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上古神話(2)
- 神話傳奇(中國文學百科)
- 李穆南 郄智毅 劉金玲主編
- 4980字
- 2016-07-06 08:40:55
一連好幾天,夸父都在想這個問題。最后,他立下了宏愿,決心去追趕太陽,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一天,當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夸父帶著一根拐杖就朝太陽升起的地方追去。
太陽升起來了,慢慢地升得越來越高,夸父仰天長嘯,聲音震蕩整個寰宇。他邁開大步,猶如離弦之箭,兩腿生風,如同飛起來一樣,向著太陽勇敢地追去。夸父朝著太陽疾跑,像颶風那樣一掃而過,眨眼之間就奔出了好幾百里。他腳板底下揚起的黃沙,在他背后飛起三四里長,像一條長長的黃龍跟在身后一樣。
夸父就這樣一路狂奔,一路窮追不舍,餓了,就摘些野果充饑;渴了,就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就打個小盹。在他心里,他一直在鼓勵自己:一定要追上太陽,一定要把部落的人們帶到有山有水有陽光的地方去,要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一想到這里,就會激起夸父無比的力量,鼓勵他繼續往前追去。
再說,太陽坐在太陽車上悠然西行,忽然看到地面上有一個巨人,像一座大山一樣,背后拖著一條長長像黃龍一樣的怪物,像箭一樣飛奔而來,以為又有一個像后羿的人要來毀滅他,不由感到很害怕。于是他如炸雷般地甩響了神鞭,盡力拍打駕車的六條蛟龍,蛟龍被甩打得精神抖擻,風馳電掣地朝前飛竄。
夸父看到太陽跑得越來越快,也加快了自己的腳步,他使盡全身的力氣往前奮力朝前追,一轉瞬間有翻過了千山萬水。但是,太陽因為坐著車,加上六條蛟龍的力氣怎么也用不完,所以無論夸父在地上怎樣追趕,硬是永遠不近不遠地差那么遠。
蛟龍駕著太陽,很快就馳到了西邊的禺谷悲泉,太陽一滾就藏進了深深的虞淵。巨人夸父不知跑了多遠,他已經快跑到了天的盡頭。可是太陽卻躲到水里洗澡去了,夸父便在一旁慢慢的等著。不久,太陽洗完了澡,就在禺谷旁邊的一棵樹上休息。夸父看到不遠處的太陽,就悄悄的漸漸向太陽靠近。
到第二天早上,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夸父已經跨進了太陽的光影里,處在太陽的包圍之中,他面前,就是他日日渴望的太陽,一個極大極亮的火球。夸父高興地想要去擁抱太陽。可是,太陽實在太熱了,發出的巨大的熱能烤得夸父焦渴難熬,口干舌燥,同時身上的汗像下雨一樣很快就揮灑盡了。
這時的夸父太渴了,身體也沒有任何力氣了。他步履蹣跚、踉踉蹌蹌地來到黃河邊,俯下身軀,一口氣就把整個黃河的水喝了個精光。也許是黃河的水太少了,夸父喝完之后,仍然感到非常的干渴難挨。他掙扎著爬了起來,又轉身向自己的部族居住的北方的北海跑去,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這大澤是傳說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源,又稱瀚海,在雁門山以北很遠的地方。那里方圓萬里,碧波粼粼,也是鳥雀生息繁衍的地方。此時此刻,只有用那里的水才能解夸父的渴。
可是夸父還沒有到達北海,就永遠的倒下去了,宛如山崩地裂,江河與大地被震得轟然作響,天上的太陽也為之感動,把暖和的陽光柔柔地撒在夸父憂傷的臉上。
