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元好問

〔黃鐘〕人月圓

元好問

卜居外家東園

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后長松。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

玄都觀里桃千樹,花落水空流。憑君莫問:清涇濁渭,去馬來牛。謝公扶病,羊曇揮涕,一醉都休。古今幾度:生存華屋,零落山丘。

這兩只曲子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元好問于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宏詞科,充國史館編修。次年夏天,還居嵩山,接著又歷任鎮平、內鄉、南陽縣令。正大八年秋,應詔入朝,任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而汴京已被蒙古軍包圍。天興二年(1233)正月,汴京守將崔立投降,元好問隨被俘官吏北渡黃河,羈系聊城(今屬山東)。蒙古窩闊臺汗七年(1235),由聊城移居冠氏縣。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攜家回到故鄉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過遺民生活,這時他已五十歲。

早在他二十五歲的時候,蒙古軍便已破忻州,他好不容易才逃出去。在家破國亡之后又回到故鄉,首先便遇到“卜居”(選擇住處)問題。這兩支以“卜居外家東園”為題的曲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的。與此同時,寫“外家”(他生母張夫人的娘家)的詩還有《外家南寺》和《東園晚眺》。其實,這兩種情感原是相通的,只有了解前者,才能更好地了解后者。

第一只曲子先寫他為什么要“卜居外家東園”。一帶“重岡”已經遮住十丈紅塵,這個“村落”更碰上豐收年景。在這里卜居,是十分理想的。“紅塵”,指鬧市的飛塵,但結合元朝的統治,在詩人心目中有復雜的新內容,這是不難領會的。用一個“已”字、一個“更”字,前后呼應,把“卜居”的有利條件講得很充分。而有利條件還不少,應該逐一利用,于是又明確提出:“移居”要趨就“窗中遠岫”和“舍后長松”,“窗中”句從謝脁“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郡內高齋閑望答呂法曹詩》)化出,從而增加了這樣一種情趣:山水詩人向往的幽居佳境,原來就在這里啊!那么,移居于此,將要干什么呢?人總要吃飯,“種木”、“種谷”之類的事,不干是不行的。然而這都可交付兒童們去干。自己呢,則“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啊!“醒”“醉”并列,而重點在“醉”;“醒”,只不過是“醉”與“醉”之間的過渡。“醉后”一任“清風”吹拂,“醒來”只見“明月”相照。

清風明月醒復醉,看似悠閑,而一腔酸楚,滿腹憂憤,都從這里曲曲傳出。

第二首一開頭借用了劉禹錫的名詩《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中的句子“玄都觀里桃千樹”,而劉禹錫的這首詩和它的續篇《再游玄都觀》,以長安玄都觀中由盛而衰的桃花與種桃道士作比,諷刺當時打擊革新運動的朝廷新貴與當權者,這是人所共知的,因而一經借用,就會引起豐富的聯想。再接上一句“花落水空流”,就自然又聯想到劉禹錫的“桃花凈盡菜花開”(《再游玄都觀》)。這種令人慟哭的事,從古到今,究竟有多少次了?不難想像,元好問在金亡之后回到闊別二十多年的故鄉,田園寥落,親友凋零,屋宇猶存,居人已逝的慘象,經常會闖入他的眼簾,觸發他的愁思。因此,華屋山丘之類的詞句,屢見于他的詩章。《初挈家還讀書山雜詩》里的“眼中華屋記生存,舊事無人可共論”,就表現了亂后還鄉的典型情緒。他雖然用了羊曇的典故,但所表現的卻不僅是一般的存歿之戚和知己之感,而且具有社會亂離的廣闊內涵,因而更能激動人心。

這兩只曲子從表面上看,只是寫他選擇了一個具有山林之美的好住處,住在這里,不事生產,不問是非,沐清風,賞明月,把一切都付之一醉,夠閑適、夠消極的。但結合特定情境看,則字字酸楚,句句沉痛,可與他的那些真摯凄切地反映時代苦難的“喪亂詩”、“喪亂詞”共讀。

