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盧摯(2)

〔雙調〕沉醉東風

盧摯

春情

殘花釀蜂兒蜜脾,細雨和燕子香泥。白雪柳絮飛,紅雨桃花墜。杜鵑聲又是春歸??v有新詩贈別離,醫(yī)不可相思病體。

這支曲子寫春時情思。前五句寫春景,蜜蜂釀蜜,燕子和泥,柳絮飛揚似白雪,桃花飄落如紅雨,杜鵑聲聲,正報春歸,這些都是極普通的描寫。第一二句在胡祗通的散曲《春景》和關漢卿的雜劇《調風月》中也出現,惟均作“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盧摯和胡、關兩人大致同時,難以判斷誰的作品在先在后,或許他們都是沿用或化用前人句子,也未可知。按《沉醉東風》曲牌格式,第一二句可以為六字句,也可為七字句(襯字不算),第三四句可為四字句,也可為五字句(襯字不算),句法上也可有變化,但大抵要求對仗。這首《春情》前四句也都作對仗。為了求對仗,曲文中以“蜜脾”對“香泥”?!懊燮ⅰ蓖ǔa尀榉漶饺缙?,即蜂房之意,也可用來說蜜蜂。燕子銜泥筑巢,細雨蒙蒙,猶在勞作,而雨水正好助它和泥;“香泥”猶同“香徑”之說一樣,形容落花于地,似乎泥土也沾了香氣。第五句“杜鵑聲又是春歸”,“春歸”有兩種意思,一是春到,即春天歸來;一是春去,即春天歸去。這里是春去的意思。杜鵑,鳥名,傳說是蜀主望帝(杜宇)所化,啼聲悲切,如“不如歸去”之聲。杜鵑哀怨的叫聲,最能動旅客歸思,故又稱思歸鳥或催歸鳥。這第五句本要求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作者處理得相當好。就寫春景來說,它承上;就寫“思歸”來說,又啟下,引出最后兩句,寫人的相思之情。用杜鵑啼聲,引出對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又十分自然、貼切。最后兩句達意較曲折,新詩當是新成之詩,“別離”卻指別離之人,猶言縱然把新作的詩寄贈給你,恐怕也醫(yī)不好你的相思之癥。

盧摯這支散曲當是提供給青樓女子歌唱的時曲,并不一定是自己的抒情之作。當時文人應歌女之請,提供唱曲,是常有的事情。

〔雙調〕蟾宮曲

盧摯

沙三伴哥來嗏!兩腿青泥,只為撈蝦。太公莊上,楊柳陰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軸上淹著個琵琶??词w麥開花,綠豆生芽。無是無非,快活煞莊家。

這首曲所寫,是田家生活的一個剪影:兩位農家少年,一個叫沙三,一個叫伴哥,剛剛從河里撈蝦回來,兩條腿上還沾滿了青泥。他們來到了太公的莊上,在綠陰掩映的楊柳樹下,撞開西瓜,大吃一頓。另外一位少年小二哥,因為吃不到西瓜,躺在碌碡上,口水直流。附近,是一望碧綠的田野。

描寫人物的生動,是這首曲的最大特點。三個人物,可以分為互有聯系的兩組:一組是兩個撈蝦的少年,作者只描寫了他們的“兩腿青泥”和大吃西瓜,這是剛撈完蝦回來時最富有特征性的形態(tài)、動作。農家少年,兩腿沾滿了泥巴是習以為常的,何況他們剛剛撈完了蝦。一句“兩腿青泥”,給讀者撲面吹來了一股泥土氣息,鄉(xiāng)村情調十分濃郁。他們剛撈完蝦,又熱又渴,于是坐在楊柳陰下磕破西瓜而食。這場景也帶有農村的特點。

語言的生動活潑,又是一個特點。作者運用了農村日常的口語,使曲子的鄉(xiāng)土氣息十分濃厚。曲中的三個人物:沙三、伴哥、小二哥,都是當時北方農村小孩的一般稱呼,“沙三伴哥來嗏”的語調,也給人以與眾不同的印象。這個“噤”字,是口語中的語氣詞,除了曲中使用以外,是不見于詩詞文辭中的?!吧橙?、“伴哥”這樣的名字,配以“來嗏”這樣的聲口,就顯露出十足的農村情味。

