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投資國際化與浙江對策研究
- 尹國俊
- 3840字
- 2018-12-29 04:04:35
1.1.2 國外風險投資公司在中國投資的現狀
國外風險投資機構進入中國有兩次投資高潮。第一次是1992年,許多歐美的風險投資公司在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后,紛紛進入中國,掀起了成立創業基金的熱潮。1994年、1995年達到高潮。太平洋優聯、華登風險投資基金、華誠資產等世界著名風險投資公司都是在這個時期進入中國的。外國風險投資第二次大規模地涌入是1999年。1999年8月國務院公布關于加強科技創新的決定,成為吸引外國創業投資再次大規模地進入的強烈信號。1999年10月,在100多家風險投資商參加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美國的IDG、華登國際、賽博基金,日本的野村基金,歐洲的霸菱投資,香港的蘇伊士亞洲和上實-所羅門等國際著名的專業風險投資商紛紛到會。國外的風險投資商們通過這次高交會找到了理想的合作伙伴,投資入股,以分享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成果。
1.國外風險投資在我國的投資規模與投資數量占比呈下降趨勢
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CVCRI)完成的《2011年度中國風險投資行業調研報告》的數據顯示,外資機構無論是在投資金額還是投資數量方面都不及本土機構。2011年外資機構主導的投資額占總投資額的37.09%,本土機構主導的投資額占總投資額的62.91%,后者是前者的3倍多;對比2006年、2007年外資機構與本土機構發現,外資機構的投資數額卻與2011年的情況相反,反而是本土機構投資額的3倍。2011年由本土機構主導的投資項目數量為1 132個,占總投資項目的72.15%;而由外資機構主導的投資項目數量為437個,占總投資項目的27.85%,外資機構在數量與金額上均不占據優勢,中外投資總量在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后呈現顯著的反差。具體如圖1-1和圖1-2所示。

圖1-1 2005—2011年中外投資項目金額對比
數據來源: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2011中國風險投資年鑒[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1.

圖1-2 2005—2011年中外投資項目數量對比
數據來源: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2011中國風險投資年鑒[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1.
2.國外風險投資主要集中在企業的成長期和成熟期
2010年外資創業投資機構的投資階段仍然集中在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但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如圖1-3所示。從投資金額來看,2010年投資于成長期和成熟期的投資金額占全部投資金額的71.1%,低于2009年的85%。相應地,投資于種子期和起步期的比例則有明顯增加,從2009年的9.2%增長到2010年的21.4%。這可能與外資創業投資機構加大了前期投資力度,更多地投資于金融服務、媒體娛樂、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有關。對于投資階段靠后的企業,對市場前景已經明朗的企業更感興趣,而種子期企業很難獲得國外風險資本的青睞。

圖1-3 外資風險投資項目所處階段
數據來源:王元,等. 中國創業風險投資發展報告2011[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無論是從投資項目還是投資金額角度而言,國外風險投資機構偏好成長期和成熟期項目的投資。外資對成長期和成熟期的投資項目占比分別達到56.6%、15.6%,投資金額占比分別達到48.2%、22.9%,如表1-3所示。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表1-3 2010年外資、內資風險投資機構投資項目所處投資階段

數據來源:王元,等. 中國創業風險投資發展報告2011[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經過整理。
首先,現在國際風險投資的資本來源有一半左右來源于養老金,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增加了風險投資的資本金來源,加速了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但同時也增加了風險投資人的增值保值的壓力,使風險投資者投資行為趨于保守,也就更多關注于處于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企業。
其次,我們知道一個種子企業發展壯大所要的成長期一般為十年以上,我國政府出臺的法規政策的可延續性,對國外風險投資的優惠政策的可持續性,這些問題都使得國外風險投資機構在選擇投資這些企業的時候更加謹慎。
再者,資本市場的持續高漲一方面使風險業公開發行上市(IPO)急劇增加,獲利大幅度增加,吸引風險資本投資階段后移;另一方面,大量社會閑余資本投入加劇了風險投資業的競爭,也推動風險投資資本投資階段后移。
3.國外風險投資在我國的產業投向呈現多樣性
國外風險投資近年來在我國迅猛發展,在我國風險投資市場一直處于領頭羊的地位,其對中國各行各業的產業資源配置起到加速優化的作用。國外風險投資在我國的投資領域囊括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電子商務、機械制造、化工、傳媒、零售、互聯網搜索等諸多行業,如表1-4所示。但與2009年相比,2010年外資風險投資機構項目的行業分布集中度有一定下降。從投資金額來看,前五大行業所占比重為68.4%,遠低于2009年的75.9%;從投資項目來看,前五大行業所占比重為51.6%,與2009年的51.8%基本持平。從具體行業來看,金融服務、新能源/高效節能技術成為兩年來的持續投資熱點,連續兩年位居第二、三名;新材料和媒體娛樂業的地位也有顯著提升,這些均屬于國家大力促進發展的新興產業,再次證明了外資創業投資機構對我國產業政策具有很強的敏感性。值得一提的是,其他行業無論是投資項目還是投資金額都位居第一,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外資創業投資機構、投資領域的多樣性。
表1-4 2010年外資創業風險投資項目行業分布:投資金額與投資項目

