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09)
- 中國互聯網協會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 1779字
- 2018-12-29 06:09:32
第2章 2008年國際互聯網發展綜述
2008年是國際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一年,互聯網在全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同時,2008年又是國際互聯網風起云涌的一年,從微軟洽購雅虎到金融風暴的巨大沖擊,無不給互聯網行業烙上了2008年特有的印記,并帶來深遠影響。
2.1 國際互聯網發展概況
2008年全球網民規模達15.7億,較上年增長19.3%;域名數量達到1.77億,增長率為16%;新增IP地址近2億個。但無論從互聯網普及率還是網絡資源分配情況來看,互聯網發展的整體態勢仍不平衡,歐洲、北美和澳大利亞等地區互聯網發展相對較為成熟,非洲互聯網發展水平則明顯落后于其他地區。
2.1.1 網民規模及互聯網普及率
如表2.1和圖2.1所示,根據互聯網全球統計網的數據,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球網民數量超過15.7億,約占全球總人口的23.5%。從網民的絕對數量看,亞洲居首位,超過6.5億;歐洲居其次,網民數量達到3.9億;北美洲位列第三,接近2.47億。在各大地區中,北美洲互聯網普及率最高,達到73.1%,大洋洲和歐洲分別以59.9%和48.5%位列二、三。盡管非洲在2000—2008年間互聯網用戶增長了1100.0%,但其互聯網普及率仍然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僅為5.6%。
表2.1 全球互聯網應用情況統計

資料來源:互聯網全球統計網

資料來源:互聯網全球統計網
圖2.1 各大地區網民占全球網民的比例
從各國的情況看,如表2.2所示,截至2009年3月底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網民數量已經超過美國,達到2.98億,成為全球第一;美國位居第二,網民數量為2.27億;日本位居第三,網民數量為9400萬;之后依次是印度、巴西、德國、英國、法國等。互聯網用戶數量前20名的國家擁有世界上76.8%的網民。
表2.2 全球互聯網用戶最多的20個國家/地區

*統計截止日期:2009年3月31日。數據來源:互聯網全球統計網。
根據互聯網全球統計網的數據,截至2008年6月,全球互聯網普及率超過50%的國家或地區達到47個。美國(72.3%)、英國(68.6%)、德國(63.8%)等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以及我們的鄰國日本(73.8%)和韓國(70.7%)都達到了較高水平。盡管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網民,互聯網普及率卻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僅為19.0%,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全球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20個國家和地區,如表2.3所示。
表2.3 全球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20個國家/地區

*統計截止日期:2008年6月30日。資料來源:互聯網全球統計網
2.1.2 互聯網域名和地址資源分配情況
1.全球域名注冊情況
如圖2.2和圖2.3所示,根據域名服務提供商VeriSign公布的統計數據,2008年全球新增域名2400萬,在所有頂級域名(TLD)下注冊的域名達到1.77億,較2007年增長16%。其中,通用頂級域名(gTLD)下注冊的域名增加了1100萬,達1.06億,增幅為12%;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名(ccTLD)下注冊的域名增加了1300萬,達7110萬,增幅為22%。

資料來源:VeriSign公司
圖2.2 2006—2008年全球域名數量

資料來源:VeriSign公司
圖2.3 2006—2008年全球域名數量增長情況
值得指出的是,2008年ccTLD域名增幅一反常態地超過了gTLD,這主要得益于.cn的爆發式增長。過去一年.cn域名增幅達51%,數量已經超過.de,成為全球第二大頂級域名。截至2008年年底,全球使用最多的5個頂級域名分別為.com,.cn,.de,.net和.org;域名數量前十名的ccTLD依次是.cn,.de,.uk,.nl,.eu,.ar,.it,.br,.us和.au。
2.IP地址分配情況
互聯網地址指派機構IANA的數據顯示,在2008年年初全世界還剩下11.22億個IPv4地址可用,當年全世界共消耗了1.97億個IPv4地址,還剩下約9.25億個IPv4地址可用,占總量的24.7%。按照現有每年約2億個的IPv4地址消耗及年約19%的消耗增速,全球剩余IPv4地址將于2010—2012年前后耗盡。如表2.4所示,從全球IPv4地址分配情況看,2008年美國依然高居首位,占據了正在使用的IPv4地址中的50.08%;中國新增IPv4地址4650萬個,總數達1.8億,超過日本躍居第二;日本以1.5億位居第三;俄羅斯則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年增長率達36%。表2.4列出了2008年全球IPv4地址最多的15個國家和地區。
表2.4 2008年全球IPv4地址最多的15個國家/地區

資料來源:互聯網地址指派機構(IANA)