〔雙調〕驟雨打新荷

元好問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海榴初綻,朵朵蹙紅羅。乳燕雛鶯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瓊珠亂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此曲調名本為“小圣樂”,或入雙調、或入小石調。因為元好問之作“驟雨過,瓊珠亂撒,打遍新荷”幾句膾炙人口,故人們又稱此曲為“驟雨打新荷”。元陶宗儀《輟耕錄》卷九云:“〔小圣樂〕乃小石調曲,元遺山先生好問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為‘驟雨打新荷’是也”。趙松雪聽歌姬唱此詞,賦詩贊曰:“主人自有滄州趣,游女乃歌白雪詞。”此曲正是以“白雪詞”(高雅的歌曲)抒寫“滄州趣”(放浪江湖的逸致閑情)。這里表現的,乃是宋元之際文人們一種典型的精神生活,有一定認識意義。

上曲寫盛夏納涼、流連光景的賞心樂事。主寫景。

看他鋪敘的層次,可說是漸入佳景:作者先用大筆著色,鋪寫出池塘水閣的一片綠陰,并以“偏趁涼多”四字,輕輕點出夏令。然后,在此萬綠叢中,點染上朵朵鮮紅如羅的石榴花,令讀者頓覺其景照眼欲明。進而,寫鳥語蟬鳴。而這鳥,專指“乳燕雛鶯”,是在春天誕生、此時剛剛孵出的新雛,其聲稚嫩嬌軟而可喜。那蟬兒想必也是剛出暗里蛻,踞高柳而長鳴,這驟雨持續時間不長,卻剛好“打遍新荷”,那景致,恰如后來吳敬梓描繪的:“一陣大雨過了。那黑云邊上鑲著白云,漸漸散去,透出一派日光來,照耀得滿湖通紅。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儒林外史》第一回)那不正是“瓊珠亂撒”的寫照么?真是“人在畫圖中”。此乃曲中一段絕妙好辭,無怪“一時傳播”(《雨村曲話》卷上)。

下曲即景抒懷,宣揚淺斟低唱,及時行樂的思想。調子是低沉的,又是曠達的。在用筆上,作者一洗上片的丹青色彩,換作白描抒寫。“良辰美景”句總括前文,言如此好景,應盡情欣賞,不使虛過。“窮通前定”(命運的好壞乃前世注定)是一種宿命的說法,作者這樣說,旨意在“何用苦張羅”,即反對費盡心機的鉆營。這種曠達的外表,仍掩不住內心的苦悶。“命友邀賓玩賞”二句,謂人生樂趣在流連光景、杯酒,這是從六朝以來,封建士大夫在無所作為之際典型的人生態度。因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會使他們感到心驚,而沉浸在“酩酊”大醉中,庶幾可以忘懷一時,取得片刻的麻醉。

應該指出,下曲表現的思想,即使在封建時代,也是并不高明的。然而在對于自然美的發現和再造上,作者卻是做得相當出色和成功。數百年來讀者津津樂道的,不是曲中論道之語,而是那“驟雨打新荷”的生機盎然的夏令境界,以及其中流露的濃厚的生活情趣。

此曲寫法與詞相近。這是因為在宋元之交,詞、曲均稱樂府,都是被諸管弦,傳于歌筵的,所以早期的詞曲分疆并不甚嚴。《蓮子居詞話》卷二認此曲作詞調,就是這個緣故。具有詞味,也可算是此曲的一個特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左旗| 曲阜市| 通海县| 迁西县| 砀山县| 庆元县| 什邡市| 乌鲁木齐市| 辽中县| 文安县| 天台县| 安化县| 四会市| 嘉峪关市| 伊宁县| 南木林县| 怀远县| 托克逊县| 渭源县| 旺苍县| 新巴尔虎左旗| 抚宁县| 兰考县| 刚察县| 平度市| 邯郸市| 长垣县| 丘北县| 东阳市| 城固县| 肇东市| 庆安县| 临桂县| 尖扎县| 西盟| 江山市| 许昌县| 南开区| 乌兰察布市|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