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用心體會,快樂就在身邊(1)

人世間許多東西都不易獲得,比如金錢、名利、地位等等。但有一樣東西,要想獲得它卻很簡單,因為它源自于人的心靈,只要你的心靈不復雜,那么獲得它也就輕而易舉。即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發(fā)現(xiàn)不了它,這就是——快樂!

快樂是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人的快樂,是人們對它的理解和感覺所賦予的。

這種快樂的感覺是屬于自己的。你自己認為快樂就快樂,你認為不快樂就不快樂,關鍵取決于你是否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在愛情的王國里,最吸引人的不是妖艷的玫瑰,也不是振振有詞的誓言,而是對彼此的真切關懷,以及由此而生的快樂感覺。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最令人向往的不是華麗的房屋,也不是令人垂涎的美食,而是讓人無憂無慮的享受生活所帶來的快樂感覺。所以,快樂是一種感覺,它源自心靈。

在古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年寒冬,一個財主的公子和一個非常柔美賢淑的女子結(jié)婚了。但新婚沒有幾日,這公子就覺得夫妻生活很是乏味,要休妻。但財主不準,公子沒辦法就和其妻常常打鬧。

一日晚飯后,兩人又吵鬧起來,公子打完了妻子又把室內(nèi)的東西砸了一堆,長嘯一聲悲愴地說:“我的命好苦啊!”而妻子也委屈地在墻角里傷心哭泣。此時,他倆好像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這時,一個衣衫破爛饑腸轆轆的乞丐悄悄走到財主的馬棚里。乞丐偷吃了喂馬的豆餅,填飽了肚子;又用喂馬的草料把自己的身體蓋起來,身上也不冷了。他感到頭上有些涼風,就把旁邊一個給牲口喂食的瓢扣在頭上,于是頭上的涼風也沒有了。乞丐覺得自己此時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竟悠悠然唱起了小曲兒。最后他竟然慨嘆:“我身披馬草頭戴瓢,丟下那些窮哥們可怎么著?”

快樂好比一只蝴蝶,你若伸手去捉它,往往會落空;但如果你靜靜地坐下來,它反而會在你身上停留。幸福快樂是一種感覺,財主的兒子有寬敞的房子住,有錦衣暖裘穿,有美味佳肴吃,有柔美賢淑的嬌妻相伴,仍悲愴自己的命苦。而乞丐卻因為生活境遇的一個小小改變而變得快樂起來,不禁讓人欽佩。

一名養(yǎng)路工在五年內(nèi)先后經(jīng)歷過兒子大學落榜、妻子患重病住院半年、父親去世、家中最值錢的東西被盜、在馬路上工作時被汽車撞斷胳膊。

如果你不認識他,你可能會為他擔憂,覺得這人的日子快沒法過了,但他的同事們卻知道,他依然很快樂。

養(yǎng)路工的生活清貧而又忙碌。冬天,他要踩冰冒雪上路;夏天,他得頭頂烈日施工。收入不算很高,只可以維持家用。他的妻子沒有工作,兒子剛剛踏入社會,四處打工。但是,在單位里,在同事面前,每次談到家里的事,養(yǎng)路工都顯得滿足,他會告訴你:我老婆這人特賢惠,有一次,我們只剩下一塊錢了,她居然還要上菜市,買回一把青菜、一把韭菜和一根黃瓜,做出豐盛的晚餐,而且,韭菜還沒有用完,她腌了一部分,第二天早上吃稀飯就有了咸菜!哈哈!

在別人看來,這名養(yǎng)路工的笑容飽含著辛酸,因為他說話的時候,胳膊還沒有恢復,得用布帶吊在胸前。在正式回到工作崗位前,每月的獎金是拿不到的,但他不在乎,也不去走后門找領導要求額外的照顧,每天都是樂呵呵地上班,笑瞇瞇地下班。

一天,他的妻子上單位來了,說:“兒子來電話,要求緊急支援一百塊錢!”他哈哈笑道:“我敢打賭——這小子談戀愛了!工資不夠花,要老子掏錢幫他買玫瑰喲!”妻子說:“我沒現(xiàn)錢。”他叫道:“各位,誰救個急?兒子結(jié)婚那天,我請他當媒人!”鑒于他一向樂觀、可靠的品性,同事們很快湊足一百元給他。

后來得知的事實是:兒子當時又失業(yè)了,需要一點生活費。

在一次本行業(yè)評選“公路衛(wèi)士”的活動中,這名養(yǎng)路工以高票當選了。在介紹各自事跡的巡回演講會上,這名養(yǎng)路工談起如何克服困難,忠誠于本職工作——

大家都以為我是個快活人,其實,我很累,很多快樂都是假裝的。

兒子大學落榜時,如果我不保持樂觀,對他、對我、對老婆,都會產(chǎn)生更大的打擊;父親去世時,我的內(nèi)心一度空蕩蕩的,但人死不能復生,我只得迅速調(diào)整心態(tài),積極面對工作和生活;家中被盜,那是人禍,我自己也有防范不嚴的責任,怨天尤人不管用,還是開口笑吧;而胳膊被撞斷后,我告訴自己,趁這個時候好好休息休息……我不能垮掉,也不敢垮掉,我要快樂!當我沒有足夠的錢購買快樂的生活,我們更應該笑!笑是免費的,快樂的感覺會伴隨我們渡過許多難關……一個人的快樂并不是他擁有的多,而是他計較的少!快樂無國界。