與IPv4地址即將耗盡的情況不同,目前IPv6的使用量僅占總數的0.027%。相關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歐美國家在IPv6地址分配上暫時走在前列。值得關注的是,2008年5月美國在IPv6上突然發力,當月申請IPv6地址數量相當于14354個/32,其全球排名因此從4月的第11位驟增至首位。與此同時,2008年5月中國的IPv6地址擁有量由全球第16位下降到第19位,遠遠落后于美、德、法、日等國(有關中國IPv6的更多描述見本報告第11章)。
2.2 國際互聯網發展大事件
2008年,法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紛紛出臺政策推進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美國、英國、日本和印度等多個國家的電信企業合作建設寬帶海纜,國際互聯網穩步發展。同時,微軟洽購雅虎,雅虎和eBay先后大規模裁員,國際互聯網領域大事不斷,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2.2.1 各國政府、企業積極推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1.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寬帶發展計劃
2008年4月,澳大利亞政府投資88億美元建設覆蓋全國的高速寬帶網絡,希望能夠讓98%的澳大利亞家庭獲得最低12Mbps的網絡帶寬。9月,芬蘭出臺新的寬帶發展計劃,擬于2015年年底前普及100Mbps寬帶。10月,法國政府公布“2012數字法國”計劃,將推出涉及寬帶接入服務、3G牌照拍賣、數字電視轉換等的154項舉措,進一步推進法國互聯網、移動電話和廣播業務的發展。同月,英國政府提出“數字不列顛”行動計劃,內容涉及高速移動網絡和固定寬帶建設等問題,以保持英國在創新、投資和數字、通信領域的優勢。12月,葡萄牙政府同意將發展寬帶作為其經濟復蘇計劃的一部分。
2.業界聯合建設海底光纜
2008年2月,美國谷歌、印度Bharti Airtel、日本KDDI、馬來西亞Global Transit、中國香港太平洋寬帶以及新加坡電信6家電信和互聯網公司發表聯合聲明,計劃投資3億美元建設連接美國和日本的跨太平洋寬帶海纜系統“Unity”,以滿足亞洲和美國之間日益增長的數據和互聯網流量需求。“Unity”長達6200英里,預計將于2010年第一季度投入運營,屆時跨太平洋光纜容量將提高約20%。
2008年5月,包括美國AT&T、英國BT、印度Bharti Airtel和南非MTN Group等在內的全球16家電信公司簽署協議,將聯合建設名為“歐洲印度網關(EIG)”的高帶寬海底光纜傳輸系統。該系統將耗資7億美元,計劃于2010年第二季度投入運行。屆時,總長達1.5萬千米的光纜將連接北美、亞歐及非洲3個大陸,并在13個國家和地區登錄,將大幅提高光纜經由地區的傳輸容量及傳輸多樣性。
2.2.2 業界發展動態
1.微軟啟動正版增值計劃
2008年10月20日起,微軟在中國推出兩個重要更新—Windows正版增值計劃通知WGA和Office正版增值計劃通知OGA。按照這兩個通知,盜版XP專業版用戶的桌面背景每隔1小時將變成純黑色,盜版Office用戶軟件上將被永久添加視覺標記。對此,國內媒體和用戶反映強烈,更有律師向公安部舉報微軟此舉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同時也有評論認為此舉有助于打擊盜版和保護正版用戶的權益,是一項積極的舉措。
2.谷歌推出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并參與WiMax網絡服務
2007年年底,谷歌推出開源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并于2008年9月聯合電信運營商T-Mobile推出第一款基于Android平臺的手機產品G1,正式進入智能手機市場。開源和免費的政策為Android贏得了不少手機制造商的支持。除G1的制造商宏達電外,多普達、摩托羅拉、三星、LG和宏基等紛紛表示將推出Android手機。與此同時,2008年5月谷歌宣布將向美國WiMax無線寬帶技術服務商Clearwire投資5億美元,以使更多Android手機用戶能夠使用WiMax服務,從而帶動其移動互聯網業務的增長。
3.谷歌發布Chrome瀏覽器
2008年谷歌的業務拓展不僅體現在手機領域,還于9月推出了自己的網頁瀏覽器Chrome,引起市場極大關注。Chrome延續了谷歌一貫的設計理念,具有簡潔、高效的特點。但由于處于起步階段,研發相對比較粗糙,Chrome在插件兼容性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截至2008年年底,其市場份額為1%左右。
4.雅虎推行開放戰略
為了更好地發揮雅虎產品和平臺的力量,2008年雅虎開始推行開放戰略,對第三方開放其所有平臺和數據,并鼓勵外部開發者提供各類應用程序,以增強雅虎的社交功能。雅虎應用程序平臺發布后立即引起外界關注,不到6周就吸引了4000余名開發者。12月,雅虎對電子郵件和我的雅虎等多項服務進行升級,其開放戰略進入消費產品領域。
5.金融危機襲擊互聯網業
2008年,由美國開始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在金融風暴的強襲下,曾經如火如荼的互聯網行業如今已是寒意襲人:門戶網站和網絡游戲等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首先遭遇股價跳水,開始回收股票;互聯網企業由于經營陷入困境,紛紛提出裁員減薪措施,國外的雅虎、eBay和谷歌都宣布裁員來應對金融風暴,國內的“六間房”、搜房網、悠視網等也紛紛大幅裁員,九九中國音樂網、家居用品購物網、舍取家居網更是由于風險投資撤資紛紛宣布倒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中小網站資金鏈緊張,估計2009年的生存環境會更加惡劣。
