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說你行,你就行——操縱你的性格(1)
- 誰在操縱你
- 孫旭宏
- 4908字
- 2016-01-14 10:37:56
自信是一堂必修課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很多不自信的人,在每一天做著不自信的事情,可是他們并沒有意識到或者沒有能力去改變這樣的狀況。下面介紹幾種如何建立自信的小訣竅,如果你有勇氣去面對并且堅持自身的訓練,用不了多久,你肯定會成為一個對學習、對生活充滿自信的人。
1.積極自我暗示,相信自己能行
別人能行,相信自己也能行;別人能做到的事,相信自己也能做到。要善于在書桌上、床沿邊上放上激勵語:“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等,每天早晨起床后、臨睡前各默念幾次,每次做事前,與人交往前,特別是遇到困難時要果斷、反復地默念。這樣,就會通過自我積極的暗示機制,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加心理力量,使自己逐漸樹立起自信心。
2.挑前面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在各種聚會中,后面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滿的嗎?大部分占據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當做一個規則試試看,從現在開始,就盡量往前坐。當然,坐在前面會比較顯眼,但要記住,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
3.練習正視別人
一個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許多有關他的信息。當別人不正視你的時候,你會問自己:“他怎么了?他是怕我什么嗎?還是他心里有鬼?”不敢正視別人通常意味著:感到自卑、不如別人,或我做了或想到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觸你的眼神,你就會看穿我。正視會告訴對方:我很誠實、光明正大,我的話是真的,你完全可以信任我。你要讓你的眼睛為你工作,這不但使你增加自信,也能為你贏得信任。
4.練習當眾發言
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高的人,在參與討論時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并非他們不想,而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他們總是認為:我的話無足輕重,別人不會采納的,如果說出來,別人也會覺得太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說。而且其他人可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讓他們知道我是這么無知。還有的人,心里總是說:下一個就是我,我要發言。可是當前者發言完畢時,他又不敢馬上站出來,于是告訴自己“下一次吧”,白白地將機會讓給別人。積極發言需要你有自信,一旦你有了機會,就要不惜代價抓住它。該說就說,不用考慮你在說什么,只要你敢說,拿出你的自信來。如果能做到盡量發言,就會使你的自信心不斷增加,下次發言也會變得更容易。
5.注意儀表,保持精神風貌
一套筆挺的西裝會使得一個男子漢莊重起來,一襲長裙會使得一個姑娘的舉手投足顯得亮麗、迷人。因此,漂亮的儀表能夠得到別人的夸獎和好評,提高人的精神風貌和自信心。所以,自卑的人特別要注意學會從頭到腳扮靚自己。當你的儀表得到別人的夸贊時,你的自信心一定會油然而生。
6.咧嘴大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的推動力,它是醫治信心不足的良方。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真正的笑,不僅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緒,還能化解別人的敵視情緒。如果你對一個人會心地微笑,別人會對你生氣嗎?笑要大笑,甚至連牙都露出來,這樣才顯得你有多么坦誠。可是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尤其在遇到笑不出來的時候,你更應該試著笑一下。
7.把走路的速度加快25%
觀察人的走路是一種樂事,它比看電影要省錢得多,但卻有著比電影還大的啟發性。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都是跟不愉快的感受聯系在一起的。但是借助步速,可以改變這種心理狀態。仔細看你便會發現,那些受打擊的人走路拖拉、沒有自信。而胸有成竹的人,走在大街上也是昂首闊步,他告訴人們:“我是一個成功者。”抬頭挺胸走快一點,你就會感到自信心在增長。
8.切勿求全責備,學會變換視角
信心不足的人總是看到自己的缺點,而很少看到自己的優點。總喜歡用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長處相比較,常常導致情緒低落,自信心缺乏。其實,我們不需要為自己的不足而整天自責,而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即使自己因失敗而陷入自責時,請你提醒自己,不要做完美主義者,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把它變成表揚。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做自己的伯樂,善于發現自己的優點,及時激勵自己,你的自信心一定會大增。
