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哈佛的02~04點鐘(1)

Ⅰ獨立思想乃哈佛之精髓

“獨立思想”是哈佛大學的第一教育原則。早在一百多年前,哈佛畢業生、著名哲學家威廉·詹姆斯就說過:“就培植自主與獨立思想的苗床而言,除了哈佛大學,無出其右者。哈佛的環境不只允許而且鼓勵人們從自己的特立獨行中尋求樂趣。相反地,如果有朝一日哈佛想把它的孩子塑造成單一固定的性格,那將是哈佛的末日。”

思路決定你的視野

獨立思考是哈佛大學的第一教育原則。哈佛大學的教授在選擇學生的時候并不以學生畢業于什么學校和考試成績論英雄,而是更看重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哈佛的學生一入校就會一遍又一遍地聽到這樣的話:“你們到這里,不是來發財的。你們到這兒來,為的是思考并學會思考!”

于是,經常有剛入學的新生問自己的導師:“教授,獨立思考到底是指什么呢?”

教授們通常會說:“所謂獨立思考,是指思維的主體——也就是你們,在進行思考時,不拘泥于過去的經驗,不迷信權威,不屈從壓力,不去扭曲思維和實踐的規則,而只堅持實事求是,遵循真理。”

曾經,哈佛文理學院的一位學生問愛因斯坦對理科學生有什么忠告,愛因斯坦毫不遲疑地答道:“我要勸他們每天用一小時的時間拋開別人的意見,自行思考問題,這件事不易做,卻很有收獲。”在哈佛,獨立思考的人從來都不是孤獨的。哈佛學子威廉·詹姆斯在1903年開學典禮致辭時說:“真正的哈佛是無形的哈佛,藏于那些較為追求真理、獨立而孤隱的靈魂里……這所學府在理性上最引人稱羨的地方,就是孤獨的思考者不會感到那樣孤單,反而得到豐富的滋養。”

為什么要強調獨立思考?那是因為獨立思考不僅能使哈佛學子從學習知識的人變為創造知識的人,而且還能塑造他們的獨立個性,讓他們在眾人中脫穎而出。哈佛學子都知道“方法比知識更重要”,用這句話來說明“杰出的人都是會獨立思考的人”這個道理最合適不過了。因為知識有盡而思考無窮,學習知識,要學會獨立思考才能學得更快、更好,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最終使學習知識的人變為創造知識的人。

而想要具備能夠獨立思考的能力,哈佛教授會告訴你,這僅僅需要打開你的思路,放遠你的視線。因為如果視野不遠的話,就會目光短淺;視野不廣的話,就會為盲點所困。所以眼界要高,視野要開闊,這樣才能夠高瞻遠矚、目光長遠,具備坐擁天下的大氣魄。對哈佛來說,只有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才能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打破時代限制、專業限制、信息限制、個性限制,擁有國際視野,以便更好地規劃自己,把握機遇。

〔哈佛寄語〕

哈佛教授弗吉尼亞·約翰遜曾經說過:“我們必須時時進行思考。只有深思熟慮,才能戰勝愚昧,在積極的思考中勇敢地面向未來。”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成敗,即便在前方父母早已為你鋪好了一條路,但是在生命的長途上,不可能有人會一直陪伴在你的左右。只有學會了獨立思考,我們才能從容地面對人生長途。

〔哈佛風采〕

哈佛大學不只允許而且鼓勵人們從自己的特立獨行中尋求樂趣,大學的主要努力方向就是使學生成為參與發現、解釋和創造新知識或形成新思想的人。相應地,教學也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變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我教育。

哈佛教授也自覺地把獨立思想原則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把很多時間花在研討課、個人或小組輔導、實驗室工作和查詢檔案資料等。對學生的考核不再使用常規的考試方式,而是采用研究論文的形式。學生花在課堂之外的時間更多,他們獨立探索未知的事物。這種做法更加強調了大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視。

年輕人,不要太死板

生活中的大多數問題并非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就像每一個學生論證的思路各不相同,但都解決了問題。我們應該努力去尋找第二個、第三個最佳答案。往往,第二個或第十個答案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

一天上午,哈佛大學的彼得·林奇教授給學生出了這么一道思考題:“一個聾啞人到五金商店去買釘子,先用左手做持釘狀,捏著兩個手指放在柜臺上,然后右手做捶打狀。售貨員遞過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了搖頭,指了指做持釘狀的兩個手指,售貨員終于拿對了。這時候又來了一位盲人顧客。同學們,你們想象一下,盲人將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買到一把剪子?”