曲子寫兩位撈蝦的農村少年撞擊西瓜的動作,用了一個“磕”字,這是相當精彩的。它把兩個少年迫不及待地要吃西瓜的心情與馬虎、隨便的生活習慣活畫出來了。描寫小二哥的語言,更為生動、形象?!拔粝汛趟保窃拿耖g口語,大體是指口中流涎、身體邋遢的模樣通過環(huán)境描寫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是這首曲的第三個特點,“太公莊上,楊柳陰中”,這是典型的村莊環(huán)境。曲中的三個人物,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活動,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就顯得十分可信,十分真實。在寫完人物的姿態(tài)以后,作者還宕開一筆,去描寫廣闊的田野:“看蕎麥開花,綠豆生芽。”這不但擴大了讀者的視野,也豐富了畫面的色彩。蕎麥開花,田野里一片白色或淡紅色,與碧油油的綠色相映成趣,真是好看極了。這樣,作品的農村生活氣息就顯得更加濃厚,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也就更為典型了。

人物的滑稽可愛與景物的富有生機,兩者相互結合產生的寧靜和諧感,使作者在結束處不禁發(fā)出了贊嘆:“無是無非,快活煞莊家。”“無是無非”在這兒不是無善惡觀念,而是沒有是非糾葛之意。就整個農村來說,這當然有點美化;但從這首曲表現的意境來看,也還是合乎邏輯的結論。

〔雙調〕蟾宮曲

盧摯

京口懷古鎮(zhèn)江

道南宅豈識樓桑。何許英雄,驚倒孫郎。漢鼎才分,流延晉宋,彈指蕭梁。昭代車書四方,北溟魚浮海吞江。臨眺蒼茫。醉倚歌鬟,吟斷寒窗。

在我國歷代詩詞曲賦中,有很多懷古的題材,借對古人古事的評論,抒發(fā)作者的情愫和懷抱,或激昂慷慨,浩歌壯志;或感事傷時,消沉避世。元代的小令比較多的屬于后一種。盧摯的《京口懷古》就是其中之一。

京口,即今鎮(zhèn)江?!捌涑且蛏綖閴荆壗瓰槌?,因謂之京口。”(《資治通鑒》六十六)一登上京口城,面臨滔滔而來的長江,極目遠望,水天一色,懷古之情,油然而生。首先涌入腦海的自然是三國時代曾在這里建都立業(yè)的吳國。據史籍記載,漢建安十五年(210)十二月:“(劉備)乃自詣京見孫權?!碑敃r周瑜上疏孫權,言劉備為一代梟雄,宜留居吳地,不得放虎歸山。孫權為劉備的儀表才略所傾倒,沒有采納這一意見。這首小令的首三句就講的這一史實。作者站在當年劉備詣見孫權的故城,想到種種有關這段故實的傳聞,不由得對自己的同鄉(xiāng)先賢劉備生起一種敬仰之心。曹操對劉備說的那句躊躇滿志的話,又響起在耳畔:“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敝荑ぽ呌趾文芏醋R蜀國先主的志向?

下一個層次,作者抒發(fā)因景而生的情懷。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字內,車同軌,書同文,表面看來似乎是清明時代,但內中卻時時包孕著分裂割據的危機,那些胸懷霸業(yè)、不甘在淺水嬉游的“北溟魚”時時在興風作浪,浮海吞江。中國歷史就在這種“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過程中曲折地前進。眼前雖然是歌舞升平,誰又能料到沒有一場新的追逐呢?想到了當時的現實,作者把目光轉向了蒼茫的天地,內心的憂憤化作無語之凝噎。于是,還不如沉醉在杜康之中,玩狎于歌妓之間,做做詩,唱唱曲吧。一個富于進取精神的歷史主題,最后卻被一種悲痛難訴的凄惋色彩所籠罩,反映了作者在異族統治下,不滿現實卻又無可奈何的思想感情。整個調子是低沉的。如果我們把同一主題的宋代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來與之比較,就看得出辛詞比盧令積極?!跋氘斈杲鸶觇F馬,氣吞萬里如虎”,“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同樣來到京口,同樣追念三國時的英雄人物,辛棄疾的這種豪氣,是盧摯所缺乏的。盧摯在這首小令中表露出來的不滿現實卻又無力改變現實,只得飲酒作樂,尋求解脫的情緒,這,恐怕是時代留下的痕跡吧!

