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教育男孩,媽媽是第一責任人
他為什么總是羞答答的?——直面男孩成長的危機
如果說應試教育是男孩危機中最兇猛的環境殺手,媽媽的溺愛則是男孩危機中的愛心殺手,它無形地扼殺了男孩該有的責任感、膽量和氣魄,使他們變得羞怯、懦弱。
“蒙謹,曉亮這孩子簡直把我給愁死了。”
表嫂焦慮地說:“他一個半大小子,除了上學,就是上網,哪里都不肯去。那天我加班,讓他去樓下買一包泡面當晚飯。他寧愿餓著,也不出門。這哪里像個男孩子嘛!”
曉亮今年讀初中,身體發育很正常,做派卻很女孩氣。平常,媽媽帶他去同事家做客,讓他喊“叔叔、阿姨”,他會臉紅到耳朵根,扭捏半天才蚊子似的哼唧一聲。之后,不論別人再跟他說什么,他始終低頭玩他的掌上游戲機,再不搭理一句,搞得媽媽很尷尬。
“曉亮濃眉大眼,皮膚白凈,很多女孩子都樂意跟他說話,可他每每羞羞答答,張不開嘴巴。我原以為,這是發育期男孩對異性的正常表現,可他也不跟男同學交往啊!這副模樣,將來怎么跟人相處,怎么立足社會呢?”
曉亮媽媽的擔憂,正是眼下教育專家們所關注、研討的“男孩危機”現象。
如今的幼兒園、小學、中學直到大學,各年齡段的男孩,在心理、學業、體質和社會環境中都面臨這樣的危機。
據調查顯示,2006年和2007年連續兩年間,青少年中男孩的上網成癮比例是68.64%,女孩的比例是31.36%。而學業上,不論是國家獎學金,還是校內獎學金獲得者,女孩的比例卻高出男孩兩倍左右。
男孩危機,并非中國特色,它已成為一種國際現象。英國近些年的考試成績表明,女孩幾乎在所有的科目上都比男孩表現優異。而美國《商業周刊》這樣感嘆:“在美國各州,女生在學習方面正建立著一個羅馬帝國,而男生則像古希臘一樣日趨衰敗。”
目前,世界教育學家聯手對男孩危機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家庭、學校的教育方式及流行文化,正在蠶食著男孩的雄性激素。
◇◇◆◇◇◆◇◇◆◇◇
田壯的媽媽最近很心煩,覺得上幼兒園的兒子有了“怪癖”。每次遇見“伯伯、叔叔”,總是羞羞答答地躲到媽媽身后,而碰到“阿姨、姐姐”,卻像賈寶玉似的主動靠近。
其實,這不是孩子怪異。在他的記憶里,幼兒園滿眼都是阿姨,而放學后陪伴他的,大多又是奶奶、媽媽或者保姆。一個男孩長期置身于女性“陰柔”環境的包圍、熏陶下,能不變成賈寶玉嗎?
記得我在高中任教時,班干部和校干部大多都由女生掛帥,有些班級的學生干部甚至全是女生。
男孩家長以及老師都很奇怪:自古以來多是男子掌管天下、指揮江山,怎么現在變得如此“陰盛陽衰”呢?
這是因為女孩乖巧聽話、文靜懂事,愛幫老師干活,深得老師的贊賞與重視;而男孩喜歡運動、愛冒險、愛創新的個性特征,卻往往被視為不聽話、不守規矩的表現,而遭遇批評和排斥。
孩子都愿意得到表揚、重視。可男孩由于長期被輕視、被壓抑,特長得不到發揮,性格發展得不到引導,逐漸變成性格內向、畏首畏尾、學習馬虎的“小綿羊”。
教育專家李文道為此做過調查:近十年間,高考狀元中,男孩比例從原來的66.2%下降到39.7%,“狀元郎”的地位逐漸被“狀元花”替代。幾年后,“狀元花”占據各個領域和崗位,再次造成“女多男少”的循環局面。
這些數據和后果表明,應試教育的環境損害、限制著男孩的心理健康和成長,成為男孩危機中的罪魁禍首。
另外,家庭中父愛的缺位,也會造成男孩身心“缺鈣”。可客觀上,父親因為肩負社會、家庭的重要責任,可能根本無暇顧及男孩的教育。
因此,媽媽作為男孩家庭教育的主要人選,一定要跳出自己的女性意向,掌握教育男孩的科學理念和方法。
◇◇◆◇◇◆◇◇◆◇◇
現在的男孩,多是家里的獨生子,有的甚至還是幾房僅有的“獨苗”。
于是,媽媽們視其為心肝寶貝,給予男孩極端的寵愛和呵護。寧可把男孩變成膽小鬼,也不愿讓他自由活動,磕破手腳。
長此以往,導致男孩失去了挑戰困難的勇氣、失去了競爭能力和冒險精神,變成了羞答答的嬌女孩模樣。
我們小區里有一位媽媽,兒子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但吃飯依舊要媽媽親歷親“喂”。
那天,在小區操場上,我兒子小松和一群小朋友玩堆沙子游戲、捉蟲子比賽。這個男孩躍躍欲試,很想參與。
可他的媽媽卻阻止說:“寶貝乖,咱不去。沙子粘在身上多癢、多疼啊!草里的那些小蟲子會咬人的。”
男孩聽了媽媽的話,立刻嚇得停下腳步,遠遠地站在一旁觀看。看到小松和一群孩子在草地上開心地瘋跑歡笑,他的小臉上寫滿了欽羨和落寞。
其實,不光是這個男孩,我還見過很多家庭在“四二一”的保護模式下,把男孩嬌慣得比女孩還嬌氣、文弱,成了這個也不敢做、那個也不能碰的“玻璃人”,不能對自己的行為意識有判別和決定能力,媽媽準許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媽媽說不能做的,他就不敢去做。
這就要求媽媽像《小馬過河》里的老馬一樣,放手讓孩子去試、去闖。尤其是男孩,更應該培養他的冒險精神,一點痛、一點傷,算什么呀!
這個社會不管如何發展,不管女權主義者如何呼吁男女平等,男孩都必須具備陽剛的氣魄和膽量。因為,他最終要成為社會的脊梁、父母的靠山、女人的港灣啊!
父親因為社會、家庭的重要責任,可能根本無暇顧及男孩的教育。所以,媽媽必須跳出自身的性別意向,掌握科學、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放手讓你的男孩去冒險,練就他的氣魄和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