一位學生是這樣回答的:“噢,很簡單,只要伸出兩個指頭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樣就可以了。”全班同學都表示同意。教授沒有否定學生的答案。不過,他又笑笑說:“其實盲人只要開口說一聲就行了。”

其實兩個答案都沒有錯,但學生的回答缺乏變通性。多年以前,彼得·林奇教授就意識到,突破思維定式,運用變通思維解決問題將是哈佛無數學子成功的方法。哈佛的許多學生習慣于運用比較熟悉的思考方法,這樣做使得他們省去很多精力。然而,哈佛商學院的榮譽教授希爾多·李維特說:“成功組織的最大特色,就是自愿放棄長期以來的成就。”于是,彼得·林奇教授給自己的學生講述了他們的前輩,同為哈佛學子的美國出版界明星人物阿爾伯特·哈伯德的故事。

阿爾伯特·哈伯德出生于一個富足的家庭,但他立志創立自己的事業,因此他很早就開始有意識地準備。他明白像他這樣的年輕人,最缺乏的是知識和經驗。因而,他有選擇地學習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充分利用時間,甚至在他外出工作時,也總會帶上一本書,在等候電車時一邊看一邊背誦。他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這使他受益匪淺。后來,他有機會進入哈佛大學,開始了一些系統理論課程的學習。

經過一次歐洲考察之后,阿爾伯特·哈伯德開始積極籌備自己的出版社。他請教了專門的咨詢公司,調查了出版市場,尤其是從從事出版行業的威廉·莫瑞斯先生那里得到了許多積極的建議。這樣,一家新的出版社——羅伊科羅斯特出版社誕生了。由于事先的準備工作做得好,出版社經營得十分出色。他不斷地將自己的體驗和見聞整理成書出版,同時擁有了名譽與金錢。

但阿爾伯特并沒有就此滿足,他敏銳地觀察到,他所在的紐約州東奧羅拉,當時已經成為人們度假旅游的最佳選擇地之一,可這里的旅館業非常不發達。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阿爾伯特緊緊抓住這個機會,他抽出時間親自在市中心做了兩個月的調查,了解市場行情,考察周圍的環境和交通。他甚至親自入住一家當地經營得非常出色的旅館,去研究其經營的獨到之處。后來,他成功地從別人那里接手了一家旅館,并對其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和裝潢。

在旅館裝修時,他進行了廣泛的調查,接觸了許多游客。他了解了游客們的喜好、收入水平、消費觀念,注意到這些游客多是平時工作繁忙,周末才來這里放松的,他們需要更簡單的生活。因此,他讓工人制作了一種簡單的直線型家具。這個創意一經推出,很快受到人們的關注,游客們非常喜歡這種家具。他再一次抓住了這個機遇,一家家具制造廠誕生了。家具制造廠蒸蒸日上,也證明了他準備工作的成效。同時他的出版社還出版了《菲士利人》和《兄弟》兩份月刊,其影響力在《致加西亞的信》一書出版后達到頂峰。

正是因為阿爾伯特·哈伯德在遇到問題時并不囿于思維定式,而是能運用變通的思維方式來靈活地解決和應對,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抓住成功的機遇,成就人生的精彩。

〔哈佛寄語〕

很多時候,遇到問題,我們必須要學會打破常規,學會變通。看事物不能以一種眼光,而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觀察,從常規中求新意。對一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組合、分解、求同、求異等方法,讓思路發展拓寬,要么加一點,要么減一點,尋求多種多樣的方法和結論,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哈佛風采〕

不僅思想要改變,教科書和參考書也要時常更新。例如哈佛的肯尼迪政治學院有個專門的案例編寫小組,有6名案例編寫員。全院現有1300~1500個案例,除少數由任課教師自編以外,絕大部分是由這個小組的專業人員編寫的。其中最受歡迎的案例約有100個。案例經常更新,每年新編30~40個案例,并注意開發國際性案例,學院收集案例素材,比照不同方面的觀點,比較客觀公正。

Ⅱ人文是一切學問的基礎

盡管哈佛是一所綜合性大學,但它非常重視人文科學的教學和人文素質的培養。這一特點突出地表現在哈佛享譽世界的“通識教育”和“核心課程”中。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哈佛就要求學生背誦詩歌,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在哈佛,人文構建出和諧的氛圍

哈佛大學1650年的特許狀強調,哈佛的宗旨是:促進所有有益的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發展,借助所有有益的文學、藝術和科學發展教育青年人,并為教育本國的青年人提供所有其他必要的東西。

在哈佛大學專業之間的調整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因為哈佛向來崇尚自由與和諧的精神,它讓每一位學生都盡可能地認識到自身的全部優缺點。它鼓勵學生學會揚長避短,專攻自己最擅長的專業。

