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陽的形成
書名: 探索太陽系(宇宙瞭望書坊)作者名: 李宏主編本章字數: 514字更新時間: 2016-02-24 16:55:44
太陽是一顆十分普通的恒星。太陽只是浩瀚宇宙中無數恒星中的一顆,很多恒星與太陽類似,但也有一些恒星較之太陽而言或大或小,或冷或熱。總之太陽是恒星中適中的一顆。
在3.5億年前,地球上生命初開時,太陽與現在有所不同。從表面上看,太陽是淺黃色,比現在小8%~10%,亮度只有現在的70%~75%。此后太陽慢慢變大、變熱、變亮,持續了3.5億年,但比不上僅持續了1~2個世紀的“溫室效應”。
今后50億年,太陽仍然保持穩定。太陽以后可能會由于氫的燃燒比現在略大、略熱、略亮,此后,地球會有很大變化。50億年后,太陽的氦核越來越大,最后坍塌,燃燒成為碳元素,表層的氫繼續轉化為氦。氦燃燒反應產生的能量將把光球層外推,太陽變為一顆紅巨星,吞并水星和金星,并到達地球軌道。太陽紅色的表面依然,但會越來越冷。地球仍會被太陽的熱量熔化。
太陽變為紅巨星以后,還有更多的變化。太陽晚期,光球層也被推開。變成一圈氣體和塵埃,又叫行星狀星云。隨著核反應的停止,太陽變為一顆地球大小的白矮星。太陽的直徑將從現在的129萬千米變為紅巨星時的32190萬千米,再變為白矮星時的12800多千米。隨著核燃料的耗盡,太陽逐漸冷卻,由白依次變為黃、紅,最后成為一顆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