〔雙調〕蟾宮曲

盧摯

長沙懷古潭州

朝瀛洲暮艤湖濱,向衡麓尋詩,湘水尋春。澤國紉蘭,汀洲搴若,誰與招魂?空目斷蒼梧暮云,黯黃陵寶瑟凝塵。世態(tài)紛紛,千古長沙,幾度詞臣!

盧摯從大都到達湖南以后,寫了不少憑吊古跡的散曲,這是其中一首。

盧摯在大都的官銜是大中大夫、集賢學士。元代的集賢院,類似唐太宗所設的文學館。唐初名臣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人,都曾以本官兼任學士,唐太宗經常向他們訪以政事,和他們討論典籍,還命閻立本等人圖像、作贊,號“十八學士”。入選此館在當時稱為“登瀛洲”,被視為登臨仙境一樣的幸運。而盧摯呢?他雖然也曾登上“瀛洲”,并且外放湖南時仍保留著這個頭銜,但畢竟失去了接近皇帝、在朝堂有所建樹的機會。詩人的失望化而為詩,開頭就寫道:

“朝瀛洲暮艤湖濱”——早晨還在集賢院侍奉皇帝

左右,傍晚卻已系舟洞庭湖濱。這一“朝”一“暮”,相互呼應,急轉直下,反映出詩人處境變化的迅疾。這使人聯想起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中的名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北R摯此行雖非遭貶,但一腔悵惘之情還是溢于言表。

徘徊湘水之濱,極目連天芳草,詩人不禁吟哦起屈原“紉秋蘭以為佩”(《離騷》)、“搴汀洲兮杜若”(《九歌·湘夫人》)的詩句,眼前浮現出孤高絕俗的騷人形象。他想起屈原的沉江而死,想起宋玉為屈原所作的《招魂》。歲月悠悠,英靈安在?屈原會不會想到,千年之后,還有我這個異代知音在此對他深致懷念之情呢?

遙望蒼梧、黃陵二山,詩人還想到虞舜及其二妃。碧云暮色籠罩著蒼梧山上的舜墓,黃陵廟里的湘妃寶瑟早已積滿灰塵。當江上峰青之時,再也不能聽見湘靈鼓瑟的清亢樂音。此情此景,怎不令人黯然神傷!

〔雙調〕蟾宮曲

盧摯

揚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江城歌吹風流,雨過平山,月滿西樓。幾許華年,三生醉夢,六月涼秋。按錦瑟佳人勸酒,卷朱簾齊按涼州??腿ミ€留,云樹蕭蕭,河漢悠悠。

據危素《吳文正公年譜》載:盧摯曾于大德七年(1303)七月寓揚州,與珊竹玠、賈鈞等人請吳澄講學。又吳澄有《送盧廉使還朝為翰林學士序》,稱盧摯“持憲湖南,由湖南復入為翰林學士?!惫手饲饔诖蟮缕吣炅伦髡哂珊厦C政廉訪使北歸逗留揚州期間。曲中描寫了暮夏初秋霽月清風的良宵夜景、笙歌侑酒的盛筵景象,和賓朋故友的殷勤挽留,表現了作者對久別重逢、恍如隔世的驚喜和韶華飛逝、契闊難合的感慨。

首三句即緊扣“席上即事”,寫良宵美景,兼點明時、地。江城即揚州。漢置江都縣,隋置江都郡,五代吳置江都府,皆在揚州。歌吹:歌聲、管樂聲;風流:風韻、風情。揚州自古即笙歌風流之地,鮑照《蕪城賦》贊其“廛闬撲地,歌吹沸天。”杜牧《題揚州禪智寺》:“歌吹是揚州”。平山:指揚州蜀岡中峰大明寺西側之平山堂,北宋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建,以其南望江南遠山正與堂欄桿相平而名,這三句寫景如畫:一場陣雨越過平山堂之后,天氣轉晴。陣雨蕩滌了空中的塵埃、大地的污濁,也驅散了夏季的暑熱,故雨后的平山堂更加清新秀美。

