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氣場正能量:積極輻射正能量,縮小心與心的距離(1)
- 正能量:用信念改變自己
- 卡耐基
- 4880字
- 2016-02-24 16:30:15
熱忱是一種源自內心的感覺,這是一個如此關鍵性的觀念。
值得我們再強調一遍,熱忱是一種源自內心的感覺,絕不應該與喧鬧的亢奮混為一談。
信什么就能見到什么,要相信自己尚未開發的潛能。當積極的能量與自身的某個特質結合時,你會發現它具有一種駕馭情勢、自我完勝的神奇魔力。積極輻射正能量,拉近你與他人的關系,縮小心與心的距離,自然能夠左右逢源,獲取超級影響力。
——引自卡耐基《人性的優點》
有氣勢不如有氣場
強大的氣場猶如一種心靈磁場,能夠吸引很多的人,善于營造氣場的人可以在某種場合用以影響和震懾他人,讓自己成為不可忽視的人物。
天地萬物都伴隨有氣場,如果你身體健康、精力旺盛、氣質逼人,你的氣場就會很強,周圍和你接觸的人就會感知到,被籠罩在這種強大的氣場之中;反之,倘若你精神萎靡不振、灰頭土臉、垂頭喪氣,你的氣場就會很弱,對周圍的人來說,你等同于不存在。
氣場可以是吸引力,是魔力,也可以是某種具備神秘能量的魔咒,它使得人們的目光總是被你吸引,不論你在做什么,都能讓你受人關注。所以,縱有凌厲的氣勢還不如有氣場攝人心魄。
“氣場”不是“吸引力法則”,卻遠比“吸引力法則”更為強大,而大家所理解的“吸引力法則”也僅僅是“氣場”的一個支線而已。就這一個支線讓歷史上許多偉大人物:柏拉圖、伽利略、貝多芬、愛迪生、卡耐基、愛因斯坦,以及許多非凡的發明家、卓越的科學家、偉大的思想家獲得了成功。而“氣場”和“吸引力法則”的最大的不同是,吸引力法則更多的是依賴意志以及天賦的作用,而“氣場”卻是一種人人都能輕易獲得以改變命運的萬能鑰匙。
有生命就有氣場,它是我們身上無形的精神符號,它能夠告訴別人自己是健康的、積極的、陽剛的、有能力的,還是消極的、頹廢的、無所作為的、陰郁保守的。總之,它不需要說話,也不需要特地說明,就能為你打開與人交往的第一扇大門。
我們的使命是調整氣場,你的,我的,任何一個人的,當你有需要時,你可以通過了解自身的魅力達成愿望。還記得達·芬奇畫過的雞蛋嗎?是的,沒有最圓滿的雞蛋,沒有最完美的人,但我們可以做到盡量接近圓滿完美,使人生煥發光彩。
我們所需要的氣場,是一種通過自身正面積極、強大向上的綜合魅力,帶給周圍的人或事(物)的一種有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它會帶給我們人生的幸福與成功,幫助人們成為事業與家庭兩條戰線的重要角色,讓你的魅力無所不在,使你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外在包裝固然重要,但眼睛是決定氣場的至關重要的因素。雙眼如果沒有神采,黑眼圈難以掩飾,氣場一定會直線減弱。讓你的雙眼顧盼有神,是讓氣場變強的第一步。一定要注意,人們可以透過雙眼看到你是自信還是自卑,是驕傲自大還是謙虛謹慎,是貴族還是暴發戶!
