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取得成功,你必須具備狼的那種強者心態,更可以把自己看成一只“野狼”,桀驁不馴,無所畏懼,時刻保持一種“我是狼,我怕誰”的精神,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即使自身實力比別人差,也不要妄自菲薄、自輕自賤,而應積極地自我激勵、自我充電,努力使自己強大起來。美國參議員愛米·安德森之所以能夠取得輝煌的成就,就是因為這種精神起到一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安德森在17歲時,常常陷人恐懼、自卑和煩惱當中無法自拔。他膽子很小,不敢像其他男孩子那樣在籃球場上一展身手。當女同學們頻頻送上掌聲與喝彩聲時,他的自卑感便會一下子涌上心頭。同學們常常開他的玩笑:“愛米,一起來玩啊,也讓女生們為你喝彩!”這更增添了他的憂愁和自卑,以致不敢見人。學校的老師也說,安德森這孩子膽子太小,什么事都不敢做,在學校舉行的活動中,別想指望他為班級爭光。如果始終不能擺脫這種現狀,他最終可能會淪為一個廢人。但來自于同學、老師A-至父母的嘲笑和指責終于刺激了他;與此同時,一本關于描寫狼的野性的成功學著作也激發了他,他猛然間醒悟,決心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有膽有識的青年,做出點成績讓別人也讓自己看看。他很快制定出了改變自身現狀的計劃,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鍛煉膽量。
每天早上,他早早起床,練習跑步爬山,專門挑戰那些難走的山路和陡峭的山崖。不久,寒冷的冬天來臨,他就試著去野外打獵,捕捉貂和浣熊,還試著去尋找狼的身影。日復一日,身體變得強壯了,膽量也與日俱增。
由于家庭條件較差,父母供不起他上學的費用,他便開始向生活挑戰,決定自謀生路,自給自足。他把打獵弄來的貂皮賣掉,用換來的錢買了兩只小豬。悉心喂養了一年,兩只小豬長成了又肥又壯的大豬。生殖繁衍后,安德森的經營規模簡直可以算是一個小型的養豬場了。他把豬崽兒一批批賣掉,同時供自己上學。等到手里有了一小筆積蓄時,他也剛好考上了一所大學——位于印第安納州丹維市的中央師范學院。
讀書期間,他省吃儉用,每周的伙食費只有1.4美元,房租只有0.5美元;身上穿的則是母親為他縫制的一件棕布襯衫;父親給了他一套西裝,但穿起來很不合適,大得簡直像個斗篷;鞋子也是父親的,同樣不合適,一不小心就會從腳上脫下來。以這種裝束在教室里出現,他感到抬不起頭來,以至于不敢和其他同學交往,常常獨白坐在房里看書。一種強烈的自卑壓得他透不過氣來。
但不久以后,安德森身上接連發生了四件事,幫他克服了自卑感和憂慮感。其中一件事給了他足夠的勇氣、希望和信心,并由此改變了他的生活。
第一件事,到校8周以后,他參加了一項考試,最終拿到一張職業資格認證書,使他可以在鄉下的公立學校教書。盡管期限只有6個月,但也足以表明他的能力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這使他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更加堅定了生存的信念。
第二件事,一所位于快樂谷的鄉村學校聘請他做兼職,月薪40美元。這更增添了他的信心。
第二件事,在領取一1第一份薪水后,他立即去商場買了一些新衣服。穿上這些衣服,他自己就覺得身價倍增,于是有勇氣與他人快樂地交往了。
第四件事,這是他生命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他克服憂愁和自卑取得了第一次較大的勝利。那是印第安納州班橋鎮舉行的一年一度的“普特南郡博覽會”,他決定參加一項公開演說比賽。最初產生這個念頭時,連他自己都笑自己是在異想天開。他甚至沒有勇氣面對一個人,又如何面對一大群觀眾呢?但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他很快戰勝了膽怯心理。
他選擇的演講題目是《美國的自由藝術》,然后開始積極地為此做準備。說實在的,他根本不知道什么自由藝術。但他找一位內行人士為他撰寫了一篇文章,又將那篇文辭燦爛的演講詞全部默記下來,對著樹木和牛練習不下上百遍。于是,演說開始時他的神態非常自然,整個演講過程也十分流暢、感人。當聽到異常激烈的掌聲響起時,他知道第一名非他莫屬了。
這場演說引起了轟動,當地媒體紛紛在頭版頭條大篇幅進行報道,使得安德森名聲大振,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以致為后來進人美國參議院奠定了基礎。
到1896年為止,愛米·安德森已經進行了28場演講,呼吁人們投票選舉布萊恩為總統。助選時的新鮮感和興奮感激發了他步人政治圈的興趣。為此,在進人迪保大學之后,他選修了法律和公開演說兩門課程。1899年,代表學校參加了與巴特勒學院之間的辯論賽,最終獲得勝利,并因而成了校刊的總編輯。