“幾許”三句觸景抒懷:詩人三十七歲曾任江東按察副使,至此次舊地重游,已歷二十余載,年逾六句了。故人重逢,生死契闊,能不感慨萬千?況昔別少壯,而今皓首,撫今追昔,悲喜交集,自有白駒過隙、恍如隔世之嘆:人生能有多少青春年華呢?此次聚首,該不是來世醉夢中相逢吧!“三生”本佛家語,指前生、今生、來生;又暗用袁郊《甘澤謠·圓觀》中李源與圓觀兩世為友,在杭州三生石重逢的典故,說明這種離合聚散的因緣似乎皆前世注定。“六月涼秋”與前“雨過平山”呼應,因六月暮夏已近初秋,而陣雨之后,明月清風,自覺涼爽如秋。杜甫《丈八溝遇雨》詩有:“歸路翻蕭颯,陂塘五月秋。”徐璣《夏日懷詩友》詩有:“月生林欲,雨過夜如秋?!蹦戏矫裰V中亦云:“四季皆是夏,一雨便成秋。”妙在此句既寫眼前真景實感,又在結構上承上啟下:“涼秋”使人清醒,把詩人從“醉夢”的感舊中拉回筵席現實。

“按錦瑟”二句寫筵上弦歌之樂,與首句“歌吹”照應。

在有節(jié)拍的錦瑟(一種五十弦樂器,瑟上花紋如錦)樂聲中,佳人頻頻勸酒,似乎勸慰詩人不要總是感傷懷舊,既然重逢,正該開懷暢飲;朱簾漫卷,又一隊歌女出場,按拍齊唱起《涼州》歌曲。“涼州”本唐代天寶樂曲,多表現邊塞題材,流傳極廣。作者自湖廣北歸,聽此曲調,大概又會牽動游客之思吧!

結尾三句,寫賓主的盛情挽留和詩人的徘徊惆悵。既然動游客之思,盛筵亦終當散席,故有“客去”,無奈賓主盛情挽留。這賓朋中除僚友故交外,也許還有揚州名妓朱簾秀。最后兩句以景作結:高聳入云的樹梢在夜風中搖曳;天空銀河瀉影,是那樣悠閑遙遠。前句似乎暗示眷戀難舍;后句則使人想到牛郎織女的隔河相望……這歸與留的矛盾使詩人不免有點徘徊惆悵。但因寓濃情于淡景,故又十分含蓄。

此曲以景語起以景語結,起則入手擒控題旨,結則言外優(yōu)游不竭。中間抒情敘事,一波三折,由樂景抒重逢之歡,轉生傷感之嘆;因“勸酒”復歸于樂,聽《涼州》再動客思,又去而復留。在歡樂明快的主旋律中時露一絲淡淡的感傷惆悵,故顯得含蓄有度。語言上遣詞清麗,對偶精工(除首句和第九句,余皆對偶),音律諧美(如“勸酒”二字用“去上”屬第一著),而通篇又顯得天然渾成。貫云石《陽春白雪序》云“疏齋媚嫵,如仙女尋春,自然笑傲?!奔毱反饲?,確有這種韻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蛟河市| 石城县| 太康县| 潮州市| 昭觉县| 沧源| 福鼎市| 德昌县| 阳谷县| 中山市| 华池县| 老河口市| 韶关市| 攀枝花市| 客服| 青州市| 老河口市| 南召县| 莱阳市| 马鞍山市| 略阳县| 湛江市| 双辽市| 比如县| 东港市| 安岳县| 会理县| 玛曲县| 荔波县| 广元市| 卢湾区| 贵溪市| 禄劝| 徐州市| 重庆市| 本溪市| 内丘县| 山西省| 社旗县| 萨迦县|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