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揭秘黃金的前世今生(3)

8.當代首次黃金大牛市

股票市場里有“牛市”和“熊市”之分,在黃金市場里也同樣如此。

那么什么是“牛市”呢?“牛市”就是指行情看漲,延續的較長時間的上升趨勢。“熊市”與之相反,其特點是行情萎靡不振,交易指數一路下跌。

小王是上海一家公關公司的白領,在投資黃金之前,小王已經有近五年的炒股經歷,雖然較于炒股,他對炒黃金并不是很在行,但是之前兩次購買黃金股票的經歷使小王對投資黃金還產生了一點興趣。2006年,小王以每股20元買了中金黃金的1萬股黃金股,后來以每股100元的價格賣出,賺到了不少錢。

之后,隨著物價飛漲,小王想尋找硬通貨方式進行投資,以保存價值,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投資黃金。于是他和幾個一起炒股票的朋友一塊炒起了黃金。

小王剛剛投資黃金的時候,黃金一直處于上漲的行情中,小王和幾個朋友都賺了不少。但是緊接著的幾個月下來,黃金的價格開始下跌,雖然后來有點回彈,但是好景不長,不久金價就又跌下去了。黃金價格的跌跌落落讓小王體會到了黃金牛市熊市的力量。

在黃金市場上,20世紀70年代是黃金交易經歷的第一輪大牛市。1971年,在損失了大量的黃金儲備之后,美國政府宣布退出布雷斯頓森林體系,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之后,黃金價格完全脫離了政府定價的模式,由市場供求的關系來決定,黃金沖破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成為由市場供求關系定價的自由黃金,這之后黃金的價格飛速上升。

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國際經濟體系的核心從黃金變為美元,當時的美元有世界黃金準備的75%支持。美國持有黃金200億美元以上,債務卻不到100億美元,可謂盛極一時。

但好景不長。美國經濟超強的地位到了1960年已受侵蝕,當年的外國人持有的美元流動資產已從1950年的80億美元增加到200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全數兌換成黃金,美國的黃金庫存便會見底。

敏感的黃金投機客開始挑戰1盎司35美元的官價,而美、英、法、德、意等國家在1961年起成立黃金總匯,聯合平抑黃金價格。最富戲劇性的是,一直對美國很有看法的法國總統戴高樂突然倒戈,在1965年呼吁大家恢復金本位制,因為美元失去了十多年前匯集巨大黃金的基礎,美國的黃金儲備占世界總量的比例已從1949年的75%下降到50%以下(到了60年代結束已是30%以下)。1967年,法國退出黃金總匯。

實事求是地說,戴高樂站在投機客的一邊不無私心。當時,法國是美國以外全世界擁有最多黃金的國家,如果按它宣稱的將每盎司黃金提到70美元的水準,法國將大賺一筆。不過,戴高樂想終結美元的特殊地位,是很多國家所樂見的。“美元本位制”使得只有美國人可以用大量印刷的美鈔作為國外支出的資金,而別的國家都必須在國際收支有了盈余才能“賺取”黃金或外幣。

最后的結局是,美國無限制地用美元彌補國際收支赤字,美元泛濫成災,將國內的通貨膨脹輸出并加劇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而美國黃金大量流失時,美元作為國際儲備物質基礎大大削弱,最后它和黃金的固定聯系被切斷,紙幣流通規律遂發生作用。

1973年,因為美元大幅貶值的誘導,再一次引發了歐洲各國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大浪潮。正是在這次市場浪潮的沖擊下,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后來,經過各國之間的緊急磋商最后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了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同時,黃金漲過100美元每盎司的大關,是原來官方所規定兌換價格的三倍。

1972年這一年,倫敦市場的金價從1盎司46美元漲到64美元。

1973年,金價沖破100美元。

1974年到1977年,金價在130美元到180美元之間波動。

1978年,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原油再度飆漲,達每桶30美元,導致金價漲到244美元。這一年的7月3日,一位著名的女喜劇演員要求60萬美元的酬金用南非金幣支付,而不是用美元。

1979年,金價漲到500美元。這一年3月12日發行的美國《商業周刊》封面上的自由女神像淚流滿面,標題是“美國的衰落”。10月,美國通脹率沖破12%,黃金成為對抗通脹的有力武器。

