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學會來事兒是玲瓏處世的制勝秘法(2)
- 學會來事兒的藝術全集
- 華閱
- 3703字
- 2016-06-24 13:32:22
1.不管不顧是莽夫
人必須會來事兒,不會來事兒就會吃虧,就容易栽跟頭。做事不分青紅皂白,不管不顧,是莽夫所為,其結果必然吃大虧。比如,《水滸傳》里黑旋風李逵是人盡皆知的好漢,出馬一條槍沒半點私心。但沒私心不等于沒毛病,就是這樣一位人見人愛的粗魯大漢,卻也曾因不會來事兒而差點人頭落地。
且說李逵和燕青在一客店住下。李逵當夜沒喝酒,在土炕子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只聽得太公太婆在里面哽哽咽咽地哭。巴到天明,跳將起來,便問太公哭啼的原因,太公卻說是宋江搶了他的女兒。這李逵乃粗爽仗義之人,聞言大怒,逕望梁山泊來,直到忠義堂上。見到宋江,睜圓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黃旗,把“替天行道”四個字扯做粉碎,搶上堂來,徑奔宋江。“我閑常把你做好漢,你原來卻是畜生!你做得這等好事!”眾人喝住李逵,問明原因,知道有人冒充宋江,讓李逵誤會了。宋江道:“你且不要鬧嚷,俺們同去面對。若還對翻了,就那里舒著脖子,受你板斧;如若對不翻,你這廝沒上下,當得何罪?”李逵道:“我若還拿你不著,便輸這顆頭與你!”眾人一起來到太公莊上,太公與莊客都仔細認,齊聲叫道:“不是。”至此,李逵方知做了大錯事,自等砍頭。后來,依了燕青的主意“負荊請罪”,宋江方才饒了他。
讀完這段故事,我們不會懷疑黑旋風嫉惡如仇、仗義執言的初衷,但也不會贊成李逵不分青紅皂白、魯莽行事的做法。這李逵太不會來事兒了,倒是燕青的會來事才幫他渡過了險關。當然也因為李逵是宋江的心腹,這才寄下了一顆人頭。但假如不是這個背景,又沒有燕青那樣的高人支招,此事又會如何呢?后果也許就不堪設想。所以我們說,人不管性格如何,意識好壞,都應該會來事兒,這是做人的必備修養。平常我們常聽人說:我這個人就是這個性格。這不行,這個性格也應該改一改,直爽的人總能容易獲得人的諒解,但直爽的性格又大多好惹出麻煩來。
2.別拿得罪人當官做
會來事兒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盡量不要得罪人。因為,人在沒有掰臉之前,有些話可以容納、接受,并得到諒解。但如果一旦撕破了面子,沒理也要強爭,這樣,沒有了回旋的余地,就容易引起狗急跳墻。
一次在酒店里,一位外賓吃完最后一道菜,順手把制作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插入”自己的口袋。
這時,服務小姐看到了,但她沒有當場給他難堪,而是不露聲色地迎上前去,雙手捧著一只裝有景泰藍食模的綢面小匣說:“先生,我發現您在用餐時,對我國景泰藍食筷頗有點愛不釋手。非常感謝您對這種精細工藝品的賞識。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經理同意,我們把這雙圖案最精美的景泰藍食筷贈送給您,并按最優惠價格,記在您的賬上,您看好嗎?”
那位外賓自然明白這些話的弦外音,在表示謝意之后,他借口多喝了兩杯,誤將食筷插入衣袋,從而借此下了臺階。
中國的景泰藍工藝堪稱世界一絕。某一外賓愛不釋手,并想混水摸魚,據為己有,也情有可原。但如果聽之任之,則國家不僅要受損而且會引起連鎖反應式的嚴重后果。因此,制止是必需的,但不能直言不諱地指責,那樣會置對方于難堪的境地,也會引起影響形象甚至破壞國際關系的嚴重后果。于是,服務小姐用夸贊的方式感謝外賓對這種精巧工藝品的賞識,并用另贈一雙景泰藍食筷的方式提醒對方,從而收到了良好的交際效果。
這就叫會來事兒。不是嗎?明知對方不對,但是沒有得罪他,而且還把對方答對得樂樂呵呵。
杰克·斯塔克是美國密蘇里州斯菲爾德改裝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這家公司曾被評為美國工作環境最佳的100家公司之一。如今,老板與公司的口碑俱佳。
其實,斯塔克并不是一開始就這么成功,這么順利的。最初的時候,斯塔克的人生經歷真可謂是非常失敗。在通用汽車公司的時候,他還曾由于在工作時間玩撲克被公司解雇。但是他很快又找到了另一份工作,為一家地處芝加哥郊區的國際收割公司負責送郵件。
當時杰克·斯塔克已經26歲,由于表現得不錯,國際收割公司的負責人就把他派到了全公司生產狀況最差的部門,讓他去負責那里的管理工作,管理著5個死氣沉沉的領班。由于他年齡比那5個領班小了很多,沒有威信,所以無法指揮動這5個人。另外,這5個人都一致認定他是靠關系才上來的,因此,斯塔克要想命令他們做事,只會讓他們感到更反感和厭煩。
雖然如此,斯塔克該負的責任還是得負起來,生產也必須得提高。如果他不能很好地指揮他人做事,就必須想別的辦法把工作做好。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他決定采取一種迎合員工自我心理的方式去調動員工積極性。
