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攜手體育情播撒耕耘路

——訪北京市特級教師郭玉學

個人簡歷

郭玉學,1944年生,1960年進入北京體育師范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前身)學習,于1963年畢業。曾任北京市中小學體育協會委員、北京市教育學會體育研究會理事、北京市第四屆體育總會委員。獲得全國優秀體育教師稱號,獲金質獎章,全國群體先進工作者,先后兩年被評為北京市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1991年,被評為北京市特級教師。先后在水碓子小學、光華路一小、團結湖一小、呼家樓二小、呼家樓中心小學任教。

郭玉學是北京市小學體育特級教師,她的事跡先后在中央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教育報》《中國學校體育》《體育教學》等媒體宣傳報道。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她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是成功的,得到的榮譽不計其數。現在的她已經67歲了,卻依然活躍在課堂上,為孩子們帶來一節節充滿活力的體育課,讓孩子們享受著上體育課的樂趣。67歲的年齡還奮戰在教育的第一線,你也許會感到她是那么的不平凡。但你錯了,她是平凡的、普通的,用郭老師自己的話說:“無論獲得多少榮譽,我只是一個老師,一個癡心于體育教育的老師。”我們的采訪是在郭老師家里進行的,我準備了幾張學校的照片,讓她看看現在的首都體育學院,她一邊看著,一邊感慨學校的巨大變化。以此為起點,我們在這位優秀體育教師的回憶中觀其人生、品其哲學。

體育教師 熱愛一輩子的職業

時間回到1963年,那時候18歲的郭玉學畢業了,這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候,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她也有夢想、有激情、有活力。我問她為什么會當體育老師,她說,其實自己也不知道當初怎么就進了體校。那個年代,就是這樣,她的同學們也都當了小學的體育老師,沒什么選擇。既然走進了學校,就帶著滿心的歡喜、一腔熱血,開始走向工作崗位。

然而,現實與理想還是存在著差距的。參加工作后,她馬上發現,想要教孩子光有一腔熱血是不夠的,還要有深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以前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仿佛都不夠用了,這使她的教學工作無從下手,非常不適應。她說:“18歲啊,我只是個剛剛畢業的學生,比那些孩子也大不了多少,身上的學生氣還很重呢。他們根本就不怕我,對于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我真是沒辦法,還經常被他們氣哭呢。”面對這些難題,郭老師沒有灰心。白天她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教學的經驗,晚上自己學習教學的理論。她還盡最大努力,找更多的時間和學生在一起,跟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一切。就這樣,郭老師漸漸成為同學們最信任的老師、朋友。

古人說:“吟成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我們說,老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那你就要有一桶水的儲備。可是當老師久了,就會發現自己知道的東西不夠了,好像被掏空了。1980年,她得知有一個北京教育學院體育專業的大專班進修的機會,就毫不猶豫地參加了。在進修班里,她的年紀最大,是名副其實的老大姐了。當時,有好多人不理解她為什么去進修,其實她也猶豫過,自己已經39歲,早就告別了風華正茂的年齡,過幾年也就該退休了,干嘛還要學呢?維持現狀就挺好了。可是她不甘心,她說:“細細想來,我進修不是為了文憑,教了快20年了,真地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了,不能滿足學生,得去充充電了,這是我教學實踐的需要啊。”于是,她放下了內心的猶豫,不去理會外界對她的質疑,開始每天和田徑隊一起訓練,踢足球、打籃球,每天練習單杠、雙杠的動作,一次次地掉下來,一次次地磨破手。當回憶起這段苦修時光的時候,她總是笑著說:“那個時候,每天晚上,我都會拉兩個孩子一起去跑800米。孩子有時候還打趣地說,‘走,跟老媽跑800米去。’”不僅在體育實踐方面郭老師刻苦修行,而且每天晚上做完家務后,她還要在橘黃色的燈光下繼續學習,直至深夜。就這樣,一學就是3年,一個接近不惑之年的女老師在每周完成20節體育教學任務的同時,要抽出半天進修,回家還要照顧老人和孩子。在克服這么多的困難之后,郭老師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她付出的汗水終于有了收獲。

隨著時代的進步,孩子們的課余生活也豐富起來。那個時期,她在教學中發現孩子們很喜歡輪滑這項運動,這讓她意識到,輪滑是個新鮮的運動,對孩子很有吸引力,要是把輪滑帶進課堂,學生是不是很喜歡呢。但是,要教學生,自己得會呀!于是,她又毫不猶豫地報了輪滑學習班。那年她54歲了,這個年紀,居然學輪滑,讓人不可思議。但她就是這樣,下了決心要學習,只用了半天的時間就掌握了要領。后來,她就在朝陽區的小學開設了輪滑課程,孩子們非常愛學,當時她所在的學校就成為了北京市朝陽區10所輪滑實驗學校之一。為了讓孩子學得更有趣,她還把輪滑運動配上了音樂和節奏,先后在朝陽區運動會、全國民族運動會開幕式上進行表演,并于當年組隊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六一”兒童節的演出,得到了很好的評價。

