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0~2歲:家教從呱呱墜地開始,不讓寶寶傷在起跑線上(2)

告訴你,你錯怪寶寶了,因為這時是寶寶口的敏感期來到了,他是在用口來探索這個世界。兒童口的敏感期是0~1歲的期間,主要是0~8個月左右兒童能準確地使用口。兒童不僅僅用口來吃東西而且用口能捕捉到所有認識到的事物。我們把這個關鍵時期作為兒童口的敏感期。

口的敏感期出現于兒童兩三個月之后。這時,寶寶不是用眼睛仔細觀察抓到的物體,而是將它送給嘴去啃。這個時期的兒童急切地用他的舌頭和嘴唇去感受事物,憑借來自舌頭的味覺和嘴唇的觸覺,吸收環境中每樣東西的特質,以便尋找到采取行動的方法。寶寶雖然有了大腦器官,但里面并沒有任何內容,由于先天反射的作用,兒童具有吸吮與抓握的能力,這就意味著兒童最先使用的嘴,比其他的器官更加敏感。當兒童第一次將手無意間伸到嘴里后,由于吸吮手指給兒童帶來了精神愉悅,兒童就會無意識地練習將手送到嘴里,之后發展到抓到東西也能夠熟練放到嘴里。大腦會綜合和比較來自嘴唇的不同質量、不同形狀的感受,將它們留存在大腦中,成為大腦這個器官工作的早期產品——我們將其稱為表象。

這個時期,兒童已經暴露在語言環境之下,開始吸收語音,逐漸地將自己收集到的感受與語音配對,形成有關詞匯的認識。口唇的工作,又為說話提供了筋肉方面的運動,為將要發展的語言能力奠定了良好的運動基礎。

童童入園時才一歲零九個月,爸爸媽媽帶著她剛從加拿大回國,由于語言環境的改變,她還不會說話。到幼兒園的第一天,童童媽發現,童童每拿到一個新的物體,當她還不能決定如何使用這個物體的時候,就會將它放到嘴里含一下。童童媽看到她拿了一個圓形的籌碼,先平放著用嘴唇感受了一下,又豎起來用嘴唇感受了一下,然后才反復地觀察,繼而將籌碼倒在了地上,用手拍打,又用手將籌碼來回撥動,用手去感受籌碼和地板的感覺。這時一個老師走過去,為她演示了籌碼的使用方法。童童馬上拿起一個籌碼朝著老師“嗯、嗯、嗯”地叫著,老師認真地說:“籌碼”。童童立刻蹲下來,拿了另一個籌碼重復剛才的舉動,老師又說:“籌碼”。重復幾次后,童童笑了,才開始用籌碼玩耍。

在寶寶口的敏感期,成人應該為兒童提供豐富的可以供他抓握和啃咬的物品,這些物品應該有不同的質量和形狀,當兒童反復探索時可以提供簡潔的語言配對。如:兒童咬到軟的東西,成人可以在一邊提示“軟的”,咬到硬的東西,成人可以說“硬的”。在這樣做的時候,成人切不可反復重復,非要讓寶寶聽到,更不可以在告訴寶寶之后拷問,因為這樣做會打斷寶寶的工作,影響他的探索。童童雖然已經一歲九個月了,但還遺留了用口作前期探索來決定后期行動的方式,童童的行為證實了專家的理論。

如果口的敏感期被強行干涉,寶寶就會將口的行為欲望壓抑下來,成為將來的人格問題。有的心理學家認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習慣,如:吐吐沫、啃手指頭、吮嘴唇、吃零食、諷刺挖苦別人、對他人進行語言暴力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遺留下來的問題。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口就是連接寶寶自己和這個世界的一個最自然的通道。

假如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沒有這一階段,那么,未來的成長之路很有可能會出現許多的缺憾。對于那些口的敏感期嚴重得不到滿足的寶寶來說,他們很有可能會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撿掉在地上的食物、搶別人的東西、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難以專心學習。因此,父母在發現寶寶進入口的敏感期或尚未順利度過這個敏感期時,一定為寶寶提供自由選擇和享用食物的機會。

2.手的敏感期:我用手觸摸世界

手是寶寶的第二大腦,而與口的敏感期后期重疊的就是手的敏感期。在這段時期,寶寶會經歷從剛一出生時緊握的小拳頭,到逐漸能抓握床欄、用手指摳,甚至打人,再到能用食指和拇指捏起小餅干等一系列變化,而寶寶的每一次進步都預示著大腦發育的進程,都意味著寶寶正在構建自己內在的世界。

大家是否看過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禮拜堂所做的天頂畫——《上帝創造亞當》,在這幅畫里,核心的位置上展示的是兩只手:一只是上帝的手,指向亞當,又像指向未來;而另一只是亞當的手,向上帝伸出去。毫無疑問,這兩只手中蘊涵著某種秘密的味道和深層的含義。也許,我們可以這么理解,人們意識中的奧秘就在于可以依靠手來實施和詮釋,如果沒有手,所有的思想,即便是上帝的思想也無從實施。