斯塔克將那5個領班所負責的員工們每一天所做的工作成績,都詳細地告訴了他們,包括他們底下員工生產了多少部件,其中又有多少次品等問題。他還每天給所在的部門總的生產情況打分,并把這些結果和全廠其他6個部門的情況進行比較。
如此一來,這5位領班都了解了自己的工作情況,并意識到他們是一個整體,還有,他們沒料到自己工作竟然也能那么出色。于是,他們開始互相鼓勵,生產效率自然也就迅速提升了。
而每當早晨走進辦公室,斯塔克決不會擺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而是開朗真誠,面帶微笑。因此,他的員工大受影響,也表現出了比以往更高的熱情和積極性。在斯塔克的部門第一次打破以前的生產紀錄時,斯塔克請5位領班每人喝了一杯咖啡,并和他們坐在一起聊聊天,表示慶祝,感受一下取得成績后的快樂心情。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當再一次創了生產紀錄時,斯塔克不光買了咖啡,還買了許多的甜點來慰勞大家。當第三次破生產紀錄時,斯塔克做了些比薩餅,邀請這5位領班到自己的家中吃餅、打撲克。
就這樣,在斯塔克上任還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語言,影響和感染了員工,使得他們所在的部門成了全廠生產率最高的部門。
因為斯塔克出色的工作成績,他被公司領導多次委以重任。
總之,無論是做事情還是做領導,不只是讓自己舒心,還要讓對方舒心,這樣才有助于你把事情辦得更周全、更漂亮。
3.只能意會莫言傳,輕率言傳人為難
會來事兒的人,一般都有個好人緣,但這不等于說會來事兒的人不講原則不講立場,或者一味地好好好。恰恰相反,會來事兒的人是因為其眼明心亮嘴巴嚴實乖巧才格外受到別人尊重的。
光緒六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病,御醫天天進診,日服良藥,竟不見好轉。此時,朝中尤為焦急,遂下詔各省督撫保薦良醫。兩江總督劉坤一薦江南名醫馬培之進京宮診。馬培之,字文植,在江南被人譽為“神醫”。于是一道圣旨從北京下到江蘇,征召馬培之進京。馬培之家鄉孟河鎮的人無不為馬氏奉旨上京而感到自豪,可是年逾花甲的馬培之卻是歡喜不起來。他自忖:京華名醫如云,慈禧太后所患之病恐非常病,否則斷不會下詔征醫。此去要是弄不順,只怕毀了懸壺多年所得的盛譽,還可能會賠上老命。
七月底,馬培之千里跋涉抵達京都,即打探西太后之病況。其時,關于慈禧之病傳說紛紜,有人傳是“月經不調”,有人說是“血癥”,還有一些離奇的傳說。馬氏拜會了太醫院的御醫,先作打探,卻不得要領,心中不由十分焦急。后又連日訪問同鄉親友,最后還是一位經商的同鄉認識宮中一位太監,請這位太監向西太后的近侍打聽慈禧患病的真實起因以及有關宮闈之秘。果然,從這條黃門捷徑傳出了消息,使馬培之大吃一驚:慈禧太后之病乃是小產的后遺癥。慈禧早已寡居多年,何能小產?馬氏吃驚之余,心中已明白了大半,也自覺心安了許多。
第二步,就是要善做“面子”工作,既要照顧到對方“面子”,還要考慮到自己的面子。最關鍵的是這種“涂脂抹粉”一定要自然,不留痕跡。
一天,馬培之在太監的帶引下,不知拐了多少宮巷,跨過多少條門檻,終于來到了金碧輝煌、侍衛森嚴的體元殿。只見慈禧太后臉上雖然涂著很厚的脂粉,卻難掩那血虧的面色。西太后先詢問馬氏的籍貫、年庚以及行醫經歷的一些細節。然后由太醫介紹圣體病況。當時在場的還有京外名醫薛福辰和汪守正等人,于是由薛、汪、馬三醫依次為西太后跪診切脈。診畢,三位名醫又各自開方立案,再呈慈禧太后。只見老佛爺看著薛的方案沉吟不語,再閱汪的方案面色凝重,此時三大名醫莫不緊張,無不沁出冷汗。但當太后看了馬的方案后,神情漸轉祥和,金口出言:“馬培之所擬方案甚佳,抄送軍機處及親王府諸大臣。”眾人聽罷,心中的石頭落地,而馬氏更是歡喜。馬培之對慈禧太后的病因本來已心中有數,再切其脈,完全暗含產后血癥。馬氏在其方案上只字未敢言及,婦產的病機,只作心脾兩虛論治。而在方藥上卻是明棧暗渡,聲東擊西,用不少調經活血之藥,此正中慈禧下懷。西太后本來對醫藥就素有了解,見馬之方案甚合己意,這是因為醫生開的藥方要抄送朝中大臣,所以必須能治好病,又可遮私丑、塞眾口,馬氏的藥方正符合這兩種要求。另兩位名醫薛、汪的方案雖然切中病機,脈案明了,在醫術上無可挑剔,但免不了投鼠忌器而不中老佛爺的心意。
后來,慈禧服用了馬氏的方藥,奇病漸愈,一年后基本康復。
馬氏本人也深得慈禧信任。但是無論是在京還是返歸故里,馬培之對慈禧的病始終守口如瓶。
這很說明問題:一個人如果眼睛不管事,無論什么時候都看不出門道來,便沒人會重視你;但如果你眼睛太管事,不論什么事總能看出個門道來,而嘴巴沒個把門的則更容易得罪人。所以會來事兒的人,一般都是看破不說破,這樣才容易使對方既畏懼你,但又不得不敬重你。只有這樣你才能獲得你所希望獲得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