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帶鋼筆,用鉛筆可以嗎?”布恩·塔金頓其實知道她們是不會拒絕自己的,他只是想表現一下,身為一個著名作家謙和地對待普通讀者的大家風范。
“當然可以。”女孩們果然爽快地答應了!并且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一個女孩很快將精致的筆記本遞給布恩·塔金頓。他取出鉛筆,瀟灑自如地寫上了幾句鼓勵的話語并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誰知道女孩看過他的簽名之后,將眉頭皺了起來,并仔細地觀看布恩·塔金頓,問道:“你不是羅伯特·查波斯?”
“不是,我是布恩·塔金頓,《偉大的安伯森斯》和《愛麗絲·亞當斯》的作者,兩次獲得普利策獎。”
不料,這個女孩扭過臉來對另外一個女孩不屑地聳聳肩膀說:“瑪麗,請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
剎那間,布恩·塔金頓感到無地自容,所有的驕傲和自負化作烏有。
回到家里,布恩·塔金頓仍然為剛才的不快感到難過。這時,他的兒子走上前來,給了他一個橘子。布恩·塔金頓的兒子非常喜歡吃橘子,可布恩·塔金頓本人平常連再好的橘子也不吃。于是,兒子就勸爸爸說橘子富含維生素C,多吃對身體有好處。心情煩躁的布恩·塔金頓回答道:“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歡吃,因為我壓根就不喜歡橘子的味道。”
話音剛落,他突然意識到了什么,立刻高興了起來。原來,他頓悟了一個道理:哪怕再好的橘子,也照樣有人不喜歡。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們無法做到讓人人滿意,即使是自我感覺很優秀的時候,也要時刻提醒自己:無論你怎樣卓爾不群,仍然會有人不喜歡你。
下面這個故事也許能很好地詮釋保持心靈寧靜之道:
他是個單親爸爸,獨自撫養一個七歲的小男孩。每當孩子和小朋友玩耍受傷回來,他對過世妻子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傳來陣陣悲涼的低鳴。
這是他留下孩子出差當天發生的事。因為要趕火車,沒時間陪孩子吃早餐,他便匆匆離開了家門。一路上擔心著孩子有沒有吃飯,會不會哭,心老是放不下。即使抵達了出差地點,也不時打電話回家。可孩子總是很懂事地要他不要擔心。然而因為心里牽掛不安,便草草處理完事情,踏上歸途。回到家時孩子已經熟睡了,他這才松了一口氣。旅途上的疲憊,讓他全身無力。正準備就寢時,突然大吃一驚: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碗打翻了的泡面!
“這孩子!”他在盛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兒子的屁股一陣狠打。
“為什么這么不乖,惹爸爸生氣?你這樣調皮,把棉被弄得這么臟,想讓誰洗?”這是妻子過世之后,他第一次體罰孩子。
“我沒有!”孩子抽抽咽咽地辯解著,“我沒有調皮,這是給爸爸吃的晚餐。”
原來孩子為了配合爸爸回家的時間,特地泡了兩碗泡面,一碗自己吃,另一碗給爸爸。可是因為怕爸爸那碗面涼了,所以放進了棉被底下保溫。
爸爸聽了,不發一語地緊緊抱住孩子。看著碗里剩下那一半已經泡漲的泡面:“啊!孩子,這是世上最美味的泡面啊!”
孩子即使再年幼,也有他們的尊嚴,如果父母發現錯怪了孩子,要勇敢地向他們說:“對不起!”
其實不光親人在一起是這樣,和同事、和朋友,甚至和社會上的任何一個人相處時,都應該這樣:發現自己錯了,立即承認,并改正,刻意隱瞞,只會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
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一些人放棄了自己的意愿,活在別人的標準里(一如喜歡懷舊的人總活在過去的陰影里),在別人的評價里尋找自我存在的價值。這其實是很悲哀的事!