壓力會讓氣場紊亂。因此一個可以始終臨危不亂、淡定自若的人,他的氣場也是穩定強大的。塑造氣場的根本,還是在于塑造自己的內心。
皮克·菲爾曾在哈佛大學、加州大學、華盛頓州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多所知名學府發表演講,在電臺、電視臺開辦講座,并在華盛頓、紐約、舊金山等城市設立了多個氣場訓練中心,與常青藤名校緊密合作。他的一系列有趣課程和科學實用的訓練方法,對幫助人們實現心理上的強大和精神的成功、提升無數人的人生境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他認為,一個人最大的價值,來源于他在某一方面獲得的存在感、他對別人的影響力以及他對自己人生的掌控力和在此中體現出來的讓人無法抵擋的魅力,包括工作、辦公室、職場、家庭、人際關系圈,及在某一個具體的人、具體的事面前的吸引力。
強大的氣場是一個人的存在感和吸引力之所在,是他身上無與倫比的光環,是他獨一無二的精神名片。在菲爾訓練中心的墻壁上,寫著氣場的五個奧秘:微笑、風度、經驗、勇氣、技巧。
“沒有比這些更重要的事情。通過對這五個方面的加強,他們可以建立自信,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無論何時都充滿自信,這就是我們追求的一個人的真正魅力。他不是完人,但卻可以成為某一方面的強人,稱得上人生的優勝者。”菲爾博士說,“每個從這里走出去的人,他們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引起別人的注意,是當之無愧的交際高手,這比任何設計精美的名片和長篇大論的介紹都有效。”
自信和真誠最能打動人
自信的人會在自己的周圍營造出強大的氣場,讓人感受到鼓舞;而真誠是贏得他人信任的關鍵,也是建立互信關系的基石。一個自信、真誠的人,會迸發出吸引力,贏得更多人的擁戴。
很多人都盼望著成功,卻不重視達到成功彼岸的性格和品質的養成,以為成功者要么是天縱其才,要么是機會把握得好。一個人要成事,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以為是自信和真誠。只有具備了這兩個要素,你才有資格向成功進發。因為自信和真誠最能打動人,為你贏得和諧的人際關系,讓你處處左右逢源,為你的事業揚起風帆。
一個人是否成功,就看他的態度了。成功人士與失敗者之間的差別是:
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
我們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
(1)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
(2)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
(3)我們在一項任務剛開始時的態度決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4)人們在任何重要組織中地位越高,就越能達到最佳的態度。
人的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取決于支配他的思想。消極思維的結果,最容易形成被消極環境束縛的人。
當年曾有一位皇帝,問過一位哲學家:誰是最快樂最幸福的人呢?哲學家的回答出乎皇帝的意外,他說:誰能這么想,能這么做到的人,他就是最快樂與幸福的。
愛默生教授說:“這世界只為兩種人開辟大路,一種是有堅定意志的人,另一種是不畏懼阻礙的人。”他又說:“那些‘緊驅他的四輪車到星球上去’的人,比倒在泥濘道上追蹤蝸牛行跡的人,更容易達到他的目的呢。”
的確,一個意志堅定的人,是不會恐懼艱難的。盡管前面有阻止他前進的障礙物,它可阻止他人,卻不能阻止住他。意志堅定的人排除這障礙物,然后繼續前進。盡管路上有使人跌倒的滑石,但它只能使他人跌倒,意志堅定的人,行進時腳跟步步踏實,滑石也奈何不得他。
自信是成功之源。只要我們有自信,便能增強才能,使精力加倍。一個人的自信力,能夠控制他自己的生命的血液,并能將他的“信念”堅強地運行下去。這不愧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能夠擔負起艱巨的責任,這樣的人才是可靠的。
如果一個人能夠了解堅定的力量,能夠把他所希望的東西在心靈上牢牢地把握住;然后向著這理想目標艱苦不懈地努力,那么,他一定可以排除種種的不幸與困難,而達到理想中的最高峰。
在人際關系中的品德因素,最重要的莫過于真誠了。真誠是構筑人際關系大廈的基礎。1968年美國學者安德森曾列出了五百多個描寫人品質的形容詞,請大學生們選擇他們最喜歡的品質。結果,在8個被評價的最高的品質中,有6個與“真誠”有關。
那么如何做到“真誠”呢?“要真誠,首先要誠實。”誠實可靠、具有信用、值得信賴,是一切人際關系的基礎,也是贏得朋友的前提。他人能否對你產生信賴感,不僅僅取決于你自身的素質與品德,而且還要靠自己去主動表現。下面介紹的方法,可以使你給別人留下誠實可靠的形象:
(1)提前到達約定地點。
(2)坦率回答問題。
(3)失誤后不辯解。
(4)做陷入逆境者的忠實聽眾。
(5)遵守諾言。
(6)小事嚴責,大錯原諒。
實踐證明,真正的成功人物都能遵循一項既定的計劃努力工作,努力結識別人,贏得人心。高高在上的人不會侈談如何善待別人,但是真正有名的大人物都有一套“贏得人心”的完整計劃。
這套完整的計劃可歸納出下面的十項要素:
(1)記住別人名字。這方面如果成績欠佳,就表示你對這個不夠重視。
(2)態度要大方。別人會很自在,自己也很坦然。
(3)培養輕松活潑的個性,做事不要太緊張,以免喘不過氣。
(4)不可自高自大。千萬不要表現出“無所不知”的狂妄,而應禮賢下士。
