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具有包容的博大胸懷,河蚌才孕育出璀璨的珍珠。
河蚌的體外有兩片堅硬的外殼,它那柔軟的身體就藏在這兩片貝殼之中。貝殼的最里層,最美麗、最富有光澤,閃爍著珍珠光彩的一層保護層,叫“珍珠層”。光彩奪目的珍珠,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質構成的。
當寄生蟲或沙粒鉆入河蚌堅硬的貝殼時,河蚌受到痛癢的刺激,趕緊分泌出珍珠質來逐層包圍它。時間久了,寄生蟲或沙粒的外面被包上很厚的珍珠質,也就變成一粒光彩奪目的珍珠了。
體形越大的河蚌,分泌的珍珠質也就越多,碩大而罕見的夜明珠,就是由最老最大的河蚌產生的。
珍珠不僅是一種高級裝飾品,也是名貴的藥材,珍珠養殖場是通過人工養殖貝類來培育珍珠的。
河蚌若不包容寄生蟲或沙粒,世界上就不會有光彩奪目的珍珠,人若不能敞開胸襟去兼容與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就會到處樹敵,此非明智之舉。
包容是一門大學問,自古以來,每一個取得成功的人,都有海納百川的廣闊胸襟。另外,一個人若缺乏某種程度的自我容納,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此外,還要學會容納他人優缺點的這種包容精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因為只有取長補短,坦然面對自己的不完善,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容乃大。
古人常說:“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所不能為。”
漢初名將韓信年輕時家境貧窮,他本人既不會溜須拍馬而去做官從政,又不會投機取巧而去買賣經商,整天只顧研讀兵書,最后,連一天兩頓飯也沒有著落,他只好背上家傳寶劍,沿街討飯。
有一次,正當韓信在大街上乞討時,有個財大氣粗的屠夫看不起他這副寒酸迂腐的書生相,故意當眾奚落他說:“你雖然長得人高馬大,又佩刀帶劍,但不過是個膽小鬼罷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劍捅了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褲襠底下鉆過去。”說罷雙腿架開,立了個馬步。眾人一哄圍上,都想要看韓信的笑話。
韓信盯著屠夫看了半天,竟然真的彎腰趴地,從屠夫褲襠下面鉆了過去。街上的人頓時哄然大笑,都說韓信是個膽小鬼。
韓信就是這樣忍氣吞聲,閉門苦讀,才胸中裝滿兵法。幾年后,各地爆發反抗秦王朝統治的大起義時,韓信聞風而起,拔劍從軍,爭奪天下,威振四海。
韓信忍胯下之辱而圖蓋世功業,成為千秋佳話。假如,他當初爭一時之氣一劍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殺人償命,則無異于以蓋世將才之命抵償無知狂徒之身。假如,他當初圖一時之快,與凌辱他的屠夫斗毆拼搏,也無異于棄鴻鵠之志而與燕雀爭論。韓信深明此理,寧愿忍辱負重,也不愿爭一時之短長而毀棄自己長遠的前程。
這樣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讓中另謀進取;不是逆來順受、甘為人奴,而是委屈求曲以便我行我素。一旦時機到了,他就能如同水底潛力沖騰而起,施展才干,創建功業。
“包容出珍珠”,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都是一種為人處世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