修剪欲望,遠離誘惑
現代人的欲望日益膨脹,永無休止地往自己的人生行囊中塞進各種各樣的雜物,食有魚,出有車,尚思別墅和發財。于是有的人精神疾患越來越嚴重,更有一些人的人生戲劇最終完全變味,上演成一幕幕鬧劇和丑劇。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為地處偏遠,香火一直非常冷清。
原來的住持圓寂后,索提那克法師來到寺院做新住持。初來乍到,他繞著寺院四周巡視,發現寺院周圍的山坡上到處長著灌木。那些灌木呈原生態生長,樹形恣肆而張揚,看上去隨心所欲、雜亂無章。索提那克找來一把園林修剪用的剪子,不時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過去了,那棵灌木被修剪成一個半球形狀。
僧侶們不知住持意欲何為。問索提那克,法師卻笑而不答。
這天,寺院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來人衣衫光鮮,氣宇不凡。法師接待了他。寒暄,讓座,奉茶。對方說自己路過此地,汽車拋錨了,司機現在修車,他進寺院來看看。
法師陪來客四處轉悠。行走間,客人向法師請教了一個問題:“人怎樣才能清除掉自己的欲望?”
索提那克法師微微一笑,折身進內室拿來那把剪子,對客人說:“施主,請隨我來!”
他把來客帶到寺院外的山坡。客人看到了滿山的灌木,也看到了法師修剪成形的那棵。
法師把剪子交給客人,說道:“您只要能經常像我這樣反復修剪一棵樹,您的欲望就會消除。”
客人疑惑地接過剪子,走向一棵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來。
一壺茶的工夫過去了,法師問他感覺如何。客人笑笑:“感覺身體倒是舒展輕松了許多,可是日常堵塞心頭的那些欲望好像并沒有放下。”
法師頷首說道:“剛開始是這樣的。經常修剪,就好了。”
來客走的時候,跟法師約定十天后再來。
法師不知道,來客是本地區最享有盛名的娛樂大亨,近來他遇到了以前從未經歷過的生意上的難題。
十天后,大亨來了;十六天后,大亨又來了……三個月過去了,大亨已經將那棵灌木修剪成了一只粗具形狀的鳥。法師問他,現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大亨面帶愧色地回答說:“可能是我太愚鈍,眼下每次修剪的時候,能夠氣定神閑,心無掛礙。可是,從您這里離開,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我的所有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樣冒出來。”
法師笑而不言。
當大亨的鳥完全成形之后,索提那克法師又向他問了同樣的問題,他的回答依舊。
這次,法師對大亨說:“施主,你知道為什么當初我建議你來修剪樹木嗎?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發現,原來剪去的部分,又會重新長出來。這就像我們的欲望,你別指望完全消除。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觀。放任欲望,它就會像這滿坡瘋長的灌木,丑陋不堪。但是,經常修剪,就能成為一道悅目的風景。對于名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應該被當作是心靈的枷鎖。”
大亨恍然。
此后,隨著越來越多的香客的到來,寺院周圍的灌木也一棵棵被修剪成各種形狀。這里香火漸盛,日益聞名。
人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而機會稍縱即逝。貪欲不僅讓人無法得到更多,甚至連本可以得到的也將失去。
人生的路途是一段段不同的風景,常常需要我們調整自己與現實磨合。在起伏跌宕的位置中擁有善做減法的本領才能讓我們一切平穩向前。貪多又求完美的心態,讓不少人難承重壓,背離了和諧的人生狀態。
有一家大公司準備以高薪雇用一名汽車司機,這家公司的要求很嚴格,不但要符合技術精和素質高的條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意識要強。
因為公司有很高的知名度,所以有很多司機被吸引來了,前來應聘者絡繹不絕。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三名技術優良的競爭者成為最佳候選人。公司要在最后復試中從這三名司機中選拔出最優秀的一位。
公司的人事部門擬定了復試的題目:如果懸崖邊有塊金子,現在讓你們開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第一位思考了一下,然后還設想了一下實際中會出現的種種情況,最后,推算出安全的距離,回答說:“根據我的推算,距離兩米應該是比較安全的。”
第二位卻對此不以為然,他自認為有高超的駕駛技術,很有把握地說:“一米。”
輪到第三位了,他靜靜地坐著,似乎根本就沒有思考這個問題。等那兩位回答完畢,他說:“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
最后的招聘結果出來了,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候選人,因為他們覺得只有這個人的安全意識是最強的,而且他能斷然拒絕誘惑。
危險的四周布滿了誘惑,誘惑也常常讓人不顧一切。同樣的道理,要想使婚姻保持長久,就要遠離各種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