1980年1月的頭兩個交易日,金價達到每盎司634美元。

此時,世界各大央行行長和財經首腦們開始形成一種觀點:恢復黃金在貨幣體系中的傳統角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財長米勒,他宣布財政部不再出售黃金。在米勒宣布之后的不到30分鐘,金價便大漲30美元,達到715美元。到了1月21日,金價創下850美元的歷史新高。美國總統卡特不得不出面打壓金市,表示一定會不惜任何代價來維護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當天收盤時金價下跌了50美元。

到了1980年2月22日,金價重挫145美元。現當代首次黃金大牛市宣告結束,時間長達12年。這次市場大行情,讓人們充分見證了黃金的威力,也讓一部分人賺得盆滿缽滿。

9.二十年的黃金熊市

打開1971年到2010年的金價走勢圖,可以發現:1978年到1999年曾經出現了“黃金熊市二十年”。當時,流傳著“十年黃金如爛銅”的說法,人們持有的黃金的收益尚且不如銀行存款的收益高。為什么會出現熊市呢?

一般說,黃金市場上,金價連續下跌并且跌幅巨大就是所謂的熊市。并且,這種價格下跌的趨勢要持續三個月或者半年以上。

通常,任何金融產品在經過價格的爆發性的大牛市暴漲之后,價格都會有大幅回落,股票、石油、房地產等等都是這樣,黃金的價格也并不例外。

20世紀80年代,黃金在創造出令人頭暈目眩的825美元每盎司的巨高價格之后,開始出現大幅度的震蕩性的回落。與此同時,美國的通脹率從接近20%一直降到了1982年的5%左右,而黃金的價格也隨著跌落到了1999年的251美元每盎司。

讓我們看看黃金在二十年熊市期間的價格變化:

1978年,金價每盎司的盤勢峰頂是244美元;1980年,金價每盎司盤勢峰頂是852美元;

1981年,金價每盎司的盤勢峰頂是599美元;1985年,金價每盎司盤勢降到300美元左右;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后,黃金價格觸及486美元的峰頂后便一路下滑;1999年,金價每盎司的盤勢峰頂降到251美元止住。

從《信報》林行止先生的政經短評專欄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關于當時金價大幅下降給人們帶來的恐慌,一些只言片語,可以把我們帶到那個令人迷茫的環境中。

1988年2月8日:上周五每盎司金價以439美元收市,令黃金好友捏一把冷汗,因為金價支持點正好在此水平,技術分析告訴我們,此水平一旦跌破,金價就如入無支持之境,要跌至什么價位才能企穩,技術派已不敢肯定,艾略特理論的指示是180美元。

1988年8月20日:既然投資者憂慮經濟衰退遲早來臨,那么黃金是不應忽略的投資工具。在30年代股市大崩潰時,最有代表性的金礦股Home stake的股價從1929年的7美元上升至1932年的46美元(期間道指跌幅達90%)。

1989年2月1日:金價從1980年1月20日的歷史高位850美元計,到1988年年底,美元金價已跌去52%。在這十年內,美國的通脹率升幅共達90%,以低通脹率見稱的日本也在20%的水平,而黃金的這段走勢說明它沒有抗拒通脹的能力,黃金應從“保值商品”上除名(有意思的是,若以日元計,這十年的金價跌幅最厲害,達75%)。

為什么金價會出現這樣大的價格變化?主要原因在于,20世紀80年代黃金無息成本的弱勢凸現。在70年代,債券利息及銀行利息都低于通脹率,也就是“負利率”,當時黃金無息可以忽略不計;到了80年代,債券和其他固定利息的投資工具所提供的收益高于通脹率,令黃金的魅力驟然失色。于是,價格自然下跌。

也許有人要問,名畫和古董與金銀一樣是無息產品,為什么前者在80年代的價格是大漲?原因是物以稀為貴。名畫和古董往往是獨一無二的,而金銀能不斷生產。

因此,當黃金的價格一路叫跌,作為貨幣商品甚至純粹商品,黃金已失去“長期持有”的價值,這是投資者不得不面對的窘況。這也提醒人們,黃金并非萬能的保值增值產品,投資之道還需看趨勢。

