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學會來事兒是玲瓏處世的制勝秘法(3)

三學會來事兒是走向成功的萬能密鑰

同是一個人,同是一張嘴,有的人能見面成朋友,而有的人卻成了冤家。何也?蓋因為會不會來事兒的緣故?!端疂G傳》中的李逵與戴宗,同去投奔公孫勝,一個被待為上賓,而一個卻被百般捉弄,是李逵的本質不好,還是羅真人與李逵有隙?回答是否定的,只是李逵不會來事兒而已。所以,作為有志者,要想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首先要做到會來事兒,因為會來事兒有時直接關系到人生的成敗。

1.小河溝里也翻船

有人說寧可胡交十個,不可亂得罪一人。這話不無道理,因為胡交十個頂多是讓人說你不識真假,被交者總不至于恨你。而胡得罪一人卻不知什么時候便會給你惹下大禍。

《韓非子·內儲說》載:有一次,齊中大夫夷射在王宮里參加酒宴,喝得酩酊,靠在回廊門上。有一個仆人刖跪請求說,把您喝不了的酒賜我一點可好?夷射叱之曰:“滾一邊去,下賤的仆人還敢向貴人要酒喝!”刖跪急忙跑開了。等夷射走后,刖跪就在回廊門處灑了點水,好像有人撒了尿一樣。第二天,齊王出廊門看到了,問:“是誰在這里撒尿?”刖跪回答說:“我沒看到,不過昨天中大夫夷射在這兒站了一會兒。”當時,在宮內這種不規矩的行為是要受懲罰的,齊王因此把夷射處以死刑。

刖跪顯然是因為夷射沒讓他喝酒而設計陷害他,其手段是制造事端,嫁禍于夷射。這一手段很險惡,恐怕夷射死也辨不清因由。

這使我們認識到,不會來事兒容易得罪人,而得罪人是沒有好處的。

春秋時,趙國的宣孟有一次看見一棵枯樹下有一個餓壞了的人躺在地上,便讓車停下來,給他東西吃。那個人一點一點地咽下食物,慢慢睜開了眼睛。宣孟問他:“你為什么餓成這個樣子?!蹦莻€人回答說:“我在降做小差吏,回家的路上斷了糧,我羞于向人乞討,又不愿擅自拿人的東西,所以才餓成這個樣子。”宣孟送給他兩塊干肉,那個人拜了兩拜,接受了干肉,卻不肯吃。宣孟問他是什么緣故,他回答說:“我家有老母,想把這些肉留給她吃。”

宣孟說:“你把這些吃了吧,我另外再給你一些?!庇谑怯仲浗o他兩束干肉和一百枚錢,離開了。

過了兩年,晉靈公要殺宣孟,就在房里埋伏了士兵等待宣孟的到來,然后請宣孟喝酒。宣孟看出了酒宴中的危機,酒喝到一半就起身離開了。晉靈公命令伏兵立即去追殺宣孟。其中有一個士兵跑得最快,最先追上宣孟,他面對宣孟說:“喂,請您上車快跑,我愿為您回去死戰。”宣孟問:“你叫什么名字?”那個士兵道:“我就是枯桑下餓倒的那個人。”于是他返身回去同追殺宣孟的兵士搏斗而死。宣孟于是得以活命。

中國人講究有恩不報非君子,忘恩負義是小人。以上兩例,那刖跪似乎太小人見識了,但卻說明了一個道理,即:人生在世要會來事兒,尤其是比較富有或者有權有勢的人,更應該知道會來事兒的特殊意義。要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有了權勢和富貴以后,也要保持戒驕戒躁的性格,不要忘乎所以。因為,人這一輩子不知哪塊云彩能有雨,當然更不知道自己會落到哪一步,倘若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有可能一切都晚了!

2.舍不得豬仔套不住狼

看一個人是不是會來事兒,首先要看他會不會維護人;而看一個人會不會維護人,則要看他在與人相處時是不是舍得下賭注。

近代奸雄袁世凱手下有個師長叫王懷慶,是直隸寧晉人。他很小的時候就參軍入伍,后來投靠了袁世凱,得到了賞識和重用。王懷慶投靠袁世凱之后,他的為人之道開始為袁世凱所熟悉和了解,袁世凱野心勃勃,一心要做皇帝,因此他想籠絡大批的人,效忠于自己,聽從他的命令,他把王懷慶也列入了自己的籠絡對象。

民國建立之后,蒙古的各親王在前清肅親王的游說、煽動下,紛紛宣布獨立,反對共和,意圖茍延殘喘,保住他們的親王地位。

袁世凱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便委任張紹曾為綏遠將軍,王懷慶為多倫鎮守使,征伐各個獨立的蒙古親王。

經過兩個多月的激戰,王懷慶率領的軍隊大獲全勝,凱旋回京。袁世凱為此重重嘉獎了王懷慶,并且叫王懷慶將這次作戰的各項開銷列出清單,到國庫報銷。王懷慶回去統計了一下,一共花費了30萬元左右。他想多報些以中飽私囊,但又不敢太過分,就開了張40萬元的軍費報銷單。

第二天,王懷慶拿著報銷單親自送到總統府,讓袁大總統過目。袁世凱看完后,嘴角露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王懷慶趕忙解釋說:“這是我詳細核實過的!”袁世凱將單子往桌子上一扔說:“太少了,回去重寫。”

這句話著實令王懷慶感到意外,但他馬上又明白過來,這是袁總統給我施加恩惠,心里一陣高興。他回去之后,壯起膽子寫了一張80萬元的報銷單據,誰料到袁世凱看后仍然說太少,讓王懷慶拿回去重寫。當王懷慶第三次來到袁世凱面前時,手中軍費報銷單已經虛報到140萬元之巨了,袁世凱才提筆批了“準領”兩個字。

自此以后,王懷慶為袁世凱賣起命來更加出力了。得了那么大的意外實惠,能不更加出力嗎?

