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一地雞毛(5)

霸陵尉不是跟李廣過不去,而是公正辦事。對李廣來說,處罰當然可以,但必須看對象。于是,李廣的隨從好心提醒霸陵尉,說您身邊這位是前將軍李廣,希望能高抬貴手,放一馬。

李廣名震江湖,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換成是誰,或許會真的放李將軍一馬。很不巧的是,牛人李廣碰上的也是一個牛人。

霸陵尉之所以牛,是因為他喝高了。

當李廣隨從報上李廣名號,霸陵尉非但不領情,反而大喝一聲道:“現任將軍夜里還不敢亂走呢,你前任將軍又算個屁呀!”

霸陵尉說完,便將自以為不算個屁的李廣辦了。

李廣閱人無數,竟然被一個小小的霸陵尉給拘留了。一想起這事,的確叫人顏面掛不住。有些事過去了,就算了。有些事,不管過去多久,都不能說算就算了。既然霸陵尉說他不算個屁,現在李廣倒要讓他看看他是不是不算個屁。

于是,李廣讓霸陵尉跟著他上路,一到軍中,廢話也不多說,馬上拉出去斬首。

斬了霸陵尉,面子似乎賺回了一點。但是,遠遠不夠。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李廣要告訴匈奴,我飛將軍又回來了。

李廣重整旗鼓,認真備戰。然而,本來要南下的匈奴,聞聽了李廣卷土重來,卻不敢輕舉妄動,他們一看到了李廣軍,仿佛耗子看到老貓,總是避之不及。

匈奴人這一避,就是數年。李廣不戰而威名在外,總算暫時扳回了一局。

李廣暫時阻住了右北平,卻永遠阻不住匈奴搶劫的欲望。

公元前127年,冬天。匈奴人換了個方向,又跑出來搶劫了。此次,匈奴直撲上谷郡和漁陽郡,殺掠漢朝吏民,約有一千人。

有朋常自東邊來,不亦打乎?劉徹立即派遣部隊前往迎戰。

此次出征,衛青再次閃亮登場。隨衛青出征的,還有李息將軍。與往常不同,劉徹這次準備玩一次大的。漢軍的部隊,東至云中郡,西到隴西郡,一千余公里的部隊全部出動。

必須交代的是,衛青前兩次帶隊,都有數目可知。偏偏這次行動,連個粗略的數目都沒有。但是我相信,從劉徹戰匈奴之決心,對匈奴之恨意,攻擊匈奴之急切之心等幾方面來看,衛青的部隊肯定以萬字為單位。

你猜衛青會打向哪里?向東,還是向西?

答案:向西。

當時,匈奴在東邊搶劫,等到漢朝部隊趕到上谷和漁陽,黃花菜都涼了。所以,劉徹決定以牙還牙,命令衛青向西襲擊匈奴。

從兵法上來說,劉徹這招就叫避實就虛。從當時的戰情來看,這是一妙招,更是一狠招。

打突襲戰,衛青嘗過小甜頭。這次,他是準備嘗一次大甜頭的,他集中兵力,向黃河河套進攻。

黃河河套地區,長期盤踞著樓煩王和白羊王,這都是匈奴欺負漢朝的前哨。打掉他們,等于拆掉了匈奴的跳板和一座跳橋。

匈奴做夢都沒想到,他們年年搶漢朝這個大地主,沒想到今年大地主,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衛青奔襲挺進河套,實施一鍋端政策:斬首二千三百人,虜獲三千余人,糧食和戰車若干,牛羊百萬頭。

更重要的是,衛青的部隊,沒有受到毫毛損傷。

衛青拿下黃河河套的消息,迅速傳回長安,整個長安都沸騰了。這是自漢朝建國以來,取得的最大戰績。幾代人的忍辱負重,似乎等的就是這一天,實在不容易啊。

劉徹的眼睛濕潤了。

劉徹立即下詔,封衛青為長平侯。同時被封侯的還有衛青的兩個部將,校尉蘇建被封為平陵侯,張次公被封為岸頭侯。

七、好大一個暴發戶

衛青拿下河套后,劉徹卻遇上了一個棘手問題:到底是撤軍,還是派軍駐守此地?

