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思維正能量:改變意識就能獲得改變世界的力量(1)

如果思想是快樂的,我們當然就是快樂的。如果想得凄慘,我們就會凄慘。有恐懼的想法,就會心生恐懼,病態的思想真的會令人生病。

心態是我們真正的主人,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就要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發揮思維的正能量。創造快樂的情緒,你會感到更幸福;想象完美的自己,你會越來越成功;像一個百萬富翁一樣思考,你會奇跡般地致富——多半的人都可以決定自己要有多快樂。總之,你改變意識的同時,就獲得了改變世界的力量。

——引自卡耐基《快樂的人生》

你的生活是由你的思想創造的

不妨試一試,努力使你的臉上露出一個很開心的笑容,挺起胸膛,好好的深吸一口氣,然后哼上一段歌。你會發現,積極的意識能量會帶給你不一樣的世界。

哲學家奧里歐斯說:“我們的生活是由我們的思想創造的。”這表明,每個人都是自己思想的產物。人是智能生物,智能者必愛思考,思考的多變性,就決定了我們人生的多變性。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命運是由5%的潛意識決定的。

不過,人類的思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往往容易朝向否定的方面,對自己肯定得不多,所以肯定思考的價值非常重要。

塞繆爾·斯邁爾斯認為,要使成功的金科玉律成為自己的法則,必須養成肯定事物的習慣。如果不能做到這點,即使潛在意識能產生更好的作用,終仍無法實現愿望。

相對于肯定性思考的,就是否定性的思考,凡事以積極的方式即是肯定,而以消極的方式則是否定。

如果經常抱著否定想法,必然無法期望理想人生的降臨。有些嘴里硬說沒有這種想法的人,事實上已經受到潛在意識的不良影響了。

有些人經常這樣否定自己:“凡事我都做不好”,“人生毫無意義可言,整個世界只是黑暗”,“過去屢屢失敗,這次也必然失敗”,“沒有人肯和我結婚”,“我是個不擅交際的人”……持這類想法的人,生活往往不會快樂。

當我們向他們詢問及此種想法由何產生時,得到的回答多半是:“這是認清事實的結果。”尤其對于罹患憂郁癥者而言,他們也會異口同聲地說:

“我想那是出于不安與憂慮吧!我也拿自己沒辦法。”然而,只要換成另一個角度去想,現實并不如你所想象的那么糟,例如有些人會想:“我雖然一無是處,但也過得自得其樂,不是嗎?”肯定自我,有了樂觀而積極的想法,你人生才會找到新的方向和意義。

諸如失戀、失業之類的殘酷事實,有時會無可避免地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然而千萬不要因此絕望地否定自己,從此一蹶不振。對一切事物的想法均在個人的一念之間,因此,肯定思考極為重要。此語并不涉及任何意念智慧的高低,而全賴思考的層面而定,亦即對于事物所思考的結果。尤其當人處于絕望狀態時,更應肯定思考,想想看,如果你能在人生遭遇悲慘的時刻告訴自己:“與其呼天喚地,不如改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吧!”這是何等有力的救贖!

一直以來,憂慮總是發瘋似的困擾著我。我憂慮我會得心臟病、精神病、頸椎病等,我憂慮我能不能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我憂慮孩子的學習怎么搞上去,我甚至憂慮煤氣是不是關了、電燈是不是關了。即使是做一件事的過程中,我的神經也處于極度的緊張中。我一度處于崩潰的邊緣,有時會莫名的大聲哭泣。晚上,我總是整夜整夜的失眠。可以說,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我每天都痛苦不堪,覺得所有的人都拋棄了我。甚至,我自閉地想躲開所有的人。

昨晚,我又失眠了。半夜三點,我開了燈,隨意打開一本書——就恰恰是培養快樂心理方面的。我告訴自己,就是它,它是來拯救我的思想的。生活的快樂與否,完全決定于你個人對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不錯,如果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傷;如果我們沉浸在自憐中,大家都會有意地躲開我們。

如果你感到不快樂,那么唯一能找到快樂的方法就是振奮精神,使行動和言詞好像已經感覺快樂的樣子。告誡你自己:我要愛護我的身體,我要多參加運動,善自照顧,善自珍惜;我要加強我的思想,絕不做一個胡思亂想的人;今天,我要為別人做一件好事;我要做個討人喜歡的人,對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訓別人;要試著只考慮怎么度過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問題都在一次解決;我要定下一個計劃,避免做事過分倉促或猶豫不決;我要心中毫無懼怕,不要怕快樂,要去欣賞美的一切,去愛。

朋友,立即行動起來吧,積極思考,勇敢行動,你的人生就會出現很大的改觀。而這一切都是正向思維帶來的快樂、進步!

