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八面玲瓏是學會來事兒的基本功(2)
- 學會來事兒的藝術全集
- 華閱
- 4424字
- 2016-06-24 13:32:22
段祺瑞談起當年袁世凱幫他渡過難關的事,仍感恩不盡,誰知馮國璋、王士診聽罷,不覺大笑,原來馮、王二人考試時也得到過袁世凱給的這樣的紙條。
袁世凱的這種辦法,可謂妙不可言,既可以使提拔的將士報恩,又能使沒升官的將士心服口服,便于統帥,還給被提拔者創造了很高的聲譽。由此可見,袁世凱在耍弄權術上是個高手;當然,也不失為是個會來事兒的人。
二學會來事兒是建立人際關系的鋪路石
人生如同過河,要想過河就要首先解決橋和船的問題。當然,并不是說除了橋和船就再無過河的辦法。實際上,墊高鋪路石,也照樣可以解決過河的問題,而會來事兒就是順利趟過人生之河的鋪路石。
1.禮先行,事看一半成
世上的人大多喜歡依權傍勢,靠巴結人、攀附人提高身價和獲取利益。但巴結與巴結不同,會來事兒的人雖然巴結但不露形色,而不會巴結的人則一張嘴一探頭便會露餡兒。比如想與某人建立關系,恐怕沒有什么比送禮更直接而又實惠的了,但送禮與送禮不同,送禮不在多少,有的人會送,有的人就不會送。民國年間,土匪出身的張宗昌為了巴結張作霖就做得與眾不同,極有心計。
此時的張宗昌已無錢送禮,于是別出心裁,拎著兩大挑筐土去見張作霖。張宗昌指著兩個抬筐對張作霖說:“遠道來投,敬獻禮物,還望笑納。”
眾人看著兩筐土,不禁交頭接耳,暗暗恥笑張宗昌,惟獨張作霖不動聲色地沉吟著,張宗昌畢恭畢敬地等待著,心中忐忑不安。
終于,張作霖露出笑容,點頭允諾接受張宗昌的禮物,命令副官將兩筐土收好,并任命張宗昌為高參,還讓張學良給張宗昌送上2000元費用。左右官員不明所以,問張作霖究竟是何意。張作霖得意地說:“告訴你們,那兩筐土的意思是要為奉系添塊土。挑筐一副而無扁擔——沒權柄,不能發揮作用,所以希望我授他職權。”眾人恍然大悟。事實上,張作霖、張宗昌都是土匪出身,確有許多相通的地方。
這就是說,凡是會來事兒的人,都會送禮。如果不會送禮,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可能還要反被馬踢上一蹶子。
但會送禮未必就一定要花大價錢。
民國初年,曾兩度任國務總理,叱咤政壇的政客靳云鵬,就有一段離奇的發跡史。靳云鵬早年家境十分貧寒靠賣煎餅度日,由于入不敷出,他的母親一度給人當奶媽。靳云鵬19歲那年,投入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后又入隨營武備學堂第一期學習。
段祺瑞當時任隨營武備學堂的校長,二人有師生關系。后來,靳云鵬調到段祺瑞手下任職,為了求升遷,靳云鵬細心研究段祺瑞的愛好,他發現段祺瑞愛下圍棋,經常與幕僚王某對弈。
于是,靳云鵬就從圍棋入手,買來棋譜,精心研究,仔細推敲,又請名師指教,棋藝長進很快,他知道段祺瑞的棋下得不錯,如超不過段,決不敢輕舉妄動。
一天,恰好王某不在,段祺瑞棋癮發作,很想下棋又找不到對手,只能干著急。靳云鵬一看機會到了,就上前請求:“大人,學生原來也曾下過幾次,能否陪大人解悶!”
