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觀人之微:找到最有效的人脈(1)

把別人變成感恩的人

為什么你的好總被遺忘

有讀者曾經問過我這樣的問題:他悉心經營與他人的關系,自己仗義疏財,也舍得為別人付出,可是,為什么他總是遇到一些不知道感恩的人,這些人沒有把他放在心上,也沒有時常聯系他?他發現,他幫助過的大部分人都默默遠去,消失在人海了……

我能懂得他的心情,這個問題不好回答,講一個我自己的經歷吧。

大學期間,我在物質上曾幫助過幾個生活條件艱苦的同學。大學畢業之后,大家忙于生活也慢慢失去了聯系。我能夠理解的是:一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新的生活課題,大家真的很忙;一方面,還有可能是這幾個同學如此辛苦,好不容易一步步成為白領,過上體面的生活,也許他們不想過多與我聯系,是因為有可能我的存在,提醒了他們曾經有過一段比較艱苦的大學時光。

無論怎樣,各奔前程而已。大家大概有四年的時間完全失去了聯系。

后來,我的事業有了起色。慢慢地,我在同學當中,因為做事靠譜、待人不錯,有了一定的口碑。

這幾個同學一起聯系了我。他們都很真誠,說什么都要一起吃飯。

見面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很感慨,但每一個同學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我大學時期對他們的幫助,提到了自己當時的窘迫,提到了同學之間那種純粹的幫助與交情。

感激也是一種結交的手段

經歷的事情越多,一個人對事情的態度可能就會變得越溫和,我不覺得老同學們對我說的話有什么不真誠的地方,我相信他們的感謝是內心里一直都有的。

當然,以前他們把這種感謝放在心里,現在是什么讓他們覺得有必要把這種感謝拿出來“晾曬”一下呢?

我心里越來越清楚的是,在這個世界上,當感激都可以成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種方法的時候,你總要靠一些什么來讓一些人想要接近你。

如果一個人夠強,哪怕他并不用付出什么實際的行動去幫助別人,都有可能經常收到一封感謝信,感謝他的精神。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榜樣的力量,這也是一種幫助。

所以說,當發現別人對你缺少感恩心的時候,你要看一下自己當下是否在走上坡路。只要你咬緊牙關,堅持往上走,走到某一個點的時候,總能夠重逢一些人。

反之,如果自己發展得不是特別好,那么,你就會發現自己曾經幫助過的人都慢慢地和自己走遠了。不是別人不知道感激,而是生活真的很現實,每個人都要在現實的社會中趨利避害,這并不庸俗,我們也不應該去強迫別人成為道德上的完人。

我們自身越努力,價值越大,別人就會越珍惜我們的付出,因為怪這個世界太冷漠是無濟于事的,不如讓我們更努力!

學會忘記,才能輕松上路

很多時候,我會提醒自己,請忘記自己對別人的幫助。

尤其是有時候我們感覺對別人的這個幫助很大,可在對方人生的長河中,它有可能很大,但也有可能很小。

有個不算太熟悉的小男孩來北京,他找到了我。雖然不太熟,但我還是盡可能地幫助他安排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例如幫他安排住處,讓他暫住在我一個朋友的房子里。

他找到工作之后,就順利地搬出來了。有一天,我到朋友家,聊起這個小男孩,我們倆都再也沒有收到過他的信息。他也許剛來北京,還不懂得能有人提供自己的房子給他借住,是幫了一個不小的忙。

于是,我們總結,還是自己的心態有問題,也許只是我們自己覺得,能夠給別人安排一個住處,是幫了他很大的忙,可對小男孩來說,并沒有那么重要。如果不能夠給他安排,他多花些錢住賓館,也不會無容身之處。他未必一定要對我們有多感激。

這也是正常的,有可能是我們把自己做的一些事放大了。這樣反而容易誤會別人。

無論怎么樣,我們對一個人的好,出于自己當時的意愿,自己愿意去幫助他,很自然地做出來之后,要學會忘記。

忘記不是為了利他,而是為了利己。

當我們對一個人有所期待時,情緒就被對方所綁架,而當對方沒有給出你所期待的回報的時候,內心就容易產生一些后悔的情緒。后悔自己當初為什么幫他,后悔自己當時不明白對方是個怎樣的人。

這些“后悔”的心情,對自己的傷害是最大的,它會消磨掉一個人的自信,和一個人作決定時的堅定。

一句話回味

不是這個社會人情冷漠,而是我們不夠努力!

