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單親家庭的陰影
離婚既可能是痛苦的開始,也可能是幸福的起點,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同樣如此。單親家庭未必教育不好孩子,但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尤其是焦慮和退縮。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夫妻離異有可能影響孩子在智力、性格、情緒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甚至可能造成精神異常和心理變態。因此,了解父母離異孩子的心理狀態,盡量減少對他們的傷害,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
☆行為示例 小文的爸爸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了婚,看著其他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而自己卻很少有機會見到爸爸,小文的心里很難過。特別是上了幼兒園之后,老師和小伙伴總是問他為什么從來沒見過爸爸來接他,小文都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小文很少主動去交朋友,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也不積極參加,他還經常借故不去上課。媽媽想問原因卻又不敢,從老師那里了解到也沒什么小朋友欺負他,媽媽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寶寶的想法 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好,爸爸才不要我了?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有爸爸,我卻沒有。我也想爸爸來幼兒園接我……
☆你的誤區:離婚既然已成事實,母親回避離婚現實的做法往往會加重孩子的焦慮感覺,因為逃避就代表母親本身也無法承受離婚帶來的改變,這樣的情緒感染到孩子,怎能不制造消極的回應呢?如果母親還一味將離婚的責任推給父親,讓寶寶以為爸爸媽媽分開都是對方的錯,那就更不利于孩子身心的發展了。
☆解決辦法 離婚之后的生活應該照舊,甚至應該更快樂,帶孩子的一方不要讓孩子覺得離異后的生活很艱辛很痛苦,而是一如既往的幸福。家長可以適當讓孩子承擔家庭的責任,比如幫助做家務,在作一些家庭決策時讓孩子發表意見等等,責任的承擔會讓寶寶勇敢堅強起來,親身的參與和體驗對克服焦慮情緒也是很有好處的。
離異并非一定有害
父母離異的家庭就是婚姻失敗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會給孩子的教育造成很大困難,這是事實。甚至在很多的兒童研究中也發現,父母離異的孩子難教育,孩子成長中的問題特別多。現代社會單親家庭中的孩子普遍承受著兩大壓力,一是學習壓力,二是父母離異帶來的壓力。由此可看出,父母離異的家庭,教育孩子是困難的。但也不能就此得出結論,離異家庭就是問題家庭,就一定教育不好孩子。父母的離婚時說明了婚姻的失敗,但離婚也是解決問題家庭的方法。它既有消極的因素,也有積極的因素,沒有愛情的婚姻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一種頗為流行的觀點認為,父母離婚對孩子有害。因此,應千方百計地避免離婚成為事實。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許多人包括孩子在內,都成為離婚的反對者。的確有些父母在離婚問題上,是輕率的不負責任的。然而,就整體而言,“父母離婚對孩子有害”的觀點,是含糊不清的,有極大片面性的。無數痛苦的事實表明,有些父母勉強維持的婚姻比離異更加有害于孩子!
有些夫妻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愛情,相互折磨。這樣的婚姻名存實亡,在這樣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性格更容易被扭曲,因為他生活在無奈和折磨中。所以家里出現問題要積極解決,通過各種方式消除和化解矛盾,建立信任。當一切都無法挽回時,離婚也是一個積極的方法。
讓離異家庭同樣溫暖
婚姻對人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婚姻幸福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內容,它離不開婚姻自由這個前提。而只有結婚自由而無離婚自由,就不可能真正實現婚姻自由。所以,父母自然要履行關心和愛護子女的責任,子女也應理解和尊重父母的選擇。由于某些復雜的原因,父母感情破裂,已經失去了互相愛慕、共同生活的婚姻基礎,只有通過離婚才能解除雙方的痛苦。在這種情況下,離婚非但不是不道德的行為,而且是重新尋求幸福的必要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說,離婚是幸福的起點,甚至應當給孩子這樣一種觀念:父母離婚不是丟人的事,而是拋棄痛苦追求幸福的勇敢行為!
離異家庭和單親家庭并不一定就是問題家庭,那么什么樣的單親家庭容易對孩子構成傷害呢?
第一,父母間的戰爭成為孩子的災難。若父母人性惡的一方面爆發出來,就會形成對孩子的傷害,讓孩子認為愛情是丑陋的。父母之間的溫存理解不見了,總是互相揭對方的短,用惡毒的語言攻擊對方,這對孩子的人格是一種摧殘。
第二,離婚后帶孩子的一方經常在孩子面前譴責對方是對孩子的再次傷害。比如媽媽會說:天下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爸爸則可能會說:天下的女人都是狐貍精。其實這些話都容易使孩子對愛情和婚姻產生懷疑,甚至對親情都不再信任了。所以可能會出現這種狀況,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將來離婚的幾率也比較高。
第三,父母一旦都向孩子爭寵,表示自己是愛孩子的,就容易對孩子無節制地提供物質上的東西。有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大手大腳,享受名牌;有的父母離婚后過度地怕孩子受委屈,總是千方百計保護孩子,包辦代替一切。還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情感依賴過重,比如有的媽媽要求孩子放學就得回家,媽媽就坐在孩子的身邊,每時每刻要和孩子在一起。特別是孩子上中學以后,進入青春期,孩子想獨立,而父母往往受不了,依然過度依賴孩子,造成孩子反感,甚至造成無語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