段祺瑞正求之不得,馬上應允,二人就擺棋大戰起來。
段祺瑞的棋不是靳云鵬的對手,然而靳不敢贏段,但又不能讓段贏得太順利。
第一盤,靳云鵬慘敗,段有不屑一顧的意思,興致大減。
第二盤,段祺瑞感到下得很吃力,不由興致大增,聚精會神,仔細研究,總算贏了,段非常高興。
第三盤,雙方廝殺得難解難分,但最后還是段祺瑞贏了。
自此,段祺瑞不敢小看靳云鵬的棋藝。
以后,靳云鵬便成了段祺瑞的棋友,靳云鵬與段祺瑞下棋,多數讓段贏,偶爾自己也贏一兩盤,以博段祺瑞的歡心。
段祺瑞與別人下棋,也常請靳云鵬在旁觀戰,緊要關頭,要靳出謀獻策。
由于下棋的關系,再加師生關系,靳云鵬成了段的親信,段提拔他當了標統。
后來,段又推薦靳赴云南任更高的職務,當靳離開他時,他還戀戀不舍。
靳云鵬由此成了皖系的干將,官升得很快,甚至兩度受命組閣,出任內閣總理,成了當時政治舞臺上的風云人物。
無論是圣賢哲士,還是凡夫俗子,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有被人利用的弱點。為人處事,你掌握了對方的弱點而利用之,處理問題或求人辦事就可以被對方認可與接受。這是一種主動出擊的戰術,一切都將得心應手,稱心如意,但是要利用得恰到好處。
人們無時不在為名而生存,無時不在為利而生存。世間有為名甚于為利的人,有為利甚于為名的人,有既為名又為利的人。有名義上是為名,實際上為利的人,有名義上是為利,實際上是為名的人。你需要做到精到細致的觀察,使技巧利用得恰到好處,不留痕跡。
自從漢二年(公元前200年)五月開始,楚、漢在滎陽一帶展開拉鋸戰,誰也沒有占到多大優勢。于是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其西歸漢,其東歸楚。
漢四年九月,項羽解圍東撤,劉邦也要引兵西歸。張良充分認識到此時的項羽因剛愎自用,到了眾叛親離、捉襟見肘的地步。于是,張良、陳平二人同諫劉邦,希望他趁機滅楚,免得養虎遺患。
劉邦從諫,親自統率大軍追擊項羽,另外派人約韓信。彭越合圍楚軍。
漢五年十月,漢軍追到一個叫固陵的地方,卻不見韓信、彭越二人前來馳援。項羽回擊漢軍,劉邦又復敗北。劉邦躲在山洞中,不勝焦躁,詢問張良道:“諸侯不來踐約,那將怎么辦?”張良是一位工于心計的謀略家,他時刻關注著幾個影響時局的重要角色的一舉一動,探索著他們心靈深處的隱秘,并籌劃著應對之策。
當時,雖然韓信名義上是淮陰侯,彭越是建成侯。實際上卻只是空頭銜,沒有一點實權。因此,張良回答劉邦道:“楚兵即將敗亡,韓信、彭越雖然受封為王,卻未有確定疆界,二人不來赴援,原因就在于此。你若能與之共分天下,當可立招二將。若不能,成敗之事尚無法預料。我請你將陳地至東海的土地劃給韓信,雎陽以北到谷城的土地劃歸彭越,讓他們各自為戰,楚軍將會很容易被攻破。”劉邦一心要解燃眉之急,聽從了張良的勸諫,不久,韓信、彭越果然率兵來援。十二月,各路兵馬會集墳下。韓信設下十面埋伏,與楚決戰。項羽兵敗,逃到烏江自刎。長達四年之久的楚漢戰爭,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在處理韓信、彭越索要實惠這件事情上,張良做得十分周到,也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好名、好利。劃歸一些封地給他們,就滿足了他們的心愿,使他們各自為戰,盡力而戰。
人沒有不自私的,與其讓他為你辦事,不如讓他為自己辦事。
后者比前者的成功率要高得多。
2.動腦筋,辦法總比問題多
人皆愿意交友,也愿意交比自己富貴的朋友。但是,有些人卻因為沒有辦法攀龍附鳳而望洋興嘆。其實這也沒有什么了不起。俗語說得好:事在人為;只要你敢為而且會為,那么,就沒有不上鉤的魚。
紇石烈良弼是金世宗時當政20多年的丞相,他輔助金世宗開創了金王朝的新局面,因此,被譽為賢相。他在少年時代就處處顯露出過人的機敏與穎悟。
那時發祥于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本來沒有文字,為適應建立政權的需要,學者希尹等人參照漢字創制了女真文字。為建立強有力的知識隊伍,盡快地推廣使用女真文字,金政府規定,各地每年都要推舉一些學習女真文字成績優異的少年,送至京城進一步培養。
紇石烈良弼由于天資過人,又聰明好學,成績非常出色,被宣寧(今內蒙古曲鎮)地方官推薦至京師深造。當時,一起被推薦的十幾個學生中,紇石烈良弼年紀最小,不足10歲。
金太宗天會年間,紇石烈良弼一行趕赴京師上京。一天,他們走在大道上,正巧遇到丞相希尹到外郡巡視。紇石烈良弼一行恭敬地垂手侍立于道旁,滿懷羨慕地看著以丞相為首的一行人,威風凜凜地從身邊一閃而過,進入前面的郡城。
這時的紇石烈良弼梳著兩根牛角辮,眉宇間透出一股聰穎、文雅之氣。對同學們說:“坐在車上的當朝丞相希尹就是女真文字的創制人,我們就是因為女真文字學得好,才被推薦至京師的。今天他從我們身邊經過,我們卻無緣見到他的容貌,我們為何不在進郡城后,設法見見他呢?”