2.3 國際互聯網主要應用發展情況
2008年全球互聯網應用繼續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網絡社區、電子商務、網絡游戲和數字音樂發展迅速,網絡視頻獲得了更加廣泛的應用,搜索引擎等傳統應用則向縱深方向發展,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滿足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
2.3.1 搜索引擎
尼爾森在線的統計顯示,2008年搜索引擎仍然是網民使用率最高的一項互聯網應用,使用率達到85.9%。根據comScore 2008年7月的數據(如圖2.4所示),在全球搜索市場上,谷歌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其市場份額達到64.1%,遙遙領先于其他競爭者;之后依次是雅虎、百度和微軟。具體來講,在歐美大部分國家,谷歌擁有絕對優勢,占據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中國、俄羅斯、韓國,本土搜索引擎百度、Yandex和Naver分別占據著本國市場的主導地位;而在日本,雅虎則以51.2%的市場份額成為市場的領導者。

資料來源:尼爾森在線
圖2.4 2008年7月全球搜索市場份額分布情況
2008年,谷歌和雅虎等搜索巨頭在搜索引擎智能化方面做了多種努力。在個性化搜索方面,谷歌推出了SearchWiki定制功能,允許用戶改變搜索結果排名,刪除搜索結果,并對搜索結果發表評論。針對多數小網站搜索功能不足的情況,谷歌推出了“站點搜索”,幫助他們建立基于自己的搜索服務。而針對跨國企業內部多語言搜索的需求,谷歌則推出了跨語言搜索服務器。在垂直搜索方面,谷歌與YouTube聯手推出的GAudi音頻搜索服務,允許用戶像搜索文字那樣在YouTube網站中搜索音視頻。雅虎則在其BOSS平臺中推出了“垂直透鏡”功能,允許開發者通過BOSS平臺打造自己的垂直搜索引擎。同時,搜索引擎開始涉足醫療、環保和自然災害等領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通過對用戶搜索行為的分析,谷歌在美國推出了“谷歌流感趨勢”預警系統,實踐證明,其與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報告具有很高的相關性。谷歌還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合作推出了環保衛星地圖服務,用戶可以通過該服務觀察全球200個環境熱點地區發生的變化。北京奧運期間,谷歌和雅虎分別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奧運信息搜索服務。而在我國南方雨雪冰凍災害、“5·12”地震期間,谷歌還推出了“春運交通圖”、“地震形勢圖”和“親人搜索”等多項服務。
與此同時,2008年各大搜索引擎公司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動作頻頻,加緊搶占移動搜索市場。谷歌在移動搜索領域引入整合搜索,將互聯網網頁、WAP網頁、圖片、地圖、天氣或資訊等不同形態的信息呈現在整合的移動搜索結果頁面上。在印度推出了語音搜索服務,力爭占領龐大的印度市場。雅虎則與T-Mobile結成戰略伙伴,為其數以百萬計的歐洲用戶提供獨家移動搜索服務;在其手機搜索軟件oneSearch中增加了語音搜索功能;在美國及歐洲推出Yahoo! Go 3.0程序。移動搜索市場已經成為兵家之必爭之地。
2.3.2 網絡社區
近兩年來,網絡社區應用日益普及,截至2008年6月,其全球用戶數量已增至5.8億,同比增長25%。其中,亞太地區用戶數量達2億,增長了23%;歐洲為1.65億,增長了35%;拉美地區為5325萬,增長了33%;中東和非洲地區為3020萬,增長了66%;由于北美市場相對成熟,同期用戶數僅增長了9%,達1.31億。
從各網站看,Facebook發展最為迅速,從2007年6月到2008年6月一年,其用戶增長了153%,達1.32億,成為全球用戶最多的社交網站。Hi5用戶增長了100%,達5637萬;Friendster增長了50%,達3708萬;Orkut增長了41%,達3403萬。相比之下,Myspace用戶增長趨緩,僅從1.14億增至1.18億,增幅為3%。
2008年5月,MySpace推出“Data Availability”,允許用戶同雅虎、eBay和其他公司運營的網站共享個人資料數據,網絡社區在開放性上邁出了一大步。隨后Facebook和谷歌分別推出了類似產品“Facebook Connect”和“Friend Connect”。通過這些產品,用戶可以在不同網站使用同一好友列表,并保持自己社交活動的一致性。
同時,手機在網絡社區的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尼爾森在線的數據顯示,在英國,約有23%的移動互聯網用戶(200萬人)通過手機訪問網絡社區,美國的這一比例為19%(1060萬人)。與2007年相比,英國和美國通過手機訪問網絡社區的用戶分別增長了249%和156%。
2.3.3 電子商務
