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花園、草叢里的昆蟲
衣著亮麗的瓢蟲
~瓢蟲~對植物的作用
19世紀的中后期,美國大片大片的柑橘樹遭到吹棉蚧的侵害,給果農(nóng)們帶來了不小的經(jīng)濟損失。于是,1888-1889年,人們從大洋洲引進了一批澳洲瓢蟲,不久就完全有效地控制了吹棉蚧的數(shù)量。澳洲瓢蟲形成了穩(wěn)定的群落,直至現(xiàn)在,它們對吹棉蚧仍然起著有效的抑制作用。
瓢蟲中的益蟲,無論是成蟲還是幼蟲,都能捕食害蟲,而且幼蟲捕食害蟲的能力更厲害。瓢蟲成蟲把卵產(chǎn)于植物葉的背面,一個挨著一個,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呈塊狀。每塊卵一般有20~40粒,最多達80粒。每粒卵只有約1.26毫米那么長,表面晶瑩光潔,兩端尖尖的。一周后,幼蟲就孵化出來了,長長的須不停地舞動著。它們長有一對尖利的大牙,每天都在花草之間瘋狂地捕食蚜蟲。隨著時間的推移,瓢蟲的幼蟲胃口越來越大,身體也在不斷地增長。等到變?yōu)橐恢徽嬲某上x時,瓢蟲的移動范圍變大。


當一個地方的害蟲全部吃光后,瓢蟲首先會在周圍爬動搜尋食物,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可以吃的東西,它們就會飛離原來的地方尋找新的食物。
知識擴展:
七星瓢蟲是蚜蟲等害蟲的重要天敵,被人們稱為“活農(nóng)藥”。瓢蟲的食量因蟲齡不同而不同。據(jù)觀察,七星瓢蟲的1齡幼蟲每天能消滅蚜蟲11頭;2齡幼蟲每天能消滅蚜蟲38頭;3齡幼蟲每天能消滅蚜蟲61頭、4齡幼蟲每天能消滅蚜蟲124頭;成蟲平均每天能吃100頭左右的棉蚜。

~瓢蟲有~好壞之分
瓢蟲的種類非常繁多,任何時候我們都能在花園里發(fā)現(xiàn)不同種類的瓢蟲,你可以從它們的顏色上加以區(qū)別—有些是黃色,有些是橘色或紅色;你也可以根據(jù)它們的體型來區(qū)別,有些體型瘦小,有些則較為粗壯。但識別瓢蟲的最好途徑是通過它們身上的斑點,有些瓢蟲有2個斑點,有些有9個,有些有12個,有些則一個也沒有。并不是每種瓢蟲都能消滅害蟲。

瓢蟲有好壞之分。好的瓢蟲,成蟲的背部無毛而且有光澤,其觸角著生于兩個復眼之前,上顎有基齒;而幼蟲的身上毛多且柔軟。二星瓢蟲、六星瓢蟲、七星瓢蟲、十二星瓢蟲、十三星瓢蟲和赤星瓢蟲等都屬于瓢蟲中的益蟲。
壞瓢蟲卻是另一副模樣—成蟲的背部毛很多,密密麻麻的,看起來少光澤,其觸角著生于兩個復眼之間,上顎無基齒;而幼蟲身上長有堅硬的刺凸。瓢蟲中的害蟲有十一星瓢蟲和二十八星瓢蟲。它們喜歡成群結伙地爬在茄子、馬鈴薯、柑橘、梨樹或桑樹上,大肆啃咬,把葉子表面咬出一條又一條的傷痕,使農(nóng)作物和果樹大大減產(chǎn)。
知識擴展:
瓢蟲的益蟲群體和害蟲群體之間的界限十分明確,它們各有各的地盤,互不干擾,各自保持著自己的傳統(tǒng)習慣,更不會相互交配。在各自地盤的交界線上,它們可能會混雜“居住”,但絕不會產(chǎn)生“混血兒”。即使強迫它們交配,也僅僅能生出第一代“雜種”,第二代就沒有生育能力了。

~探討瓢蟲的~自我保護

瓢蟲有很多自我保護的方法。讓我們一一探討一下。
捉一只瓢蟲,用手指輕輕捏一下,瓢蟲身上馬上就會出現(xiàn)一滴黃水。原來,在瓢蟲的三對細腳的關節(jié)上有一種神秘的“化學武器”。當它遇到敵害侵襲時,就會分泌出一種黃黃的、臭臭的液體,使敵害望而卻步。


除了“化學武器”,瓢蟲還會偽裝起來。看它們一只只身穿色彩鮮艷的外衣,不僅為了裝點大自然,更是為了對天敵起到一種警示作用。

第三,瓢蟲還會玩裝死的小把戲呢!如果你突然搖動樹枝,地面往往會有裝死的瓢蟲。原來,當它感到有危險的時候,立即會從樹上掉落到地面,把自己那三對細足收縮在肚子下面,像失去知覺似的一動不動,借此躲避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