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用心體會,快樂就在身邊(2)
- 趁一切還來得及,做一個快樂的自己
- 李昊軒
- 4979字
- 2016-03-01 16:52:08
然而,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新上任的哲學學會主席竟然是一個叫做“西格拉底”的人。可是誰都知道那個人只是一個夸夸其談、不學無術的家伙,他的學識根本就無法和蘇格拉底相比。
人們開始紛紛為蘇格拉底感到不平,猜想他知道這個結果后會是如何得苦惱、氣憤,有些人甚至連安慰的話都想好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蘇格拉底只是淡淡地說:“我壓根就沒想過要得到它,還會有什么煩惱而言呢?”
在故事中,蘇格拉底一開始就沒有攀比的欲望,所以最終也就沒有失去的痛苦,這一點不正是很多人需要學習的地方嗎?我們必須明白:
當你費盡心機地去爭一樣東西時,它往往為你帶來痛苦,而當你對其不屑一顧時,反倒收獲一份平靜與安寧。
與別人攀比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愚蠢舉動,說愚蠢是因為他們過于盲目,該比的地方不比,不該比的地方卻一個勁兒地拿出來炫耀,結果要么虛榮心得到滿足,要么備受打擊,心情低落,實在毫無任何意義。“人比人,氣死人”就是對這種攀比行為的最好詮釋。當然,我們不否認良性的對比,那可以讓人們發現自己的短處,看到別人的長處,然后加以改進,這當然是有益的。但是,一旦良性的對比變成盲目的攀比,就不值得提倡了。
盲目的攀比心理會促使人們不停地尋找下一個攀比目標,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習慣:用別人的成功來折磨自己。要知道,追求成功并不等于爭強好勝,一旦鉆進盲目攀比和嫉妒的怪圈,就會自找煩惱、埋下積怨,從而給自己帶來不良的后果。就像現在的一些年輕人,看到別人用了新款手機,就馬上去買一個更新款的。有的為了顯示出自己的品位,甚至不惜去買三個MP4,這樣的做法恰恰襯托出了他們的幼稚。一個真正理智成熟的人,不會用攀比這樣的方式來突顯自己。
盲目攀比最嚴重的結果就是心生嫉恨。喜歡盲目攀比的人,首先喜歡與比自己過得好的人比,而且總是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較,結果越比心里越不舒服。自己明明更加優秀,為什么過得卻不如別人?
結果最終由不平發展為嫉妒,心理嚴重失衡,輕則對自己不利,重則對雙方不利。古往今來,有很多人都是因攀比而心生嫉妒,終而釀成悲劇。
三國時的周瑜,羽扇綸巾、雄姿英發,他不僅是一個卓越的軍事人才,而且博覽群書,文武雙全,是個不可多得的江東才俊。在當時的年代,他也算得上是叱咤風云的大人物,人做到此,已應足矣。但是,好強的個性卻使他不知滿足,尤其愛和當時頗具盛名的諸葛亮相比,結果越比越生氣,最終發展為嫉妒,甚至是嫉恨。
赤壁大戰后的第二年,周瑜奉命去奪取荊州,結果被諸葛亮襲了南郡取了荊州。周瑜自己也中箭昏厥,醒后非常憤恨,并發誓:“若不殺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氣!”為了打敗諸葛亮,他可謂用盡心機,本想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然后借機把劉備扣下,逼諸葛亮交出荊州。
但諸葛亮足智多謀,非但沒有中周瑜的圈套,還將計就計羞辱了周瑜。
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后,兩個人情投意合,這對于周瑜來說,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當他得知自己再次輸給諸葛亮時,當場就因怨氣沖激,瘡口迸裂,昏厥于地。最后周瑜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連叫數聲后,因怒氣攻心吐血而亡,死時只有36歲。
無可否認,周瑜也不失為當時的俊杰人物,很年輕的時候就當上了吳國的都督,在那個天下豪杰群起的年代,他無疑是一位風姿翩翩、卓絕千古的英雄。可是,最終卻由于盲目攀比而心生嫉恨,直至葬送性命。
