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秦檜舞弊案:兒子孫子全都高中(2)
- 血榜:中國科舉舞弊案
- 李兵
- 4493字
- 2016-09-07 11:07:36
程敦厚終于知道了,秦檜讓他去自己家里,并不是真要見他,而是要考驗自己對他的忠心,更是要讓自己看那篇署名為秦熺的文章??茨瞧恼碌哪康氖鞘裁茨??有三個目的:
第一,當然是考驗程敦厚的忠心,這個在前面已經講過了。
第二,在秦檜看來,只要程敦厚看到了這篇文章,他就會很知趣,命題的時候,一定會以這篇文章的標題作為考題之一。那樣的話,秦熺只要把那篇文章抄寫上去,就可以交卷出場。這是一篇出色的文章,即使把秦熺錄取為第一名,也不會落人口實,名副其實,好文章肯定要打高分。
第三,從宋代開始,科舉考試的試卷處理是非常嚴格的??忌痪碇?,需要密封試卷,考官看不到考生的任何信息,這種密封試卷的方式現在的大規模考試仍然在使用。密封試卷之后,為了杜絕考官根據考生的筆跡打人情分,宋代還規定密封后的試卷由考場內的專門人員抄寫一遍,也就是將答卷抄寫一個副本,副本送給考官評閱。這樣,考官在閱卷的時候,既看不到考生的信息,也無法根據筆跡來找到跟自己有關系的考生的試卷。在這樣的制度下,即便程敦厚明明知道秦熺要參加考試,如果不想別的辦法,他可能也找不到秦熺的試卷。秦檜自己是進士出身,是過來人啊,他當然知道科舉的這些規定,肯定要想辦法,什么辦法呢?
就是讓程敦厚反復看那篇文章,并且記住這篇文章的大部分文字,秦熺進考場之后,只要把那篇文章抄寫上去,不管是密封也好,還是抄寫為副本也好,都形同虛設。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程敦厚一看到熟悉的文字,他就知道這份試卷是秦熺的,肯定會給他打人情分,把他的名次排在前面。這種舞弊方式,古代有個專有名詞,叫做“通關節”。
通關節是科舉考試中一種常見的舞弊形式,就是考官與考生事先約定“關節”舞弊的方式,叫作“通關節”?!瓣P節”就是考生和考官,或者考場工作人員在考試前約定的暗號。這個暗號一般是幾個特殊的字??梢允菐讉€虛詞或相同的字,也可以是生僻的字。清代最后一個,也是中國科舉史上最后一個探花商衍鎏先生在《清代科舉考試述錄》中曾經說:“關節,為密通字眼,其易藏者,多用虛字以為暗示?!蓖P節所用的虛字,一般為“也”“歟”“哉”“矣”等字。不止約定用什么字,還會約定這些特殊的字眼出現的位置,比如說在開頭的第幾行,第幾個字,用“也歟”“也哉”四個字??脊僦灰业礁约和P節的試卷,哪怕文章寫得語無倫次,他也會給他打人情分,盡可能地幫忙錄取他。
到這里為止,程敦厚把這些天一直困擾自己的事情想通了,他也明白了秦檜的良苦用心,但這畢竟是舞弊重罪,程敦厚會不會聽從秦檜的暗示呢?他決定怎么辦?
程敦厚肯定會按秦檜的意思去辦,這是為什么呢?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我們前面已經說過,程敦厚本來跟秦檜關系就不錯,甚至還寫過肉麻的信吹捧秦檜,說明他是很想巴結秦檜的。現在秦檜這么信任自己,居然把自己兒子的事情交給了自己,這是難得的巴結秦檜的機會,他會盡力表現;二是,在程敦厚看來,他秦檜是只手遮天的人,自己違背他的意圖,下場肯定會很慘。于是,在省試的時候,他所命的題目中就有一道是以《圣人以日星為紀賦》為題,要求考生寫一篇文章,秦熺當然高興得不得了,立即把那篇文章抄了上去。程敦厚在評卷的時候,憑借自己的記憶,很快就找到了秦熺的試卷。那么,考官們對這個試卷怎么看呢?
