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法之勢
章法上不同的勢是形成不同藝術風格的條件之一。有的虎踞龍盤,大氣磅礴;有的騰挪穿插,屈鐵盤絲;有的清新散淡,玲瓏雋永;有的整齊謹嚴,如廣場上的雄兵布陣;有的行間茂密,嚴然風檣牛陣;有的空曠疏朗,如夜空中明滅閃爍的晨星;有的以靜取勝,如正書,即楷書,包括篆書和隸書;有的以動見長,如行書和草書,動之甚者,以草為甚,尤以狂草為最。靜不是不講變化,而是要善于在靜中求變,靜中顯動。行草書也不斥靜,如果只有動而沒有靜,何節奏之有?劉熙載《藝概》云: “正書居靜以治動,草書居動以治靜。”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啟功論書札記》講到: “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劃顧盼始不呆板。”可謂真知灼見。騰挪穿插也不是不講法度,為取勢而舍法,則不算高明。

圖4-2 柳公權 行草書《蒙詔帖》局部
評點:
此帖開篇即具斬金截鐵、風雷激蕩之勢,凜凜然,有一股剛毅不阿之氣。 “權蒙”二字筆畫密集,粗壯穩實;緊接著“詔出”二字變得極為簡練靈動,與前形成顯明的對比,構成以虛襯實的態勢; “守翰”二字又起波瀾;其后,“林”字虛,“職”字實,“在”字小巧,“閑”字寬博,如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股雄強博大之氣撲面而來。

圖4-3 啟功 條幅二軸
評點:
啟功先生有 句 名 言:“行書宜當楷書寫。”從這兩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把草書當作行書寫,不激不厲,得志氣平和之勢。筆畫的粗與細、濃與淡是隨機的,氣韻生動,節奏感強。

圖4-4 米芾的《寒光帖》局部
評點:
左圖“花落知多少”五個字,欲表現草書的穿插之勢,但是,“花”與“落”的連筆成了又粗又笨的長撇,太生硬; “知”與“多”的穿插有違書寫原則不合法理;“少”字一撇過于夸張,且與“花”、 “落”兩字的連筆均向一個方向撇過去,筆勢雷同,為章法之大忌。
右圖:米芾的《寒光帖》,同樣表現穿插與映帶之勢,其中“十”與“七”的穿插及“陳十七處”4個字的映帶,呈現出一派犬牙交錯和連綿不斷之勢,其中,“陳十七處”、 “可取”、 “租及米”構成三個節奏,有如風生水起,節奏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