隨著社會實踐活動的增加,安德森的膽識也越來越大。在50歲那年,他終于實現了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從俄克拉荷馬選入美國參議院。自俄克拉荷馬與印第安區合井為奧克拉荷馬州之后,他一直以自由黨的名義提名竟選成為議員,先是州參議院議員,然后是州議會議員,最后成為美國參議院議員。
愛米·安德森的成功奮斗歷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要想取得輝煌的成就,必須具備非凡的膽識的確,即使你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如果沒有毛遂自薦的勇氣,羞于在大庭廣眾之下登臺亮相,機會必將與你擦肩而過,成功自然也與你無緣。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并不在于能力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具有非凡的膽識以及無所畏懼的拼搏精神。當災難降臨時,一個人如果只是站著不動,就會覺得像掉進陷阱一樣,精神上感到緊張,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影響要想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努力使自己像狼一樣堅強,選擇一種最可行的方向,然后放手去做。然而,每種行動都可能會有錯誤,每個決定也都可能行不通,但是千萬不能因此而放棄了所要追求的目標。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你必須不斷增長敢于冒險、不怕失敗的勇氣。要知道,走錯一步永遠勝于原地不動你向前走一步就可能矯正你的方向,若你拋了錨“站著不動”,自動導引系統就不會牽著你走。
人人都渴望成功,誰也不愿意面對失敗。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降臨到人們頭上的,往往是失敗居多,成功似乎離我們總是那么遙遠,而且只有極少數人才能戴上成功者的桂冠。于是,如何走向成功,如何成為一名成功人士,便成了每個渴望事業有成的人苦苦思索的熱門話題。
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這個問題做了不同的解釋:有的人說成功靠恒心、靠天賦,有的人說成功靠信念、靠機遇,有的人說成功靠習慣、靠心態……剖析占今中外名聲顯赫的成功者的生命軌跡,考察他們取得事業成功的真諦,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超凡的膽識才是事業成功的關鍵!
“我是狼,我怕誰”便是膽識的一種體現。見識不多,知識而不廣,干不成大事;膽量不足,缺乏勇氣,無法取得驕人的業績。縱觀歷史,橫看世界,只有那些有膽有識的人,才能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耀眼的光輝。
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美好生命的鏈條是理想和奮斗結成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一首《愛拼才會贏》的歌曲,道出了依靠膽識創造美好生活的內涵和本質:閃光的思想是聰明的大腦生發出來的,成功的事業是腳踏實地地干出來的,動感的人生是一串串“敢想敢干”的音符奏出來的。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要想出人頭地、一鳴驚人,你必須時刻具有“我是狼,我怕誰”的精神,決不能為恐懼而生。
練就獨立生存能力
一個人如果學不會自立,學不會獨立應對生活的挑戰,在生活中只是“靠、等、要”,就決不可能獲得任何成功。
狼出生后,剛剛能夠行走時,狼媽媽就會把它們趕出“安樂窩”,讓它們獨自去生活。在惡劣的環境里,小狼的身體遭受著難以忍受的折磨,又可能遭到兇猛動物的襲擊,那種艱難與危險是可想而知的。
有些小狼咬緊牙關,抗住嚴寒與饑餓,勇敢地挺了下來;有的挺不住,便逃回安樂窩。狼媽媽并不會因為小狼可憐巴巴的樣子而將它收留,而是狠心地把它們趕出去,讓它們繼續去過艱苦的生活,以便更早地學會自立。狼的野性也正是在這種自強不息、自食其力的生存狀態中練就出來的。一狼從能夠獨立行走的第一天開始就接受了挑戰——獨自覓食。狼媽媽知道,如果今天不讓小狼出去受凍挨餓,不去適應艱苦的環境,那么明天,它們就不能自立,就會被凍死、餓死,被獅子、老虎以及獵豹等強大的動物吃掉。
狼媽媽考慮的是它的后代的生存,所以,在它的后代能夠自己行走的時候,就把它們趕出“安樂窩”,讓它們自己覓食,這對它的后代來說是一種鍛煉。也只有經歷苦境、險境、逆境的磨煉,狼的生命力才會更加旺盛,意志也就更加堅強。
解讀狼性生存之道