2008年電子商務在全球蓬勃發展,成為各國零售企業創造利潤的巨大商業平臺。相關報告顯示,美國2008年網絡零售額為1410億美元,較2007年增長了13%;法國2008年網絡零售額達200億歐元,較2007年激增29%;日本在線購物市場2008會計年度(截至2009年3月底)銷售額達6.22萬億日元,增幅為22%。同時,網絡購物正逐漸成為人們重要的消費方式。2008年美國網民的網絡購物比例為71%,韓國為60.6%,英國為57%,丹麥為59%,荷蘭為56%,德國為53%,法國為40%。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電子商務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由于消費市場低迷,2008年10月美國網絡購物支出比2007年同期僅增長1%,創下了自2001年以來的最低增速。電子商務平臺eBay公司10月宣布全球裁員10%,其2008年第4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eBay的凈營收為20.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7%;凈利潤為3.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31%。另一方面,研究顯示,由于購買力下降,消費者更傾向于廉價、便捷的網絡購物。2008年圣誕節期間,英國的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了39.9%。與eBay形成鮮明對比,亞馬遜憑借低廉的價格及日益豐富的商品和服務,在2008年第4季度實現了67億美元的凈銷售額,同比增長18%;其凈利潤達2.25億美元,同比增長9%。
2.3.4 網絡視頻
自YouTube誕生的5年來,網絡視頻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comScore的數據顯示,2008年12月,美國網絡視頻用戶已經達到1.5億;網民共瀏覽視頻143億段,平均每人觀看視頻96段。2009年1月,英國網絡視頻用戶接近2960萬,同比增長10%;網民共觀看視頻40億段,合計觀看視頻節目總長達2.8億小時。美國調研機構ABI Research預測,隨著寬帶的普及和網速的大幅提升,到2013年全球通過Web訪問視頻的人數將增長3倍,至少達到10億人。
目前,YouTube在網絡視頻市場上獨占鰲頭。在美國,YouTube 2008年12月的訪問量近59億,占美國網絡視頻總訪問量的41%左右;福克斯互動媒體位居第二,訪問量約4.45億,不足YouTube的1/13;之后依次是雅虎(3.3億)、Viacom Digital(2.9億)、微軟(2.48億)等。在英國,2009年1月YouTube訪問量達到20億,占英國網絡視頻總訪問量的50%左右,而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內的五大電視廣播公司所占的份額僅為2.5%。
隨著NBC環球和新聞集團共同投資的專業視頻網站Hulu于2008年3月正式上線,并在此后快速成長,專業版權內容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2008年10月,Hulu用戶近2400萬人,較7月翻了一番。到12月,其訪問量已經超過2.4億次,成為美國第六大視頻網站。與此同時,YouTube也開始積極吸納版權內容。2008年10月,YouTube和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達成合作,在網站上播出全長度的老電視劇;11月,YouTube宣布與好萊塢電影公司米高梅合作推出免費的完整版在線電影服務。
當前網絡視頻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大眾娛樂平臺,其功能更加多元化。在奧巴馬贏得美國大選的過程中,YouTube上的1800段視頻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當選之后,奧巴馬每周例行的視頻講話也都被上傳到YouTube上,以此加強總統與民眾間的交流。奧巴馬因此被媒體稱為“YouTube總統”和“2.0版總統”。同時,網絡視頻還在北京奧運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數據顯示,北京奧運會期間,有1000萬用戶觀看了600萬小時的奧運會報道,觀看數量達到5600萬次。BBC的數據也顯示,在美國游泳選手菲爾普斯贏得第七枚金牌和英國運動員瑞貝卡獲得第二枚金牌的時段,BBC網站的瀏覽量一度達到300萬,創下歷史新高。
雖然網絡視頻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投資額也已超過80億美元,但至今仍沒有一家企業實現盈利。即便是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其2008年的銷售額也僅有2億美元。到目前為止,網絡視頻企業主要靠在視頻和電影中插播廣告獲利,尋找更加有效的盈利模式是這些企業共同面對的問題。
2.3.5 網絡游戲
全球網絡游戲市場在2008年獲得了飛速發展。雖然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美國PC游戲的銷售額在2008年下降了14%,網絡游戲卻呈現出逆勢增長的趨勢。comScore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2月,美國網絡游戲用戶同比增長了27%,達到8600萬。同時,美國網絡游戲用戶的在線時間也比2007年上升了42%。有分析認為,受金融危機和各大企業裁員等因素影響,更多人選擇網絡游戲來緩解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一些被裁員工也因“無所事事”而成為了網絡游戲玩家,這是美國網絡游戲逆勢增長的重要原因。
Screen Digest研究顯示,2008年大型多人網絡游戲在北美和歐洲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市場規模增長了22%,總收入達14億美元。美國暴雪娛樂的《魔獸世界》仍然是全球最流行的網絡游戲,全球用戶總數已經超過1150萬人。雖然《戰錘Online》和《柯南時代》等試圖挑戰其市場地位,但《魔獸世界》并未出現衰退趨勢,仍然占據著北美和歐洲市場58%的份額。