古人說的“學海無涯”她做到了,為了教學,她每天都在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其實我的好多作品都是在評完特級教師之后做的”“學海無涯苦作舟”“天道酬勤”,在她的身上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課間操、團體操 永遠的經典

說到郭玉學,就不得不說說她的課間操和團體操了。早在20世紀80年代,她就發現,孩子們的思想逐漸開始活躍了,課堂上的內容顯得有些死板了,為了滿足學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要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活動和展示自我的平臺。郭老師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始精心地為孩子們編排課間操。1985年,她自創了第一套適合孩子心理和生理的課間操,學生們非常喜愛。從那以后,她就一發而不可收,編了好多課間操,例如,拍手操、跑跳操、繩操、呼拉圈、韻律操、武術操等20多套。她的學生就自豪地說過:“上郭老師的課特別地開心,她每一個星期換一套操,我們做的操都不帶重樣的。”這些課間操不僅在北京市,甚至在全國范圍內都有一定影響。區教育局在呼家樓二小召開全區的小學課間操現場會,組織了全區的小學體育老師看了一節教學改革試驗課。老師們都對課間操的活動內容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她的課間操也成為各個小學競相學習的對象。

除了優秀的課間操,郭老師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她編創的團體操。為了捕捉時代的信息,配合學校的整體教學計劃,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她先后創編了多套校園團體操。在北京亞運會時她編創了《亞洲雄風》《五星邀五環》;為了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她就用當時孩子們最喜愛的電影《閃閃的紅星》的主題曲為主旋律編創了《紅星操》,讓學生在振奮人心的歌聲中,變換隊列,模擬電影中兒童團站崗、放哨、查路線的任務,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會《紅星歌》的內涵;在迎接澳門回歸的日子里,她編創了《七子之歌澳門》;為了配合學校進行炎黃傳承教育,她編了《中國功夫》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吉祥三寶》;為迎接奧運她創編了《陽光少年迎奧運》;為了配合學校古詩文頌的學習,她創編了《春曉》……她用這些課間操,把體育和舞蹈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老師、學生得到了一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藝術享受。學生通過這些團體操不僅提升了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領會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做好自己的動作,配合每一個人,才能彰顯整個團體的精彩。

一個個團體操訴說著郭老師用體育育人的故事。1989年9月,郭老師所在的光華路第一小學接受了為亞運會大型團體操排練《童心閃耀》的任務,郭老師是主教練之一。在訓練團體操的時候,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業、他們只有利用課余時間訓練,而且訓練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年,真的是時間緊、任務重。那一年她46歲了,為了給學生做示范,她要把所有的動作做準確、做漂亮,于是她每天在家對著鏡子練習,不知道重復了多少個日日夜夜。老天不負苦心人,經過了嚴寒的冰凍,走過了酷暑的煎熬,他們終于在開幕式那天圓滿完成了任務。她說,記得那天表演一結束,開幕式兒童操的總編導一遍又一遍地感謝郭老師,感謝孩子們。

郭老師在編創《吉祥三寶》的時候,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沒有靈感,她不知道選什么歌曲,頭腦里一點思緒都沒有,為了找到靈感,她不會錯過一場電視上的演出節目。她說:“那個時候只要電視上有舞臺的演出,我都會看,從那里學習。”在偶然的機遇下,她聽到了《吉祥三寶》,忽然間,她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充滿朝氣的孩子們正在變換著隊形,時而是廣闊的草原,時而是成群的牛羊,時而是一個個蒙古包。終于,她找到靈感了,就用《吉祥三寶》吧!那時,她為了買到《吉祥三寶》的CD盤,整天推著輪椅上的老伴,滿大街地尋找。終于買到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排練,《吉祥三寶》成型了,隨著音樂的變幻,孩子們時而變成蒙古包,時而形成草原,場面壯觀,十分美麗。

