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圖形化,分析更給力
- 張九玖編著
- 1481字
- 2018-12-27 17:30:48
引子
今天編輯讓我給書寫一個前言導讀。我思前想后,覺得應該寫的大都已經寫到正文里去了。這里就跟大家聊聊,我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吧。
第一個小故事發生在我初入職場的時候。
那時我跟許多初入職場的新人一樣,在為找工作而煩惱。沒有哪家公司愿意將自家后院當成培訓班。人力資源部的家伙都在資歷關嚴卡死守。我的專業功課雖然學得還算扎實,但資歷不足的短板還是讓我面試后,一次又一次讓人禮貌地請回去等“通知”。就這樣過去了兩個月,我不得不將要求一降再降,并將求職的范圍擴大到了市郊,但情形好像還是沒什么改觀。
直到有一天,我從一家公司面試出來,在旁邊的小餐廳吃飯,旁邊有兩個穿職業裝的老男人,在談論要找助理的事。我聽了好一會,暗自覺得這份工作其實蠻適合自己的。雖然這樣上去搭訕有些唐突,但是如果不試試,這個機會就會從身邊溜走了,就這樣糾結了好一陣。后來,在他們結賬要走的時候,我終于顧不得那么多,跑過去問他們還需不需要找助理。聊了幾句后,他們給了我一個地址和公司名,就坐車走了。去到公司的時候,經理正一個人忙得冒煙,恨不得馬上找個分身,我這場“及時雨”就這樣走進了職場的第一步。
回想起來,這就是所謂的“機遇”了。如果當年,沒有走進那個小餐廳,或者走進小餐廳后沒有坐到那個位置,又或者最后沒有鼓起勇氣跟那兩個陌生的男人搭話,那份工作或者就會與我擦肩而過。
所以,機遇真的很重要。當一個機遇在身邊的時候,你的心里閃現出光亮的時候,不要猶豫,努力地抓住它吧。許多年之后,你或許會發現,正是那一刻你的人生發生了改變。
第二個小故事發生在我第一次升職的時候。
經理助理的工作說白了,就是個雜役。經理覺得瑣碎的事兒,覺得不值得他親自動手的事兒,都由我來干。我的前幾任都覺得這是個無足輕重又苦又累又沒前途的差事,沒干多久就辭職走了。
我那時初入職場,覺得自己是一張白紙,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經理一個人要做那么多事,也真的很不容易,所以很努力地為他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幫他找資料、幫他分析數據、幫他草擬報告。當時,有些同事說我犯傻,我也只能笑笑而已。
一年多后,經理被提升為地區總經理,他兼任著原職。由于我工作出色,他將原職越來越多的工作交給我去處理。幾個月后,我成為了一個事實上的經理,接替了他原來的工作。他向更高位子爬升,大概也想鞏固后方,不想來個“空降”經理,也就順水推舟給上頭打了推薦報告。我職場的第一次晉升,也就這樣水到渠成了。當然,隨著老總的幾次升調,我的職位也來了個三級跳,這是后話按下不提。
所以,職場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要想獲得成功,除了個人努力,往往還需要貴人相助,給你一個機遇,讓人走向新的臺階、新的高度,這個人極可能就是你為之服務的同事、上司或領導。
第三個小故事發生在我第四次升職之后。
隨著職位提升,提交到我手里處理的報告也多了起來。我發現許多人的報告看著特費勁,看得我腦仁發疼。再將自己當年的報告翻出來一對比,才發現它們的區別。因為我這個人對數字不是太敏感,所以在做報告時下意識地就把大部分數據都圖表化了,結果卻是出奇的好。而現在手上的大部分報告,雖然數據豐富,但易讀性卻差了好幾個檔次,看了半天也看不出個所以然。這時候,我才知道當初老總為啥對我另眼相看了。
所以,請記住一句英語諺語“Be in others shoes”。當你站在上司、老板的角度去看問題時,你才能知道他們為何會賞識少數人,而無視許多已付出“辛苦”努力的人。
好了,故事說完了。希望你能抓住拿起這本書的機遇,參考一下里面的經驗,多站在客戶、老板、領導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貴人”出現在你的生活中,推動你在職場走向更大的成功。
編者
2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