哈佛大學的職能活動可以歸結為三大類: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在教學方面,哈佛大學共設1個本科生院和10個研究生院。哈佛大學鼓勵教師承擔政府部門或其他機構的科研項目,但這些研究必須符合公眾的利益。而在教學科研活動以外的社會服務活動,哈佛也進行得有聲有色。

1971—1991年,博克任哈佛大學校長,他對哈佛大學進行了被媒體稱為“震撼美國學術大廈”的“創新核心課程”改革。博克校長指出:“現代大學不僅重視正式教育,還承擔了促進人類全面發展的更大責任。”博克的話反映了哈佛大學對人文的重視。哈佛大學的課外活動豐富多彩,有管弦樂隊、爵士樂隊、學院樂隊等學生社團組織的文娛活動;有學生社會服務機構組織的社會服務活動;有一些國際關系、政治等方面的學術性活動,還有各體育團體組織的體育活動等。

其實,當哈佛大學決定給學生充分自由,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時,哈佛大學曾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強烈批評。很多年以前,當哈佛大學宣布,對參加唱詩班和做禮拜不做強制性規定時,學生家長們驚恐萬分,害怕自己的孩子會由此走向墮落,變得不可救藥。

但是,哈佛并不這么認為。根據哈佛多年的觀察和研究,在嚴格監督管理下的學生往往無法形成良好的性格,也不會有健壯的身體。于是哈佛勸導那些處于不安狀態的父母,告訴他們,廢除強制性的管理措施只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全方位素質。為了讓學生健康成長,必須把他們人性當中最優秀的因素激發出來,讓他們在多姿多彩的課程中學會如何提高自己。這樣,在走出校門時,哈佛學子不但能夠擁有一張貨真價實的文憑,而且還能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這么多年以來,哈佛大學一直沒有放棄過文理并重的教學改革。19世紀中葉,哈佛大學確立了自然科學和選修課程,19世紀后期哈佛進行了從自由選課制到導師制的實踐,隨后2O世紀前期集中與分配制的探索以及1970年之后的核心課程的誕生和發展。這一系列措施都緊緊圍繞著一個“人”字,每一次的改進都是對前一次的肯定和更新,這一過程彰顯了哈佛大學將人融入社會,謀求和諧,讓人的能力有更大更持續發展的理念。

哈佛始終致力于用人文構建出一個和諧的氛圍,用這種氛圍陶冶學生的心智,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們的教育資源。

〔哈佛寄語〕

如同樹木生長需要陽光和雨露一樣,失去了人文的土壤,我們只能生長為跛足的人,更不會有所發展。所以我們要將人文視為寶貴的東西。不論一個人學習什么專業,從事何種職業,人文精神都會成為他變得更加優秀和強大的根基。

〔哈佛風采〕

人文精神不只是思想,還有對現實社會的關照。哈佛學子中有不少人對當今政治高度關注。哈佛大學不僅是美國政府制定國內外政治、軍事、外交政策的思想庫,而且校內各種學術流派和政治主張也十分活躍。哈佛大學的學生來自美國各地以及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

倡導“通識教育”使不同的人群之間容易溝通

在哈佛大學,通識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為通識教育沒有專業的硬性劃分,它提供的選擇是多樣化的。而學生們通過多樣化的選擇,得到了自由的、順其自然的成長,可以說,通識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與實用性。

在哈佛享譽世界的“通識教育”中,每個哈佛本科生必須修滿涵蓋8大學科領域、分為7大類的32門核心課程,包括外國文化、歷史研究、文學藝術、道德倫理、數理倫理、科學和社會分析等,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學會發現和鑒別事實真相,堅持對事物進行嚴謹的分析,能夠理性地認識現實問題和道德問題,探求對他們所遇到各種情景的最透徹理解。

通識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譯名,也有學者把它譯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將它與大學教育聯系起來之后,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對它進行研究和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日县| 应用必备| 布尔津县| 马鞍山市| 虞城县| 大荔县| 宁晋县| 陆河县| 太保市| 永宁县| 庄河市| 襄垣县| 临西县| 新营市| 大足县| 盐池县| 柳江县| 湖口县| 延津县| 莱芜市| 湖口县| 柏乡县| 保靖县| 肥东县| 报价| 昌吉市| 四会市| 桦南县| 固安县| 双桥区| 扎鲁特旗| 西藏| 沅陵县| 潼南县| 论坛| 瑞昌市| 娱乐| 佛山市| 牟定县| 额尔古纳市|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