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打坦克的“三劍客”
書名: 軍事常識悅讀(健康快樂悅讀)作者名: 王新龍主編本章字數(shù): 2259字更新時間: 2016-02-25 11:45:50
坦克炮和反坦克炮主要都是用來對付坦克和裝甲車輛的,配用的是同樣的彈藥,叫做“反坦克炮彈”。
反坦克炮彈是打坦克的主力軍之一,它的弟兄們可真不少,僅1980年代以來就有很多新兄弟問世。
盡管反坦克炮彈的成員眾多,但如果細分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實際上都分別屬于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這三個家族的成員,并且各有絕招兒,人們形象地稱它們?yōu)榇蛱箍说摹叭齽汀薄?
穿甲彈出世最早。在19世紀中期就出現(xiàn)了用滑膛炮(炮管里光滑沒有螺旋線的火炮)發(fā)射的早期穿甲彈。
不過,這種穿甲彈是用來攻擊戰(zhàn)船裝甲的。那時,船上的裝甲較薄,而且裝甲是用強度較低的輾鐵制成的,所以容易被這種實心穿甲彈穿透。
后來,戰(zhàn)船的裝甲進一步增厚,并采用軟鋼制造。
于是,在19世紀末期便相應出現(xiàn)了帶穿甲彈頭的炮彈。
由于這種穿甲彈內(nèi)可以裝填炸藥,比初期的實心彈有所改進,因而穿透裝甲的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它穿透裝甲的厚度與炮彈的彈徑相同。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出現(xiàn)后,促使人們對穿甲彈作進一步的改進。
這一時期的穿甲彈主要用來對付坦克裝甲的。按穿甲彈彈頭部的結(jié)構(gòu)不同,又分為尖頭穿甲彈、鈍頭穿甲彈和被帽穿甲彈。前兩種穿甲彈主要用來對付里外強度相同的均質(zhì)裝甲;而后一種由于在彈頭上加有風帽和被帽,因而穿甲能力強,可用來對付表面經(jīng)硬化處理的非均質(zhì)裝甲。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重型坦克已開始投入戰(zhàn)場,其裝甲厚度達到150~200毫米。面對這樣的敵手,鈍頭穿甲彈和被帽穿甲彈都顯得“無能為力”,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種用小于彈徑的實心彈芯高速穿甲的“次口徑超速穿甲彈”。
這種次口徑超速穿甲彈的彈體內(nèi),有一個用硬質(zhì)合金制作的彈芯。由于穿甲彈是依靠彈丸的動能來穿透裝甲的,因而當彈丸以高速撞擊裝甲時,強度高和直徑細小的彈芯就能把大部分能量集中在裝甲的很小面積上,結(jié)果一下子就可將裝甲穿透。
后來,隨著坦克裝甲的不斷增厚,相應出現(xiàn)了穿甲能力更強的超速脫殼穿甲彈。這類穿甲彈有兩個弟兄:
一個是以彈丸自身旋轉(zhuǎn)在飛行中穩(wěn)定的,叫做超速旋轉(zhuǎn)穩(wěn)定穿甲彈;另一個是借助于裝在彈體上的尾翼在飛行中穩(wěn)定的,叫做超速尾翼穩(wěn)定穿甲彈。這后一種穿甲彈由于用帶膛線的火炮發(fā)射時需加一個彈托(卡瓣),而在炮彈出炮口后卡瓣脫落下來,所以也叫做超速脫殼穿甲彈,或“長桿式”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
