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生活竅門日日通
  • 健康生活圖書編委會
  • 4446字
  • 2018-12-29 05:56:55

第5章 泌尿系統的疾病

·慢性胰腺炎·

1.【食療偏方:山楂茯苓粥】

原料:淮山藥30克,茯苓2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將淮山藥,茯苓,粳米洗凈后,加入適量的水,一起煮成稀粥。

用法:飲服。

功效:益氣健脾,主治慢性胰腺炎之脾氣虛弱,癥見脘腹部疼痛,食少,消瘦,疲倦乏力,便稀。

2.【中藥偏方:清胰瀉肝湯】

原料:柴胡、黃芩、白芍各12克,黃連6克,茵陳、枳殼、梔子各15克,生大黃10克,苡仁30克。

制法:用水煎服3次,去滓,取藥液600毫升。

用法:日服3次,每次飲200毫升。

功效:清熱除濕,抗菌排毒,適宜于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舌苔黃厚膩者的輔助治療。

3.【外用偏方:敷貼法】

青黛、郁金、石菖蒲各10克,大黃30克,乳香、沒藥、王不留行各15克,用蛋清調敷痛處,每日1換,至痛消而止,注意有皮膚過敏者停用。

4.【生活偏方:推拿法】

1.用手從腹直肌上由內向外橫摩,再從幽門穴向下按摩至橫骨、歸來穴,反復進行約10分鐘。

2.按摩巨闕、幽門穴,經中脘、陰郄穴,止于水分穴,反復進行約10分鐘。

3.揉按足三里約10分鐘。

·膀胱炎·

1.【食療偏方:玉米粥】

原料:玉米渣或面50克,食鹽少許。

制法:玉米渣加適量水煮成粥后,加食鹽少許即可。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米中的維生素B6、煙酸等成分,具有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排泄的特性。適用于膀胱炎患者食用。

2.【中藥偏方:銀花公英湯】

原料:金銀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石葦、金櫻根、土牛膝、山梔子各30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涼血,適用于小便頻,灼熱刺痛。

3.【外用偏方:填臍療法】

取蔥3段連須葉洗凈,白胡椒7粒,搗爛如泥狀,填于臍中。

4.【生活偏方:按摩療法】

以輕度手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反射區,共5分鐘;以中度手法刺激胸椎、腰椎、腹腔神經叢、脾、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小腸反射區,共10~15分鐘;以輕度手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腎上腺、尿道及陰道組反射區,共15分鐘,以患者稍有溫熱度痛感為度。每天按摩1次,每次30~35分鐘,10天為1個療程。

·急性泌尿系感染·

1.【食療偏方:益腎粥】

原料:豬腎1個,冬葵葉100克,粳米50克。

制法:將豬腎洗凈細切,先煎冬葵葉取汁,后入豬腎及粳米,煮作粥。

用法:早晚空腹食用。

功效:補益脾腎,利尿通淋。

2.【中藥偏方:通淋方】

來源:《實用中醫效驗新方大全》。

原料:金銀花30克,白花蛇舌草、魚腥草各15克,車前草30克,匾蓄、黃柏各10克,小薊12克。

制法:用水煎服。用法:每日1劑,日服2次。功效:清熱解毒,利濕通淋。

3.【外用偏方:菊花液清洗法】

用野菊花、金銀花、金錢草、車前草、黃柏15克,一起煎成湯,等冷卻到30度時,溫洗患處,每日洗3次。

4.【生活偏方:氟哌酸+維生素C】

引起泌尿感染的細菌,非常怕酸性環境,維生素C可以酸化尿液,干擾細菌生長,因此患者在服用吡哌酸、氟哌酸等藥物時,可以適當加服維生素C,用量可以參考維生素C的正常用量,每次100毫克,每天3次。

·腎盂腎炎·

1.【食療偏方:三汁飲】

原料:西瓜200克,葡萄、藕鮮各250克。

制法:西瓜連皮絞汁,葡萄、鮮藕也都絞成汁。

用法:把三種汁混合飲用。

功效:主治小便短少、澀痛有熱感。

2.【中藥偏方:銀翹石斛湯】

原料:金銀花、連翹、生熟地、淮山藥、云茯苓、川石斛、澤瀉各10克,粉丹皮6克,甘草5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

功效:清熱利水,滋陰養腎,治療慢性腎盂腎炎。

3.【外用偏方:白礬敷法】

白礬研為細末,加面粉或大蔥適量,紗布包裹,壓成餅狀,敷于肚臍,外用紗布固定。

4.【生活偏方:揉搓腳弓法】

用拇指揉搓腳弓處1分鐘,再用拇、食、中指揉搓腳趾縫約2分鐘,然后用拇指掐5個腳趾尖。如果有肢體疼痛、發熱,可用手掌橫搓風池穴1~2分鐘。慢性期按摩后常可使癥狀減輕或消失。