可見,做人不可與別人盲目攀比。其實,也許你不是別人眼中的“諸葛亮”,但是,你卻是獨特的,獨一無二的,有著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即使是“諸葛亮”,他不是也有自己的短處和缺點嗎?所以,沒有必要不停地在身邊尋找“諸葛亮”做比較,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較,如何能贏呢?總之,一句話,做好自己才是最為關鍵。放下盲目攀比,能使心靈得到升華,能使事事順暢如流,進而得到真正的快樂。
快樂需要用心去體會
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源于我們的發現,源于我們的感悟。放緩我們行走的腳步,聞一縷路邊野花的芬芳,原來它們比裝在櫥窗中的玫瑰更加沁人心脾。
生活中,人人都在追求快樂,人人都想擁有快樂。然而不是每個追求快樂的人,都能得到快樂,也不是每個得到快樂的人,都能享受到生活的樂趣。快樂是需要品味的,只有追求快樂,才能得到快樂,只有善于品味快樂,才能真正享受到快樂。
一個人去咨詢心理醫生,他對心理醫生說:“我感到我的生活乏味透了,一點意思都沒有,每天都沒有好心情……”
醫生聽了他的這些訴說,對他說:“那么我們來做一個小小的游戲吧。從明天一早你醒來的時候開始,你就把這一天想象成是你這一生中的最后一天。你還躺在床上,就要去想,我將再沒有機會躺回這張柔軟的床上了,這也是最后一次能從睡眠中醒過來。”
“然后你再下樓去吃早飯,要記住,這是你最后的一頓早餐了。一定要像往常那樣,請太太為你弄一些你所愛吃的東西。你最好放下報紙,跟太太好好聊聊天,因為這以后就再也沒有機會見到她了。”
“這一天你在去車站的路上,要靜下心來,慢慢地走,好好看看你住過的房子,還有這座小鎮,也好好看看你左鄰右舍的房子,因為這也是最后的一次了。上了火車,你要明白這也是最后一次了,下了火車,就再沒機會上去了。這一天,你不喜歡的東西,也要去瞧它們一眼,因為你很快也要和它們永別了。”
這個人答應了醫生,要盡力去做這個游戲。
他一想起明天就是自己這一生中最后的一天了,就感覺自己根本等不及。于是,他在回家的火車上,仔細地觀察著窗外的景致,結果他發現小鎮和村莊的燈光非常迷人。他真正地品嘗到了坐火車的樂趣。
下了火車,他一個人漫步在星空之下,月光灑了一路,他沿著街道走回家,到了家他并沒有像往常那樣掏出鑰匙開門,而是按了門鈴。門打開來后,在溫馨的燈光下,站著他結婚多年的妻子。他把太太緊緊摟住,并且給她一個生平最熱烈的吻。
此時此刻,他感覺真的很幸福。他決定從明天起,在上帝給他的每一個日子里,都要好好生活,品味著生活的美好。
依然是那個熟悉的村莊,依然是那個相濡以沫的妻子,現在在他看來,卻充滿了美麗與溫馨。變了的,僅僅是他的心情,當他重新審視周圍,開始留意身邊的那些美好與快樂,他的心中也便擁有了幸福與快樂。
很多時候,我們便在不知不覺中錯過了許多美妙的時光。學業繁重,工作繁忙,諸多等等,在忙碌中,我們漸漸忽略了周圍的事物,陷入了瑣碎之中。上班下班,朝著自己的每個目標努力,沒有時間品嘗生活中的幸福與樂趣,于是日復一日,覺得生活日漸枯燥無味。這時不妨停下自己的腳步,留意一下身邊的景致。
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同樣,生活的快樂,也是需要發現的眼睛才能獲得。
一個對生活極度厭倦的絕望少女,打算以投湖的方式自殺。在湖邊她遇到了一位正在寫生的畫家,畫家專心致志地畫著一幅畫。少女厭惡極了,她鄙薄地睨了畫家一眼,心想:幼稚,那鬼一樣猙獰的山有什么好畫的!
畫家似乎注意到了少女的存在和情緒,他依然專心致志神情怡然地作著畫,一會兒他說:“姑娘,來看看畫吧。”
她走過去,傲慢地睨視著畫家和畫家手里的畫。
少女被吸引了,竟然將自殺的事忘得一干二凈,她真是沒發現過世界上還有那樣美麗的畫面——他將“墳場一樣”的湖面畫成了美麗的長著翅膀的少女,最后將這幅畫命名為《生活》。
少女的身體在變輕,在漂浮,她感到自己就是那裊裊婀娜的云……良久,畫家突然揮筆在這幅美麗的畫上點了一些臟垢麻亂的黑點,似污泥,又像蚊蠅。
少女驚喜地說:“星辰和花瓣!”
畫家滿意地笑了:“是啊,美麗的生活是需要我們自己用心發現的呀!”