這批學生很快進了城,并且安頓下來。紇石烈良弼催著大家快去看看丞相,但幾個大一點的同學卻動搖了:“人家希尹是大名鼎鼎的當朝丞相,我們還只是些未出茅廬的小學生,他肯見我們嗎?”經他這么一說,幾個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剛才的熱情一下子冷了許多。
紇石烈良弼聽了,卻不以為然,他獨自一人快步走出,去見希尹丞相。紇石烈良弼一路上早想好了辦法,那就是管希尹叫老師。
到丞相下榻的官邸后,紇石烈良弼大大方方地走上前去,向丞相的隨員自稱他是希尹的學生,要見老師一面。隨員見這個小孩,個頭不大卻神態自若,年紀小小卻出言不俗,也不敢隨便拒絕,只得馬上進去通報。聽到報告的希尹,一下子想不出是怎樣的一個學生要見他,感到很驚奇,于是傳令接見。紇石烈良弼喜出望外,用手揮揮身上的灰塵,昂著頭,步履從容地走進重門迭屋、戒備森嚴的丞相官邸。
希尹看著一個頗為清秀的小孩,煞有介事地走了過來,很親切地問道:“你是做什么的,為什么稱我為師啊?”
紇石烈良弼稚氣而又從容不迫地說:“女真文字是由您創制的,我是因為學了您創制的文字,被推薦至京師深造的。從這個角度說,我自然是您的學生啊!”希尹聽了哈哈大笑。紇石烈良弼接著說:“今天正巧碰到您在此巡視,因此萌發了想親睹一下您風姿的愿望。感謝您成全了我的心愿,我感到萬分榮幸!”
創制女真文字被希尹視為平生得意之事,現在眼前這個小孩不只是積極地學習著他的創制成果,而且又慕名前來拜訪,希尹心里非常高興。于是他故意考查似地向紇石烈良弼問道:“一般老百姓和地方官,見到我這當朝丞相,都惟恐避之不及,而你卻敢獨自一人來見我,這是為什么啊?”
紇石烈良弼大大方方地說:“老百姓們把您當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看待,地方官把你當作威嚴的頂頭上司看待,所以他們不敢隨便接觸您。我是把你當做沒見過面的老師來看待的,所以不必有什么顧忌。再說,我年齡還小,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吧。”
希尹見他口齒伶俐,對答如流,從心里喜歡上了這個少年。
兩人經過一番攀談,希尹摸著紇石烈良弼的頭熱情地贊揚他說:“你這個小孩子,膽識過人,好聰明噢。希望你進一步認真學習,將來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希尹把他留在官邸里,一連住了好幾天。
希尹不因為自己是當朝權臣,又是女真文字的發明者,而自恃地位顯貴,拒絕會見一個平民小孩,才又發現和造就了一個女真族的優秀人才紇石烈良弼。
這就說明,并不是凡比自己高貴的人就不可攀附,關鍵是你有沒有動腦筋。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紇石烈良弼能越級交上堂堂丞相,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智慧。但智慧表現在什么地方?答案很簡單:會來事兒。
3.按照決策者的口味做事
俗話說:辦事不由東,累死也無功。其實,會來事兒就是善于瞅著主管的眼色行事。
漢元劉徹上臺后,將著名的學者貢禹請到朝廷,征求他對國家大事的意見,這時,朝廷最大的問題是外戚與宦官專權,正直的大臣難以在朝廷立足,對此,貢禹不置一詞,他可不愿得罪那些權勢人物。
想來想去,貢禹只給皇帝提了一條,即請皇帝注意節儉,將宮中眾多宮女放掉一批,再少養一點馬。其實,漢元帝這個人本來就很節儉,早在貢禹提意見之前已經將許多節儉的措施付諸實施了。
其中就包括裁減宮中多余人員及減少御馬,貢禹只不過將皇帝已經做過的事情再重復一遍,漢元帝自然樂于接受。于是,漢元帝便博得了“納諫”的美名,而貢禹也達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