·腎結石·

1.【食療偏方:核桃粥】

原料:核桃仁、粳米各100克,冰糖30克。

制法:將粳米淘洗干凈,核桃去殼留仁,放入米鍋內,加水500毫升,冰糖打碎,放入鍋中,燒沸,用小火煮30分鐘成粥即成。

用法:每日3次,當主食服用。

功效:補肺腎,排結石。

2.【中藥偏方:排石沖劑】

原料:石韋、瞿麥、冬葵子、滑石、王不留行、牛膝各10克、金錢草、海金沙(包煎)各30克,雞內金15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用。

功效:清熱利濕,排石通淋。

3.【外用偏方:白礬敷法】

白礬研為細末,加面粉或大蔥適量,紗布包裹,壓成餅狀,敷于肚臍,外用紗布固定。

4.【生活偏方:雙手相疊按摩法】

1.雙手相疊(左手在下)按于中腕穴,呼氣時兩手自中腕直推至恥骨,36次。

2.用以上手法內勞宮對臍,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36次,然后以臍為中心,沿逆時針方向輕輕旋轉摩腹36次。

3.用同樣的手法,左手掌內勞宮穴按于丹田處,以順時針方向按揉36次。

4.用手掌按在小腹兩側自上向下推36次。

·糖尿病性腎病·

1.【食療偏方:蚌肉湯】

原料:鮮蚌肉250克,調料適量。

制法:將蚌肉洗凈切塊,加水煮湯并調味。

用法: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明目。適用于糖尿病性腎病。

2.【中藥偏方:田螺雞蛋羹】

原料:田螺肉100克,雞蛋1枚,食鹽少許。

制法:將田螺肉洗凈搗爛,打入雞蛋,加入適量的水拌勻,上籠蒸熟。

用法:每日1劑。

功效:清熱利水,養陰潤燥。適用于隱匿性腎炎。

3.【外用偏方:灌腸法】

大黃煎汁,保留灌腸。每日1次,10日為一療程。

4.【生活偏方:藥浴方】

麻黃、細辛各3克,羌活、獨活、白術、紅花各30克,加入適量的水煮沸,倒入盆內,待水溫時浴30分鐘,使全身汗出。每日1次。

·腎病綜合征·

1.【食療偏方:豬肉葫蘆湯】

原料:五花豬肉200克,葫蘆肉300克。

制法:將五花豬肉、葫蘆肉加水500毫升煮湯。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用。

功效:滋陰潤燥,利水消腫。適用于腎陰虛型腎病綜合征。

2.【中藥偏方:赤芍當歸湯】

原料:赤芍、當歸、牛膝、王不留行、丹參各12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用。

功效:活血化瘀。適用于血尿型腎病綜合征。

3.【外用偏方:敷臍法】

田螺肉4條,大蒜瓣15克,車前子6克。將車前子炒香,研為細末;田螺肉、大蒜共搗爛。將田螺肉、車前子、大蒜和勻,用紗布包裹,敷于臍中,外用膠布固定。局部發紅,有刺痛感時去掉。

4.【生活偏方:藥浴法】

取生麻黃、桂枝各30~60克,細辛3克,煮沸20分鐘后,倒入浴盆中,加溫水10倍,坐在盆中洗浴,注意保持水溫,以周身出汗為宜。每日15~30分鐘,每日1~2次,10日為一療程,可連續2個療程。

·急性腎炎·

1.【食療偏方:荷葉鳳脯】

原料:鮮荷葉1張,蘑菇250克,雞肉200克,火腿100克,白糖、生粉中50克,芝麻油30克,蔥20克,姜15克,紹酒30克,食鹽少許,清湯300毫升。

制法:將雞肉、蘑菇切成2厘米的薄片;火腿切成20片;姜、蔥洗凈后切成薄片;荷葉洗凈,用開水稍燙一下,去掉蒂根,切成20塊小三角形。將蘑菇用沸水煮透撈出,用涼水沖凈,將雞肉、蘑菇一同放入盤中,加食鹽、白糖、綠酒、芝麻油、雞油、生粉、姜片、蔥段調勻,然后將雞肉放在20片三角形的荷葉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長方形包,放在盤內,上蘢蒸約2小時即成。

用法:剝去荷葉而食。

功效:清熱祛濕,補血益氣。適用于急性腎炎。

·慢性腎炎·

1.【食療偏方:洋參魚肚】

原料:西洋參6克,魚肚、玉蘭片、香菇、火腿各50克,老抽少許,紹酒、蔥各20克,姜、蒜各15克,雞肉100克,青菜200克,雞湯2000毫升。

制法:將西洋參切片,魚肚發透切塊;雞肉切塊,香菇切片,玉蘭片、火腿切塊,同用調料腌漬30分鐘,裝入蒸盆內,再將西洋參、魚肚放在上面;青菜用開水燙熟。將蒸盆置蒸籠內,用武火蒸30分鐘,出籠后放入煮好的青菜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補腎益精。適用于慢性腎炎。