然而,這個問題很快就有了結果。

替劉徹排除疑難的,是一個后起之秀。這個人,就是歷經坎坷,終爬進官場半竿高的主父偃。

主父偃,齊國臨淄人,貧農出身,卻是個好讀書的孩子。那時候,貧家的孩子,凡是喜歡讀書的,都渴望借之改變命運。但是,那時還沒有科舉制度,想當官,必須靠錢。沒有錢,不能出門,不能結交權貴,也不能結交志同道合之人。所以唯有一條路可走,學縱橫學。

縱橫學是嘴皮子功夫,自戰國蘇秦張儀以玩嘴皮子出名之后,后世許多貧家子弟,都跟風學習。對主父偃來說,縱橫學或許不是他的興趣,學習它,僅僅是為了謀一碗飯,討一鍋湯。于是,主父偃日學月學,終于學有所成,然后出門謀生。

但是,他馬上發現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天下太平,縱橫學根本就沒有市場。如果要想有市場,那首先想辦法將天下搞亂。

想想真夠郁悶的,寒窗苦讀幾十年,學成的竟然是一身廢功夫。這就仿佛廠商好不容易生產出許多產品,投放市場時,竟然發現制造的卻都是些過時貨。

古人有云,失敗是成功的老母。此話不是絕對正確,卻是相對真理。主父偃經歷了此次慘痛失敗后,突然悟出一個真理:學習,必須與時俱進,與市場需要同步前進。

那么,漢朝市場上近幾年流行什么學問呢?經學。

自劉徹上臺,搞了一個人才交流會后,董仲舒振臂高呼,經學立即風行天下,一統江湖,于是主父偃決定從頭學習經學。

經學有兩本入門著作:《易經》和《春秋》。主父偃就從這兩部大書學起,還好,有前人的研究和學習經驗,再加上悟性本來不錯,主父偃學習不是特別吃力。很快地,他學上道了。

不久,主父偃再次出山了。但是,他發現了一個不幸的事實,沒有一個讀書人喜歡他。他走到哪里,想跟人家交流交流,拉個人氣,或者混個臉熟,都沒有人愿意理睬他。

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果呢?

認真揣測,就可以弄通這幫讀書人的心態。主父偃為什么學縱橫學?為飯碗。他又為什么改學經學?還是為了飯碗。

一切為了飯碗,這就是問題所在了。那些清高的人認為,主父偃為學掉價,竟然為了飯碗而強迫自己,去做一種乏味無比的學問,你這樣一個不崇高的人,怎么能和我們這些為學術而獻身的人相比呢?

特別是對那些同行的經學者,他們又這樣認為,你主父偃半路棄縱橫學,學了經學,純粹是搶他們飯碗而來的。既然這樣,他們憑什么喜歡和你這個意志不堅定,理想不崇高,專門搶人家工作的人湊到一起呢?

我認為,這不過是事實表象。深究其中,主父偃不受歡迎,涉及一個學術派別的歧視問題。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因為爭,所以鳴。但是,兩千年以來,鳴得響,而且鳴得久的,估計只有兩家,那就是儒家和道家。

于當時,儒家最瞧不起縱橫家。為什么呢?這主要是兩派理想信念不同。

儒家認為,縱橫家出人頭地,全靠一張嘴皮子。而且他們畢業的追求,僅僅就是出人頭地,除此之外,別無所求。用專業術語來說,他們當政治是個飯碗,是為政治而政治。這種職業,我們稱為政客。

儒家的理想,不是政客,而是政治家。政治家和政客不同的一點是,政治家是有理想的。這個理想,就是為社會而政治,他們生來不是為利而活,而是為道統而奮斗。

當然,儒家也被別家嘲笑。最有資格嘲笑他的,數道家。道家認為,儒家太過世俗,不像他們那般超乎世俗。

在這里,誰笑誰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終于搞清楚,主父偃為何一再碰壁。人家也不容易,在齊國碰了一鼻子灰,搞得他欲哭無淚。好不容易與時俱進了,又不能與人共進,這到底是什么世道啊。

更讓他心生悲涼的是,主父偃沒錢了。他到處向人借錢,竟然也沒有人舍得施他一個子兒。

世態炎涼,舉步維艱,這就是家鄉齊國留給主父偃的成長經歷。

孤獨啊,孤獨。不在孤獨中奮斗,就在孤獨中癱瘓。這時候,孤立無援的主父偃決定,背井離鄉,到別國覓食。

用一句很有骨氣的話來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主父偃離開齊國,挪窩向北而去。他先后去了燕國、趙國、中山國,不知道他到底走了什么霉運,無論走到哪里,都是被人婉拒。

這種日子真的不好受,我主父偃不就是中年轉行而已嘛,為什么就那么多人討厭我呢?