數據來源:王元,等. 中國創業風險投資發展報告2011[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以IDG資本為例,自1992年開始,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投資機構之一,IDG資本已投資包括百度、搜狐、騰訊、搜房、攜程、漢庭、如家、金蝶、物美、康輝、九安等200家優秀企業,并已有超過60家企業在美國、中國香港、中國A股證券市場上市,或通過M&A成功退出。其具體的投資行業如圖1-4、表1-5所示。而獲得風險投資的國內企業一般具有國際化背景。獲得國際風險資本的國內風險企業的管理者大都有國外留學經歷。海外風險投資公司比較看重企業家是否懂得西方管理模式,例如,如何規劃公司遠期發展,如何建立強有力的管理層在市場、技術、財務等方面是否實現國際化操作,知道如何制訂一個完善的商業計劃,并用這個商業計劃去說服風險投資公司。這是海外投資商非常關注的問題。例如由于成功投資雅虎、E-trade等企業而以“互聯網建設者”著稱的日本軟銀集團,其在雅虎的成功投資經驗在中國市場上得以在“UT斯達康”上演。今天看來,共同看好的事業前景、孫正義和陸弘亮UT斯達康創始人的校友關系以及對國際資本運作規則的認同,是促成孫正義投資“UT斯達康”的重要原因。

圖1-4 IDG資本在華投資行業分布
數據來源:CVSource,ChinaVenture,2012(12).
表1-5 IDG資本在中國的投資典型企業行業分布

數據來源:CVSource,ChinaVenture,2012(12).
4.投資組合多元化與分散投資趨勢明顯
投資組合多元化表現為“一對多”,即一家風險投資機構投資多個項目,以少數成功的項目盈利彌補虧損項目所造成的損失來鎖定利潤,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分散投資表現為“多對一”,即同一個項目由多家風險投資機構組成,以辛迪加財團的形式進行投資。外國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行為如表1-6所示。
表1-6 投資組合多元化與分散投資

5.投資主要集中于東部發達地區
近幾年進入中國的國際風險投資商的投資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東部發達地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是風險投資商的重點投資區,如圖1-5所示。這說明國外創業投資商在投資中,除注重投資企業的類型以外,還十分重視企業所在地區的環境。

圖1-5 2011年接受外國風險投資機構投資的企業的地區分布
數據來源:王元,等. 中國創業風險投資發展報告2011[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6.投資強度大且投資創業項目的雇員數量逐漸上升
國外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強度呈現單邊倒格局,單項投資額在2 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投資,占總投資分布的70%以上,投資規模在1 000萬元以下的項目呈現規模小、占比小的特點,如表1-7、圖1-6所示。
表1-7 2009—2010年外資風險投資機構單項投資金額分布

數據來源:王元,等.中國創業風險投資發展報告2011[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圖1-6 外資風險投資單項投資金額的規模分布(2009—2010年)
數據來源:王元,等. 中國創業風險投資發展報告2011[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從創業投資項目的雇員人數來看,投資項目的規模呈增大趨勢:具體來說,2010年主要投資于雇員人數超過150人的項目,所占比重達到61.4%,遠超2009年的54.3%。而且200人以上的項目增幅較大,由2009年的47.5%增至2010年的50.7%;而10~50人的投資項目所占比重則有大幅下降,自2009年的20.3%下降至8%,如表1-8、圖1-7所示。
表1-8 2009—2010年外資創業投資項目雇員人數分布

數據來源:王元,等. 中國創業風險投資發展報告2011[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圖1-7 2009—2010年外資創業投資項目雇員人數分布
數據來源:王元,等. 中國創業風險投資發展報告2011[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7.外資風險投資在華投資資金主要來源于機構投資者且以上市方式退出
國外風險投資機構其投資資金截至2011年年底,機構投資者(主要包括養老基金、銀行/金融機構、保險公司、捐贈金等)成為海外風險資本的主要來源,占來源于海外風險資本總額的47.22%,如圖1-8所示。

圖1-8 2011年我國新募集資本來源于海外的風險資本結構
數據來源: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2011中國風險投資年鑒[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1.
據CVCRI統計,2011年共有344個風險投資項目實現退出。上市退出項目有172個,股權轉讓退出項目104個,清算3個,未明確披露退出方式的項目65個。上市退出占50.00%,上市成主要退出方式。原因在于:一是2011年,國內整體宏觀經濟形勢不佳,A股市場由于大型IPO的頻繁抽血在資金面上捉襟見肘,同時證監會不斷加大IPO審核力度、提高上市門檻,使得原本的上市退出渠道困難重重;二是歐洲債務危機不斷、美國財政懸崖問題亟須解決,加上我國在美上市企業因財務造假等問題被外國投資者大肆做空中國概念股,導致海外融資渠道受阻。另據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2010年的統計調查顯示,外國風險投資機構在中國投資的項目中36%通過IPO或者股權收購的形式成功實現退出,而其在中國的平均投資持續期為1 433天,與Nahata(2008)的報告中給出的5.5年有了明顯的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