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兩夜之后,朝鮮老鄉發現了這位戰士,把他背回家中,放在熱炕上。一凍一化,戰士的手和腳可就廢了。10多天后,戰士被送進長春軍醫大學醫院。在長達93天的昏迷中,他接受了47次手術,雙手雙腳都被截掉。但是,他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當他看到自己殘破不堪的身體時,他的精神幾乎崩潰了。是啊,他還不到20歲,一朵青春之花剛剛盛開,以后的日子如何與戰友和同伴們開創事業,享受生活呢?
一天,戰士想以死結束漫長的生命,于是從床上滾到地上,想從窗戶跳出去。可是,他累得大汗淋漓,傷口都掙裂了,也沒能做到。這個14歲參軍,參加過淮海、渡江戰役,打過大大小小上百次戰斗的青年軍人發現,自己連自殺的能力都沒有了。出了醫院,又進了榮軍院。像他這樣的超特殘軍人,可以在這里踏踏實實地讓人伺候一輩一予。可是到了1956年,他堅決要求回老家。他不要讓人伺候的生活,他要自立。一輛獨輪車和一本傷殘軍人證書伴隨著他回到了闊別9年的家鄉。
這位戰士身殘志堅,從榮軍院回來后,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決定靠自己生存。他在回憶往事時,說道:“對于當時的我來說,一頓飯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吞進肚里就是幸福;上廁所不從座位上掉下來就是幸福。最大的幸福就是生活里的一切都不用人幫,而靠我自己去做!”然而,善良的母親死活要幫他。
為了能夠完全自立,他開始練習吃飯,把勺子和碗分成三等份,擱在床上、桌上、地上,要用三種姿勢吃喝。最難使用的是勺子,勺子滑,不易夾住,夾起一次要用好長時間。更糟糕的是,截肢斷面一碰就痛。他整天整夜重復一個吃飯動作;還有安假腿,也不是好做的。第一次纏繃帶的時候,繃帶一連掉下床100多次。套假腿相對容易,可怎么也鎖不上皮帶扣。只好用牙把假腿叼到床上,用棉被把假腿固定牢固,然后拿舌尖舔,用嘴吸,用牙咬。20天后,吃的與喝的都用光了,他也終于第二次安上了假腿。
他興奮地拄著雙拐,猛地一使勁,站了起來,可一邁步又摔倒了,摔得昏死過去。這時正下著大雨,雨水順著墻縫、門縫灌進屋子。戰士被雨水泡醒了,他把嘴貼到地匕一頓狂飲。他練習用勺子把地上的泥弄到碗里,然后吃下去。他知道要自立就堅決不能喊人,餓死也不!要么練成,自己從小屋里走出去,要么就餓死在這里……
當縣民政局局長和他的母親發現他時,都以為他死了,慌忙把他送進醫院。但他沒有死,這連醫生也感到驚詫不已!
1958年,這位戰十已能衣食自理,而且結了婚,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一家人生活得很快樂.但這位青年戰士不想碌碌無為地過一輩子,用自己的傷殘補貼買回了上百冊書,在村子里辦了個家庭圖書室,為提高村民們的文化素質做出了很大貢獻后來,他被選為所在地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
走馬上任后,他干得一直很出色,開山造林,修田造地,修渠引水,架設電線……任職25年,始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克服了一切正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帶領張家泉村村民走上了健康致富之路。
退職后,沒上過一天學的他又冒出了寫書的想法,想把自己40年來的經歷都寫出來。他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一寫就是7年。起初,他用嘴咬著筆寫,由于眼睛離紙太近,時間不長就頭暈。費了好大力氣寫成的字,還常常被順著筆桿流下的口水浸得一塌糊涂。后來,他用斷臂寫字。開始時寫出的字大如拳頭,漸漸地小如銅錢,最后才縮進小格子里,那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最終,他的著作《血蚯》大功告成。
1996年8月,《血蚯》更名為《極限人生》出版,一時間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從此,本書作者的大名廣為人知。
這位具有坎坷經歷的傳奇人物就是:朱彥夫。
以頑強和堅韌武裝自己
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可能不夠強大、自然規律無法改變,只有以頑強與堅韌武裝全身,向惡劣的環境挑戰,并最終戰勝它,這才通成功的惟一途徑。
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支配下,許多動物都因無法適應環境而紛紛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人類由于對狼存在著偏見,曾對孰遙行大規模的屠殺。盡管如此,狼卻憑著自身特有。韌與頑強精神,在這個地球上存活了幾百萬年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驚人的奇跡。
如今,越來越多的物種瀕臨火絕,越來越多的動物被列人“國家級保護”的行列,而狼卻沒有弱小到要靠人類的保護才能繼續生存下去的地步。狼群的數量雖然一直在減少,但在遼闊的草原上、潮濕的熱帶雨林中、干燥的沙漠里、寒冷的北極,以及世界上的每一個地方都有狼群的存在。這是其他任何動物都無法與之相比的!可見,狼是一種多么頑強堅韌的動物啊!