《朝野雜記》的記載是:“此賦果精,眾考官皆稱善?!碑敃r,程敦厚故意拿著這篇文章在其他考官面前炫耀:你們看看,今年居然有文章寫得這么好的考生,真是棟梁之才啊??脊賯兛戳酥?,沒有一個不佩服的,一致同意將這名考生,也就是秦熺錄取為第一名。他們哪里知道,這是秦檜和程敦厚早就設計好的。
秦熺能順利通過這次考試,應該說,都是秦檜利用職權,跟主考官程敦厚通關節舞弊的結果,這次舞弊做得天衣無縫,不但秦檜、秦熺父子倆都沒有被發現,程敦厚也平安無事,可以說,這次舞弊是相當成功的。
兒子榜眼,秦檜不滿
盡管省試被錄取為第一名,但還不是進士。按照宋代科舉的程序,省試錄取者還需要經過皇帝主考的殿試,殿試錄取的才能稱為進士。殿試只是一次排名考試,基本沒有淘汰,這也就意味著秦熺考上進士是板上釘釘的,毫無懸念。但是,秦熺在接下來的殿試中到底會排第幾名呢?
殿試的主考官是皇帝,但是皇帝不可能親自閱卷,需要選派幾個大臣去評閱試卷,然后擬定一份排名的名單。這次殿試結束以后,評閱試卷的官員擬了一份名次清單,他們把秦熺排在第一名。問題是秦熺的水平真的能排第一嗎?
這并不是他的水平高,是具體負責評卷工作的大臣想盡一切辦法給他打人情分,他們這么做的目的無非就是想巴結、討好秦檜。盡管如此,這份名單的名次還不是最終的結果,還需要皇帝來確認。那么,秦熺能被高宗皇帝欽定為狀元嗎?
南宋科舉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現任官員參加科舉考試的,不能被錄取為狀元。秦熺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早就因為秦檜的關系而當官了。他是現任官員,因此不可能錄取他為狀元。
對于這樣的規定,秦檜是一清二楚的,他也許在琢磨,這次秦熺要考狀元恐怕比較難,即便我再有能耐,也不能強行要求皇帝錄取他為狀元。但是,我必須主動去跟皇帝說,至少給他保證一個榜眼吧,如果我不去說,萬一皇帝裝糊涂,那他的名次能否靠前就不好說了,如果排在后面,那我的面子往哪兒擱呢?
于是,秦檜決定去見高宗。見到高宗以后,他說:“皇上,我那個兒子秦熺的水平我最清楚了,他能考中進士還是您的恩典。我身為宰相,不能干預科舉閱卷、錄取等工作,現在閱卷的大臣把秦熺定為第一。我個人覺得這非常不妥當,因為這明顯違反了朝廷的規定,千萬不能因為秦熺是我的兒子而壞了朝廷的規矩,否則人家會說您偏心,也會說我是以權謀私。因此,我斗膽請求您,把秦熺定第二名吧!”
秦檜這么說好像是為皇帝分憂解難,實際是不是這么回事呢?皇帝作為殿試的主考官,他完全可以不按照評卷大臣的建議來確定進士的排名。這也就是說,他完全可以不錄取秦熺為狀元,也可以不錄取秦熺為第二名榜眼。
那么秦檜這么說的意思是什么呢?他的言下之意是說,皇上,我也不為難你,讓你違反規定,錄取秦熺為狀元,但你一定要錄取他為榜眼,算是給我一點面子。秦檜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要求高宗皇帝錄取他的兒子為榜眼,囂張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在高宗皇帝看來,秦檜的要求雖然有點過分,但認為他還算懂規矩,并沒有要求錄取他的寶貝兒子為狀元。既然這樣,這次就按照他的意思辦,錄取秦熺為榜眼,送個人情給秦檜,讓他面子上好過,畢竟他是自己必須倚仗的最重要的大臣。于是,秦熺被定為殿試第二名,就是榜眼。考上榜眼之后,秦熺一路青云直上,僅僅過了13年,就官至一品少師,被封為嘉國公。
秦熺考了個榜眼,在外人看來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秦檜還是認為不完美,這個排名跟自己的地位有差距,是什么差距呢?他想,我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家里,連一個狀元都沒有,不是太遺憾了嗎?子孫們的科舉功名與自己的地位不相稱啊。兒子秦熺已經是那樣了,他就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孫子秦塤身上,他的孫子秦塤是不是真能如秦檜所愿考中狀元呢?為了讓孫子秦塤考中狀元,秦檜又是怎樣機關算盡地來幫助孫子呢?