曾經的網游霸主韓國在經歷低谷之后也顯現出復蘇的跡象,在2008年末密集推出了《PRIUS ONLINE》、《永恒之塔》和《AIKA ONLINE》等多款網游大作。特別是NC SOFT的《永恒之塔》,公測后席卷韓國MMORPG市場,開服僅8小時,同時在線玩家就達到10萬人,并擊敗《魔獸世界》成為韓國排名第一的網游。2008年韓國網游還頻頻出擊美國市場,NEXON的《洛奇》,YNK的《ROHAN》和Actoz的《彩虹島》等多款游戲開始在美運營。NEXON,NC SOFT,WEBZEN,Gravity等還在美國創辦了游戲開發公司,專門開發針對當地的網絡游戲。同時,政府的支持一直以來都是推動韓國網絡游戲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據媒體報道,韓國將在2012年前繼續向游戲產業投資約2.35億美元,將有超過60個與游戲產業相關的投資項目,包括一份高達2000億美元的游戲基金,以保證韓國游戲產業走在世界前列。
2.3.6 數字音樂
數字音樂在2008年持續增長。根據國際唱片工業協會(IFPI)的報告,2008年全球數字音樂收入達到37億美元,較2007年增長了25%;數字音樂銷量約占唱片銷量的20%,較2007年增長了5%,數字媒體正在以迅猛的速度蠶食著傳統工業。從各國來看,美國占據著全球數字音樂市場約50%的份額,其在2008年銷售了11億首單曲和6600萬張專輯;日本憑借其在無線音樂市場上的成功,全年售出了1.4億首單曲,市場占有率僅次于美國;之后依次是英國、法國和德國。
2008年諸多傳統唱片零售商開始介入數字音樂領域,如Amazon,HMV,Walmart等,專注于細分市場的7digital和eMusic也穩步增長,這種趨勢正在改變之前iTunes統治市場的局面。迫于競爭壓力,iTunes從2009年年初開始徹底放棄DRM,曲庫增加到近千萬首,價格也開始多樣化。數字音樂零售市場逐漸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態勢。
在盈利模式方面,2008年終端廠商和ISP開始推行“音樂接口”的數字音樂模式,通過捆綁終端廠商的硬件或者ISP的服務,向消費者提供免費或者優惠的無限制下載訂閱服務。諾基亞的Come with Music和索尼愛立信的PlayNow等就是這種“音樂接口”;丹麥TDC、英國BskyB、法國Neuf Cegetel等歐洲電信運營商也相繼推出此類服務。同時,數字版權許可收益也逐漸成為音樂產業重要的收入組成。唱片公司、版權公司通過向在線音樂點播服務商、網絡社區服務商提供數字音樂版權授權,獲得授權收益或廣告收益分賬。例如,2008年環球音樂集團就通過YouTube獲得了高達數千萬美元的廣告分賬。Myspace的新音樂服務、imeem音樂社區和We7的音頻廣告植入服務等都采用了這一模式。
2.4 國際重要網絡產品發展情況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網絡產品層出不窮,從視頻網站的興起,到網絡社區的全球擴張,眾多互聯網公司紛紛緊追應用發展前沿,爭先恐后地投入激烈的市場競爭。合理有效的發展戰略成為企業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的法寶。而像谷歌這樣的搜索市場霸主,則不斷嘗試更多的領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拓展收益渠道。
2.4.1 Facebook:全球擴張中的網絡社區領導者
Facebook起源于美國大學校園,主要為學生提供信息共享服務,直到2006年才向所有互聯網用戶開放。而在2008年,Facebook便加快了全球擴張的腳步。在積極的網站翻譯措施推動下,該網站被翻譯成法語、西班牙語和漢語等69種語言,直接帶來了全球用戶的迅猛增長。截至2008年6月,Facebook用戶同比增長了153%,在歐洲(380%)、亞洲(458%)、中東(403%)和拉丁美洲(1055%),其用戶均呈幾何級增長。2008年Facebook用戶達1.5億,已經超過MySpace,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
盡管如此,Facebook在中日韓等亞洲國家的發展還是遇到一定的困難,短期內難以撼動本土產品的領導地位。在韓國,Cyworld擁有5000萬用戶,接近韓國人口的一半;在日本,Mixi占據著絕對的壟斷地位;在中國,51.com、校內網和Chinaren則占據了前三名的位置。如何適應這些國家的文化特點、滿足用戶的特定需求,成為Facebook本地化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Facebook已經突破了青年人群,獲得了不少中老年用戶。根據尼爾森在線的數據,2008年Facebook新增用戶中,35~49歲的中年人達到2410萬,超過了18~34歲用戶的2280萬;50~64歲的用戶也增長了1360萬。2008年Facebook用戶增長情況如圖2.5所示。

資料來源:尼爾森在線
圖2.5 2008年Facebook用戶增長情況
目前,Facebook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廣告、虛擬物品交易和共享服務費用等。多家媒體和分析師估計,其2008年全年營收在2.5億~4億美元,尚不足以支持公司日益見長的運營費用。探索更加有效的盈利模式仍然是Facebook和MySpace等社交網站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2.4.2 Hulu:專業化的網絡視頻新秀
Hulu是由美國NBC環球和新聞集團共同投資創建的視頻網站,于2007年10月進入測試階段,2008年3月正式上線。與YouTube等大多數視頻網站不同,Hulu主要提供具有版權的電視劇、電影和電視節目。Hulu不僅提供NBC和福克斯的內容,還與索尼、米高梅、華納兄弟、獅門影業等八十多家內容制作商建立了合作關系,目前網民可以在該網站上免費觀看《辛普森一家》、《辦公室》、《非常嫌疑犯》和《周六夜現場》等千余種影視作品和電視節目。美國在線、雅虎、MSN和MySpace等多家網站都是Hulu在渠道上的合作伙伴。