從身體狀況上看,狼在食肉動物中沒有絲毫優于其他動物的地方。它沒有獵豹閃電般的速度,也沒有老虎和獅子那樣龐大的身軀,即使是它惟一的武器-鋒利的牙齒,也是絕大部分食肉動物都具有的。
狼是不冬眠的動物,不會像其他動物那樣在巢穴中貯藏足夠的食物。因此,在漫長而寒冷的冬季到來時,它們就必須四處尋找食物。這是對狼群的最大考驗。它們的捕食對象,有很多都躲在溫暖的洞穴中沉睡;即使是不冬眠的動物,也在洞穴里儲存了足夠的食物,輕易不到洞外出沒。因此,狼在捕食獵物時就很難發現目標。
每到冬季,草原上的狼群就會因惡劣的自然條件而被淘汰一部分,但這樣可在無形之中使狼群優化了。經過嚴寒的考驗,生存下來的狼群有著比原來更頑強和堅韌的生命力。
狼在獵取的時候,獵物會拼死抵抗,一些大型獵物有時還會傷及狼的生命但只要狼鎖定目標,不管跑多遠的路程,耗費多長時間,冒多大的風險,它是不會放棄的,捕不到獵物絕不罷休。
狼能夠很好地認清自己的生存環境,它們知道自己不夠強大,知道對手異常兇狠,知道狂風暴雨、冰雪嚴寒時常侵襲棲身之所,這樣,不論在什么地方生存,都擺脫不掉惡劣環境的影響。
狼已經認識到,自然規律是無法改變的,要想使自己適應環境,必須以“頑強”與“堅韌”武裝全身,勇于向惡劣的環境挑戰,并最終戰勝它)這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解讀狼性生存之道
職場如戰場,其間的競爭是激烈而又殘酷的。因此,職場中的每個人都要努力使自己具備像狼一樣的“頑強”與“堅韌”的品質。
頑強和堅韌是一個團隊的風骨。一個團隊的領導者,除了具備最基本的領導技能外,還要有“頑強”與“堅韌”的品質和精神,并用它感染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這是確保團隊生存和勝利的根本。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充滿懷疑,就不會全身心地投入,不能以堅韌的意志和頑強的精神貫穿始終,遇到困難就會畏縮不前,這樣自然不會取得很好的成績,甚至會使已經取得的成績前功盡棄。尤其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他如果在困難面前表現得軟弱,那么這個團隊要想獲得發展就很困難了。
團隊的頑強和堅韌,就像一把開拓的利劍,可以斬除腳下的荊棘;團隊的頑強與堅韌,就像一個金剛鉆,可以鏟除前進路上任何阻礙;團隊的頑強與堅韌,就像一把無堅不摧的長矛,可以刺破任何一個堅硬的盾牌。
對于成功來說,頑強和堅韌有時比機遇更重要。美國西方石油公司最大的股東兼公司總裁戴維·霍華德·默多克,由于小時候家境貧窮,只接受過相當于高中程度的文化教育。對于他來說,資本、學識、家境、機遇都不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默多克曾經用兩個單詞概括自己成功的秘訣:頑強與堅韌。默多克的一位朋友說:“戴維最大的財富,就是他所具有的頑強與堅韌的品格。”
具有頑強與堅韌的品格,一個人‘常常可以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相反,如果缺乏頑強與堅韌的品格,缺乏戰勝困難的心態,一個人往往會自取滅亡。
這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期問的著名實驗。實驗者是一名軍醫,實驗對象是一個即將被處死的俘虜。
實驗開始后,軍醫蒙住俘虜的雙眼,然后將其綁在一張床上。接著,在俘虜的手腕靜脈處扎人一支注射針頭,并接上一根導管,又在床側放一個盆。做完這些事,軍醫對俘虜說:“我現在要放你的血,直到把你體內的血放干為止!”
話音剛落,俘虜就聽到液體滴落在盆里的聲音——嘀嗒,嘀嗒……
時間一分一秒地逝去,俘虜鎮定的心開始慌亂起來,漸漸覺得神志不清,最終失去了知覺。兩天后,軍醫再觀察俘虜時,發現他已經死了。
事實上,軍醫并沒有放俘虜的血,那根導管的另一端是封閉的,而液體滴在盆里的聲音是模擬出來的。那么,俘虜為什么會死去呢?究其原因,在于他的求生欲望和意志,已被那模擬出來的鮮血滴在盆中的“滴答”聲消磨殆盡。他如果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堅韌的品格,時刻保持強烈的求生欲望,肯定會平安無事地生存下來。
保持強者心態
在弱肉強食的大背景下,只有保持強者心態的人才有出路,才能在高手云集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占有一席之地。
一只山羊被狼吃掉后,它的靈魂來到天堂。山羊對圣彼得說:“我的頭上有一對鋼叉的犄角,是專門用來攻擊敵人和保護自己的,可我為什么還是被手無寸鐵的狼吃掉呢?”