10.美元為何走向衰落

20世紀90年代的強勢美元似乎讓人想起了20世紀50年代的美元黃金時代。一方面,美國以昂貴的價格輸出標準品牌和新經濟技術,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勞動力和原材料;另一方面,以亞洲為代表的高速成長經濟體系采取出口導向和重商主義,買入美元資產來平衡升值的匯率。而美國發達的金融資本市場,也使得其他發達經濟體系參與其中,這又都造成了大量的美元需求。

強大的美國國力和強勢美元在2000年達到了頂峰,紐約時代廣場的國債時鐘停止運作,國家共計負有2360億美元的預算盈余。但3年后的2003年10月9日中午,國債時鐘上的數字是68200億美元,1天后的10月10日,數字又增加了16億美元。

如此惡劣的國家財政,卻被美元作為世界領導貨幣的慣性掩蓋著。自2000年起,美國M3供給增長2.3萬億美元,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信貸擴張時期。說白了,是濫發紙幣,世界上充斥了美元。美元貶值勢不可擋。

黃金的物質性不變,往往掩蓋了它的變動不居。美元的價格浮動和黃金不無關系。

通常來說,美元跌的時候黃金是在漲價的,而黃金價格下跌的時候美元則往往處在上升的途中,美元和黃金在全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是呈負相關的關系。為什么美元和金價有如此緊密的關系呢?

首先,美元和黃金同樣都是重要的儲備資產,美元的堅挺和穩定就削弱了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和保值功能的地位。當黃金行情大好的時候,正是美元衰落之際。

其次,全世界的黃金市場一般都是以美元標價的,這樣如果黃金的價格大幅一路上漲,則意味著美元有貶值的可能性。20世紀末,金價由高峰開始走向低谷,人們紛紛拋出黃金,就和美國經濟連續100個月保持增長,美元堅挺有很密切的關系。

美元和黃金的這種關系,是黃金市場在美元價值波動面前的典型表現,原因也很簡單,全球的黃金現貨以及期貨價格都是用美元來標價的,因此,如果黃金在非美國投資者們面前變得更加便宜的話,則代表美元正在走軟。

1999年8月26日,每盎司金價跌至251.9美元,創下二十年來的低位,在底部橫盤兩年后,于2001年再次發力上攻,到2003年年底為414美元,漲幅達60%。

黃金在2001年復生是很有意味的事情。在此之前的十年中,美國人玩了一把乾坤大挪移,虛擬經濟占據世界的舞臺。它的決定性因素是兩個:人力資源和行業標準。而IT經濟的主要原料是硅,一種數之不盡用之不絕的砂子。新經濟的對立面是舊經濟,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石油、農產品、礦產等能源和原材料產業,它們在90年代被貶得低三下四。

遺憾的是,人們并不是僅僅活在虛擬空間中。我們要走動,就需要石油;要吃喝,就需要農產品;要蓋房,就需要鐵、鋁等原材料。隨著2000年科網泡沫完結,人們又開始追捧這些實物經濟,2001年的黃金等貴金屬上漲,只不過是接下來幾年商品大牛市的一個組成部分罷了。

實際上美元走向衰落并不僅僅和黃金有關系,是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當時美國經濟強勢上漲之后經歷的暫時衰退就是美元下跌的一個主要原因。此外,當時的美國經濟發展比較迅速,不少項目上馬,但是難免出現的項目赤字不斷攀升,使得美元的價格更加不穩固,財政赤字的增加等,都是美元下跌的原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昌县| 关岭| 黑河市| 乡城县| 武平县| 亚东县| 道真| 无锡市| 宜城市| 江永县| 石泉县| 穆棱市| 万宁市| 雅安市| 轮台县| 广灵县| 方正县| 阳谷县| 临江市| 南安市| 沈阳市| 牙克石市| 黄浦区| 余姚市| 华阴市| 定结县| 巫溪县| 应城市| 沭阳县| 台湾省| 子洲县| 漠河县| 廉江市| 成武县| 东至县| 浮山县| 西畴县| 咸丰县| 海淀区| 南澳县| 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