夸父再也沒有站起來。他扔掉了手中的拐杖,這拐杖便化作了綠葉茂盛、鮮果累累的果樹林,給族人留下吃不完的水果。他的身體變成了一座大山,人稱“夸父山”。他的汗水漂流幾百里,澆灌出肥沃的土壤,并長出了方圓百里的桃樹林,姹紫嫣紅,碩果掛滿枝頭,這片林子,叫做“鄧林”。太陽對這片林子特別的恩待,陽光總是更多地照射到那里去,因而在鄧林里,樹木的枝葉繁茂,果子特別鮮美甜潤。
精衛填海
神農炎帝有四個女兒,精衛是炎帝最小的女兒。精衛小時候不叫精衛,而叫女娃。女娃從小就長得十分地嬌美活潑,是炎帝女兒當中長得最漂亮的一個,她常常披著白色飄逸的像紗帛一樣的衣服,顯得格外驚人的可愛動人,因而最得炎帝的寵愛。
雖然女娃長得身材纖巧,可是性格卻不是太好,有點倔強,一點也不聽炎帝的話。本來,炎帝看到她身子這樣的弱不禁風,不準她下水游泳,也不準她到處亂跑,只是讓她呆在家里。但是,女娃卻尤其愛好水上運動,特別喜歡游泳,常常趁家里人不注意的時候,就跑出去游水玩樂去了。
女娃天生有一張忘憂的臉,雖說性格倔強了些,但無論什么煩惱的事情,在她看來都是能讓她心情豁然開朗的。因為這一點,部落里人人都喜愛她。但是人人又擔憂她,因為她太愛動了,經常是出人意料之外地就跑出去玩耍,還讓家里人找不到她。而她的其他姐妹個個都只喜歡打扮,換穿新衣服,顏色也經常變換,不像女娃那樣整天穿著白色的衣服四處游玩。
飛天仙女
炎帝是掌管太陽的神,因而經常到東海邊太陽升起的地方去。女娃在每次炎帝到東海去的時候,都吵著要去。炎帝知道女娃好游水,擔心她不知天高地厚游到大海中間去,而且女娃太貪玩了,自己到東方去也會沒有那么多的時間管她,所以每次都不準許她去。
有一回,炎帝不在家,女娃又想跑出去玩耍。她心想,父親不帶我去,我干嘛不可以自己一個人去呢?于是,女娃就獨自劃著一只小船,向著東邊太陽升起的東海劃去。不知劃了多久,她終于到了東海。一片一望無垠的蔚藍深深地吸引住了她,她一步一步地向大海靠近,身后的一切都被她拋到了腦后。面對著這個她從沒有見過的大海,她完全著了迷……她注意地聽著大海的聲音,感覺大海那神秘而龐大的力量;聞嗅著迎面而來的海風,她覺到了咸咸的腥膻的味道,像是觸到了海的生息。她脫掉腳上的鞋子,光著腳丫踩在細軟柔柔的沙灘上,快樂地無憂無慮地玩樂起來。她一會兒追逐著海浪,沖上大海;一會兒在沙灘上寫著字,堆著小人;她拾取著海邊的貝殼,連成一串一串的掛在胸前。她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身邊的一切。
她躺在小船里,輕輕地蕩漾,傾聽從船底傳來的低吟,就慢慢的睡著了……等她醒來的時候,平靜的大海變得洶涌澎湃,太陽也已經不見了;海風不再輕柔,變得狂暴,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的疼痛;大海的聲音變得狂暴,轟隆隆地向她襲來。一開始,女娃還能夠依靠船槳保持船的平衡,盡量不讓船沉下去。可是時間一分鐘一分鐘地過去,女娃的力氣漸漸不支,最后精疲力竭。這時,夜幕已經降臨,天地之間黑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海浪像鐵錘一樣狠狠的打過來,一轉眼就把小船碾成了碎片,女娃也被巨浪卷進了深深的漩渦。
有人傳說,女娃之所以被卷進大海,是因為她以前得罪了東海龍王的小兒子。原來,女娃從小很愛打抱不平。有一天,貪玩的她溜出去玩,看到一個大孩子把一個小孩子當馬騎。這個大孩子很霸道,他騎了很久。小孩子的膝蓋也都出了血,而且很累了,大孩子還是不肯罷休。
女娃看到這個大孩子這樣欺負人,便走過指著大孩子的腦門怒斥道:“你這個混賬東西,太不知羞恥了,欺負比你小那么多的小孩,算是什么本事,稱得上什么英雄?”