回憶起創作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國功夫》團體操的過程,郭老師充滿感情。每次編排團體操,郭老師都要拿著筆和草稿紙,邊畫著坐標,邊數著拍子,分析著應該怎樣去安排隊形,怎樣把學生分成一個一個的小團體,怎樣把每個團體會合在一起。翻開她的教案本,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每一頁都配著隊形、圖形。這次的《中國功夫》也不例外,在前期繁瑣的編排結束后,轉入了訓練過程。郭老師經常不被理解,例如,在訓練武術操的“武”字時,需要分開練習,沒有人知道她和學生練的是什么,面對不解與質疑,她只是帶著孩子們慢慢地、默默地練習著。當有一天,她把所有的小團體合起來的時候,音樂一響,學生們隨著樂曲做著整齊劃一的動作,喊著響亮的口號,學校里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和起來的那一天,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都震驚了,學生們不敢相信這么好看的團體操是他們自己做出來的,老師們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對于課間操的意義,郭老師是這樣理解的:“課間操是一個學校的窗口,通過課間操,能讓其他的人看到這個學校孩子的朝氣,也就是這個學校的氣息。”郭老師喜歡孩子,她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課間操內容。

獨特的教學 孩子們的最愛

郭老師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她常常把游戲和教學融為一體,例如,教一年級的小朋友“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她把幾個孩子分成一組,每組找一只老鷹、一個雞媽媽,而不是40多人一起集體做游戲,這樣避免了游戲中隊伍一甩,后面的孩子掉隊或者摔倒的情況。做完游戲后,她會問問學生,老鷹為什么能抓到小雞呢,小雞要怎么保護自己,雞媽媽又要怎樣保護自己的孩子呢。通過游戲,她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反應、奔跑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強了他們團隊合作的意識。

一般來說,體育老師教動作時先是說明動作要領,然后做示范。但是,這樣的授課效果并不是很好,因為老師在說要領的時候,學生并沒有體會到動作的實質。郭老師上課時,會把動作要領具體化,轉化成小孩子能聽懂、能理解的語言。她介紹說:“做立正時,我對孩子說,你們看看,自己的腳尖是不是合在一起了呀,這樣是不對的。把兩個手握住拳頭,放在腳尖之間,腳后跟合在一起,快點看看,就像我這樣。然后,同學們都照著我這樣做,等到我再說‘立正’,馬上,標準的姿勢都出來了。接著我說要把肩膀往后掰一掰,你們崇拜警察叔叔,就要像他們一樣一動不動,即使有蜜蜂叮咬,臉上腫起了一個大包也不能動。”做側平舉的時候,她說:“孩子們把手舉好了,讓我看到一條很直很直的胡同,這樣,他們就知道了,要和前面的同學站在一條線上,手要做到位。”在語言上,她力求把每一個字都具體化,讓孩子們理解。在動作上,她力求做到標準、優美,因為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只有老師做標準了,孩子才能模仿好,才能一下子抓住孩子的目光。說完,郭老師還立刻站起來,做了幾個動作,立正、橫平舉、側平舉。說實話,就這幾個簡單的動作,我作為20多歲的年輕人都自愧不如,看她做動作,居然能讓你想到一個8、9歲充滿朝氣的小學生。完全想象不到她已經是一位快要到古稀之年的老人。這時候我明白了郭老師所說的她自己的教學精髓,是一個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是一種精氣神兒。確實,看郭老師上課是一種享受。“她一喊口號,所有的學生都會在一瞬間把目光都投向她,她就有這種魔力。”一個郭老師的學生這樣說道。

郭老師早就退休了,可她還是堅持在呼家樓小學任教,我問她為什么退休之后不好好在家里享享清福呢。她說,她喜歡工作,待在家里反而不舒服,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一見到孩子,一給孩子上完課,就都化解了。郭老師喜歡孩子,每當她看到孩子經過老師的培養茁壯成長的時候,工作上的辛苦就拋到九霄云外了。今年郭老師還有兩個班的教學任務,她還會繼續出現在操場上。有人問她成為體育名師的秘訣是什么,她說:“如果有什么秘訣的話,可能就是從沒想過成為名師,當被評為特級教師、獲得榮譽的時候,是有一種幸福、成就和滿足感,但是這不是主要的,只有學生回饋我的愛才是我所期待的。”48年的體育教學生涯,有苦有甜,有喜有悲。她用自己的愛心與熱心,澆灌著祖國的幼苗,她用一顆平凡的心書寫著一個特級教師的人生。

【采訪者:陳國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兴市| 乌兰察布市| 阿勒泰市| 敦煌市| 铜鼓县| 合作市| 永登县| 云和县| 临清市| 略阳县| 山东| 英吉沙县| 芒康县| 延吉市| 天台县| 五河县| 和政县| 新郑市| 鲜城| 南开区| 松潘县| 砚山县| 集贤县| 伊通| 海原县| 西城区| 竹北市| 贵阳市| 名山县| 黄冈市| 永川市| 大余县| 图们市| 边坝县| 惠来县| 余干县| 翁牛特旗| 凤阳县| 天门市| 保康县| 咸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