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課程資源平臺 發揮優質課程資源在教學中的作用
(北京理工大學教務處)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以學校精品課程、雙語示范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程作為優質課程資源的對象,通過建設課程資源平臺、應用課程資源平臺,充分發揮優質課程資源在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課程資源平臺;精品課程;雙語示范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程
課程是教學的最基本單元,課程教學是決定一所學校人才培養和教學質量的最基本因素,又是學校生源、師資和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反映。因此,課程建設是學校教育教學最重要的基本建設之一。在人才培養中,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基礎性,是實現教育目的的主要載體和手段,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在教育教學中處于核心地位。正因為課程的重要性,教育部將一系列優質課程資源的建設作為質量工程項目的重要建設內容。從2003年開始啟動國家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2007年啟動教育部雙語示范課程的建設工作,2011年啟動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的建設工作。這些課程改革和建設項目對于提高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改進學校育人環境,激發師生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重要的作用。
1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增長的國際現象,也是高等教育機構推動教育信息化深入發展,實現教育革新的戰略選擇。作為系統實施的大規模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實踐項目,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件運動和我國高等教育精品課程建設是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代表項目。特別是2011 年教育部又啟動了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的建設工作,在優質資源建設,消除資源獲取的技術、文化、語言等障礙,以及激勵應用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其項目設計、技術方案、組織管理、項目評估、成功的經驗與面臨的挑戰等是值得關注的重要研究課題。
為切實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部于2003 年決定在全國高等學校(包括高職高專院校)中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展示中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先進的教學理念、獨特的教學方法、豐碩的教學成果,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促進高等教育優質資源普及共享,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滿足學習型社會的需求,教育部啟動了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建設工作。
視頻公開課是我國高等教育適應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通過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面向以大學生為主體的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優質視頻課程。視頻公開課建設將采取政府主導、高等學校自主建設、專家和社會公眾評價遴選、社會力量參與推廣等方式,創新模式,全面推進。2011 年將以“985”高校為主體,完成首批有一定影響力、受眾面廣的視頻公開課建設。同時,建設“全國高等學校課程網”,用于集中展示視頻公開課,為國內主流門戶網站提供視頻公開課的接入與鏡像服務。在2011 年建設基礎上,將逐年擴大高等學校參與視頻公開課建設的數量,進一步完善網絡運行平臺及有關機制建設。到2015年末建設500門以上視頻公開課,逐步實現對所有學科門類的全覆蓋。
2 我校優質課程資源平臺建設的現狀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經過多年建設,目前學校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0門,國家級網絡教育精品課程4門,國家雙語示范課程5門,2門課程入選教育部2011年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計劃,另有北京市精品課程23門,校級精品課程108門,校級雙語課程101門。為做好學校優質課程的建設及申報工作,教務處搭建了集課程展示、課程管理、課程建設和師生互動多種功能于一體的課程資源體系信息平臺。目前,已有近90 門課程(包括全部精品課程、雙語示范課程)完成了網站建設工作,教師團隊、課程授課教案、教學大綱、教學進度、實驗指導、作業習題、主講教師講課錄像及參考文獻等資源齊備,優質課程資源的建設工作已有相當基礎。目前,課程中心平臺的展示功能已充分利用,并且在精品課程申報中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課程中心平臺的收發作業、輔助答疑、網絡考試及師生互動模塊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加以應用后,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也可以進一步發揮優質資源的共享作用。
同時,針對教育部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出現的“重申報、輕建設、無應用”的問題,研究了如何利用現代網絡教育技術發揮優質課程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建設課程資源平臺,引導教師相互學習觀摩,強化師生之間充分互動,以實現下述兩個目的。(1)成為展示優質教學資源的新窗口,提升教師教育理念的新空間。發揮優質課程資源的示范作用,引導教師提高課程質量,建設精品課程。(2)成為服務高校教學過程的新平臺,強化高校教學改革的新成果。發揮優質課程資源的精品作用,在教學過程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3 進一步做好建設和應用優質課程資源平臺的工作
3.1 全面建設優質課程資源平臺
目前,在已建設的93門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以每年建設40門課程資源的速度,計劃在兩年內完成150門課程資源的建設工作。首先,要做好現有優質課程資源的建設工作,跟蹤國家級精品課程、雙語示范課程、北京市級精品課程的建設情況,進行全程授課實況錄像,及時更新課程資源平臺。建設課程管理系統,將已有的課程資源按學科大類和課程歸屬(精品課程、雙語示范課程)進行分類,便于教師和學生使用。其次,培養潛在的優質課程資源,了解各學院教授為本科生上課情況,重點關注優秀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優秀教師上課情況,動員、鼓勵教師申報建設精品課程。
3.2 應用優質課程資源平臺
(1)發揮優質課程的示范作用,引導教師建設精品課程
倡導“資源共享、相互促進”的觀念,以公共的專業化平臺為全校教師提供一個基于現代網絡教育技術的資源展示、交流、學習的平臺。通過現代網絡教育技術培訓及針對性的重點培訓,讓更多的老師了解、熟悉和使用課程資源平臺,并從中學習優秀教師的授課方法和教學經驗,普遍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在每年的現代網絡教育技術培訓內容中增加課程資源平臺的介紹,使青年教師盡早了解學校課程建設情況,從一開始就能夠以精品課程的標準作為今后教學的方向桿,有助于教師普遍教學水平的提升。每年3~4 月份,教務處組織有經驗的精品課程評審專家、精品課程主講老師,針對精品課程的建設情況進行專題講座,對申報精品課程的教師進行重點培訓。同時,組織技術人員以現有精品課程建設為標準,現場講解如何建設課程網站、如何提高課程的展示度。
(2)發揮優質課程資源的精品作用并強調其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優質課程的建設工作不僅是一個展示的窗口,同時也是一個建設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的過程。合理運用現代網絡教育技術,通過資源平臺的收發作業、網絡考試、師生互動等模塊,既提高了教學效果,又提高了課程管理效率。
(3)開辟課程資源互動社區,倡導開放、自由的學術氛圍
建立互動社區,緊密圍繞精品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教學管理、教育技術等熱門話題,開辟專題討論區,百家爭鳴。實時發布教育部最新動態,將最新的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北京市精品課程建設等信息第一時間通知公告。
我校創建一流大學,就應該有相適應的優質課程資源,精品課程、示范課程、視頻公開課程等的建設加快了課程建設的進程。全面搭建課程資源平臺,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可以使我校的課程建設在較短的時間內再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