避免行為與想法的背離

行為與想法出現背離而產生不同結果的事實告訴我們,人的正向思維必須從根本上掌控行為,我們才能成功贏得改變世界的力量。

多年來,心理學家一直在研究人們“所言”以及實際“所為”之間的關系。其中就有馬薩諸塞州史密斯大學的萊納德·比克曼及其同事的研究。

比克曼試圖通過亂扔東西這類小事,來研究人的想法與行為之間的聯系。他與他的團隊來到一條繁華的街道,故意將幾張皺巴巴的紙扔在垃圾桶不遠處;并且,這些廢紙就扔在人行道上。然后,他們來到馬路對面,偷偷記錄行人的表現,看看有多少行人會將廢紙撿起扔到垃圾桶中。結果發現,馬薩諸塞州的居民們并不是那么的愛清潔,只有2%的行人撿起了垃圾并將其扔進了垃圾桶中。

實驗的第二階段,實驗人員截住剛剛走過那條街道的幾百位行人,并問了他們一個問題:“當看到街上有垃圾時,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責任撿起來?還是應該由那些專門負責相關工作的人撿起來?”有多少行人聲稱所有人都應該撿起垃圾、保持街道衛生呢?10%?40%?60%?事實上,剛剛對廢紙視而不見的行人中,有高達94%的人說,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撿起垃圾。

比克曼的研究表明,在撿垃圾方面,人們精于奧威爾式的雙重思維,因此他們能做出與自己的想法完全矛盾的事情。

實驗人員想要探索,是否這種行為與想法之間的不一致性同樣存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他們將注意力轉向了一些更重要的議題,比如說道德觀。你是不是一個很講道德的人?你是不是整體來說都會去做對的事情、公平地解決爭端、表現得很有公德心?當人們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幾乎所有人都會反復勾選“是的,我是這樣的人”這一選項。但是,是不是人們也確實會作出符合道德的行為呢?堪薩斯大學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巴特森決定找出問題的答案。

聲稱自己很講道德的人就會言行一致?或者人們只是喜歡表現得很講道德,但實際上并不愿意付出相應的代價?巴特森對此非常感興趣。在其中的一項實驗中,他先讓一組實驗參與者回答了幾個相關問題、衡量自己的道德指數。他們是否相信存在一個公正的世界?整體說來,他們是否總是去做正確的事情?他們自私嗎,還是很關心別人的利益?

即使是對那些像道德感一樣重要的、根深蒂固的東西,我們的行為也不一定會符合我們的想法。通過以上想法與行為不一致現象的分析,我們知道,這種情況普遍地存在于生活中。有些可能沒產生多大的壞處,有些則對我們有著不利的影響。

那么,這種現象為什么會產生呢?我以為想法與行為不能取得一致,在于人們認識上的欠缺。這就給出了我們解決思行不一的第一個方法,那就是補充知識。一個人如果無法認識到自己思行不一的存在,可能就會有較少的機會對自己進行改善。知識的不斷學習,可以讓一個人能夠更加擁有“自知之明”,會更容易讓自己的行為符合自己本來的想法,而不會是“想一套,做一套”了。

此外,想法與行為不能取得一致的另一種情況,緣于人性的弱點,缺乏執行力是導致想法流產的最主要原因。懶惰、馬虎、嫉妒、恐懼、貪婪等,人的一切負面特性,都會使人的執行力大打折扣。提高執行力,便是改善這種情況的唯一方法。這便要求向人的一切負面特性開戰,不斷地對自己提高要求。

于是,我們可能就會問,如果讓想法與行為取得一致,會產生相應的好處嗎?答案是肯定的。

一個想法與行為取得較高一致性的人,有著更大的個人魅力。個人魅力的一個解釋便是一致性、表里一致。一個具備一致性的人,無論從內在還是外表看起來,都給人一種和諧、平衡、協調的感覺。一個具備一致性的人,其舉止、言語、思想、行為,甚至包括其所使用的物品、居住的環境、從事的職業,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都讓人覺出一種“紳士”風范。我們知道,歷史上能夠“留名千古”的人大多是具有一致性的人,正是他們的思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讓人們把他們記住,并不斷傳揚下去。

想法與行為取得一致性的人,會產生超人的力量,更容易取得成功。我們知道,群體性的人類活動,就是因為有了和諧和平衡,才創造了世界的文明和繽紛,才演繹出日常所見的美和隨處可觸的妙。一致性能夠讓人的身、心取得一致,從而讓一個人更有力量,自然更容易讓他在事業或是生活中有所斬獲。

