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年前,一位心理學博士曾經做過這樣一項實驗:他把自己的學生分成兩組,每人都給10美元。然后,他告訴第一組的人:這10美元可以任意花,只要自己高興就好。第二組的人則沒有這樣“幸運”了,他們也可以隨意花這10美元,不過他們不能給自己購買東西,而是必須拿這10美元去幫助別人。等所有人把錢花光之后,這位博士開始詢問他們的心情,結果發現這些人的心情都非常好。但是等到第二天,當博士再次詢問他們的時候,那些花錢給自己買東西的人已經沒什么可高興的了,但是第二組人,心情依然非常好,他們為自己能夠幫助別人而感到快樂。
從上面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幫助別人不僅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而且能夠讓快樂在自己的心里發酵,存在很長時間。其實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做了其他讓自己高興的事情,比如實現了一個愿望或者買了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這種新鮮感一過,通常就不會再覺得快樂了。
幫助他人則不一樣,你可以永遠把它記在心底,時不時地“翻出來”讓自己“滿足”一番。
從中,你定然能夠體會到細水長流的快樂,定然能夠讓心靈長久地沉浸在幸福中。
正所謂“不圖回報”,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千萬不要總想著讓別人報答你。要是那樣想的話,不僅得不到快樂,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很多怨恨,下面這個例子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泰倫斯是得克薩斯州的一個商人,他正在為某件事而惱火。當我從他身邊經過的時候,我的一個同伴告訴我,只要我認識他不到一分鐘,他就會把這件事告訴我。我的同伴說的沒錯,我剛和他說了兩句話,他就把那件事告訴了我。
這件事發生在今年11月。當時,這位大商人給他手下的34名職員發了1萬美元的年終獎金——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但是令他生氣的是,這34個人沒有一個感激他,甚至連一句謝謝都沒有。這讓他非常氣憤,甚至這件事已經過了三個多月,他仍然耿耿于懷,看到一個人就要提起。
其實泰倫斯這樣做是不對的。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人的天性是容易忘記對別人的感激的。
我們如果總想著讓別人感激自己,那很容易產生失望。所以,你們如果想獲得快樂,就不要總想著讓別人感恩,你只要享受施惠于人的快樂就可以了。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我的姨媽奧拉·亞歷山大的例子吧。正是因為施惠于人,不求回報,她不僅收獲了自己的快樂,而且讓自己的子女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我的姨媽奧拉·亞歷山大有6個孩子,她非常愛他們,但是她從來沒有想過讓孩子報恩,因為她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因為這6個孩子,她每天忙早忙晚,非常勞累。不僅如此,她還把自己的媽媽以及婆婆接到了家里。當然,這兩位老太太沒少給她添麻煩,但是她并不在意,反而盡自己所能去照顧她們。她非常愛這兩位老太太,任何事情都順從她們,讓她們過上舒適的日子。盡管付出了很多,但是她并不希望得到任何回報,也沒有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因為這些在她看來,都是很自然、也很應該做的事。所以,這些日子她非常快樂。
現在奧拉姨媽過得怎么樣呢?早在20年前,她的丈夫就去世,而且她的孩子都慢慢組建了小家庭。但是她過得并不孤單,因為她的孩子都非常敬佩她,都希望和她住在一起。
看了奧拉姨媽的例子,相信你應該全然明白了,只有不求回報的施惠才能給你帶來快樂,并且能夠感動他人。如果你對別人施以恩惠就希望別人感激,不僅不會受到他人的尊敬,也不會獲得施惠于人的快樂。
最后,讓我再給大家一句忠告:那些快樂的人都是喜歡付出的,你只有樂于幫助別人,才能夠收獲快樂。
原則六勇于奉獻,不要要求別人感激你的恩德。
為“已得到”感到滿足
前些日子,我在《時代》雜志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示。這篇文章是這樣的:
在戰斗中,一位士兵被流彈擊中了喉嚨,受了重傷。他前前后后輸了七次血,傷勢才稍稍有所緩和,在那個時候,他不能說話,不能吃東西,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去。于是,他給醫生寫了一張紙條,問醫生:“我還能活下去嗎?”醫生說:“可以的。”他又給醫生寫了一張紙條,問道:“我以后還能說話嗎?”醫生也回答可以。這時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在另外一張紙條上寫道:“實在太好了,我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呢?”
