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上古神話(3)
- 神話傳奇(中國文學百科)
- 李穆南 郄智毅 劉金玲主編
- 4998字
- 2016-07-06 08:40:55
帝嚳有三個妻子,其中兩個,一個是太陽神羲和,另一個是月亮神常羲。
太陽神羲和跟帝嚳一共生了十個兒子,他們就是天上的十個太陽。每天,羲和帶著她的十個孩子在東邊的東海里洗澡。他們洗澡的地方叫“湯谷”,這地方的水很熱很熱,就是被她的十個兒子洗熱的。在這湯谷的不遠處有一棵高聳入云霄的扶桑樹。每次,孩子洗完澡后都要爬到樹上去玩,但是只能有一個孩子可以到樹的最頂端玩,其余的孩子只能在很低的樹枝椏上玩。這就是天上的十個太陽故事的緣由,不過,因為他們后來不守天庭的規(guī)矩才被神箭手后羿射掉了九個。
月亮女神常羲,跟帝嚳一共生了十二個漂亮的女兒。她們的性情十分溫和,并且非常愛干凈。她們的媽媽常羲經(jīng)常帶她們到西方一個碧波蕩漾的湖里去沐浴。她們很聽話,也會快樂地玩耍,而且從不給媽媽惹事,她們的父母也不會因她們而增添一絲一毫的麻煩。
帝嚳還有一個妃子,是鄒屠氏的女兒。當初,在黃帝戰(zhàn)勝了蚩尤之后,就把天下所有的壞人流放到了寒冷荒涼的北方。把好人搬到了鄒屠這個地方,讓他們聚居在一起。鄒屠氏女便是這些好人當中最好的一個人,她像雪一樣的圣潔,走起路來從不沾地,更不要說染上什么塵土了。她總是輕輕地像飄在空中的云彩一樣,很恬靜地來回飄動,經(jīng)常遨游在伊水和洛水的上空,時常飄落下來,在水邊嬉戲,無憂無慮。帝嚳遇到這樣非凡美麗的女子,當然沒有錯過,就把她娶了來。鄒屠氏女跟帝嚳才過了不久,就做著很奇怪的夢,每次做夢都是同樣內(nèi)容,并且每做完一次夢就生下一個兒子。一連做了八個夢,鄒屠氏女生下了八個神奇的兒子。這八個兒子,從出生時起就精通音律,善于奏樂,各有各的專長。他們長大了之后,成了天上的八個樂神。
帝嚳還有這樣兩個兒子,閼伯和實沉。這兩兄弟十分不和睦,只要一見面,無緣無故就大打出手,每次都是頭破血流,還不斷尋釁廝殺。帝嚳不管怎樣勸說教育這兩個兒子,可是他們?nèi)匀晃倚形宜兀迅赣H的話當成耳邊風,只要帝嚳一走開,他們兩個就是水火不容,拼個你死我活。帝嚳為此傷透了腦筋,沒有任何的辦法,最后不得不把他們分開。于是,帝嚳把閼伯派往商丘,讓他主管東方的商這顆星星,又派實沉到西邊的大夏去管西邊天空的參這顆星星。參與商在天空中正好遙遙相對,而且永遠不能同時出現(xiàn)在一塊。一個升起的時候,另外一個就落下去了。他們此起彼落,再也不能見面,也就再也不會爭吵了。
傳說帝嚳能操縱星辰,用以掌握時間季節(jié)的變化,指導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帝嚳非常喜好音樂,他叫樂師咸黑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樂垂作鼙鼓、鐘、盤等樂器。宮女跳舞時,穿著五彩衣裳,伴奏這樣優(yōu)美的曲子,奏起各種樂器,把天上的鳳凰、大翟等許多名貴的仙鳥都吸引來了,跟這些宮女們一起蹁躚起舞。
帝嚳德行高尚,又懂得修身養(yǎng)性,一直活到了一百零五歲。他愛好巡游,攀登過巍巍的泰山,暢游過磅礴的東海,足跡踏遍了各地的名山大川。
火神祝融
祝融是我國廣泛祭祀的火神。他是黃帝時候的火正官,小時候他的名字不叫祝融,而叫黎,是一個氏族首領的兒子。也許他天生就是火神一樣,祝融的臉膛紅紅的,像火一樣的顏色,身材也很魁梧,對周圍的事物,常常顯出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好像腦子里裝著解不清的疑問似的。祝融倒是聰明伶俐,只是性格過于暴躁了些,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火冒三丈,有時甚至也會無緣無故動怒發(fā)火。
