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太陽的運動軌跡

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這樣的情況一年只有兩天。問一個人早上太陽從哪兒升起,他或者她通常會回答:從東方升起。同樣他或者她通常也會說:晚上太陽從西方落下。事實上,一年中只有兩天,太陽是從正東方升起,從正西方落下,即春分和秋分。從春分到秋分,生活在北半球的人看到太陽從東偏北的地方升起,從西偏北的地方落下。在夏至時這種現象尤為明顯,太陽從東偏北最大的方向升起,從西偏北最大的方向落下。從秋分到春分,生活在北半球的人看到太陽從東偏南的地方升起,從西偏南的地方落下。在冬至時這種現象尤為明顯,太陽向南偏離得最遠。生活在南半球的人看到的情形與我們正好相反。

太陽在黃道上運動一周的過程就是我們經歷一年的過程。正如一年中太陽的升降方向不斷變化一樣,每天同一時刻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一年中也不斷變化。夏至日,當太陽從東偏北最大的方向升起,從西偏北最大的方向落下,太陽在天空中走過了一年中最長、最高的軌道,因此夏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相反,在冬至日,當太陽從東偏南最大的方向升起,從西偏南最大的方向落下,太陽在天空中走過了一年中最短、最低的軌道,因此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在春分和秋分日,太陽走過了長短,高低適中的軌道,因此這兩天晝、夜一樣長。

春分和秋分是由單詞“equinox”翻譯過來的。“equinox”來自拉丁語,意思是“相等的夜晚”。現在的意思與此略有不同,它也用來指一年中晝夜相等的那兩天。

夏至和冬至是由單詞“solstice”翻譯過來的。“solstice”來自拉丁語,字面意思是“太陽停止不動”。這需要解釋一下,每個人都知道太陽不可能在天空停止不動,這里的“solstice”是指這樣一個現象:每年從冬至到夏至,太陽一天內在天空中的軌跡越來越長,越來越高,到夏至時,太陽在天空中的軌道達到最長、最高,即太陽往北的運動趨勢停止了。與此類似,每年從夏至到冬至,太陽一天內在天空中的軌跡越來越短,越來越低,到冬至時,太陽在天空中的軌道達到最短、最低,即太陽往南的運動趨勢停止了。

許多文明都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軌跡密切相關。在索爾茲伯里平原上,在新石器時代豎立的史前巨石柱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今天,這些史前巨石柱仍然十分準確的標志出太陽在分點和至點升起及落下的方向。1000年前,有個本土的美洲人定居點科胡基亞,在密西西比河岸靠近今天圣路易斯的地方。今天科學家在那里的地面上發現這兒曾有一圈木樁。直到今天,霍皮人(美國亞利桑那州東南部印第安村莊居民)和安第斯山脈的土著人仍用平頂山和山峰記錄下太陽升起及落下的方向。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實際和精神上的原因都有。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即反應了天歷,又告知人們何時耕種,何時收割以及何時舉行重大的宗教儀式。

太陽的軌跡在天空中的變化是由于地球自轉軸的傾斜造成的。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地軸始終與軌道面保持傾斜。在夏至日的北半球,傾斜軸偏向太陽,因此太陽在天空中的軌道達到最高。6個月后,在北半球,傾斜軸偏離太陽,太陽在天空中的軌道達到最低。而在春分和秋分日,傾斜軸即不偏向太陽又不偏離太陽,所以太陽在天空中的軌道高低適中。以地球為標準,太陽比地球大得多。我們見到的太陽,直徑有139萬千米,如果把太陽比做一個金魚缸,則需要100萬顆地球大小的大理石才能填滿。

太陽的化學成分十分簡單。太陽包含了宇宙中所存在的大部分元素,但太陽主要是由最簡單的元素氫組成。實際上,氫和氦組成了太陽質量的99.9%,其他的氧、碳、氮、鐵等元素只占0.1%。

我們見到的太陽的表面實際并不是一個面。在我們看來,太陽似乎有一個固體的表面,并且有一個可測的邊界。真實情況是:太陽是一個由氣體組成的球體,沒有固體的表面。我們看到的邊界,只是由于在那兒,太陽氣體的密度下降到使光透明的程度。在這個密度之上,太陽是不透明的,因此我們看不到太陽內部。雖然我們現在了解到這些,但天文學家仍然把這一不透明的邊界當做太陽的“表面”,稱作光球層。顧名思義,在光球層內,太陽放出的光子可以最終到達我們的眼睛。

太陽中心看起來要比邊緣亮。這一現象稱作暗暈,是由于我們看的太陽中心比邊緣更厚,并且溫度也更高。

太陽的顏色可以告訴我們它的表面溫度。如果我們把一根鐵絲伸進火爐里,燒幾分鐘后拿出來,會發現它發出暗紅色的光。此時測量它的輻射溫度,大約2760℃。如果我們把它放進火爐多幾分鐘,再拿出來,發現它發出亮黃色的光。此時測量它的輻射溫度,大約6090℃。此時鐵絲的顏色與太陽十分接近,太陽表面的溫度也大約是6090℃。與此類似,其他恒星的顏色也暗示出各自的表面溫度。如紅星溫度較低,藍、白星溫度極高。

太陽表面是有斑點的。望遠鏡觀測的圖像顯示,太陽的斑點好像鑲入水泥地上的鵝卵石一樣。這是因為我們看到許多氣體單元的頂部,這些亮的區域與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小相仿,是熱氣流噴射上升的區域。而暗區域是冷氣流下沉的區域。因為表面斑點的現象與米湯相似,我們又稱其為粒狀亮斑。

太陽的斑點聚成一團。通過研究太陽表面的大尺度運動,我們得出:斑點聚成巨大的、粗糙的多邊形區域。物質常從區域中心涌出,向各個方向流動,在邊緣又沉落。該區域常延綿到32200千米,我們又把它叫做超大斑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宁县| 彭山县| 琼中| 自贡市| 昆明市| 麻栗坡县| 通海县| 红原县| 兴国县| 舟山市| 抚远县| 天气| 泽普县| 高雄县| 永济市| 萍乡市| 通渭县| 武冈市| 杭锦后旗| 双城市| 涞水县| 清原| 夹江县| 宣威市| 长春市| 莎车县| 南召县| 渭源县| 呼玛县| 梁河县| 穆棱市| 邵武市| 藁城市| 武穴市| 互助| 长宁县| 花莲市| 威宁| 元朗区| 奈曼旗| 汨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