沒錯,手是聰明的人類的工具。耳熟能詳的“心靈手巧”一詞就已說明手與腦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大腦的發育可以使手的動作得到發展;反之,靈巧的雙手也能刺激大腦的進一步發展。一個在成長早期就能得到良好教育的寶寶,長大后勢必會擁有一雙靈巧的雙手和一個聰慧的頭腦。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這么說,大腦是用手來思考的,而手的自由使用不僅表達了兒童的思維,也表達了兒童思考的過程,然而,人為地阻止兒童手的活動,很可能就會阻止了兒童的思考。

所以說,在寶寶手的敏感期,我們實在沒有意義去做讓幾個月大的寶寶遠離玩弄手指、讓兩歲多的寶寶不去感受泥和水的特質這樣的蠢事,因為那樣只會破壞寶寶的構建程序,給寶寶的認知造成混亂。

事實上,每一個健康的寶寶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用自己的雙手反復探索并體驗外界世界的本能,抓水也好,抓沙也罷,這都是寶寶與環境的真實連接。他們正在試圖通過自己雙手的探索來協調大腦和身體之間的關系,發現外在的世界并構建屬于自己的內在世界,而這正是每一個寶寶的發育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極為重要的認知過程。

但是,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依然還是會看到一些不會用手,或者不會拿筷子,不會按鍵,不會用手指夾圍棋子,不會縫紐扣,不會拴繩索的人,這往往是因為在他們成長發育的階段,手被束縛了,手的能力沒有被釋放出來。所以說,每一位父母在養育寶寶之初就該認識到:手是兒童最好的感知工具,手的活動絕非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而是幼兒有目標探索世界的行為,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寶寶、尊重寶寶,這樣寶寶在他們的世界里才會真正地鮮活起來。

大人眼里的荒唐事,寶寶聰明的入口

在八九個月寶寶的世界里,軟軟乎乎的物體是最能吸引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的。因為在這個時期,他們手的任何活動不只是手的活動,而是有著智性的目標,因為你的寶寶像大自然中的任何生命一樣,到了這個階段就會出現這個階段的特征,那就是手的敏感期。

強強8個月大時,有段時間是由奶奶來看管。那時,強強也剛好開始學走路,最喜歡的活動就是在屋子的所有角落“巡游”。有時候,兩步就會走到“危險地帶”,真是奇怪得很!這個小家伙也不知道害怕,他的所作所為倒是經常把大人嚇得夠嗆。

奶奶一個人看護的時候,為了避免危險,總是驚慌失措地從他手中搶走那些她認為危險的東西,或是帶他離開她認為危險的地帶??墒?,每每這種時候,強強就會大哭大鬧,奶奶只好轉去哄他、安撫他。即便如此,淘氣的強強還是經常會給奶奶來個“突然襲擊”,這讓奶奶筋疲力盡。

每次下班回家,奶奶就會向強強媽匯報強強的“壯舉”。有一次,在強強身上發生了一件既好氣、又好笑的事情。

一天,奶奶把廚房里所有的危險物品都藏了起來,索性讓強強玩個夠。

過了很長時間,奶奶發現廚房里靜靜的,于是,趕忙跑到廚房,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強強不知從哪里翻出了一籃子雞蛋,竟然把一籃子雞蛋打破了一大半,廚房地上,寶寶的身上、手上到處都沾滿了黏糊糊的雞蛋液。那場景,簡直就是一片狼藉。

而強強呢?依舊乖乖地坐在地上,兩只小手還興奮不已地叭嘰叭嘰地拍打著那些散落在四處的蛋殼和蛋液,對奶奶的突然到來竟渾然不覺。

看到這一幕,就連一向情緒極為穩定的奶奶也按捺不住了,趕忙上去抱強強??墒?,正玩在興頭上的強強哪里肯離開,一個勁兒地哭啊鬧的。奶奶一看自己根本拗得過這個興致正高的小淘氣,只好隨他去打了,而強強竟然將雞蛋打得一個都不剩。最后,奶奶可是著實費了好大的功夫才收拾干凈現場。

聽了奶奶的講述,強強媽也認真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在以后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每當強強拿到軟軟的物品,便會熱情高漲地捏來捏去。而且,強強媽和強強爸還做過一個“小實驗”:如果同時把軟硬兩種物品放在強強面前,不用說,他肯定會第一個去捏軟的那個物品,而硬的物品嘗試了一下便扔在一旁,根本不去理會。

看完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然而,在寶寶天真可愛舉動的背后,卻有好多我們作為看護者所不知曉的成長信號。

