎丘以其整潔優美的環境井然有序的管理和優良的服務,被評為十處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之一。
2002年,蘇州山市虎丘山風景區日前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的國際認證。此前,風山景區已獲“全國十大文明示范風景區”和國家旅游局確認的高等級“AAAA”景區等評定,此番通過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的國際認證,標志著該景區百尺竿頭再上層樓,將從科學化過細管理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優化質量刷新形象。
虎跳峽
位于麗江和中甸交界處的金沙江上,虎跳峽海拔高差3900多米,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大峽谷,以奇險雄壯著稱于世。
從行政區劃來分,虎跳峽隸屬于迪慶,但一般游客都選擇從麗江前往虎跳峽。江水被玉龍、哈巴兩大雪山所挾持,分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3段,共18處險灘。
上虎跳距離虎跳峽鎮9公里,是整個峽谷中最窄的一段,江心有一個13米高的大石—虎跳石。從虎跳峽鎮過沖江河洞哈巴雪山山麓順江而下,即可進入峽谷。
峽有兩種選擇:一種可借助汽車游看重點,省力快捷;另一種則是徒步穿越,可徒步走哈巴雪山小路,也可徒步走碎石公路,身體力行的品味虎跳峽之美。
丹巴甲居
在四川丹巴境內,深藏著眾多造形美觀、風貌古樸、鮮為人知的古村落。數千年來這些古村落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建筑風格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尤以甲居的藏寨最為集中和突出。
在當地人們都將其居住的村落稱為寨子,這些寨子一般都修建在向陽的坡梁上較為平坦的地方,寨子由幾十戶甚至上百戶人家組成。一幢一幢外形美觀、風格統一的寨房依著起伏的山勢迤邐而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綠樹掩映之中,與周圍茂密的樹林、清澈的溪流、皚皚的雪峰一起構成一幅田園牧歌似的優美的鄉村畫卷。
這些寨房民居均為石木,以家碉為脊修筑成3—5層的碉樓式。底屋均為家畜圈,其上依次為鍋莊室、儲藏室、居室、經堂及角樓(家碉),其中二、三樓分別有天井和露天大陽臺。房體的外墻多以白色、褐色與黑色圈涂成條紋,并繪以日、月、星辰和宗教圖案,每年年末,嘉絨藏族都要將自己的房子外墻重新上色,以顯示出美麗而整潔的外觀。房外所立的經幡以及房頂隨風飄動的瑪尼旗,更為這些古村落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交通:甲居藏寨距離縣城也比較近,約5公里,有小巴。也可以租車前往。小巴2元/人。租車在20元左右。門票:30元/人。
布科寨、巴郎寨也是看藏寨的好地方。這里距離縣城約3公里,徒步可前往。
色達
色達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北部,境內地形地貌復雜,屬典型的川西地槽系巴顏喀拉山褶皺帶,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日照充足,為高原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零下1度,長冬無夏。有著草原、湖泊、河流……以及絢麗多姿的藏族風情。
色達除了色爾壩區以外其它大部分鄉鎮都是牧區,當汽車駛入色達時,草地、牛羊便構成了草地人生活的主題。色達是藏語“金馬”的意思,傳說因在這片富饒而美麗的草原上曾發現過“馬頭”形金子而得名,也有人說是因為在地下埋藏著一匹“金馬”。
距色達縣城20余公里有一條山溝叫喇榮溝,順溝上行數里,蔚藍蒼穹之下,銀嶺碧草之間,數千間赫紅色的木屋,如眾星拱月般簇擁著幾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也稱色達佛學院。色達佛學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常住的喇嘛有兩萬多人。每遇有佛事活動人數還會增加,最多時可達四萬多人。
這里的僧舍很壯觀,如果你是初次到色達,其龐大的陣勢往往會讓你目瞪口呆。連綿數公里的山谷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成千上萬喇嘛和尼姑的宿舍,谷底和山梁上分布著幾座寺廟和佛堂,建筑規模雖都不很大,但裝飾考究而輝煌;身披槳紅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來來往往,空氣中充滿生機和祥和氣氛。
在佛學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個金碧輝煌的建筑,叫做“壇城”(音譯)。它的上半部分是轉經的地方,據說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這里轉上一百圈就能夠好;下面一層是轉經筒,金色的圓筒在人們干枯的手轉過之后留下一串悠長的嘎吱嘎吱的響聲。