2.【中藥偏方:玉米須茶】

原料:玉米須120克。

制法:用水煎服取汁。

用法: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清熱利尿,降壓止血。適用于脾腎陽虛型慢性腎炎。

3.【生活偏方:摩面法】

兩手搓熱,手指并攏,手掌攤開,緊貼面部,以雙手中指的指腹部為先導,分別從鼻翼兩旁的迎香穴開始,沿鼻柱兩側緣向上推擦,經目內眥、眉頭等處到達前額部。

然后兩手左右分開,橫推至兩鬢,兩掌心也隨之掩眼而過,由兩鬢再向下,經過顳部的太陽穴及耳前、面頰等部,返回到鼻翼兩旁之起點。

·隱匿性腎炎·

1.【食療偏方:玉米須燉龜】

原料:玉米須100克(干品50克),烏龜1只,蔥段、姜片、黃酒、食鹽各適量。

制法:將烏龜放入沸水中,排出尿水,再放入開水中燙死,去頭、內臟;玉米須洗凈,裝入紗布中,扎緊品。將烏龜(連甲)、紗面藥袋一并放入沙鍋中,加蔥段、姜片、食鹽、料酒及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燉至熟即成。

用法:食肉喝湯。

功效:滋陰清熱,益腎健骨。適用于腎陰虛型隱匿性腎炎。

2.【中藥偏方:益腎塞流湯】

原料:生黃芪、桑葚子、旱蓮草、積雪草各30克,菟絲子、金櫻子、女貞子、杜仲、丹參各10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用。

功效:補益脾腎,培補元氣。適用于隱匿性腎炎。

3.【生活偏方:糖漿方】

將丹參30克,雷公藤20克,生甘草10克煎煮成汁濃縮成糖漿。每次服用10毫升,每日3~4次。

·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炎·

1.【食療偏方:土茯苓豬脊骨湯】

原料:土茯苓30~50克,豬脊骨500克。

制法:將豬脊骨加入4碗水煮成3碗,去豬骨及上層浮油,加入土茯苓煮至2碗。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用。

功效:健脾解毒利濕,補骨髓益虛勞。適用于濕熱內擾,胸悶納呆型狼瘡性腎炎。

2.【中藥偏方:清熱解毒方】

原料:野菊花、紫花地丁、白銀花、丹參、益母草、土茯苓各15克,小春花6克,白茅根、金蕎麥各30克,赤芍、茜草各10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30日為一療程,共用3個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適用于熱毒熾盛型狼瘡性腎炎。

3.【外用偏方:灌腸法】

生大黃12克,熟附片10克(先煎),牡蠣30克(先煎),加入適量的水,煎取汁200毫升,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保留灌腸30~60分鐘后排除。

4.【生活偏方:熏洗法】

取麻黃、桂枝、細辛、制附片各20克,羌活、防風、當歸各45克,益母草60克,用水煎服成20升,28℃溫水浸泡搓洗,每日1次,每次30分鐘,高血壓者慎用。

·急性腎功能衰竭·

1.【食療偏方:黑魚粥】

原料:黑魚1條,粳米、小米、苡仁各30克,陳皮6克,冬瓜皮、西瓜皮、蘿卜各50克。

制法:先將黑魚焙干研末,然后將陳皮、冬瓜皮、西瓜皮、蘿卜煎煮取汁,隨后放入黑魚末、粳米、小米、苡仁共熬成粥。

用法:每日1劑。

功效:通淋利尿。適用于尿閉型急性腎功能衰竭。

2.【中藥偏方:腎衰解毒湯】

原料:白銀花、連翹、石韋、丹參、白茅根各30克,紫蘇葉10克,車前子、坤草各15克,白術12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化氣利尿。適用于急性腎功能衰竭。

3.【外用偏方:熱敷法】

連根蔥1莖,生姜1塊,淡豆豉21粒,食鹽1匙,共研爛,捏成餅狀,烘熱后敷于臍部,以布扎定,氣透穴內。

4.【生活偏方:浴足法】

用川椒、紅花、蒼術、細辛、防風、姜活、獨活、麻黃、桂枝、艾葉各25克,加水煮沸后15分鐘倒入水桶中,待溫時將雙足浸入其中,然后逐漸加熱水(溫度以雙足能忍受為準),共浸泡30~40分鐘,使周身出汗,每日一次,30次為一療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沐川县| 凤庆县| 鹤岗市| 仲巴县| 肃宁县| 文水县| 平舆县| 普格县| 舒兰市| 炎陵县| 丰县| 霍城县| 色达县| 柳州市| 安国市| 荆门市| 白水县| 双流县| 平果县| 搜索| 新泰市| 青州市| 淮安市| 田林县| 舟山市| 鹤庆县| 繁昌县| 湖州市| 永平县| 多伦县| 江城| 玉山县| 青海省| 大关县| 浦江县| 遂宁市| 吐鲁番市| 阳信县| 太原市| 安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