快樂的詞匯里沒有貧富,尊卑,權(quán)勢之分。快樂來源于每個生靈最美好的天性。小時候我們擁有最多的快樂,因為純真。現(xiàn)在我們想擁有快樂還要找尋這份純真,這份快樂是自己給的。快樂是人們內(nèi)心對于周圍環(huán)境甚至整個世界的感覺,是人生最寶貴的調(diào)味品。快樂能使人充實,迎接美好未來。

快樂是一塊神奇的魔方

快樂就像是一塊魔方,能給任何年齡的人帶來勃勃生機和活力,能讓萎靡者發(fā)現(xiàn)生命的動力,讓默默耕耘者在無意中收獲,讓脆弱者變得堅強,讓強者更富有韌性,讓智者在哲理中享受。

快樂是一劑良藥,它能拯救不幸于水火之中,從而給人帶來幸福和健康。斯勃墩形象地指出了快樂的重要性,他說,快樂的心地,乃是百代不散的筵席。快樂就是人生盛宴上的美味佳肴。我們應當感謝每一位攝影師,因為他們在摁動快門的一剎那,總會不失時機地提醒我們:笑一笑——美妙的瞬間定格為永恒,快樂的微笑是人生最亮麗的風景。

傳說在天堂上的某一天,上帝和天使們召開了一個頭腦風暴會議。

上帝說:“我要人類在付出一番努力之后才能找到幸福快樂,我們把人生幸福快樂的秘密藏在什么地方比較好呢?”

有一位天使說:“把它藏在高山上,這樣人類肯定很難發(fā)現(xiàn),一定要讓他們付出很大的努力。”

上帝聽了搖搖頭。

另一位天使說:“把它藏在大海深處,人們一定發(fā)現(xiàn)不了。”

上帝聽了還是搖搖頭。

又有一位天使說:“我看吶,還是把幸福快樂的秘密藏在人類的心中比較好,因為人們總是向外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快樂,而從來沒有人會想到在自己身上去挖掘這幸福快樂的秘密。”

上帝對這個答案非常滿意。從此,幸福快樂的秘密就藏在了每個人的心中。

有人說,讓心情開朗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打開自己郁悶的心房,讓陽光進來。凡事只需換一個角度,我們的生活就會永遠充滿陽光。

說到快樂,無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竭誠歡迎,恨不得抓到自己的手下,方肯罷休。說到“苦”字,皺眉吐舌,一若不共戴天,避之唯恐不及。世俗所好,可嘆!可悲!孰知樂就蘊藏在苦中。不受折磨之苦,無從得自由自在之樂。俗語有云:“不受苦中苦,難得甜上甜。”又說:“苦盡甘來。”“不受難,不成佛。”都是說明苦中求樂,才是真樂的意義。

托爾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懺悔》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趕而掉下懸崖,慶幸的是在跌落過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長在懸崖邊的小灌木。此時,他發(fā)現(xiàn)頭頂上,那只老虎正虎視眈眈,低頭一看,懸崖底下還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兩只老鼠正忙著啃咬懸著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須。絕望中,他突然發(fā)現(xiàn)附近生長著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這人拽下草莓,塞進嘴里,自語道:“多甜啊!”

生命進程中,當痛苦、絕望、不幸和危難向你逼近的時候,你是否還能顧及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苦海無邊”是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哲學,“塵世永遠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樂”是禁欲主義者的言論,苦中求樂才是快樂的真諦。

心理學家指出,每個人都具備使自己幸福快樂的資源,像謙虛、合作精神、積極的態(tài)度,還有愛心。這些特質(zhì)幾乎都可以在每個人的身上找到,只是許多人沒有把這些“幸福快樂的資源”運用好。而且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改變思想去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我們每天遇到的事物,都包含成功快樂的因素,取舍全由個人決定。因為所有事情和經(jīng)驗里面,正面的和負面的同時存在,把事情和經(jīng)驗轉(zhuǎn)為絆腳石或者是踏腳石,由你自己決定。

用心去感受身邊的風景

幸福是一種源自內(nèi)心深處的平和與協(xié)調(diào),一個人幸福與否,過得好不好,最終都得回歸自我,都得聽從心靈的聲音。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困,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和心境處于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tài)。

一個人只要不看重財富的積累,而是用心去體驗生活,那么,對生活的感受會是幸福美好的。

走過施工中的街道,有人會皺著眉抱怨:“挖!挖!挖!無處不挖!不亂挖馬路就沒事做是不是?”有人卻能如常地過日子,不會因外在環(huán)境的變化而使心情受到影響。

生活不可能盡如人意,總為不盡如人意的事情生氣,是跟自己過不去。改換一個角度、觀念去看待造成你不便的人或事物,也許你就不煩了。如此,生活便會少了不悅,而多出美好。

一個漁夫住在海邊數(shù)十年,從沒離開過漁村。一名都市來的釣客問他:“你不覺得一輩子呆在這里,很沒意思嗎?”漁夫回答:“怎么會?我每天都在享受不同的生活!”一位病人長期臥床,一直呆在醫(yī)院里。

他的親人問他:“整天躺在床上,很無聊吧?”他回答:“不!我雖躺在小小的病床上,但卻能看見常人看不到的萬千風景!”