你知道我看完這個故事的最大感觸是什么嗎?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一個人,要為自己所擁有的而知足,不要太貪心,什么都想得到。如果那樣的話,只會讓自己的心靈受到煎熬,從而活得不快樂。
這個道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懂,但是很多人卻做不到,面對欲望,面對大千世界的美好,人們容易迷失自我。在很多人的眼里,看到的只是自己沒有得到東西,而那些已經得到的,卻始終看不到。正是因為這樣,人的欲望愈發變得強烈起來,每天都要忍受它的折磨。
而那些已經得到的東西,我們卻忘記了用心去享用。就像著名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的那樣:
“我們很少去想那些我們擁有的東西,而總是去想那些沒有的,這真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它給人們造成的痛苦,簡直要比歷史上的任何戰爭和疾病還要多。”
叔本華所說的話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們應該為自己已經得到的恩惠而滿足,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幸福和快樂。我的好朋友哈羅·艾伯特的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艾伯特是我以前的教務主任,和我已經相交多年。有一段時間,他在韋伯開了一件雜貨店,生意非常冷清。后來,他不僅賠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而且變得債臺高筑。這讓他喪失了斗志和信心,每天都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當時他準備到工礦銀行借些錢,然后再去堪薩斯城找一份工作。但是因為失去了斗志和信心,在去借錢的路上,他垂頭喪氣地走著,不住地抱怨生活對自己不公平。
他走著走著,在路上遇到了一個沒腿的人。那個人坐在一塊小平板上,平板的下面裝著兩個小滑輪。他兩只手抓著一塊木頭,就這樣撐著地往前走。那個沒腿的人也看到了艾伯特,他咧嘴一笑,和艾伯特打招呼說:“先生你好,今天的天氣很不錯,是不是?”他看起來非常開心,這讓艾伯特非常震動。這時候,他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富有——我有兩條腿,可以四處走一走、轉一轉。他為自己感到羞恥,同時他也鼓勵自己說:“如果這個沒有腿的人都能夠做到的事情,我也一定能夠做到。”于是,他也變得愉快起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垂頭喪氣了。他本來只打算向工礦銀行借100美元,因為怕自己償還不起。而現在,他不再害怕了,他和工礦銀行多借了100美元。用這些錢,他到堪薩斯城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且在日后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富有的,只是我們沒有把注意力放在我們已經獲得的財富上面——其實我們這些財富已經遠遠超過了阿里巴巴的珍寶。試想一下,你愿意以1億美元的價錢賣掉你的雙眼嗎?你愿意把你的雙腿賣掉嗎?還有你的雙手、你的聽覺、你的家庭、你的子女……答案可想而知,任何人都不會賣掉它們,因為這些都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即使把福特、摩根以及洛克菲勒所有的財產都加起來你也不會賣。那么,你既然擁有這么寶貴的財富,你為什么對他們視而不見,毫不知足呢?如果你懂得欣賞并且享受這些,你的生活會變得多么美好啊!里根·皮爾薩斯·史密斯就曾經說過:“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有兩個目標,首先,得到你所希望得到的;其次,充分地享受它們。第一個目標很多人基本上都能達到,然而,能夠達到第二個目標的人卻屈指可數。”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波姬兒·戴爾這位女作家,她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她只有一只眼睛可以看東西,并且視力非常不好,只能透過眼睛左邊的一個小洞來看世界。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軟弱的人,她卻能夠毅然決然地拒絕別人的憐憫,她也不覺得自己和別人有什么不同。對于這僅有的一點視力,她仍然覺得非常滿足,并且充分享受自己的生活。在她52歲的時候,她去著名的梅育醫院做了一次手術,從而使自己的視力比以前提高了40倍。
這對她來說,簡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從此以后,她開始用心觀察這個世界,即使是在洗盤子的時候,她也要將一大把肥皂泡泡抓起來,讓它們迎著陽光,綻放屬于自己的色彩。
看到這里,我想我們是應該慚愧的。我們比波姬兒·戴爾得到的更多,然而卻不知道滿足。這是不對的,我們應該懂得享受現在的生活,懂得向上天感恩。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并且活得非常快樂。
原則七懂得知足,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
每天都要帶給別人快樂
我在寫《人性的弱點》的時候,曾經懸賞200美元的獎金,以“我如何快樂起來”起來為題,征集一則最能感動人,也能給人帶來幫助的真實故事。
自從這次征文活動開始之后,我收到了數以千計的來信。經過我和另外三位評委的商量,我們把第一名給了住在密蘇里州的波頓先生。
下面,就是波頓先生寫給我們的故事,我相信我們每個人讀過之后都會感動:
在我9歲那年,我的母親離家出走,從此再也沒有回來。3年之后,我的父親死于一場車禍。那時候父親正在和一個朋友經營咖啡店,誰知道那個朋友趁他出差的時候把咖啡店賣掉了,并且攜款潛逃。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我的父親,讓他趕快回來。于是,我父親連夜往回趕,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他在堪薩斯州發生了車禍,車毀人亡。從此以后,我和另外4個兄弟成為了孤兒。
我父親有兩個姐姐,她們很窮,而且長年疾病纏身。在父親發生車禍之后,她們把我們5個孩子中的3個帶到自己家里。我和最小的弟弟沒有人要,只能在鎮上乞討度日。后來,一位好心的農婦收養了我們,為我倆提供一日三餐。在那段時間里,我們最擔心的就是被別人當做孤兒來看待,或者再失去家庭生活。卻不想,我們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那位農婦的丈夫失業了,她沒有能力再供養我們了。于是,我們又開始了流浪的生活。
后來,羅福亭夫婦收養了我們。當時羅福亭先生已經七十多歲,而且患有帶狀皰疹,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但是他非常和藹,他告訴我倆,只要我們不說謊、不偷盜,并且能夠聽話、做事,我們就可以一直留在這。于是,這三項要求成為了我們遵守的“圣令”,我們完全遵守它們。過了一段時間,我上了小學,并且經歷了一段不愉快的日子。在我上學的第一星期,就有人取笑我的大鼻子,并且說我是一個“臭孤兒”。當時我非常氣憤,真想和他們打一架,但是羅福亭老先生對我說:“波頓,你要記住,能夠走開而不打架的人,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我記住了羅福亭老先生所說的話,一直沒有和同學打過架。
在我剛剛上學的時候,羅福亭太太給我買了一頂新帽子。我非常喜歡這頂新帽子,把它當成了寶貝。但是有一天,同班一個男孩把我的帽子扯了下來,在里面灌滿了水。等我拿這頂帽子搶回來時,它已經損壞了。
在學校,我從來沒有哭過,但是這次,我在回到家之后號啕大哭。羅福亭太太抱著我,拍了拍我的肩膀說:“波頓,只要你對別人感興趣,并且能夠幫他們做一些什么,就沒有人會捉弄你了。你可以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