“長桿式”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的重量輕(約為普通穿甲彈重量的三分之一),初速高,加上出炮口后彈托在氣流作用下脫落,使空氣阻力大大減小,因而通過細長堅硬的彈芯能將大量的動能集中作用在裝甲很小的面積上(它的穿甲能量比普通穿甲彈大4倍),就好像用錐子扎鞋底一樣,能穿透很厚的坦克裝甲(在1000~3000米的距離內(nèi),可穿透100~150毫米厚的裝甲板),甚至還可以擊穿類似夾心餅干式的復合裝甲。
因此,這種穿甲彈是當前對付新型坦克的一種很有效的反坦克炮彈。
隨著坦克裝甲的厚度增大和裝甲材料性能的改進,近年來又出現(xiàn)了用高密度鈾合金(也叫“貧鈾”)和鎢合金制作彈芯的穿甲彈。這種彈芯的強度和硬度都特別高,而且彈芯直徑又比一般穿甲彈小,所以它的穿甲能力很強。
不僅如此,鈾彈芯穿甲彈穿進裝甲后還能產(chǎn)生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使裝甲局部熔化,發(fā)出強烈的白灼光,有一定的殺傷和燃燒作用,再加上它的造價僅為鎢合金的一半,因而受到各國的重視。美國在1991年的海灣戰(zhàn)爭中使用了這種鈾芯穿甲彈,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破甲彈也是打坦克的“三劍客”之一。不過,它與穿甲彈的作用原理不同,不是依靠彈丸的動能來穿透裝甲的,而是利用“聚能效應”(也叫空心裝藥效應)來擊穿裝甲的。也就是說,破甲彈是借助于彈內(nèi)炸藥爆炸時形成的一股高速(達每秒9000~10000米)、高溫(1000攝氏度以上)和高壓(100萬個大氣壓以上)的金屬射流將厚厚的坦克裝甲擊穿的。
現(xiàn)代的破甲彈,可以穿透300~600毫米厚的裝甲。
由于它的穿透裝甲能力與彈丸的動能大小無關,所以目前已大量用于地雷、航空炸彈、手雷、魚雷、火箭彈和導彈上,用來對付地面、水中和空中的各種活動目標。
近年來出現(xiàn)的反坦克子母彈和制導炮彈,可以說是破甲彈的“表兄弟”,因為它們都是以破甲彈的作用原理來擊穿坦克裝甲的。
反坦克子母彈專門用來攻擊坦克的頂裝甲。一個母彈中裝有很多子彈(從幾十個到數(shù)百個),而每個子彈實際上都是一個小破甲彈,可以穿透坦克的頂裝甲。
使用反坦克子母彈打坦克時,先用火炮將子母彈發(fā)射到敵坦克群的上空,隨后母彈打開,將子彈拋出。每個子彈上裝有降落傘或定向飄帶,當子彈碰到坦克裝甲時,就會立即起爆。有的子彈上還裝有自動掃描裝置,能選擇坦克群中最有利的目標攻擊。
制導炮彈實際上就是在破甲彈的頭部裝有尋的頭,使炮彈在接近目標時能自動追蹤目標,直至將目標擊中。
它的命中率很高,特別適合于攻擊遠距離的裝甲目標。
碎甲彈是20世紀60年代初出世的一種新型反坦克炮彈,是打坦克“三劍客”的小弟弟。
這種反坦克炮彈是由當時英國使用的一種“特種混凝土爆破彈”改制而成的。它既不用動能穿甲,也不用金屬射流破甲,而是借助于“崩落效應”在裝甲內(nèi)表面撕下碎片來殺傷破壞的。
碎甲彈擊中坦克后,就像膏藥一樣緊貼在裝甲表面上,并產(chǎn)生應力和高壓,使裝甲內(nèi)表面掉裂下形如碟子狀的碎塊,所以取名為“碎甲彈”。
碎甲彈的外形像一個氧氣瓶,彈壁很薄。這樣,既能多裝炸藥,又能使彈頭碰擊裝甲時易于破碎,從而將彈殼內(nèi)的炸藥緊貼在裝甲上,以便充分發(fā)揮這種塑性炸藥爆炸威力。
由于碎甲彈裝的炸藥多,爆破威力大,不僅用來破壞坦克裝甲,而且還可以對付各種野戰(zhàn)工事,起到較大的殺傷爆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