孫子應試,遭遇陸游
秦檜當然知道,以自己孫子秦塤的水平,不要說考頭名狀元,能不能考上進士都是個問題,因此他必須管,而且是全程都直接來管。事情還要從秦塤參加當地選拔性考試說起。
秦塤從小就受到爺爺秦檜的特別“關照”,在他還只有9歲的時候,秦檜就給他弄了個官,當然只是個吃空餉的。但因為他有個當宰相的爺爺,即便是吃空餉,官也照樣升,而且升得飛快,到他參加考試的那一年,也就是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17歲的秦塤已經官至右文殿修撰,這個官職的級別很高,是三品,大致相當于現在的正部級官員了。
盡管他是宰相的孫子,也是現任的高官,但按照科舉考試的規定,他必須跟其他普通讀書人一樣先報考,獲得考試資格。然后參加選拔性的考試,只有考試合格才有資格到禮部參加省試。
有了上一次跟主考官通關節,讓兒子秦熺考中榜眼的經驗,秦檜這一次也非常留意主考官的人選,那么他會選誰來當主考官呢?通過跟他的心腹反復商量,最后確定了主考官的人選。他會是誰呢?是吏部侍郎,也就是吏部的副部長陳之茂。這個副部長會按照秦檜的意思辦嗎?秦檜的意思是什么呢?
秦檜覺得,要讓秦塤考中狀元,必須讓他每次考試都名列第一名,他的意思就是不但要陳之茂錄取秦塤,而且要把他排在第一名。為了試探陳之茂,在考試之前,秦檜派自己的心腹直接把自己的這個意思告訴了陳之茂。在陳之茂看來,秦檜的話不能不聽,更何況這種選拔性的考試也不會有什么太出色的考生,就按秦檜的意思辦吧,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他非常爽快地答應了,當面就拍著胸脯保證,一定把秦塤錄取為第一名。有了陳之茂的保證,秦檜非常高興,認為自己選對了人,陳之茂很快就被任命為主考官。那么,陳之茂真的把秦塤錄取為第一名了嗎?
陳之茂在主持這次考試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非常意外的情況,是什么情況呢?就是參加這次考試的考生中,除了有后臺的秦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他是誰呢?是29歲的大詩人陸游。陳之茂知道,陸游可是有名的大才子,如果這次考試把他的名次排在秦塤的后面,自己可能會被唾沫星子淹死,甚至有可能會被人告到朝廷,要么說自己能力太差,不能把最有才學的人選拔出來;要么說自己徇私舞弊,埋沒人才。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的烏紗帽能不能保住都是個問題。
考試結束之后,陳之茂一直就在糾結,到底是把秦塤排在第一,還是把陸游排在第一?一個是爺爺位高權重,可以只手遮天的官三代;一個是才華橫溢,全社會都關注的才子。他把秦塤和陸游的試卷讀了又讀,比了又比,愈發覺得這兩篇文章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陸游試卷上的文章是文筆流暢、立論有據、見解獨特,而秦塤的文章則是七拼八湊、空洞無物、毫無見地。陳之茂又琢磨:如果我把秦塤定為第一名,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就是秦檜肯定高興啊,給我大把的銀子肯定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秦檜以后很有可能會提拔我。但是,如果我把陸游錄取為第一名,他是名副其實,真有才華,社會上肯定會說我不但能慧眼識英才,而且不畏懼權貴,能頂住秦檜的壓力公正錄取,這樣我就可以贏得好名聲。但是,這樣做的風險很大,秦檜很有可能會給自己穿小鞋,甚至打擊報復自己。到底該怎么辦呢?
陳之茂瞻前顧后,左思右想,他覺得這個秦塤的文章確實寫得太糟糕了,陳之茂下了決心,把陸游定為第一名。那么,秦塤的名次又該怎么定呢?陳之茂左右權衡:秦塤這樣的水平,我錄取他為第二名,已經是非常照顧秦丞相的面子了,他老人家應該有自知之明,應該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更何況把秦塤錄取為第二名,社會上的議論也不會那么多,這對他秦檜也不是什么壞事啊,至少可以讓他少挨點罵。從這一點來說,自己還是為他秦檜著想。于是,他下定決心把秦塤錄取為第二名。
考試成績公布之后,秦檜發現這個陳之茂居然不聽自己的安排,只把秦塤錄取為第二名。但是,考試結果已經公布了,已經是板上釘釘了,不能改了,秦檜只能破口大罵,他罵誰呢?
首先當然是罵主考官陳之茂。罵他膽大包天,欺騙了自己,真是該死。很顯然,秦檜準備給陳之茂小鞋穿。好在兩年之后,秦檜就死了,陳之茂僥幸地躲過了秦檜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