9.學會贊揚自己
學會贊揚自己,悅納自己,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自信來自于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和評價,感覺到為別人所贊賞和具有責任感。適當地贊美自己也有助于增強自信,增添快樂。如國外流行的“PR法”(PRIDE的縮寫),就是每天用一分鐘大聲講述自己的優點,對著鏡子表揚自己,以增強自信。
10.學會善待他人,融洽人際關系
首先,要善于對他人微笑。微笑是友善的信號,會給別人帶來溫暖和歡樂,也會得到別人的喜歡,從而贏得別人與自己主動交往,使自己擺脫孤獨感和寂寞感,內心充實,心情舒暢,不斷產生信心和力量。其次,在與他人交談時,適當、真誠地贊美別人的優點,會使別人感到高興,別人也會投桃報李,夸贊你的閃光點,使你有如沐春風之感,信心大增。再次,在生活上、工作上主動幫助他人,這樣,不僅贏得了別人對自己的好感、贊揚和幫助,也使自己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同時,自信心不僅得到了調動,而且可以得到實質性的升華。
他們都是“木頭人”
不論你是剛剛畢業,還是準備跳槽,面試,成為一件不可逃脫的事情。十幾年的求學生涯,我們已經不把考試放在眼里,什么訓練、測驗、模擬、筆試、調查,早已成家常便飯。可后腳還在校園,還在憧憬著自己美好明天的時候,前腳卻已經邁入面試的大門。
面對這個競爭激烈、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給人產生許多緊張和壓力,面試中的怯場現象更是屢見不鮮。人們需要適度的精神緊張,因為這是人們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但是,過度的精神緊張,卻不利于問題的解決。消除緊張心理,從根本上來說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一個人如果十分爭強好勝,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爭先,自然就會經常感覺到時間緊迫,匆匆忙忙(心理學家稱之為“A型性格”)。而如果能夠認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放低對于自己的要求,凡事從長遠和整體考慮,不過分在乎一時一地的得失,不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自然就會使心境松弛一些。
當一個人已經出現了緊張的情緒反應時,該怎么調適呢?對于這種情況,人們習慣上常常會勸慰當事人:“別緊張!”“有什么大不了的!”而當事人自己也通常會這欄告誡自己:“別緊張!”“有什么了不起的!”然而,十分不幸的是,這種辦法幾乎是行不通的,實際上這會使人感到更加不安。因為這是在和自己過不去,在給你制造更大的緊張。正如有句話所說的“情緒如潮,越堵越高。”
1.面對面試,怯場是正常的
對于我們來說,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試官,而且結果又意義重大,淘汰率又這么高,不緊張、不怯場才是不正常的。或多或少的緊張表現,會讓面試官感到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你的心理結構。當然過于緊張,而讓整個面試陷入僵局,那結果就另說了。
同樣,刻意去要求自己不緊張,做到不怯場,往往會弄巧成拙,掩過飾非。因為你本來的心理是怯,而不是自然、自我的輕松。如果面試過程中一切順利,面試官也是按部就班,他念題,你回答,答完了事,那就祝賀你,估計你要成功了。但是,一旦面試官發現了什么,給你設下障礙,你原來的自然和輕松一旦陷入僵持,悲劇可能就要發生。
2.就是要讓自己明白,參加一次高規格的面試,是對自己一次極好的錘煉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面試的前后,從準備到面試,從面試到回顧,這個過程應當是整個備考過程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跨入社會最有評定性的一步。
當緊張的情緒反應已經出現時,有效的調適方法應該是:
①坦然面對和接受自己的緊張。你應該想到自己的緊張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種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緊張。不要與這種不安的情緒對抗,而是體驗它、接受它。要訓練自己象局外人一樣觀察你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到里邊去,不要讓這種情緒完全控制住你:“如果我感到緊張,那我確實就是緊張,但是我不能因為緊張而無所作為。”此刻你甚至可以選擇和你的緊張心理對話,問自己為什么這樣緊張,自己所擔心的可能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怎樣的,這樣你就做到了正視并接受這種緊張的情緒,坦然從容地應對,有條不紊地做自己的該做的事情。
