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單一性別的成長環境
父母離婚以后,孩子往往生活在單一性別家庭中,這有可能會改變孩子的性格。離婚家庭的孩子會感到世界失去平衡,所以要盡量保持雙性教育的平衡。
☆行為示例 曉宏本來是個堅強、陽光的男孩,自從爸爸媽媽離婚后,這孩子就變得越來越內向了。媽媽怕曉宏的心理受到傷害,于是平時對他很寵愛,事事為他包辦,本來曉宏自己睡覺的習慣也被打亂了,他現在沒有媽媽就睡不著。媽媽變成了曉宏的保護傘,無論去哪里,曉宏都要拉著媽媽的手,緊緊地,一刻也不肯松開。
☆寶寶的想法 現在我只有媽媽了,我不能沒有她,不然我不知道要怎么辦!

☆你的誤區 單親家庭中,母親帶孩子比較多,因此男孩子比較容易缺少陽剛之氣,而女孩子則容易變得嬌慣任性。有的母親與孩子過度親密,本來孩子已經習慣了分床睡覺,離婚之后,又和媽媽睡在一起。這是一種情感依賴的表現,實際上對于性格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不合適的。
☆解決辦法 對于已經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孩子來說,父母應該對孩子講清楚離婚的緣由,讓孩子了解離婚后的安排,表明父母雙方是永遠愛他的。讓孩子過一種正常的生活,不要過度包辦代替,父母雙方也不要爭寵,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離婚后,生活沒有太多變化。同時多安排一些活動,以減輕孩子的憂郁情緒,比如旅行等。不帶孩子的一方要定期來看孩子,這既是法律責任,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的感情需要。
保持雙性教育的平衡
離婚以后,孩子往往生活在單一性別的家庭中,尤其是跟隨母親的多一些。由于母親天生的柔弱、細膩,有可能會改變孩子的性格。離婚家庭中的孩子會感到世界失去平衡,所以要盡量保持雙性教育的平衡。怎么做呢?找一些男性的親戚或者體育教練等,保持他們對孩子的影響。如果沒有,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男性比較多的活動,這是保證孩子健全人格發展的重要措施。
有的媽媽離婚后對婚姻失去信心,主觀上就想和孩子過一輩子,不再結婚了。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出息和孝順,自己的犧牲也就值得了。如果全部的生活就是為了子女,那么不難想象,孩子的身上會背負怎樣的壓力。那些因為父母期望過高,不堪重負離家出走、輕生的孩子,應該給世人一個慘痛的警醒。實際上,媽媽再次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才是對孩子更深的愛,否則給孩子的精神壓力太大了。
另一方面,父母的再婚問題在教育孩子上是個挑戰。父母要用心思考,考慮孩子是否能接受,要和新的配偶一起考慮有關孩子的問題,用適當的方式和孩子討論。實際上孩子本能上一般是不愿意接受繼父繼母的,很擔心這個人對自己不好。在這種情況下要和孩子溝通,不要太匆忙,讓孩子有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
最后,父母離婚后,孩子和父母都很容易突然減少社交活動,這對于孩子的發展也是十分不利的。現在,父母要有這種意識,孩子要在群體中生活,要在實踐中生活。比如旅行活動,找孩子的好朋友一起去旅行,或者幾個家庭結伴出游等都是好方法。應該為孩子創造交往的機會,保持孩子社交的正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