這個大孩子見精衛是個小姑娘,生得又單薄文弱,一副弱不經風的樣子,所以根本不把女娃放在眼里。于是,大孩子從小孩的背上跳下來,走到精衛面前高傲地說:“我是東海龍王的兒子,我父親都總是依著我,你是什么人?竟然敢來管我!”
女娃反駁說:“你是龍王的兒子,我還是炎帝的女兒呢,以后你再來地上來欺負人,小心我扒你的皮,抽你的筋。”女娃就像鬧海的哪吒那樣錚錚有詞。
這條無理的小龍,見說不過她,就威脅說:“我要讓你知道我這小少爺的厲害,看你以后還敢不敢再管少爺的閑事。”說著掄拳就打了過來。
女娃因為從小跟著炎帝上山打獵,手腳十分靈活,力氣也不比他小,最后,這條小龍被女娃打得頭破血流,只好灰溜溜地逃回大海去了。
所以等到后來女娃到海上去玩,這條蠻橫的小龍便興風作浪,把可憐的女娃淹沒在大海里了。
可是女娃并沒有被淹死,她的靈魂變成了一只小鳥。就在女娃被卷進漩渦后的第三天,一只小鳥從海面破浪而出。它的整個模樣像一只烏鴉,渾身長滿黑色的羽毛,與烏鴉不同的是它的頭頂上有彩色的花紋,特別惹眼。口喙是純白的,腳趾又是很紅的顏色。這只小鳥總是“精衛——精衛——”的叫個不停,雖然海面上波濤洶涌,電閃雷鳴,這小鳥的叫聲卻總是不會被掩蓋,反而可以清脆地傳得很遠。這鳥就是女娃的冤魂所轉化的,人們也從它發出的聲音給它取名為“精衛”。
精衛棲息于長滿了枳木的發鳩山上,每天天剛剛亮,它便銜起發鳩山上的小石頭或是小樹枝,展翅飛越很遠很遠,直到東海,才把石頭或樹枝投下去。精衛痛恨東海奪去了自己的生命,便要向大海討回公道。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管冬夏秋冬,不管嚴寒酷暑,也不畏路途的遙遠,總是鍥而不舍地從發鳩山銜來石頭和樹枝,來填塞這東海。
大海惱怒了,咆哮著用轟隆隆的聲音來掩蓋自己的窘態:“算了吧,可憐的小鳥,就是你花上一千年一萬年,憑借你這樣微小的力量,又怎么能夠把我填平呢?”
“我要填的,我一定要填的,我可以花一萬萬年,一億年,也最終要把你填平!”精衛絲毫不肯示弱,也根本沒有被困難嚇倒,仍然永不停息。后來,精衛跟海燕結成了夫妻,他們生育了許許多多的兒女,兒女又生出更多更多的小兒女。兒子像海燕,女兒像精衛,它們成群結隊,跟著精衛和海燕,銜石填海,從不停歇。
炎帝聽到精衛的故事,悲痛欲絕,十分傷感,隨即下令不許百姓出海打魚,不許人去擾亂扶桑、蓬萊、瀛州等異域。有一次,炎帝看到一只悲鳴的像烏鴉的小鳥,以為是不祥的鳥,就舉起弓箭要射。隨從方士急忙稟告炎帝說:“這鳥是神鳥,名叫精衛,就是陛下的小女兒女娃變化而成的呀!”炎帝心中一驚,心中十分悲涼,于是立即放下了弓箭,不禁熱淚盈眶,不能自已,過了很久之后,炎帝為精衛作了一首歌:
精衛鳴兮,天地動容!
山木翠兮,人為魚蟲!
嬌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
海何以不平兮,波濤洶涌!
愿子孫后代兮,勿入海中!
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陸為榮!