色達縣是個藏傳佛教寺廟比較集中的地方,全部為紅教,當地人有「色達山河一片紅」的說法。除喇榮寺五明佛學院外,主要還有勒窮寺、拉則寺、東嘎寺、打隆寺、色拉寺等,各具特色。
在離色達縣1.5公里處的色柯鎮,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祭塔大典。所謂祭塔大典,即每年的7月下旬拜祭釋迦八大功德寶塔之一的鄧登曲登,塔高50米,周長100米,共九層,為四川省最高的藏傳佛教寶塔。這是覺母(即藏傳佛教對女性出家人的稱呼)們正在繞塔。覺母們頭頂花冠,面垂黑色流蘇,手持銅鈴,口中梵語呢喃,鮮明艷麗的妝扮映襯于藍天之下,從草原深處搖曳而至,恍若一隊仙女下凡。
丹霞山介紹
丹霞山座落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城南9公里處,距韶關市區56公里,丹霞山是紅砂巖峰林地帶,到處懸崖峭壁,景色奇特。它以頂平、身陡、麓緩、巖石裸露的地形特點而成為地貌學專用名詞“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又被稱為中國“紅石公園”。
丹霞山的自然風光集雄、險、秀、幽于一身,為嶺南第一奇山,居廣東四大名山之首。1988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丹霞山風景名勝區,包括丹霞山景區,大石山景區、韶石山景區和錦江景區,總面積350平方公里。現已向游人開放丹霞山景區和部分錦江景區。
丹霞山景區分上、中、下三層。下層為錦石巖,天然巖洞有其佛殿、觀音殿和大雄寶殿,居有比丘尼20多人,洞頂有一石龍,“龍鱗”顏色四季不同,被稱為“變色龍”;中層以別傳寺為主要景點,現有僧侶30多人,香火鼎盛。此外,還有通天峽、丹梯鐵索等景致和賓館、餐廳等接待服務設施;上層有長老峰、海螺峰和寶珠峰。長老峰是遠眺奇峰幻景和旭日、晚霞的好地方。周圍有僧帽峰、望郎歸、玉女投江等勝景。海螺峰上有“螺頂浮屠”,下有海螺巖、雪巖、草懸巖等許多巖洞。寶珠峰有虹橋擁翠、龍王泉、舵石朝曦等景點。丹霞山還有很多奇花異草,摩崖石刻也蔚為奇觀。錦江景區,現已開辟機動游艇、劃船、游泳等項目乘船漫游,可欣賞群象過江、金龜朝圣、六指擒魔、姐妹峰、茶壺峰、觀音送子等奇景及農村田園秀色。
陽元山在丹霞山附近,因有一石酷似勃起的陰莖而命名,被稱為“嶺南一絕”。石柱高28米,直徑7米,從其形狀看,那頭部、中間乃至下部位置都與陰莖、陰囊相似。從其色澤、線條看,也與陰莖、陰囊的膚色,血管相似。被稱為“天下祖根第一奇石”,人類的老祖宗和性文明的發源地。每天來這里求子祈福,尋根敬祖,一睹陽元山的游客絡繹不絕。
海螺溝
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是貢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景區,經國家批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 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冰川森林公園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位于瀘定縣境內貢嘎山東坡的冰蝕河谷,總面積197平方公里。距瀘定縣城52公里,距康定72公里。貢嘎山海螺溝冰川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為數極少的一年四季均可身臨其境的低緯度、低海拔現代冰川之一。在我國境內,海螺溝是距大城市最近(距成都282公里)、最容易進入的低海拔海洋性現代冰川,它成為人們欣賞大自然奇觀、了解冰川知識的理想場所。海螺溝冰川是亞洲最東的低海拔現代海洋性冰川,冰川舌前端海拔僅2850米。其大冰瀑布高1080米,寬500—1100米,是我國至今發現的最高最大的冰瀑布,是著名的黃果樹瀑布的十五倍。溝內蘊藏有大流量沸熱溫冷礦泉,大面積原始森林和特高的冰蝕峰,大量的珍稀動植物資源,金山,銀山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本地區為于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帶上,屬于青藏高原邊緣——橫斷山系的高山峽谷地貌類型。境內山脈,河流近似南北伸延,嶺谷高差懸殊,由東坡大渡河谷地至主峰頂,水平距離29公里,而相對高差6500米,為世所罕見。
本地區位于我國東部亞熱季風區與青藏高原東部高原溫帶半濕潤區過渡帶上,山體兩側氣候差異明顯。區內從南到北,從低到高,具有完整的熱、濕、寒立體氣候帶譜。貢嘎山主山脊正位于我國一級自然區劃界限的位置上,主脊線以東的海螺溝為東部季風區域。受東南季風的影響,其氣候特征為潮濕多雨,冬暖夏涼,云霧多,日照少,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雨水集中在6—9月,從溝口至溝尾具有亞熱帶、暖溫帶、寒溫帶、寒帶幾個氣候帶,所以說海螺溝有“一溝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征。
趵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