常言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便道出了寄人籬下而受人鉗制的酸楚滋味。寄人“屋檐”下,是為了維持生計,是因生活所迫才這樣做的。還有些人生來就是一副奴顏媚骨,甘愿為人低三下四地打點一切或大或小的事務。
那么,這些人因何處于這種人生狀態呢?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長期處于安逸的環境而不思進取,最終自甘墮落,不得不投身于他人門下,充當“奴仆”;或是因被某種利益驅使,有意接近目標中人,得到“理想”的歸宿。歸根結底,是因為缺乏獨立性、性格軟弱而造成的。
其實,誰都不想受人鉗制,都想擺脫他人的束縛,成為群體中的強者,進而去支配和控制他人。這種想法并不是錯誤的,這個夢想也是可以實現的。要實現這個夢想,我們必須明白:要想戰勝別人,先要戰勝自己,讓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自立。只有自立,一個人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自立是一個人在生活中開展一切活動的基礎〕它與一個人完成任務的能力和自信等情況都有直接聯系。自立并非指你的感覺如何或你現在的處境、感受有多好,而是看你在生活領域里處理一些事務是否具有勇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很多時候,我們不想全憑自己的能力去解決,而是總希望借助他人的力量。這樣的確會節省你許多精力、物力和財力,但總是靠別人幫忙.效果就會適得其反。天長日久,可能就會養成不愛動腦、動手的毛病,一個弱者就悄悄誕生了。
人是有骨架的,不該像一根藤條,依附外界力量才能生存。外界力量常常像一包毒品,你得到了就變得精神抖擻,動力十足;得不到就被折磨得萎靡不振,意志消沉。因此,我們應該自立,應在胸中充滿勇氣,練就一身錚錚鐵骨,這樣才能在風雨人生路上一往無前!
那么,如何才能自立呢?
要想自立,首先要擺脫事事依賴他人的不良習慣。
有些人從小受到父母溺愛,依賴性很強,甚至連最簡單的小事都要父母來包辦代替,致使生活不能白理,成了不會動手的“廢物”。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孩子的地位也隨之提高,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等到上中學或高中的時候,竟然天天讓父母來回接送。更可笑的是,某高校一名大學生竟然不會洗衣服,把積攢了一星期的臟衣服帶回家,讓母親幫著洗。這些人令人擔憂,令人悲哀!他們也許會成為學習生活中的“尖子”,但一旦步人社會,他們“高分低能”的弱點就將暴露出來。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這種人不必說占有一席之地,恐怕連立足都很困難。
自立者應該具備頑強的意志力。一林克德是一個特殊形式意志力的創始者,他把這種意志力稱為十次法則淪,就是說:不論什么事,如果值得嘗試的話,至少要試10次。但是,如果在第11次還沒取得成功,就要重新評估你所使用的方法,或者停止這個方案。
在與一些成功者討論支撐他們成功需要依靠哪些力量時,他們總是談到意志力這一因素。而且,50%以上的成功者都認為意志力是極其重要的。
關于其他方面,意志力包含自計劃開始后自動自發以及堅忍完成的能力。也就是說,要矢志不移地致力于某個方案上,直到耗盡所有能量為止。
有位成功的會計師,他所擁有的會計師事務所是美國西北部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家。他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能否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取決于他本身的自立程度,以及意志力的頑強程度。如果能夠完全自立,并具備頑強的意志力,就有望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否則,要想成功創業就無從談起。
如今這位會計師已年逾古稀,卻依然具備很強的獨立自主精神,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生存與發展。雖然健康狀況欠佳,但他仍然經營與管理著自己的花園和高爾夫球場,并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從某個意義來講,他是為了挑戰自己,使自己永遠自立。
正因為能夠頑強自立,所以他仍然滿懷豪情壯志,他告訴我們:我將盡己所能地開展本地的社區活動,使其成為最具活力的住所和上作場所。與此同時,他正朝著這一目標挺進。目前,他是地方商會主席,也是醫院董事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包括市民改善委員會在內數個委員會的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