2007年10月剛剛開始測試的時候,Hulu并不被業界看好,很多人認為它不過是舊媒體的又一次“垂死掙扎”。但事實卻出乎人們的意料,Hulu通過把優秀的內容資源整合在一起,提供一站式的服務,獲得了眾多用戶的青睞。comScore的數據顯示,2008年12月,Hulu的視頻點播次數為2.4億次,成為美國排名第六的視頻網站,而在4月份這個數字還只有6300多萬次。在《時代》周刊評選的2008年“年度最佳網站50強”中,Hulu位列第13位。作為網絡視頻新軍,Hulu成為迄今為止傳統電視、電影工業向互聯網接軌的最成功案例,向YouTube發起了強勁的挑戰。
Hulu通過在電影和電視節目中插播廣告獲得收入。雖然規模遠遠不如其他視頻網站,但由于Hulu所提供的專業內容比UGC對廣告商更具吸引力,其廣告收入直追YouTube。媒體調研機構Screen Digest的數據顯示,2008年YouTube的全美市場廣告收益為1億美元,而成立只有一年的Hulu也達到了7000萬美元。該機構預測,2009年Hulu將迅速趕上YouTube,并完成1.8億美元的收入。
雖然Hulu獲得了初步的成功,但其仍然面臨一些問題。一方面,目前Hulu所提供的電影、電視節目相當有限。例如,廣受歡迎的《美國偶像》雖然在新聞集團的福克斯網站播放,Hulu上卻沒有;而來自ABC、CBS和許多有線電視網絡的節目,Hulu也不能提供。同時,Hulu并沒有像曾經宣傳的那樣提供全長的電視節目,大多都只是較短的剪輯。另一方面,Hulu對帶寬的要求較高,推薦速度達每秒1M,這使得通過較慢的DSL線路或手機上網的用戶無法獲得良好的體驗。增加更多的內容、方便用戶以更多的方式觀看視頻,成為Hulu急需解決的兩大問題。
2.4.3 谷歌:多元化發展的全球巨人
作為全球搜索行業的絕對領導者,近兩年來谷歌多元化發展的方向日趨明朗。一方面,谷歌在搜索應用方面動作頻頻,推出了電影搜索、音樂搜索、生活搜索、站點搜索和跨語言搜索等多種產品,繼續領跑全球搜索市場。另一方面,谷歌還大舉進軍移動互聯網和顯示廣告等多個領域,在不斷拓展業務范圍的同時,積極探索更加高效的盈利模式。
2007年11月,谷歌推出開源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成立開放手機聯盟。之后,與T-Mobile、宏達電、多普達等聯盟成員合作,推出多款谷歌手機。同時,谷歌還積極參與無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5月,谷歌宣布向美國WiMax無線寬帶技術服務商Clearwire投資5億美元。而此前,谷歌在加州山景城投資建設了WiFi無線城域互聯網,投資了WiFi無線局域網共享技術廠商Fon公司和Meraki網絡公司。近兩年,谷歌加大了在手機平臺、無線網絡等方面的投入,高調進軍移動互聯網市場。
谷歌的努力不僅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其在網絡廣告方面也不斷發力。2008年3月,谷歌以32.4億美元收購廣告巨頭DoubleClick,正式跨入顯示廣告領域;同月,谷歌還推出了免費廣告托管服務AdManager,發出了拓展廣告業務的強烈信號。收購DoubleClick幫助谷歌在全球網絡廣告服務市場上占據了絕對領先的位置。市場調查公司Attributor的報告顯示,2008年10月,谷歌占據了全球網絡廣告服務市場56.5%的份額,遠遠超過雅虎(9.7%)和微軟(3.8%)。這其中,DoubleClick貢獻了30.7%的市場份額。同時,谷歌還不斷開發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新產品,包括推出視頻Adsense服務、在游戲和地圖中引入Adsense廣告等,成為網絡廣告技術發展的引領者,如圖2.6所示。

資料來源:Attributor公司
圖2.6 2008年10月全球網絡廣告服務市場分布情況
2.5 國際互聯網投資并購情況
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逐漸凸顯,全球并購規模結束了連續五年的升勢。據湯姆森·路透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已宣布的并購個案涉及金額2.9萬億美元,比2007年減少了29.6%,全球被取消的并購案高達1194宗,超過了2000年的數字。整體經濟蕭條的大背景,無疑影響到了互聯網投資并購交易。
2.5.1 國際互聯網投資總體形勢
2008年,曾經一度被看好的高科技產業投資并購,并未像普華永道、德國SID等機構預測的那樣持續升溫。根據市場研究公司The 451 Group的報告,2008年高科技產業并購交易減少了40%,金額在10億美元及以上的交易下降幅度更大,截至2008年12月底只完成了32起,而2007年這一數字是80起。
盡管金融危機給IBM和思科等具有穩定客戶基礎而且手里握有大把資金的公司帶來了收購的好時機,但傳統上出手大膽的行業巨頭在并購交易中仍然顯得十分謹慎。思科2008年只公布了4起交易,相當于往年的1/3左右;谷歌也只完成了4起交易,而在之前的兩年中,谷歌平均每月完成一起交易。
2.5.2 國際互聯網投資并購大事件
2008年互聯網領域最引人注目的收購案莫過于微軟洽購雅虎。2月,微軟宣布向雅虎董事會提交收購其全部股份的計劃,報價為每股31美元,交易總價446億美元。雅虎認為對方“嚴重低估”了其價值,拒絕了微軟這一方案。在之后的幾個月中,微軟先是將收購價格提高到每股33美元,后又提出僅收購雅虎搜索業務,但雙方始終未能達成一致。6月,雅虎宣布終止同微軟的所有談判,并與谷歌簽署搜索廣告合作協議。然而此后幾個月,雅虎市值縮水近3/5,而且與谷歌的廣告合作夭折。自救失敗后,雅虎再度向微軟示好,表示愿意被其收購,但遭微軟拒絕。
此外,在IDG評出的全球前十大科技企業并購案中,涉及電信及互聯網行業的有5起,分別為:
(1)Verizon無線收購Alltel:2008年6月,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無線宣布,將以59億美元收購第五大運營商Alltel,同時承擔后者的222億美元債務,交易總價為281億美元。這一交易完成之后,Verizon無線將成為美國第一大移動運營商,向AT&T發起更強勁的挑戰。