主父偃只好收拾悲傷,告別燕趙,向西而行。他這次的方向是,西漂長安城。

主父偃來到長安后,運氣似乎有好轉。經人介紹,介紹了一個好人。這個好人,就是衛青。衛青看人家漂了這么多年,一無所獲,挺同情的,于是向劉徹推薦主父偃,說這個人怎么怎么有才,您可否考慮一下。

劉徹聽了衛青的介紹,什么表態都沒有,召見的事也就黃了。但是,主父偃還沒有徹底絕望,繼續留在長安,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但是,找工作是需要錢的。不能說托人,就算是住宿和吃飯,都是一筆不少的花銷,特別是對主父偃這種吃今天沒明天的漂泊一族來說,的確是一種嚴峻考驗。

說困難,困難就來了。不久,主父偃盤纏花光,吃飯成了問題。于是,他只好厚著臉皮去蹭飯。

古今以來,沒有多少人是喜歡別人上門蹭飯的。當初,韓信流浪淮陰的時候,曾經無數次到亭長家蹭飯,結果被人家變相趕出大門。

當然,長安富人多,人家也不在乎那兩頓飯。問題是,你主父偃憑什么要蹭他們的飯,首先得給個理由,非親非故,憑什么養你?

這時候,被人有如驅逐蒼蠅般趕出的主父偃,突然覺得,如果靠巴結諸公,推薦找工作,恐怕黃花菜都涼了。想靠別人,那是靠不住的。那怎么辦?只能靠自己了。

主父偃是這樣想的,既然都能厚著臉皮蹭飯,他為什么就不能厚著臉皮主動找老板要工作呢?于是他決定親自給皇帝劉徹上書,毛遂自薦。

主父偃給劉徹遞交的自薦書,是一篇策論。同時,主父偃還拉了兩個人,一起向劉徹投了自薦書。

真奇怪了,主父偃不怕別人搶飯碗嗎?干嗎拉上別人呢?

其實,主父偃拉同伙,那是有目的的。因為,他的這篇策論,中心思想就是反戰。另外兩個人,一個是臨淄老鄉,叫嚴安;一個是非老鄉,名叫徐樂。此二人的策論,其論調也都是反戰。主父偃拉上他們,是因為他們都是志同道合之人。

人多好壯威,這應該是主父偃想要的。

主父偃等三人,早上投出自薦書后,就回宿舍等。黃昏的時候,傳來一個破天荒的好消息:劉徹要同時召見他們三個反戰分子。

劉徹好戰,天下皆知。一個好戰的皇帝,召見三個反對皇帝攻打匈奴的分子,好像有些莫名其妙。

事實上研究起來,一點都不會莫名其妙。劉徹好戰,但是,并不等于他不聽反戰的聲音。只要是于國有用的聲音,他都要洗耳恭聽。這,就是大漢天子的胸懷和人格魅力。

劉徹召見主父偃等三人,聽了他們一番陳詞。最后,只見他搖頭嘆息道,怎么搞的,你們現在才來,和你們真是相識恨晚啊。

在那一刻,主父偃的眼睛濕潤了。多少年的苦苦追求啊,為的就是得到天子這么一句話。曾經受的多少苦,今聽此一言,總算值了。

主父偃當然覺得值了。不久,劉徹給他們三個安排了工作,崗位都是郎中。而且,主父偃因為表現出色,得寵最多。一年之中,竟然被提拔四次,被拜為中大夫。

回到前面。主父偃之所以能找到工作,是因為他以儒者的身份見到了劉徹。自孔子以來,儒者多數都是反戰的。然而,當主父偃找到飯碗后,他決定干回他的老本行,縱橫家。

縱有口才,而胸無謀略,那是無法端穩縱橫家這碗飯的,還好的是苦練多年,主父偃的縱橫學專業知識沒有廢掉。于是,當他聞聽衛青拿下河套地區后,立即向劉徹提交了一個重要的議案。

這次,他沒有叫囂反戰。恰恰相反,他要脫下反戰外衣,露出他好戰的本色。

主父偃的議案書大約如下:河套地區土地肥沃,又有黃河作為天塹,前秦將軍蒙恬,還曾在這里筑城駐軍,抗擊匈奴。既然地勢有利,漢朝應該像蒙恬那樣,重新筑城,建立邊塞。因為這樣,不但減少糧食運輸成本,同時給匈奴形成巨大威脅。

主父偃的議案交上去后,劉徹沒有獨自決斷,而是上朝舉行公議。

沒想到,主父偃的議案,非但沒有得到響應,反而受到攻擊。甚至有人主動跳出,跟主父偃展開激烈的辯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鸣县| 旅游| 长子县| 天气| 汝州市| 张北县| 松江区| 安化县| 柯坪县| 海伦市| 吴江市| 深圳市| 普定县| 泸州市| 榆中县| 昂仁县| 大足县| 玉林市| 乌拉特后旗| 峨眉山市| 察隅县| 兰考县| 淮南市| 道真| 都江堰市| 南昌市| 泊头市| 喜德县| 全南县| 高雄县| 宁乡县| 肥乡县| 原平市| 合川市| 久治县| 建德市| 志丹县| 满洲里市| 仁寿县| 建水县|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