②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動。具體做法是:選擇一個空氣清新,四周安靜,光線柔和,不受打擾,可活動自如的地方,取一個自我感覺比較舒適的姿勢,站或者坐下,活動一下身體的一些大關節和肌肉,做的時候速度要均勻緩慢,動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關節放開,肌肉松弛就行了;作深呼吸,慢慢吸氣然后慢慢呼出,每當呼出的時候在心中默念“放松”;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著一朵花、一點燭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東西,細心觀察它的細微之處。點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發的芳香;閉上眼睛,著意去想象一些恬靜美好的景物,如藍色的海水、金黃色的沙灘、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這些都屬于一種有效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操控能力。
心理暗示,是成功者的座右銘。心理暗示,也是在極短的時間里,整合個人資源和優勢的最好辦法。很多大家都很注重心理暗示的作用。用相反的思維去抵消怯場的心理,最終達到平衡。
演講怯場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初學者幾乎人皆如此,即使是世界第一流的演說家也在所難免。林肯、西塞羅、丘吉爾、馬克o吐溫等都體味過怯場的滋味,但是,怯場并未阻礙他們成功。相反,后來他們都成了著名的演講家。換言之,“怯場”并非不治之癥,演講者可以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調適,根據不同的怯場原因“對癥下藥”。
1.由于陌生的體驗而怯場時
許多人由于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講臺上面對聽眾發表過講話,一旦要求他們在這種場合、這樣的位置面對聽眾講話,就會怯場。針對這種情況下的怯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調適:
①演講者可以早到場熟悉環境。也就是說,在演講之前早些到達演講場地,不僅要觀察演講場地的空間布局,而且還要了解聽眾的年齡、性別、文化層次等,甚至還可以與一些聽眾進行隨意性的交談。這樣,等到演講開始時,演講者就會感到這時的演講只不過是一次擴大了的談話,聽眾也只不過是談話的對象而已。如果條件許可的話,還可以在演講之前,到講臺上親自體驗一下那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②使呼吸均勻。當演講者還未登臺就感覺呼吸急促、心驚肉跳時,演講者首先要等到主持人說完話,再不緊不慢、步伐適中地走上演講臺,以使緊張的氣息平靜下來。千萬不要跑步登上講臺,那樣會使緊張氣息“變本加厲”。其次是登臺后,不要匆忙開始演講。應該先環視演講場地,同時作一次深呼吸,而后行鞠躬禮。禮畢,再做一次深呼吸。經過這樣的呼吸調整之后,再開始演講,演講者的怯場情緒就會銳減,甚至完全消失。
2.面對陌生的面孔而怯場時
有的演講者因為聽眾陌生而產生一些怯場現象,此時,演講者可以這樣做:
①尋找支持者。聽眾席中如果有同事、朋友時,演講者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擺脫怯場。也就是說,演講者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朋友或同事身上,而躲避其他聽眾的視線。使用這種方法時應注意,不要讓視線長時間固定在某一方向或區域。否則,會使其他聽眾產生冷遇之感,從而不利于演講順利進行。
②盯住聽眾的鼻尖。當演講者面對的聽眾完全是陌生的面孔時,則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一般來講,人們都害怕正視陌生人的眼睛,而演講則要求演講者用眼睛不時地與聽眾進行交流。這樣,演講者如若不采取任何技巧而正視陌生人的眼睛,勢必會越講越緊張,越講越糟糕。如果演講者盯住聽眾的鼻尖,則會產生一箭雙雕的效果。不僅會減輕演講者由于面對陌生的眼睛而產生的緊張情緒,而且也會使聽眾感覺到演講者在注視著“我”“我”應該很好地聽下去。
3.由于前面的演講者取得成功而怯場時
有的演講者看到排在自己前面的演講者講得頭頭是道、從容自然、水平較高時,就會產生我不如人的自我評價,由此產生怯場。這樣的演講者,要想調適怯場心理,第一,要放下思想包袱,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尤其不要把演講的失敗看得過重,更不要過多考慮演講后別人會如何評價。請記住但丁的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第二,要堅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和勇氣。俗話說,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看到比自己強的演講者是很正常的,但最重要的是演講者應取其所長,補己所短,使聽眾聽了你的演講后產生一種“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