(2)CenturyTel收購Embarq:2008年10月,美國電信公司CenturyTel宣布將以換股方式收購同業公司Embarq,交易價格為116億美元,包括承擔Embarq的58億美元債務。交易完成后,Embarq股東預計將擁有合并后公司大約66%的股份,CenturyTel股東將擁有其余的大約34%的股份。
(3)微軟收購FAST:2008年1月初,微軟宣布將收購挪威互聯網搜索軟件公司Fast Search&Transfer,并于4月以12億美元完成了這一收購案。
(4)AT&T收購Centennial Communications:在宣布收購專營Wi-Fi業務的Wayport不到一周之后,AT&T便宣布以9.44億美元收購無線服務提供商Centennial Communications。
(5)賽門鐵克收購MessageLabs:2008年10月,賽門鐵克宣布已簽署收購在線通信和網絡安全服務供應商MessageLabs的最終協議。根據協議條款,賽門鐵克將以約6.95億美元的現金價格收購MessageLabs。
2.5.3 國際互聯網投資并購特點
2008年,國際互聯網投資并購呈現出如下兩個特點:
一是綜合性的互聯網公司通過投資并購向更加專業化和細化的領域進軍。以谷歌為例,它的業務從搜索引擎開始,現已將觸角伸向視頻、廣告等業務及存儲、移動互聯網等領域,逐漸搶占了原屬于傳統門戶網站和專業社交網站的市場份額。
二是金融危機背景下,互聯網行業巨頭采取求生式投資兼并戰略。在經濟不景氣條件下,IPO并非理想之選,并購交易顯得更為有利。并購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為互聯網企業增加客戶數量,帶來規模優勢及技術優勢。在全球互聯網并購中,各互聯網公司表現出來的不僅僅只有“大魚吃小魚”,而是開始強強聯合。
2008年國際互聯網投資并購雖有所放緩,但整個產業并沒有重現衰退。首先,互聯網從業者及用戶已從2000年的衰退中得到了教訓,業界顯示出了投資的自律與謹慎;其次,互聯網產業的轉型和創新將有助于其更好地利用并購規避危機,而面向新型科技的投資也會增加;再次,消費科技的繁榮使得互聯網的投資回報率也相應增加。
2.6 國際網絡安全發展情況
2008年雖未發生如slammer的大規模網絡攻擊,但漏洞、惡意軟件數量大幅增加,垃圾郵件數量居高不下,僵尸網絡呈現智能化發展趨勢,社交網站成為網絡犯罪的新載體,網絡安全形勢日趨嚴峻。
2.6.1 網絡安全總體形勢
2008年網絡安全總體情況不容樂觀。漏洞總量大幅增加,其中重大漏洞數量增長了15.3%,一般性漏洞增長了67.5%。僅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的惡意網站數量就是2007年全年的150%。DNS緩存漏洞、GDI+圖片漏洞、IE7的XML漏洞等都是2008年曝出的嚴重漏洞。SQL注入攻擊的數量從年初的日均幾千條增長到年末的日均幾十萬條,它已經取代跨站腳本攻擊成為網頁應用的頭號漏洞。
美國仍然是當前第一大垃圾郵件制造國,2008年15.9%的垃圾郵件來自于該國;之后依次是土耳其、俄羅斯、中國和巴西,見表2.5。從內容上看,簡單的文本或網頁郵件取代了復雜的PDF和圖像等類型的郵件,成為垃圾郵件的主流。垃圾郵件發送者和網絡釣魚者的目的性增強,他們運用更加普通的標題欺騙目標用戶。90%的網絡釣魚者意在利用金融機構的疏漏獲利,其目標則多集中在歐洲和北美。
表2.5 2008年垃圾郵件主要制造國

*數據來源:思科2008年年度安全報告
2008年惡意軟件數量逼近千萬,其中46%是木馬。“非營利性”的惡意軟件正在逐漸消失,卡巴斯基檢測出的絕大多數木馬和病毒都是以出售為目的而開發的。竊取在線游戲賬號的惡意軟件數量極速上升,年內確認的新游戲木馬數量達100397個,是2007年的3倍。網絡犯罪開始表現出明確的分工,從編寫、傳播到使用惡意軟件,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根據安全廠商Sophos的統計,2008年美國是最大的惡意軟件生產國,全球37%的惡意軟件來自該國;之后依次是中國(27.7%)、俄羅斯(9.1%)、德國(2.3%)和韓國(2.1%)等。
僵尸網絡方面,2008年,比Storm更為精巧、可擴展的Mailer Reactor、Kraken以及升級后的Asprox造成了巨大影響。僵尸網絡正朝著可重復利用,能同步發送有力攻擊的技術平臺發展。同時,僵尸網絡的智能性和適應性逐漸增強,出現了沒有固定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與設備之間使用強大的加密算法進行通信,使用通用命令和控制中心管理大量不同的僵尸網絡等新動向。
此外,目前已經出現了專門針對智能手機的惡意攻擊軟件,通過偽裝成免費應用工具和游戲來欺騙用戶,2009年或將出現更多的惡意手機攻擊。Sophos預測,蘋果iPhone和谷歌G1可能成為黑客們的攻擊目標。
2.6.2 網絡安全關注點
1.云安全(Cloud Security)
云安全是互聯網化的安全防御體系,由網絡安全機構、供應商和用戶共同參與,它的提出將網絡安全帶入了重視用戶互動參與的“2.0時代”。云安全融合了并行處理、網格計算、未知病毒行為判斷等新興技術和概念,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對網絡中軟件行為的異常進行監測,從而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并將其推送到服務器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在病毒產業化的威脅下,互聯網化的云安全體系才能與之對抗。各大網絡安全廠商目前都紛紛開展自己的計劃。
2.個人數據信息安全
隨著網上交易、交往的增多,身份、工作等個人關鍵信息的泄露隱患也越來越多,個人數據信息甚至成為可以出售的商品。身份失竊資源中心(ITRC)的數據顯示,2008年數據泄露案達548起,大大超過了2007年的466起,共泄露了30430 988條記錄。同時,個人信息竊取開始朝規模化的方向發展。2008年8月,美國政府控告11人涉及一場黑客行動,他們竊取了超過4000萬份信用卡和借記卡卡號。
