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間的關系。他們看重的是自身的修養,而非一時一事的得與失。春秋戰國時期的子文,擔任楚國的令尹。這個人三次做官,任令尹之職,卻從不喜形于色,三次被免職,也怒不形于色。這是因為他心里平靜,認為得失和他沒有關系了。子文心胸寬廣,明白爭一時得失毫無用處。該失的,爭也不一定能夠得到,越得不到,心理越不平衡,對自己毫無益處,不如不去計較這一點點損失。
患得患失的人是把個人...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中國歷史上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間的關系。他們看重的是自身的修養,而非一時一事的得與失。春秋戰國時期的子文,擔任楚國的令尹。這個人三次做官,任令尹之職,卻從不喜形于色,三次被免職,也怒不形于色。這是因為他心里平靜,認為得失和他沒有關系了。子文心胸寬廣,明白爭一時得失毫無用處。該失的,爭也不一定能夠得到,越得不到,心理越不平衡,對自己毫無益處,不如不去計較這一點點損失。
患得患失的人是把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