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也許并不公平
生活不公平是一種社會現實。我們應該正視不公平的存在,正視它是為了改變不公平的生活。我們把一件件事做公平了,就像點燃了一根根蠟燭。
☆行為示例 阿倫生活在大城市,他的周圍都是家庭環境很優越的同伴。為此,阿倫或多或少總有些自卑。他的小伙伴們總是身著名牌、出入好車,可是他卻由爸爸用自行車送去幼兒園。阿倫覺得面子上下不來,他越來越不愛去幼兒園了,每天早上都賴床、磨蹭,找各種借口就是不想出門。爸爸媽媽很生氣,總是質問阿倫為什么這么任性。但這樣的質問好像并沒有什么效果,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怎么會變成這樣。
☆寶寶的想法 別的小朋友都有好車接送,看見那些高檔的車,老師也對他們另眼相看。可是我卻這么寒酸,真的很沒面子啊!我在幼兒園也總是被人欺負,我真的不想去……
☆你的誤區 一味強調孩子不要愛慕虛榮顯然不可行,當今社會的風氣還是崇尚高社會地位和高收入的,可能在父母平時的談論里也是如此。家庭條件的局限,對于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解決辦法 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貧窮便是一些人要遇到的生活困難。既然知道了這一點,就應該使孩子有所準備,訓練寶寶掌握一定的本領用來戰勝困境。要讓寶寶明白只要自己能力強,就不怕暫時的貧窮困頓。如果只是抱怨而沒有行動,一旦遇到困難就不知如何去克服,那才真是沒有希望了。

貧窮并不可怕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生活并不公平。雖然這樣,但是如果我們自己做事也不公平的話,就不能改變生活了。我們做事公平不會改變生活本身,但是可以影響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人。逆境能使一個人變得更加偉大,也能使一個人變得非常渺小。逆境從來不會使人保持原樣。
有一位外國的歷史學家曾說:只有面對某種絕望的挑戰,或者他們的生存受到可怕的威脅的時候,文明才會得到升華。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于個人。逆境可以砥礪人們的勇氣,也能成為喚醒人潛在高尚品質的號角。在面對貧困等逆境時,對苦難中的父母的建議是:
1 不回避問題
那種把被子拉起來蒙住自己的頭,希望困難自己溜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一旦你自己承認有什么問題迫在眉睫,你就能動員你內在的巨大的防御力量。所以,父母應該幫助孩子認真分析苦難的大小。其實,你可能會發現,很多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
2 正視自己
人們常常由于自身的問題而陷入困境。所以,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也要正視自己本身的問題,然后才能應付困難。
3 不要害怕尋求幫助
有人認為貧窮是丟人的事情,想千方百計地掩蓋。有的人則說:這是我個人的問題,應當由我自己去處理。這兩種態度都是錯誤的。事實上沒有任何人是完全靠自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都是需要外界的幫助。
4 不要讓苦難成為自我失敗的借口
有時,某些不利的處境會對懦弱的自我起一種撫慰的作用,成為失望和缺點的擋箭牌。
正確的金錢觀
每個人都會有物質上的要求,對于貧窮的家庭,要更加重視教育孩子對金錢有一個正確的看法。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貪財是最大的禍害之一。貪財的人絕對不可能是誠實的、有原則性的、勇敢的、忠于自己職責的。
有時我們會對貪財的害處估計不足,因為有的人雖然有貪財的行為,卻不是立刻就能看出貪財的動機的。從表面上看,貪財似乎是另外的動機,比如想逞能,想在同伴中獲得威信,顯示一下自己的不凡。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金錢教育。這里必須指出,孩子有正確的金錢觀,不在于家庭的物質條件如何,關鍵在于父母對待物質條件的態度,在于父母如何利用與改善物質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