祝融出生的時候,燧人氏早已發(fā)明了鉆木取火,人們已經(jīng)懂得怎樣用火,但是還不能很好地保存火種。祝融因為從小就特別喜歡火,時常嘗試各種怎樣把火保存得更久的辦法,所以等到他十幾歲的時候,他就成了一個鉆木取火的高手,特別是一個保管火的高手。一點小火星到他的手里就能變成燎原的大火,火在他的手里,不僅能進行長途傳遞,還能夠長久地保存。他除了用火來燒飯燒菜之外,還用火來取暖,用火來照明,用火來驅(qū)逐野獸和驅(qū)趕蚊蠅,把火的用途大大地拓寬了,因而也使火的取得和保管變得更加重要,能夠有這樣的本領,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事。祝融就是這樣的佼佼者,就是這方面天生的神。
但是,祝融獲得這方面的本領,也是來之不易的。那時候,氏族部落經(jīng)常要遷徙,這就使火的攜帶以及火的取得變得尤為重要。有一次,祝融所處的部落經(jīng)過長途跋涉,最后在一個水草豐茂的地方停了下來。族人就地準備生火作飯,祝融便拿出自己隨身帶著的尖石頭來鉆木取火,他坐在一根大筒木上,呼哧呼哧地鉆起火來……可是鉆了半天,這根筒木連煙都沒有冒出來。祝融很生氣,心里很不高興,本想不鉆了。但是沒有火怎么能行?他口里喘著粗氣,繼續(xù)鉆呀鉆,又鉆了幾個時辰,煙倒是鉆出來了,就是生不出火來,他的臉也被這煙熏得黑紅黑紅的了。他再也沒有什么耐性了,拿起那起煙的筒木就砸成了幾截。那個他用來的鉆木的石頭也被他狠命地朝一個大石頭擲去。誰知這個被他鉆得很熱的石頭一碰到大石頭就冒出一連串的耀眼的火星。聰明的祝融受到了啟發(fā),便采來了一些很干極容易著火的蘆花,用兩塊石頭靠近蘆花,然后接連不停地敲擊。很快,碰撞的火星濺到蘆花上,便把蘆花點著了,再輕輕的一吹,火苗就旺旺地燒了起來。這種取火的方法比鉆木取火輕松多了,而且很容易成功。
自從祝融發(fā)明這種取火的方法之后,人們就再也不必費很大的工夫去鉆木取火了,也用不著千方百計為保管火種而發(fā)愁了。也就在這個時候,中原的天帝黃帝知道祝融這樣聰明能干,就把他請了去,封他為專門保管火的火正官,并把他取名為“祝融”。后來,黃帝跟蚩尤打仗,祝融幫助黃帝,利用他發(fā)明的火攻的戰(zhàn)斗方法,把蚩尤的部隊燒得焦頭爛額,慌忙敗走。祝融也因此立下了很大功勞,得到黃帝的重重賞賜,成了非常重要的南方火神。
祝融成了黃帝的重臣之后,時常跟隨黃帝出游。有一次,祝融跟隨黃帝來到云夢澤南邊的群山之中。黃帝指著一座最高的山峰問祝融:“那座山有沒有名字,那又叫什么山,你能不能告訴我?”“這是衡山,是南方的神山。”祝融不慌不忙的回答。“這山的來歷又是怎樣的呀?”黃帝又問道。祝融答道:“上古的時候,天地渾沌一片,就像一個大雞蛋。巨人盤古氏開天辟地,世上才有了生靈。他活了一萬八千年之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死去了,他的頭部朝東,變成了泰山;腳趾在西,變成了華山;腹部凸起,變成了嵩山;右手朝北,變成了恒山;左手朝南,就變成了眼前的衡山。”黃帝接著又問:“人們?yōu)槭裁匆兴馍侥兀俊弊H诹⒖袒卮穑骸斑@座山處在云夢澤與九疑山之間,就像秤桿一樣,起著平衡天地的作用,又用以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因而人們就叫它‘衡山’了。”
黃帝見祝融有理有據(jù),對答如流,心里非常高興,就笑呵呵地對他說:“真不錯,你這樣熟悉天下的事情,尤其對南方的事務如此了解,真能擔當大任,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黃帝并不說到底委以祝融什么樣的大任。