(5)充滿幽默風趣的言行,使你的朋友如沐春風。
(6)找出自己的缺點,并加以糾正。
(7)消除你的錯誤觀念,不隨便發牢騷。
(8)學習喜歡人,直到自然而然為止。
(9)恭賀有成就的人,安慰憂傷的人。這些機會都不可錯過。
(10)隨時讓人感覺出你的朝氣,這樣他們就會對你另眼相看,敬愛有加。
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和那些工商界、藝術界、科學界與政治界的知名人士都很隨和,他們都有“喜歡別人”“善待別人”的特征。
關注對方讓氣場相合
當面對種種不如意和委屈的時候,請拿出虛懷若谷的胸襟,學會換位思考,你會發現,世界原本可以如此美麗,生活原本可以如此豐富,精神原本可以如此充實。
每一個人,無論他在印度或在美國或在中國,無論他默默無聞或身世顯赫,文明或野蠻,年輕或年老,都有成為重要人物的愿望。這種愿望是人類最強烈、最迫切的一種目標。只要滿足別人的這項心愿,使他們覺得自己重要,你很快就會步上成功的坦途。它的確是你“成功百寶箱”里的一件寶貝。這種做法雖然不值分文,但值得使用的人卻很多。
現在,我們來看看在生活上到底應該怎么做。大多數人把思想從學術研究轉到實際生活時,往往會忘記“個人的重要性”這個觀念。這時就請你注意人們的態度吧,這種態度仿佛在說:“你是不存在的人,是個無名小卒,你算老幾?你的話一文不值,對我沒有任何作用。”“你不重要”的態度為什么會這么嚴重呢?這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在看到另一個人時往往會想:“你不能替我做什么,因此你很不重要。”
事實上,那位別人,不管他的身份、地位或薪水如何,都對你很重要,只要他們認為自己重要后,他們就會更賣力。
我在底特律生活時,每天早上都要搭公共汽車上班,有個司機脾氣暴躁的,這位司機老爺加快油門,揚長而去,根本不理會只差兩秒鐘就可以趕上的乘客。但是他對一個乘客特別關照,這位司機一定會等他上車。
為什么呢?因為這位乘客想辦法使司機覺得自己很重要。他每天早上都會跟司機打個招呼,說聲:“早安,先生。”有時他會坐在司機旁邊,說些無關痛癢,但卻使司機覺得自己很重要的話。
培養正視別人重要性的態度吧,別人會因此而熱情許多。關注了對方,在氣場上就會產生共振,就會產生你想不到效果,對你的成功大有好處。
如何關注對方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主動與對方打招呼、寒暄;
(2)引導對方談得意之事;
(3)以笑聲支援對方;
(4)找出與對方的共同點;
(5)表現出自己關心對方;
(6)先征求對方的意見;
(7)記住對方“特別的日子”;
(8)善意的建議;
(9)指出對方身上的微小變化。
換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諭。《馬太福音》中說:“你們愿意別人怎樣待你,你們也要怎樣待人。”真理的身上布滿傷痕。換位思考是人類經過長期博弈,付出慘重代價后總結出的黃金法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社會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傷右手,我們是同一棵樹上的葉和果。俄國革命家和地理學家彼德·阿歷克塞維奇·克魯泡特金在《互助論》中證明:只有互助性強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對人類而言,換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
當你學會換位思考的時候,就會在遇到問題時多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當我們遇到與他人意見各異,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某些問題,設身處地的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以及所處的環境來處理問題,有可能某些我們眼看無法調和的沖突,在我們山窮水盡時,因為我們的換位思考而進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當我們做到這些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更多的理解別人,寬容別人。在生活中,學會換位思考,化干戈為玉帛,化消極為希望,我們會發現原來生活其實很美好,每一天的心情都是很好的。
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會成為你抱怨的對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會變得美好起來。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無補,有時還會使事情變得更糟。所以,不管現實怎樣,你都不應該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愛抱怨的心態。
熱情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心的距離靠近了,一切就水到渠成了。為此,我們在重要場合一定要展示出自己的熱情,催發對方與你交流的沖動。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都體現出你的熱情來,面對熱情,一顆冷漠的心也會變暖,面對熱情,人世間處處沐浴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