3.社交網站成為網絡犯罪新載體
2008年使用社交網站內容作為攻擊載體的網絡犯罪活動呈增多趨勢。社交網站被用于數據采集和各種各樣的新型詐騙,其中包括釣魚行為。Facebook,MySpace,Bebo,巴西的Orkut,俄羅斯的vKontakte等都在垃圾郵件和惡意攻擊之列。例如,2008年7月被卡巴斯基檢測到的首個變種蠕蟲Koobface,于2008年年底具備了攻擊Facebook,MySpace和Bebo的能力。有研究認為,2009年,新的垃圾郵件可能根據攻擊對象的真實信息進行偽裝,甚至偽裝成來自于社交網站用戶的好友。一旦其中某個用戶被感染,該安全威脅可以通過此用戶的社交網絡迅速傳播。
4.金融危機
全球經濟衰退使企業在網絡安全方面的預算和支出顯得捉襟見肘,網絡安全廠商面臨著市場萎縮的挑戰。但是,金融危機同樣為網絡安全行業帶來了機遇。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對安全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們需要更先進的安全解決方案,更穩定的技術支持服務,以降低網絡安全運營的成本和復雜性,提高企業的整體性能和生產力,從而緩解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在這種形勢下,網絡安全行業將會進行一番優勝劣汰,促成新的行業格局。
2.7 國際移動互聯網發展與應用情況
互聯網的普及給世界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則拓展了互聯網變革的廣度和深度。在網絡帶寬提高,終端能力加強以及互聯網與傳統電信業加速融合滲透的背景下,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技術升級的挑戰與機遇、多元化的需求與應用,影響著互聯網產業的生態,也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1.國際移動互聯網總體發展情況
2008年年底,3G Americas無線行業協會宣布,全球移動設備連接數量突破40億大關,全球3G用戶接近4.15億。思科預測,2008—2013年期間,全球移動互聯網數據流量將增長66倍;未來4年內,亞太地區將占到全球移動互聯網數據流量的1/3,年移動數據流量增速將達到146%。相關報告顯示,在美國,2008年通過手機訪問新聞和信息站點的用戶數量翻了兩番還多,58%的成年用戶在使用移動E-mail、圖片下載和地圖查詢等移動互聯網應用;日本的3G用戶數量和移動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位居全球前列,移動互聯網在日本已經成為主流,從查收郵件到購買車票,人們幾乎可以通過手機做任何事情;歐洲3G用戶數量超過1億,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3G服務普及率達到22.5%;在中國,手機網民數也達1.137億。
2.移動互聯網產業動向
移動互聯網的廣闊前景被眾多互聯網企業看好。手機終端巨頭諾基亞早已正式宣布向互聯網轉型,除了自主研發Ovi和Widset等互聯網產品之外,還通過資本運作和技術合作等手段,在地圖與導航、網絡社區、即時通信等領域迅速地拓展相關領域。另外,它還在日本以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MVNO)的身份推出服務,正式涉足移動運營。2007年互聯網巨頭谷歌進軍手機操作系統,宣布包括手機制造商、芯片制造商和運營商在內的34個成員組成開放手機聯盟,共同開發Android開源手機平臺。到2008年,全球第一款基于Android的終端G1問世。而隨著索尼愛立信和沃達豐等知名企業的加入,開放手機聯盟成員總數也達到了47個。繼蘋果的Iphone和谷歌的Gphone之后,微軟于2008年宣布將與Nvidia聯手開發一款自主品牌手機,計劃在2009年正式向全球推出。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產業價值鏈的不同環節呈現出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趨勢。
3.移動互聯網應用
當前,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日趨豐富。隨著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增加和娛樂需求的釋放,手機游戲、手機音樂、電子閱讀、移動網絡電視等娛樂性應用給用戶帶來了新的時尚體驗。除此之外,移動電子商務鋒芒漸露。在日本,電子商務已經占到無線增值服務市場收入的一半以上。位置服務也是目前移動互聯網的主要應用之一。它通過手機和GPS數據的整合提供定位服務,并通過電子地圖提供周邊信息查詢,具有快速、便捷的特點。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內容逐漸豐富以及終端技術、信息內容格式標準化的發展,手機搜索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應用。移動支付的發展則體現了移動互聯網應用向金融行業的滲透,用戶可以用具有支付、認證功能的手機進行消費,享受到方便、安全的金融服務。此外,作為Web2.0應用的熱點,SNS(社會性網絡)也是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后起之秀。移動終端強調個人動態展示、打破空間交流限制的特點,對以個人空間、多元化溝通平臺、群組及關系為核心的SNS來說更具優勢。
(中國互聯網協會 張 麗 石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