黃帝一路游玩,不覺登上了衡山的最高峰,并在這里接受南方各個部落首領的朝拜。大家聚集在一起,都非常高興,個個感恩黃帝的英明與治國有方。祝融一時間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奏起了黃帝編的曲子——《咸池之樂》這曲旋律,音韻悠揚婉轉(zhuǎn),很多人一下子就融入了這樣的情景。這時,黃帝的愛妃嫘祖踏著節(jié)奏的拍子,歡快地跳起舞來。大家見如此,也都情不自禁地圍著黃帝跳了起來,痛痛快快地跳了起來。
祝融
黃帝也很高興,等大家酣暢淋漓之后,便叫大家靜下來說:“有皇天保佑,求眾神的福,自我得位以來,平定了榆罔,擒殺了蚩尤,制定了歷法,協(xié)定了音律,編訂了內(nèi)經(jīng),又有嫘祖育蠶理絲,定制衣裳。現(xiàn)在天下太平,四民臣服,人民安居樂業(yè),是該基奠五岳的時候:泰山為東岳,定五岳之首,西岳為華山,南岳為衡山,北岳為恒山,中岳為嵩山。我們現(xiàn)在已在南岳之顛,火正宮祝融德才兼?zhèn)洌瑢κ廊素暙I很大,就讓祝融鎮(zhèn)守南方衡山……”大家聽了黃帝的圣言,都高聲歡呼!祝融這才知道,黃帝說的要委以他重任就是讓他鎮(zhèn)守南方。
祝融鎮(zhèn)守南方之后,給這里帶來了火種。他教當?shù)氐娜藗內(nèi)』穑嬖V他們用松節(jié)油照明。他看到這里瘴氣很重,蚊蠅太多,百姓因此經(jīng)常生病,他就告訴他們點火熏煙,把蚊蠅趕走,把瘴氣驅(qū)散,很快減輕了人們的疾苦,百姓也就更加尊敬他了。祝融的功德受到上天的感召,進而被上天封為火神,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
水神共工看到火神不但受到人們的敬仰,更受到黃帝的重視,而且上天成了火神,心里很不服氣。他心想:水神和火神同樣的重要,缺一不可,為什么世人單單看重他火神祝融,不看重我水神共工呢?加上共工性情暴躁,很快他就向祝融挑戰(zhàn)。他領著所有的水族,向祝融火神居住的光明宮發(fā)起了猛烈的攻擊,來勢極為兇狠,竟把光明宮里常年不息的神火給澆滅了。弄得天上地上一片漆黑,人們也就再沒有火種生火作飯了。這下可把火神祝融給震怒了,他架著火龍來迎戰(zhàn)。那火龍全身一片火紅,像烈焰騰空一般,把天地照得一片通明,光明宮里的神火也復燃了。
水神共工見沒能把神火撲滅,更加惱羞成怒,于是他傾巢出動,調(diào)來了五湖四海里全部的水,鋪天蓋地而來,直往祝融和他騎的火龍洶涌地潑去。但是,水總是要往低處流淌,很快大水就退了下來,神火永遠也沒有再被撲滅。祝融也不再容忍共工的行為,他騎著火龍,噴著騰騰的烈焰直向共工撲去,長長的火舌,把共工團團圍住,讓他分不清天南地北,把他燒得焦頭爛額。很快共工抵擋不住了,狼狽地退回到大海里去了。
火神祝融戰(zhàn)勝共工之后,就又回到了南岳。
后人為了景仰祝融,把南岳七十二峰中的最高峰,也是主峰叫做“祝融”。“祝”的意思是持久,“融”是光明,就是永久光明的意思。祝融峰上有祝融殿,是后人祭奠他,緬懷火神祝融功德的地方。
水神共工
水神共工姓姜,也是神農(nóng)炎帝的后代。關于共工的故事,最有名的當然是共工觸不周山的故事。共工氏觸折不周山,先后有三次,是跟顓頊、祝融、大禹三人打仗失敗而觸折不周山的。至于共工氏,也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名號,是與水有關的神的名號。
先說,共工與顓頊。共工的部落聚居在現(xiàn)在的河南北部,是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部族,特別著重于水稻的耕作,因而對水利抓得很好,也發(fā)明了筑堤蓄水的許多好方法。
