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視野:小學科學教育的挑戰(zhàn)及應對
- 張榮華
- 814字
- 2018-12-29 04:09:58
序
有人認為,小學科學課程很簡單:什么人都能教,隨便教點什么就行了,沒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值得花大氣力去研究,這種認識是短視、膚淺、錯誤的。我們要落實“科教興國”基本國策,要提高民族素質,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抓好科學教育、不認真地抓好小學科學教育是不行的。
事實上,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基礎,小學科學課程并不簡單,要解決好它面臨的各種問題并不容易。從理論方面來說,中國杰出的學者錢學森認為, 人及其大腦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涉及人及思維的系統(tǒng)會因而變得更為復雜。小學科學課程涉及人和思維,自然并不簡單。
另外,長期以來,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往往比較重視具體的教學研究,對小學科學課程問題不太注意,可謂重“埋頭拉車”輕“抬頭看路”,這是不利于小學科學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的。合理的態(tài)度應該是,既重視對小學科學課程做上位的研究,又重視解決具體問題的研究。
許多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都認為:“21世紀是復雜性科學的世紀”。解決復雜性問題,使用簡單方法是不行的。不同的復雜系統(tǒng)有其最適宜的研究方法,這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探索,小學科學課程也是如此。
在上述背景下,張榮華博士從小學科學教育的高度研究小學科學課程是十分可貴的。她比對國際小學科學教育的發(fā)展,從課程的不同層次考察小學科學課程,發(fā)現中國小學科學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對于進一步搞好小學科學課程改革是富有價值的。她從師資隊伍、實踐課程和課程現實基礎狀況討論小學科學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論述了用“做中學”改造小學科學課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解說了用“做中學”改造小學科學課程的含義,提出了科學文化自覺和建設問題、小學科學課程理想以及小學科學課程發(fā)展方略,其結果、方法都是值得肯定和富有啟示的。
作為探索,總是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不足。然而,沒有探索,人類就不可能進步和發(fā)展。小學科學教育的進步和發(fā)展需要更多的探索,希望有更多的人積極地投身于此,共同創(chuàng)造小學科學教育研究百花齊放的美好愿景!
2010年5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