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計學基礎與案例
- 張冬梅 周炳偉 張冬青主編
- 2727字
- 2018-12-29 09:40:54
任務二 審計的分類
任務引入
2012年年末,中信會計師事務所接受某省審計廳的委托,對該省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狀況進行審計,該事務所所長經過多方考慮決定派注冊會計師張某擔任項目經理,對該省管轄的3所公辦大學進行審計。張某進駐到某大學后,與該大學的財務部門、審計部門有關人員取得聯系,并獲取了有關資料。
該大學審計部門的小王,剛從某建筑大學工程造價專業畢業,負責該大學基建項目工程造價審計。在工作之余,小王問注冊會計師張某這樣一個問題:我是本單位的審計人員,你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人員,而貴所又接受省審計廳的委托對我單位進行審計,那么,我們這3個審計部門——省審計廳、會計師事務所、我所在大學的審計部。這3個審計機構是什么關系?在業務上,是誰領導誰?我該服從會計師事務所的領導、省審計廳的領導,還是我單位的領導?如果你是注冊會計師張某,該如何回答小王的問題?
任務分析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明白省審計廳、會計師事務所、該大學的審計部各自的職責是什么,它們是如何分工的;這3種審計機構,它們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
知識鏈接
一、按審計主體分類
審計主體是指具有并行使審計權的組織機構和專職人員。審計主體在審計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是審計行為的執行者。
審計按其主體的性質劃分,可以分為政府審計、內部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3類。
(一)政府審計
政府審計又稱國家審計,是指政府審計部門對政府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規性和效益性進行的審查。政府審計是在政府首腦領導下代表政府進行的審計。例如,我國審計署對中石油的審計、省審計廳對本省各市財政預算收支執行的審計均屬政府審計。
(二)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指由部門、單位內部專職審計機構專職審計人員進行的審計。內部審計的內容是本部門、本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審計、財經法紀的審計及經濟效益的審計。內部審計的職能是在本部門、本單位相對獨立地行使審計監督權,是實現經濟管理的一種必要手段,其內容并不限于各部門、各單位會計核算的工作監督,還涉及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是增強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注冊會計師審計
注冊會計師審計又稱民間審計,是指由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核批準的注冊會計師組成的會計師事務所,在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后,根據審計業務約定書對被審計單位進行的審計。注冊會計師具有獨立性、委托性和有償性。這種審計風險高、責任重。審計理論的產生、發展及審計方法的變革都基本圍繞它展開。本書闡述的審計理論與實務也主要是針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而言的。
二、按審計內容和目的分類
(一)財政財務收支審計
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又稱常規或傳統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及有關資料的公允性及其所反映的財政、財務收支的合法性和合規性進行的審計。財政財務審計的目標主要是:審查和評價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是否合法、合規,同時還需審查和評價這些活動的會計賬目和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正確性和公允性,查明有無錯弊和被審計單位履行受托經濟責任的實績。
財政收支審計是國家審計機關對中央機關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進行的審計;財務收支審計是國家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和社會審計組織對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活動進行的審計。
(二)財經法紀審計
財經法紀審計又稱法紀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被審計單位和個人嚴重侵占國家財產、嚴重損失浪費和其他嚴重損害國家經濟利益等違法亂紀行為進行的專案審計。它是我國審計監督的一種重要形式。審計的主要內容是嚴重侵占國家財產、嚴重損失浪費、貪污盜竊、行賄受賄等,以及由于失職、瀆職造成嚴重損失的重大經濟案件。其目的是保護國有財產安全完整,維護企事業單位、所有者、出資人和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經濟效益審計
經濟效益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經營管理活動的經濟性和效益性實施的審計。其審計的內容包括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和管理活動,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和管理活動,固定資產投資及其管理活動的經濟效益情況及影響因素、途徑等。審計目標側重于檢查和評價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經濟效益性或合理有效性。
三、按審計主體與被審計單位的關系分類
(一)外部審計
外部審計是指由獨立于被審計單位之外的國家審計機關或民間審計組織實施的審計。由于外部審計機構與被審計單位并無利害關系,在組織上和職權行使上都具有獨立性,所以其審計報告具有法律效力,在社會上具有公正性,如會計師事務所實施的審計。
(二)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由部門或單位內部設立的專職審計機構或審計人員進行的審計。由于內部審計機構設在部門、單位之內,其獨立性不及外部審計,所以其報告主要供內部管理部門使用。
四、按審計范圍分類
(一)全面審計
全面審計又稱全部審計,是指對被審計單位一定時期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及其資料進行的全面審計。其優點是審查詳細徹底,結果比較準確可靠;缺點是費時費力,審計業務量過于繁重。它一般適用于規模較小、業務較少的或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會計基礎工作較為薄弱的單位。
(二)部分審計
部分審計又稱局部審計,是指對被審計單位一定期間的財務收支或經營管理活動的某些方面及其資料進行的部分的、有目的的和重點的審計。其優點是時間短,耗資少,能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達到預定的目標;缺點是容易遺漏問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對銷售業務的審計。
(三)專項審計
專項審計又稱專題審計,是指針對某一特定項目進行的審計。專項審計的審計范圍小,針對性強,有利于圍繞當前中心工作開展,有利于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五、按審計采用的技術模式分類
(一)賬項基礎審計
賬項基礎審計是審計技術發展的第1階段。它是指順著或逆著財務報表的生成過程,通過對會計賬簿和憑證進行詳細審閱,對財務賬表之間的勾稽關系進行逐一核實,來檢查是否存在會計舞弊行為和技術上的錯誤。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特別是專門的舞弊審計時,采用這種技術有利于做出可靠的審計結論。
(二)制度基礎審計
制度基礎審計是審計技術發展的第2階段。它建立在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上,即首先進行內部控制系統的測試和評價,當評價結果表明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健全且運行有效、值得依賴時,在隨后對報表項目的實質性程序工作中,審計人員可以僅抽取小部分樣本進行審查;相反,則需擴大實質性程序的范圍。這樣能夠提高審計的效率,有利于保證抽樣審計的質量。
(三)風險導向審計
風險導向審計又稱風險基礎審計,是審計技術的最新發展階段。采用這種審計技術時,審計人員一般從對被審計單位委托審計的動機、經營環境、財務狀況等方面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出發,利用審計風險模型,規劃審計工作,積極運用分析性程序,力爭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