推而廣之,在群體中取得了一致性,也會讓這個群體更有感染力和號召力,更有凝聚力和創造力,更易創造財富和產生奇跡。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能夠在想法與行為上取得一致,就會更有效率地組織社會資源,更有效率地創造社會財富,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或是復興,無不佐證這一點。

對整個世界而言,減少敵對,增進友誼,在思行一致上達到更高的契合,就意味更多的和平和更好的發展。整個人類困境的解決,本身就依賴于整個人類社會在取得一致性上的不斷突破和改善。

走一條和別人不一樣的路

改變一下思維,你就會發現與眾不同的世界,從而走出孤陋的圈子。當你主動要求改變自我時,其實你就是走在了尋找正能量的軌道上,這表明你跟上了事物發展的步伐。

我們很多人都在走別人走過或正在走著的路,對此外的路有一種本能的害怕。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要探索,要冒險,而且可能招致失敗。大多數人不愿意承擔風險,只求穩當,于是只愿意跟著別人走,走別人甚至世世代代的人走過的路。這樣安穩倒是安穩了,但大的成就永遠都不屬于他們。

縱觀歷史上的偉人們,他們哪一個不是走出了定式思維的桎梏呢?要取得偉岸的成就,就要做與眾不同的自己。要敢為人先,不必和別人走一樣的路。

有這樣一幅畫,上面有一群魚,大部分魚都往一個方向游,只有一條魚是往相反的方向。這幅畫的題目是“換個方向,你就是第一”。

是啊,當別人都在朝一個方向努力的時候,如果你能夠獨辟蹊徑,找到新的藍海,那么你自然在另外的領域成為領頭雁。

一個新的思路,可以讓你利用別人的錢賺錢;一個新的招數,可以讓你出奇制勝,由窮人變為富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迅速崛起,需要尋找屬于自己的新天地;在同樣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個人想要獲得最佳的發展,也需要打破常規尋找屬于自己的藍海。

人的思維,有了不起的能量。任何創新的成果,都是思考的饋贈。人世間最美妙絕倫的,就是思維的花朵。思索是才能的“鉆機”,思考是創造的前提。因此,潛心思考總是為成功之士所鐘情。

“書讀得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你知道的很多,而當你讀書而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這是哲學家伏爾泰的體悟。

將一半時間用于思索,一半時間用于行動,無疑是人才的成功之道。不懂得運用思索這一“才能的鉆機”的人,是難以開掘出豐富的智慧礦藏的;不善于思考的人,就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享受創新的樂趣。贏得一切、擁抱成功的關鍵,則在于你能不能積極地思考,持續地思考,科學地思考。

在工作中,要戰勝困難,達到理想的效果,深思熟慮是不可缺少的條件。在科學、藝術創造中,在規劃方案、產品設計、經營運籌中,在理論體系的構筑中,思考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科學思維是人的特有能力。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內在品格,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改造世界的進程中更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思維是科學藝術創造之母。思維的結晶——“金點子”——能救活一個企業,振興一個國家。它是塑造大千世界的神奇刻刀,是改天換地的偉大杠桿。

世界上一切革新、發明、創意、主張,都是思維的產物。科學的思考,創造了五彩斑斕的世界,推進了文明的演進。

創新不需要天才。創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進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為能找到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

有志者事竟成,這是創新思維的根本。而傳統的想法則是創新成功計劃的頭號敵人。傳統的想法會凍結你的心靈,阻礙你的進步,干擾你發展自己真正需要的創造性能力。

以下是發展創新思維的方法:

(1)要樂于接受各種創意。要丟棄“不可行”,“辦不到”,“沒有用”,“那很愚蠢”等思想束縛。

(2)要有實驗精神。廢除固定的例行事務,去尋找新的餐館、新的書籍、新的戲院以及新的朋友,或是采取跟以前不同的上班路線,或過一個與往年不同的假期,或在這個周末做一件與以前不同的事情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经县| 南溪县| 东丽区| 双辽市| 福海县| 临沂市| 秀山| 如东县| 城口县| 马边| 沙雅县| 肃宁县| 安义县| 许昌市| 天峨县| 兴仁县| 长垣县| 文昌市| 循化| 汤原县| 驻马店市| 通道| 台东市| 嘉义市| 太谷县| 交城县| 自治县| 盐边县| 广汉市| 宁海县| 育儿| 布尔津县| 平邑县| 平原县| 扶余县| 时尚| 灵川县| 开化县| 千阳县| 辽阳县| 铜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