圣彼得說:“這就在于你們的心態不同。你雖然長有兩只利角,但你總想著以草葉為生;而狼雖然’手無寸鐵‘,卻始終想以肉類為食。這樣說來,你們羊族被狼族吃掉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被狼吃掉不能埋怨上帝,只能怪你們自己!”
“怪我們自己?”山羊滿腹狐疑。
“沒錯!”圣彼得解釋道,“羊的個性柔弱,毫無自我保護意識。羊的數量雖然也很大,卻沒有合作意識,不懂團結的力量。而狠則不同,它們個性狂野,勇猛頑強,更善于協同作戰,這些都是它們成為強者的主要原因。這樣,羊與狼就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因此軟弱的羊常常葬身于狼腹之中。”
“這種局面可以改變嗎?”山羊驚恐地問。
“羊性是無法改變的,狼性自然也無法改變。這都是上帝的安排。”圣彼得回答。
實際上,狼之所以成為食肉動物并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自然進化的結果。
但是,自從它們降臨到這個塵世上起,自從進化為食肉動物起,它們就始終為保住自己食肉動物的地位而不懈努力它們的頭腦中永遠活躍著“時刻都要吃肉”的思想,在實際行動中,它們時刻不忘磨礪牙齒和爪子,以及鍛煉出強健的身體。
山羊之所以成為山羊,也是從其祖先開始食草的那一刻決定的。草是如此容易獲得,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只要低下頭來,隨時可以填飽肚子。于是,它們安于現狀,危險來臨時,所能做的不過是拼命地奔跑。速度較慢的同伴成為豺狼的口中之食時,速度較快的羊在逃脫危險后,依然會悠閑地停下來低頭啃草。羊的進化方向是比自己祖先跑得更快些而已,這注定了它們只能充當被追逐者的角色一成為狼捕獵的食物。
看到山羊軟弱的性格,以及它們被強大的對手吞食的情景,狼意識到自己絕不能像“羊”那樣生存,應不斷加強自己兇狠、狂野的個性。在弱肉強食的大背景下,只有強者才有出路,才能在高手云集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占有一席之地。
解讀狼性生存之道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當中,每一個人都是捕食者,同時又是其他人的“獵物”。金錢、地位、權力、愛情……這是所有人都在追求與競爭的目標。當你得到時,別人就失去了一次機會;當別人得到時.你也失去了一次機會。因為誰都不想失去一次機會,所以競爭變得異常激烈。
有些人天生就像狼一樣具有攻擊性和競爭性,他們為了實現目標而積極主動地追求,最終都實現了美好的愿望。有些人天生就像羊一樣軟弱,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所以一直處于社會最底層。前者具有“狼性”所以成功,后者具有“羊性”所以失敗。“狼性”與“羊性”對做人做事的差別由此可見一斑。
有些人常常牢騷滿腹,怨天尤人:父母為何不是位高權重的政府要員,我為什么沒出生在億萬富翁的家里,自己的條件為何不如別人的好,機會為什么總是降臨在別人身上……他們對命運總是不滿,一味地埋怨與詛咒。
其實,上蒼對所有的生命都是公平的,倒是某此人常常自輕自賤,自我蔑視。我們應該明白,羊雖然無法改變它的本性,人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與其像羊那樣抱怨,不如虛心向狼學習。
成功學大師羅賓說,人生有兩種人,他們對待機會的態度各不相同。
第一種人是像羊一樣的弱者,總是等待機會,機會若不降臨,他們就覺得寸步難行;第二種人是像狼一樣的強者,總是創造機會,即使機會沒有來臨,也覺得腳下有千萬條路可走。
一位先哲曾經說過:“聰明的人不會坐等機會來敲門,而是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并抓住它、征服它,讓它成為我們的奴仆。只有這樣,我們的眼前才會出現一條又一條的光明大道。”
當覺得自己不夠順利時,弱者總是找借口說“因為我沒有遇到好的機會”,強者則說“我只不過是暫時沒有找到機會”。其實,在整個人生中,時時處處都充滿了機會,只不過有些人總是消極等待,因此感嘆生不逢時或是懷才不遇。要想獲得機會,取得成功,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地去爭取、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