面對寶寶的所作所為,我們成人的價值觀往往會和寶寶的價值觀發生很大的沖突。作為父母,我們常常會因自己的無知而給寶寶設置了很多障礙。

當我們發現寶寶捏碎了一個雞蛋,很多時候,會第一時間過去制止,擔心劃傷了手指,擔心糟蹋了雞蛋,其實這種做法不僅剝奪了寶寶用手的自由,也剝奪了他們認識世界的機會。

現代家庭,好多寶寶都由家中長輩或是保姆看護,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父母,我們有必要告訴他們尊重寶寶探索本能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幫忙寶寶順利度過成長過程的每一個階段。而且父母也要力所能及地多抽出些時間和寶寶多做些親子游戲來幫他們順利地度過手的敏感期。比如說,可以把一些形狀、顏色、軟硬不同的玩具放在寶寶面前,讓他自己用手去摸,用嘴去感知。如果寶寶能爬了,就嘗試著把玩具扔到一個地方,讓他自己去抓。

每個寶寶就像一顆種子,在土壤中埋了幾天后就會像花兒一樣向外發芽吐葉。雖說我們無法預知這顆種子將來會長成什么樣的植物,但是有一點是需要肯定的,那就是,無論誰都沒有權利來干涉這顆種子的發芽。

東西越玩越亂,小手越來越巧

一般來說,10~12個月的寶寶拇指和食指的配合已經相當熟練,能把很小的顆粒物準確地捏起來,能用手指捏取物品。而且當他想要拿取其他物品時,能夠主動放棄手里現有的物品,并能有意識地把手里的物品放到桌子上。1歲左右的寶寶,手的伸肌發育已趨于成熟,能夠自然地向前方拋物品。

寶寶常常通過“扔”這一行為來進行實踐,來探索這個總是讓他們充滿驚喜的世界。另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寶寶愛扔東西不僅能夠鍛煉寶寶的體力,而且還能增強寶寶的自我意識,因為在扔東西的過程中,寶寶分清了自己與客觀事物的區別,這也是寶寶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步。

剛滿周歲時的強強學會了走路,家里的物件,只要是他夠得著的、拿得動的,幾乎都要被他挪個位置。

昨天,鞋柜上還乖乖地躺著媽媽剛給他買的一雙毛茸茸的棉拖鞋,可是,就在今天,一只鞋子被挪到了茶幾下,另一只鞋子也被挪到了床下。

看著強強每天的“工作”,就連大人都覺得有趣,但凡成雙成對的物品,只要到了他的手里,總是會被拆得東一件西一件,大有“棒打鴛鴦散”的意味。

其實,用“挪”這個字來總結強強每天的“工作”也似乎不夠恰當,如果真要細致地對強強的“乾坤大挪移”進行一番描繪,或許“扔”這個字才更為貼切。

瞧,上一分鐘,小手里還抓著一個小球,自豪地高高舉著;然而,下一分鐘,抓在手里的小球就會被強強使勁地往下一扔,“砰砰”幾聲,便落在了地上,又蹦又滾的,活像個快活的小精靈。再看強強,滿臉都是喜悅,激動時還會發出得意的“咯咯”的笑聲。

強強玩得開心,可是卻苦了強強媽媽。每當強強媽為強強撿回了小球,強強接過去,就會再扔出去;就這樣,母子倆會反反復復上演這種“扔了撿、撿了再扔”的鬧劇??粗∏蛟诘厣媳陌 L啊,強強總是一次又一次地露出開心的笑容,對自己的能力似乎也非賞欣賞。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強強扔得興起時,就會尋找下一個扔的目標。

“這個硬硬的圓圓的東西又是什么?”“扔一下,瞧一瞧!”有時候,強強還會側耳專注地聽東西落地的聲音,“嘿,居然還會發出響聲,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經過強強的不懈努力,家里幾乎所有的小物件都給挪了位置,然而,強強媽不知道它們究竟能在這個位置上待多久。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對強強的這種反應都深有體會,當寶寶一周歲左右時,突然對扔東西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寶寶之所以喜歡這樣,是因為看到東西被自己從一個地方扔到另一個地方,他們感到很有趣,他們驚訝身邊的這些東西被扔出去后為什么和以前會不一樣;他們好奇,這些東西扔在地板上、地毯上、水泥地上為什么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他們詫異為什么爸爸媽媽總是樂此不疲地給我撿回來,難道這是一個新游戲嗎?當然,他們也會這么想,扔東西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更注意我,這真讓我高興。

寶寶是開心愉悅了,然而,爸爸媽媽卻頭疼了:一向乖巧的寶寶怎么變得這么不聽話?這是一個壞毛病嗎?我該怎么糾正才好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渑池县| 安国市| 大英县| 盱眙县| 无为县| 台州市| 来安县| 博爱县| 罗定市| 天峨县| 望城县| 阳谷县| 徐州市| 南投市| 萨嘎县| 辉县市| 通山县| 颍上县| 屯留县| 浠水县| 涿州市| 淄博市| 阳高县| 中山市| 穆棱市| 大姚县| 图木舒克市| 兰州市| 林口县| 永善县| 冀州市| 廉江市| 拜城县| 镶黄旗| 黄陵县| 婺源县| 鄂州市| 大荔县| 清水县| 靖远县| 葵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