認同決定價值

認同你的人會找認同他的人幫你

你的朋友要向你推薦一種市面上不常見、你從沒有聽說過的保健品。你本不想買,但是因為你對這個朋友很熟悉,他的人品很不錯,于是,你考慮了一下價格的承受力就購買了。

如果他再讓你推薦給你其他的朋友,你如果愿意做這個中間人,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朋友因為認同你而購買這個產品。

由認同到認同能夠產生巨大的價值,道理就是如此簡單。但是生活中我們卻常常忽視這個簡單的道理,我們常常在為那些不認同我們的人頭疼。試問,那些認同你的人,你維護好了嗎?

你是心懷感激地回應別人對你的真誠,還是當別人表揚你的時候,你無動于衷,但是有人表現出對你并不重視的時候,你卻急于表現自己?

平時多花一點時間關注那些認同你,并對你懷有善意的人吧,人脈的作用要靠平時的維護。有一個常見的現象是,有的人很久不聯系你了,突然找到你,讓你幫個小忙。當然,他可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就用這樣的開場白,來解釋他長期沒有聯系你的原因:“不好意思哈,今天來找你,我這個人吧,平時就是不會搞關系,所以……”

我們只要認真想一想,就會發現這個借口一點都不會讓幫忙的人感到高興,難道平常發個短信問候一聲,還需要多會“搞關系”嗎?難道平時打個電話,還需要具備多大的能力嗎?

多個技能,多個朋友,多條路

平常,你有哪些愛好?

你是否可以嘗試把愛好變成一種技能呢?

例如,你愛車,如果能了解更多的關于車的專業知識,這種愛好就能變成一種技能。

你喜歡下棋,如果能夠棋藝精湛,再通曉人情世故,該贏的時候贏,該讓別人的時候不妨讓一讓,這也會成為一種技能。

愛好是逐步培養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如果你總是“宅”在家中,就很難培養更多的有互動性的愛好。

現在是一個網絡的時代,想培養一個愛好和學習一個技能不是什么難事。你可以先通過網絡了解一些基本知識,然后尋找一些團體進行系統地學習,一定有很多的團體等待你的加入。

不要小看這些活動的團體,在不同的環境下認識一個人,對方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寬松的社交環境里,人們放松下來,沒有戒備心,通常更愿意交談,這就創造了絕佳的機會,你可以從這里開始,建立新的社交關系。

現在需要你做的只是一個小小的嘗試,可不可以這個周末去一個自己以前不會去的地方,看一看其他人的生活,而不是宅在家中;可不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東西的范圍內,增加一種類似專業知識的了解和學習。

可能會有讀者在這里有個疑問,那就是:究竟是做自己愛做的事情更容易培訓技能,還是挑戰自己不愛做的事情才能讓自己有更多技能?其實,不妨在你愛做的事情里,去選一個不愛做的事情,這樣就會事半功倍。

例如,你不喜歡吵鬧,喜歡安靜的地方,你總是選擇在一些咖啡館待著,從不去茶樓。那不妨本周末就去茶樓坐坐,說不準你認識的下一個朋友正好是喜歡喝茶的呢?

再如,你愛看書,通常喜歡看小說,那這一次不妨選一個軍事類的通俗作品讀一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

你愛運動,嘗試一下自己不擅長的運動,不經意間就會多收獲一門技能。

就這樣,簡簡單單,在“不擰巴”的狀態中突破一下自己。

自來熟,熟在相似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當我們去某一家餐廳的時候,如果偶然發現這家餐廳里會出現幾張明星臉。你總去,就總能發現偶爾有明星來。如果一家餐廳的人說話都很低聲,那么,來這里的人,說話都會把聲音壓低。

人們喜歡和自己氣質相似的地方,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就能夠把這個地方的空氣吸進自己的靈魂中。

人們也喜歡和自己氣質相似的人,和什么樣的人處久了,就對這樣的人天然失去抵抗力,感覺親切自然。

有的人讓你感覺似曾相識,一見如故,是因為他和你有著相似度,這也難怪曾經有樓盤在銷售的時候,寫了這樣的廣告語期待打動人心:“只與自己品位、愛好相同的成功人士為鄰,您的孩子的起步就與優越同步。”

所以,想與成功的人對談,先從準備一套干練的服裝開始!