話說共工有個很聰明的兒子叫后土,他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也很精通,并且發(fā)明了很多農(nóng)具。共工和他的兒子還有部族,為了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把水利灌溉管理得很好,經(jīng)常不辭辛勞地帶領族人一起考察部落周圍的土地情況。他們發(fā)現(xiàn)有的地方因為地勢太高,田地的澆灌非常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又太低,發(fā)大水的時候,很容易被淹掉。由于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共工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他領導族人高處的土地運到低洼的地方,把低洼的地方墊高。這樣,高地就不再難于灌溉了,低洼的地方也不會被水淹沒了。這樣大大地擴大了田地的耕種面積,也提高農(nóng)業(yè)的產(chǎn)量。
可是,顓頊卻極力反對共工的這種做法,并且處處阻撓。顓頊心里想,在部落首領中,具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應該只有我,你共工要把高處的高山削平,這分明不就是暗示要爭奪我權(quán)威嗎!各個部族都只能聽從我一個人的號令,共工你有什么權(quán)利自作主張呢?
這樣,顓頊就以把山挖平會讓上天發(fā)怒為理由,反對共工,不許他這樣做。爭來吵去,都沒有達成一致的協(xié)定。最后,顓頊與共工之間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斗,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quán)的爭奪。因為顓頊是黃帝的后裔,而共工本是炎帝的后代。
共工和顓頊他們兩個人比起力氣來,共工要比顓頊大得多,但是要論機斷智謀,共工卻遠遠比不上顓頊。
戰(zhàn)爭還沒有開始之前,顓頊就驅(qū)使鬼神煽動各個部落的族人,到處散布謠言,說共工的壞話,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當時,人們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其中不少人都上了顓頊的當,站到了顓頊這邊。并且認為共工把大地整治得太平整,肯定會觸怒天上的鬼神,引來災難的。
共工雖然不能得到很多民眾的支持,但是他堅信自己的做法完全是出于對族人的考慮,是為全族人不再忍饑挨餓作打算,所以堅決不肯妥協(xié)。可是他又覺得自己要是真正跟顓頊大戰(zhàn),會給天下的人民帶來更大的災難,而且很可能不會贏。于是,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生命來證明自己想法的正確。他駕著坐騎飛龍,從半空中猛地朝下面的不周山(昆侖山)撞去。霎時,一聲震天巨響,不周山被共工攔腰撞斷,隨即,整座大山也轟地崩塌下來。天和地也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天上,日月星辰都向東邊傾斜;地面上,山川都在移動,江河的水也盡向地勢較低的東方流去。原來這不周山本是天地東邊的一根天柱,這根天柱折斷了之后,使得天和地都向東南方向塌陷。日月星辰從此每天都只會從東邊升起,然后到西邊降落;大江大河的水也就都只向東奔騰,流入東邊的大海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