生活是靠內(nèi)在心靈去感受,而非全靠外在物質(zhì)構(gòu)成,就如一片葉子飄落,你能看見其中的詩情,也能看見其中的哀愁。用包容、豁達的心情看待世事,即使身處生命的低谷,也能覺察、感受到人世的美好。

成功的人生,不該只看重物質(zhì)成就而累積財富,全心打拼事業(yè),待走到生命終點,回首觀望,是失掉了一切?還是收獲良多?人為什么活著,說到底是為了體驗、創(chuàng)造一個完美的自我,享受物質(zhì)和精神的雙重快感,并為后來者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傳統(tǒng)。

一位被很多人認為很成功的企業(yè)家,臨終前說了一句話:“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我有這么成功的事業(yè),事業(yè)剝奪了我與親人相處的很多時間,剝奪了我品味生活的很多時間,也等于剝奪了我一輩子的歲月,以致于我的人生成就少得只有一項‘成功的事業(yè)’了。”這樣的人,一生都從未對生活有過什么感受,因為他從未感受過生活。

只要不看重財富的積累,而是用心感受生活,那么,對生活的感受會是幸福美好的。

其實,幸福是一種絕對自我的感覺,一種源自內(nèi)心深處的平和與協(xié)調(diào),一個人幸福與否,過得好與不好,最終都得回歸自我,都得聽從心靈的聲音。只要你覺得自己是幸福的,你就是幸福的。

美國《幸福》雜志曾在征答欄中刊登過這么一個題目:假如讓你重新選擇,你做什么?一位軍界要人的回答是去鄉(xiāng)間開一個雜貨鋪;一位女部長的答案是到哥斯達黎加的海濱經(jīng)營一個小旅館;一位市長的愿望是改行當攝影記者;一位勞動部長是想做一家飲料公司的經(jīng)理。幾位商人的回答最是離奇:一位想變成女人;一位想成為一條狗;更有甚者,想退出動物的世界,化為植物。其間也有一般老百姓的回答,想做總統(tǒng)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師的,應有盡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現(xiàn)在的自己。

人有時就是這樣矛盾。本來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環(huán)境都不錯,然而當事者卻常常心存厭倦。對人類這種因生命的平淡和缺少激情而苦惱的心態(tài),有時是不能用不知足來解釋的。

我曾對住在森林公園的一對夫妻羨慕不已,因為公園里有清閑的空氣,有大片的杉樹、竹林,有幽靜的林間小道,有鳥語和花香。然而,當這對夫婦知道有人羨慕他們的住所時,卻神情詫異。他們認為這兒沒有多少值得觀光和留戀的景致,遠不如城市豐富有趣。

當時,我的感覺是,熟悉的地方?jīng)]有風景。這對夫婦對這兒太熟悉了,花草樹木,清風明月,在他們漫長的日子里,已不再有風景的含義,而是成為習以為常的東西。《幸福》雜志上的那些部長、商人及平民百姓們,之所以不愿做現(xiàn)在的自己,與住在森林公園的那對夫婦一樣,是對長期擁有的那片風景,已經(jīng)習以為常,風景已不再成其為風景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困,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和心境處于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tài)。感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動你,吸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過你的一切不能再激怒你,這時,人就需要尋找另一片風景。

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追求知識,掙脫舊我,純潔精神,凈化靈魂,升華自己。其實,深究其根源,也是因為熟悉的地方已沒有風景了。

返璞歸真,不與別人攀比

老子提倡返璞歸真,而返璞歸真不是有意逃避,也不是當做不做,而是以不做作、不執(zhí)著的態(tài)度去做。無欲則剛,所以無為而無不為。

攀比,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爭職位的高低,爭資金的多少,爭能力的好壞……可是到頭來,人們最終又得到了什么呢?

答案是:爭到了一身煩惱,以及疲倦與痛苦。

古希臘哲學學會主席不幸辭世,必須要選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來做他的接班人。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最有資格繼任的當然就是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宁县| 东安县| 海盐县| 嘉兴市| 肃宁县| 镇安县| 新化县| 尚义县| 牙克石市| 泗水县| 霞浦县| 林西县| 合肥市| 墨玉县| 绥宁县| 宜君县| 安康市| 巴南区| 丁青县| 石门县| 太保市| 栖霞市| 台中市| 衡阳县| 德庆县| 红河县| 江津市| 黄石市| 兴文县| 中牟县| 新郑市| 渝北区| 准格尔旗| 福州市| 远安县| 石林| 湛江市| 木兰县| 乌拉特中旗| 天峨县| 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