一句話回味

無論你多想與對方合作,只有對方認同你,你才是1,否則一切都是0。

止損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一課

不認輸,源于懼怕否定自己

在你的人際交往中,有沒有“雞肋”型的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指的是,他本身有一定的能力,但你與他的交往卻總是無法順利地開展,尤其是對于一些商業上的合作來說尤其如此。

與類似這樣的人合作對于一個人來說是一大挑戰,這種挑戰不是指一個生意的得失,它挑戰的是一個人對自我的認識。

我一個朋友有過這樣一段經歷:很多年前,他剛進入廣告圈,與一個小有名氣的人談了一個合作,并按照對方的要求預付了一筆錢。

后來的合作非常不順暢,對方雖然時不時地與我這個朋友聯系、吃飯,合作的項目卻久久沒有推進,一直拖了將近一年。朋友額外又貼補進去了好多錢,但這個項目卻依然沒有進展。對方總是有很多借口,有時候說因為太忙,有時候因為個人原因,就是沒有辦法配合這個項目。

這期間,我們很多人勸他放棄,他也曾面臨著自己公司的巨大壓力,但是他當時就是迷信對方能夠把這件事情順利地辦好。

他如此相信對方,可是最后的結果還是令他失望了,最后的合作不了了之。

這曾是他剛入行時候的心結。我們曾聊起這件事情,他如此理性的人,為什么在當年會如此不理性、不職業化地做事情呢?

開始的時候,他還把責任推給對方,認為對方不靠譜。后來有一次我倆聊天,他不經意地說到,這個名人也和另外的一個熟人有過類似的合作,簡單麻利,三個月就搞定所有的事情。

我們都陷入了沉默,沒有說話。過了許久,他才慢慢地說:“也許在我自己身上,也有問題。”

憑朋友的智慧,不需要我去點破他的問題。

但是為什么這樣睿智的一個人,一件簡單的事情卻讓他糾結了這么久?

這是因為除了理性之外,我們還有很多的情緒,對自我的情緒,對自我的認識。本質上,人的“七情六欲”會蒙蔽我們的理性。

他也許早就感覺到自己遇到了一個不靠譜的合作者,但如果他向公司和其他人承認自己的失誤,承認自己看錯人,這不僅是對合作者的否定,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否定。

任何人做“否定自己”這件事情都是需要勇氣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常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是自己的面子。

尤其是職位不高的人,更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更在乎面子和所謂的“自尊”。

所以,一個人要有“止損”的行動是不容易的,終止一些沒有必要的關系,需要放下自己的面子,放下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不怕承認自己的失誤,才能理性透徹地看到一些事情。

不把你放心上的人,敢于“開除”

我們再來回味上文的案例,朋友當年殷勤辛苦地與一位小有名氣的人打交道,對方長達一年都沒有配合他的項目。

但是,為什么當這位名人與其他人合作,就能夠在三個月內高效地完成合作呢?

答案也許殘忍,但有時事實就是這么赤裸裸:對方沒有把當時沒有資歷和背景的朋友放在心上。

社會如此現實,有時候談一個合作,我們都希望能夠以小博大,但大部分情況是:合作的資源是需要匹配的。

當一個人感覺與你的資格不夠匹配的時候,即使表面表現得再謙謙有禮,他的內心對你也難免有所輕視。除非你利用自身的優勢扭轉這個局面,你懂他不懂的東西,否則他不會把你放在心上,你就會處處被動,還會影響合作效果。

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青澀的成長時期,每個人都會有一段沒有被人看重的日子。那么,如果當你知道自身不夠強大,卻想拼一次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呢?至少應該注意的是,把自己的時間搭上去會收獲一些經驗,但是盡量不要附加過多的硬性條件,陪自己去賭。

就像我的那位朋友,當年想要與這個有名氣的人合作來讓自己建立業績,對方其實會馬上捕捉到他的這個情緒,對方也會看出朋友的意圖,會衡量其中的利弊。

誰都不能保證這件事情里一定沒有機會,但他當年唯一不該讓步的是給對方預付款。姿態可以放低(因為資歷不夠,高姿態更是暴露出一種自卑),硬性條件卻不可以放低。如果實在沒有能力說服對方放棄預付款,就應該在預付款這個項目上加上一個條件。也就是說把合作往前再推動一步的時候,當對方有了一定實質性的行動之后,再給預付款,來減少自己的壓力。

突破一致性,別被自己牽著走

在日常的交往中,有沒有一類人,你開始的時候特別愿意與他相處,后來發現兩個人相差太遠,價值觀完全不同?價值觀不同的人也可以成為朋友,但如果他的價值觀太負面,就會讓你感覺很不舒服。

遇到這種人,你是繼續保持聯系,還是疏遠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稷山县| 巴南区| 辛集市| 长汀县| 临潭县| 姜堰市| 惠东县| 富源县| 敖汉旗| 黑河市| 资中县| 怀化市| 德庆县| 老河口市| 南宫市| 光泽县| 康平县| 津市市| 德钦县| 怀集县| 长岭县| 邢台市| 九寨沟县| 赤水市| 五指山市| 乌鲁木齐县| 龙井市| 沙河市| 九龙城区| 宣汉县| 安义县| 博乐市| 通海县| 综艺| 手游| 庆城县| 临夏县| 宁德市| 镶黄旗| 隆回县| 盱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