精衛填海的故事,跟愚公移山的故事,都是鼓舞人要有不折不撓、鍥而不舍的艱苦奮斗精神。
帝嚳高辛
帝嚳是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黃帝的孫子,少昊的兒子,因為他在當帝王之前被封在高辛這個地方,所以也叫高辛帝嚳,或帝嚳高辛。帝嚳出生的時候就有很多神異的地方,傳說,他一生出來就能說話,會寫自己的名字。相貌更是奇特異常,頭極像鳥,可是又長著兩只角,跟山羊的角一樣。身子非常瘦小,跟猴子差不多,滿身長滿毛發。讓人想不通的是他只有一只腳,要拄著拐杖才能走路。但是,帝嚳卻很聰敏,十幾歲時,就因為輔佐顓頊帝有功,而得到了高辛這個地方的封邑。等到帝嚳三十歲的時候,他就代替顓頊當上了帝王。
關于帝嚳當上帝王,在瑤族中有“神犬盤瓠助帝嚳高辛氏殺吳將軍得天下”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帝嚳有一次覺得左耳朵特別癢,一掏,竟掏出一條怪模怪樣的蟲子。帝嚳把蟲子放在一個叫盤瓠的盛器里邊,一會兒工夫,這條蟲子就變成了一條神犬,這條神犬非常英勇善戰,而且只聽帝嚳的話。帝嚳也隨口給這條神犬取名為“盤瓠”。后來,盤瓠幫助帝嚳打敗了競爭對手吳將軍,使得帝嚳擁有了天下。
飛天仙女
帝嚳為了感謝盤瓠,就把女兒嫁給了盤瓠,繁衍了瑤族子孫,所以瑤族的族神圖騰就是神犬盤瓠。帝嚳的女兒,人稱辛女,嫁給盤瓠之后,跟隨盤瓠在沅水邊上男耕女織、生兒育女。辛女最喜歡浣衣之后在水中盡情地沐浴,等到她作了母親之后,便常常帶著孩子們赤身裸體在河中游玩戲水,孩子餓了就坐在淺灘邊喂奶。每逢立秋后的三五天,她天天要去河中裸露洗浴。以后,這段日子就被瑤族人稱為“潔身日”,也就成了后人裸泳的最初起源。
帝嚳又叫帝俊,或許是他自己長著鳥的頭的緣故,他喜歡跟一種五彩鳥交朋友。五彩鳥有三種:一種叫皇鳥,一種叫鸞鳥,還有一種叫鳳鳥,它們其實就是古代所說的鳳凰。形狀像雞,長著色彩斑斕的五色的羽毛。它們不吃人間的食物,常常自歌自舞,只要它們一出現在人間,天下就會太平無事。后世的孔子說“鳳鳥不至”,就是對他當時所處的春秋戰亂時期的感慨。據有些書上說,作為帝嚳的祖父黃帝,竟然沒有見過鳳凰。因為黃帝從來沒有見過鳳凰,就去問他手下最為博古通今的臣子天老。天老也沒有見過鳳凰,不過他的想像力十分驚人,便告訴黃帝說:鳳凰,它的前半段像鴻雁,后半段卻像麒麟;它有蛇的脖子,有魚的尾巴;有像龍一樣的文采,像烏龜的背殼;有燕子的下巴,有雞的嘴……描繪了一大通,把飛禽、走獸、爬蟲、游魚等各種各樣動物的特征都集中起來,薈萃在鳳凰的身上,使得鳳凰變得非常神秘莫測。至于,帝嚳能跟這些五彩鳥結成朋友,是因為帝嚳自己長著一個燕子頭,本被稱作東方天帝帝俊,他和東方的這些五彩鳥在很早以前就是同類,所以這些鳥跟帝嚳交上了朋友,并圍著他跳舞。
除了帝嚳跟五彩鳥交朋友的神話以外,還有關于帝嚳竹林的神話。在北方偏遠的荒野有一個山丘,丘的南面就是帝嚳的竹林,方圓幾百里,每根竹子都長得很粗很粗,隨便選取其中的一節剖開,就可以當兩只船。這種竹子,長有幾百丈,粗有三丈多,厚有一尺,被人叫作“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