但是,使用下屬單單靠物質獎勵還不行,有些時候精神獎勵更重要。因為人不單單需要物質,有時還需要精神,這就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所以從古至今,凡大政治家或事業上的成功者無不把精神獎勵當做激勵屬下的重要手段。

一天,劉邦在洛陽附近看見許多將軍圍在一起大發牢騷,走近他們的時候,又聽不到什么,只見將軍們面有慍色,看樣子對劉邦挺有意見呢!

劉邦就去問張良,張良如實匯報說:“將軍們議論著準備造反?!?

這句話把新做了漢朝皇帝的劉邦嚇了一大跳,天下剛剛平定,又有人出來造反,什么時候才過上安定的日子呢?他趕忙向張良詢問底細,張良分析說:“陛下斬蛇起義,靠了這些將士出生入死才奪取了天下?,F在,秦朝被推翻了,項羽也被陛下打敗了,您當上了皇帝,將軍們現在關心的就是分封土地和授予官位??墒?,陛下分封的20多人中,都是蕭何、曹參等陛下最親近的人,處分的都是和陛下有怨恨的人。現在,將軍們一邊在盼著陛下快快分封他們,一邊又擔心土地有限輪不到自己。還有一些人害怕平時得罪過陛下,會遭到陛下的暗算。所以他們聚集在一起密謀發難。如果處置不當,就會出現內亂?!?

劉邦忙問:“事到如今,那該怎么辦呢?”

張良接口說道:“我有一計,可以對付這個局面。陛下請告訴我,平時您最恨的而且將軍們都知道的人是誰?”

事至如今,劉邦只得實說道:“雍齒,此人作戰勇猛,立過許多戰功,在將士們中也有威望??墒蔷庸ψ园?,說話沒君沒臣的,幾次讓我在大臣面前難堪。我真想殺了此人,痛痛快快地出口氣。但想到那時正是用人之際,也就忍了。”

張良拍手笑道:“這就好了,陛下立即封雍齒為侯,那些有戰功而擔心陛下為難他們的人,一看陛下最恨的人都分封了,什么顧慮也就煙消云散了,還愁他們會造反嗎?”

劉邦說動就動,設下酒宴,當著大臣和將軍們的面,封雍齒為什方侯,又讓丞相、御史加快定功封賞的進度。

幾天前還準備鬧事的將軍們吃過酒宴,高高興興地說:“現在好了,什么都不用愁了,我們就等著陛下的分封獎賞吧!”

張良的小小一計,安定了漢初的局面。

這都叫會來事兒,因為只有會來事兒的人才敢于花大價錢收買人心。

其實,獎勵不分多少,都能給人以激勵。說得實在一點,因為它是一種榮譽,是固定收入以外的額外收入,是同等價值或者同等物品不能替代的五彩光環,是一個人成功的標志。有人說,贊美是對一個人工作、能力、才干及其他積極因素的肯定,它能滿足人們自尊的需要;那么毋庸置疑,獎賞則是激勵人們奮發圖強的興奮劑。所以,一個聰明的領導者雖然手里一邊是鞭子,一邊是食物,但其聰明就聰明在鞭子是象征,盡量不用或少用,而食物卻頻頻出手,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所贈的食物,比起被贈者的貢獻要少得多了!

3.沒能耐就當個老好人

成功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但是從古至今成功者有時并不都是有能力的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兩強相遇時,有時往往讓第三者占了便宜,而這第三者又往往是沒有多大能耐的老好人。

不信,就瞧瞧徐世昌。

徐世昌,人稱“三朝元老”。慈禧掌權時,他做過軍機大臣;載灃當政時,他做過郵傳尚書;袁世凱任總統時,做過國務總理;段祺瑞執政時,他做過總統。可以說,他是個地道的不倒翁。

在軍人橫行亂世,一個無兵、無地盤的文人,何以位及顯要?

有人總結了徐世昌為官四條經驗:

一曰圓通。他說話圓滑,模棱兩可,有伸縮余地;做事八面玲瓏,能左右逢源。比如宣統遜位之后,他依舊保持與“朝廷”的關系,不忘舊主,心念皇恩,同時又成了袁世凱的“相國”:兩面討好,左右逢源。

二曰沉穩。他遇事固守緘默,不急于表態,對于爭議,故意回避,總是多聽他人意見。在他看來,貿然出手易陷漩渦之中,乃取災之道,因而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他決不輕舉妄動。

三曰柔靜。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必要時哼哼哈哈,轉彎抹角,寧可做臭皮囊軟磨硬泡,待對手力竭而勝之,不可逞一時剛勇而折弓。

四曰機警。專注風云變幻,而決不為天下先,也不落人之后;時機不來則耐心苦待,時機到時則狠狠抓住。

這四條歸納起來就是:“會來事兒?!?

雖然自古以來關于老好人,人們都頗多爭議,但爭來爭去,出頭的椽子先爛,后來剩下的又多半是老好人。所以,還是俗語說得好,沒能耐就當個老好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左旗| 临江市| 渭源县| 抚宁县| 罗定市| 米易县| 长汀县| 贡觉县| 尉犁县| 拉萨市| 宜春市| 威海市| 湘阴县| 大丰市| 双城市| 外汇| 巴马| 东港市| 象州县| 二连浩特市| 望奎县| 子长县| 陇川县| 兴和县| 荔波县| 巴马| 鄯善县| 潮安县| 剑川县| 枣强县| 彰武县| 岗巴县| 临洮县| 兴仁县| 高要市| 延寿县| 乐东| 宁明县| 定州市| 毕节市| 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