我們往往習慣于哀嘆自己不幸與失落,抱怨上帝沒有賜予我們幸福與快樂,卻忘記了快樂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常常丟掉了發現的心靈,忘記了轉身看看。充滿了絕望的少女,看到山水都是令人討厭的;當她心里重新充滿希望后,山水在她眼中也變得漂亮起來。生活正是如此,我們用什么樣的眼睛看待它,它就回報給我們什么樣的景色,或美或丑,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現在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大家對于物質享受的追求越來越高,卻逐漸忽略了心靈的享受,于是覺得生活變得枯燥無味。幸福快樂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但僅僅擁有優越的物質條件,不一定能夠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
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收入豐厚、衣食無憂,但經常會為一些不如意的瑣事而煩惱。或者為自己的生活不如別人而心存妒嫉。他們感覺不到生活的幸福。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高官厚祿,養尊處優,但經常要處心積慮地以權謀私;又因擔心事情敗露會受到法律的制裁而終日惶恐。他們也感覺不到生活的快樂。
有些人的物質生活并不富足,卻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快樂。孔子的一個弟子顏回,居住在一個破陋的房子中,每天過著“一簞食,一瓢飲”的生活,依然十分快樂。大詩人陶淵明,生活貧苦,卻“不為五斗米折腰”,保持自我,品味著生活,享受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快樂,怡然自得。
學會減壓,放下就是快樂
快樂大多數時候都是自己賦予自己的,拋開煩惱,用另外一種心情審視周圍,也許得到的快樂會更多一些。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人在抱怨生活的壓力太大,工作、家庭、金錢,甚至愛情,這些原本快樂的所在反而變成了一種枷鎖。有些人甚至說,已經習慣了面無表情的生活,習慣讓自己的心變得很硬很硬且麻木不仁。甚至忘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東西叫快樂。
其實,快樂很簡單,它來自快樂的交流和心靈的融洽,生活中越簡單的事物越能給我們帶來快樂與滿足。
一群喜好喝茶的老人,閑來無事,定期邀約品茶話家常。大家的樂趣之一,是找出各式各樣昂貴的好茶,以滿足口欲。
某次,輪到最年長的一位做東,他以隆重的茶道接待大家,茶葉是從一個高級昂貴的金色容器中取出來的,放在一只價值不菲的茶壺里,橙黃的茶水倒入其中,如同金液般美麗。人人對當天的茶贊不絕口,并要求其公開調配的秘方。
長者悠然自得地應道:“各位茶友,你們如此贊賞的茶,是我剛剛從雜貨店買來的,是一般人所喝的最普通最便宜的茶葉。生活中最好的東西,是既不昂貴,也不難獲得的。”
想想看,在蕓蕓眾生之中,到底有幾成的人能夠享受到名菜大餐、香車豪宅之類的物質生活呢?在平常人的腦海里,這樣的人還會有不快樂的理由么?可是,反觀那些富商巨賈們卻可能連“一個人去公園轉轉”的快樂也享受不到;兩個多年不見的老友,上一壺老酒、兩盤小菜,暢所欲言、說古道今,那份快樂絲毫不比品著路易十六、吃著鮑魚龍蝦的豪富們遜色;一個看著金黃的稻谷隨風搖曳的農人之喜悅心情,也并不比那些帶著深度眼鏡盯著福布斯排行榜上自己名字的大老板們差多少。所以說,一個普通人所享受的快樂并不會比一個富人或名人少。
因為,快樂與財富、地位、名氣無絲毫瓜葛。
有這樣一個富翁,他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前去尋找快樂,可踏遍千山萬水仍未與快樂結緣。一日,他頹喪地坐在山路邊歇腳,迎面走來一個背著一大捆柴草的樵夫,他們攀談起來。富翁向樵夫訴說了自己的苦惱,并詢問樵夫自己為何沒有快樂呢?樵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擦著汗水說:“快樂其實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呀!”富翁頓時領悟:
自己背負著這么多的財寶,每天憂心忡忡的,總是擔心被別人打劫或遭別人暗算,又怎么能夠快樂得起來呢?
歷史學家維爾·杜蘭特希望在知識中尋找快樂,卻只找到幻滅;他在旅行中尋找快樂,卻只找到疲倦;他在財富中尋找快樂,卻只找到紛亂憂慮;他在寫作中尋找快樂,卻只找到身心疲憊。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我們大多數人一生中不見得有機會可以贏得大獎,如諾貝爾獎或奧斯卡獎,大獎總是留給少數精英分子。理論上來說,每個自由地區出生的孩子都有當上總統的機會,但是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失去這個機會。不過,我們都有機會得到生活的小獎。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得到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或者只是一個就在大門口的停車位!生活中到處都有小小的喜悅,也許只是一杯冰茶,一碗熱湯,或是一輪美麗的落日。更大一點的單純樂趣也不是沒有,生而自由的喜悅就夠我們感激一生。這許許多多點點滴滴都值得我們細細去品味,去咀嚼。也就是這些小小的快樂,讓我們的生命更可親,更可眷戀。
心靈澄澈才會靈動,因靈動而產生輕松、美妙的韻律,這是一種奇特的透射能量,能穿越光怪陸離的霓虹與燈紅酒綠,穿越紅塵沉浮與大悲大喜,化解喧囂于無形之中。放飛心靈的自由,我們才能在輕松的心境下收獲更多。
其實,快樂真的很簡單,只要你愿意放慢腳步去認真體會,就會發現原來幸福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