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用讀心識人術之前(2)
- 每天用一點讀心識人術
- 程慧
- 3363字
- 2015-10-21 16:04:21
“刺猬效應”來源于西方的一則寓言,說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兩只刺猬要相互依偎取暖。一開始由于距離太近,各自的刺將對方扎得鮮血淋漓。后來它們調整了姿勢,相互之間拉開了適當的距離,不但能夠取暖,而且很好地保護了對方。這也被稱為“豪豬效應”。雖然動物有所不同,但講的是一回事——同樣是身上有刺的動物,同樣擠在一起取暖,同樣會被彼此的刺扎傷。可以說這個“刺猬”又或是“豪豬效應”很好地體現了一件事:那就是人際關系中的分寸感。
同它們在冬天必須互相依偎取暖這種必然相聚不同的是,在現代社會的人際關系中,了解他本人性格的最佳方式就是進入他的個人空間。因此如何獲得允許進入別人的個人空間,這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我們要讀懂一個人,就必須收集他的所有信息進行解碼(如果能夠不與他發生聯系,那自然是最好),為求解碼的準確性,最好的方式還是深入了解他。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接受距離都是不同的,而所有人對接受對象的關系認定又會導致這種距離有所不同。記得在張藝謀的《英雄》中,刺客們為了離秦始皇更近一些而煞費苦心。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有些事情一定要是近距離才能做的。
有個心理學家曾針對此做了一個實驗,實驗場所選擇在一個大學的剛開門不久的教室里。內容是在這樣一個只有幾個人的大教室里,去坐在某一位同學的身邊,有時候是他的左邊,有時候是右邊,有時候是前邊或后邊。雖然每次選擇的人不同、坐的位置也不一樣,但是在實驗的80個人中竟然完全沒有人能夠忍受在這樣一個空曠的教室里,一個陌生人坐在自己的身邊。大家一般都是另找座位離開。甚至有人對著這個心理學家大吼,問他究竟想干什么。
由上可見,每個人都有一個對個人空間的預設,這個空間對應著心理的距離。當我們在心里認可大家的關系時,我們物理上的空間就以距離的遠近體現出來。
關于這一點,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通常來說人際交往有四種區域和距離,各種距離都與交往雙方的關系相吻合。
親密距離:15厘米之內,15~44厘米之間。
個人距離:46~76厘米之間,76~122厘米。
社交距離:1.2~2.1米,2.1~3.7米。
公眾距離:3.7~7.6米,10米之外。
所以衡量你與一個人的關系的一個比較客觀的方法,也許是看你和他的距離有多遠,還有你試圖改變這種距離時他的反應,你就可以得到一個你們現在關系的簡明印象了。以下我們就討論一下:在某種距離之下,我們為改變這種距離,使關系更進一步可以做的努力有哪些(這里需要的就是你的暴露了,不過你要確定對方有接受的意愿。通過這種自我暴露你可以尋找到雙方共同的興趣點,這樣你在對方心理的好感指數就會直線上升了)。如何使我們之間的距離縮小呢?
公眾距離—社交距離:當我們與一個人的距離是公眾距離的時候,這基本說明大家毫不相識,且一方是較難接近的名人。他們通常隔著講臺或是人群對不止一個對象講話。對于這種距離的縮進,我們需要的是審慎地前進。當有機會時,就把握機會與對方取得最起碼的眼神和言語交流。時間稍長,你們的關系也就可以自然而然進入社交距離的范疇了。
社交距離—個人距離:進入社交距離以后,再想進入個人距離這個就要看雙方的意愿了。通常來說,面試和公共場合人們的交往就維持在社交距離的范圍之內。這個距離通常反映了人與人從生疏到熟稔的過程。這個社交距離到個人距離的遠端,通常就是較為熟悉的同事之間的距離。
個人距離—親密距離:這是一個從泛泛而交到親密朋友的過程。通常如果你能實現這個跨越,對方真的已經接納你了。要實現這個跨越,就要求你們之間談論的不是與一般同事會談論的八卦、無關痛癢的家長里短,而是真的涉及你們個人的隱私,是希望彼此分擔的東西。這樣的關系改變,需要的是彼此的趣味相投以及必要的時間相伴。
(對無緣得見的社會名人,多數人也會產生或好或壞的第一印象,影響因素包括他們的外貌以及媒體對其公眾形象的評價。此外,女人比男人感性,所以更容易先入為主;男人相對更加理性,在長遠洞察力方面有優勢。)
那么,什么樣的舉止會給人留下糟糕的第一印象呢?專家指出,初次見面就講述私人生活或個人問題、搬弄是非或批評他人、只談論自己、過于活潑或好開玩笑、舉止莽撞冒失、自己高談闊論卻不給對方說話機會、認為自己永遠有理或目空一切,這些都會給人留下壞印象。
怎樣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這需要有清楚的自我認識,能自我反省并及時改正,比如注意自己的表情是否僵硬、笑容是否令人不快;注意自身形象和個人衛生;交談時適當保持沉默或改變說話語調;尋找自己與對方的共同話題等。此外,活躍談話氣氛的能力十分重要,因為很多人憑直覺來判斷談話對象是否值得結交。
這位專家最后強調,沒有人能夠給所有人都留下好印象,因此,最重要的是別浪費時間,要結識那些值得交往的人。
其實有時候我們不必過分拘泥于這個距離的設定,在感覺正確的時候連跳幾級也未嘗不可。不過還是那句話,在縮短距離的時候,請睜大你的眼,調動你的所有感官,感知你面前的這個人對你的努力的反應——他是不是愿意將你們的距離縮短、你們的關系更進一步?
好了,你已經知道了讓一個人乖乖地被你讀你該做些什么,接下來我們要講的就是為你以后讀懂他所做的準備工作了。
好的,他已經乖乖坐在那兒了,你們的關系也許已經是可以深入了解的關系了。這個時候還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那就是你的過錯了。你總不能指望對方乖乖告訴你他是怎樣一個人吧。即使他告訴你他是怎樣一個人,你也要仔細甄別:他真的是這樣嗎?他撒謊了沒有?他是主動撒謊還是無意識撒謊?他了解真正的他自己嗎?而要達到這樣的甄別,你還需要充滿好奇心地收集一切你能收集到的線索來做一個整合分析。
有一項來自西班牙專家的研究也許可以提供你有益的參考。他們認為人們在日常交際中對他人的第一印象主要來自動作、姿態、外表、目光和表情等非口頭語言。根據馬德里孔普盧棟大學心理學教授瑪麗亞?阿維亞的研究,與人初次交談時,非口頭語言可提供60%~70%的信息。
因此,明白你需要做些什么了嗎?
多方搜集信息
還不太擅長收集線索觀察別人的你,最好的練習對象就是你自己和你身邊的人。只要你注意收集線索,加以分析,不用多久,你就會發現你已經掌握了一份關于對方的內容詳盡的報告。有一個女生,她在一件小事上的敏感和分析足以給我們提供一些東西。
一天,這個女生和剛結識的男孩路過林蔭小道,突然一個侏儒乞丐一下子沖過來,抱住了女孩的腿。女孩尖叫一聲,那乞丐卻絕不放手,一邊嘴里喊著:“給錢就放開你。”男孩見狀,二話不說,抬起腿就向乞丐踹去,叫道:“給我滾!”乞丐被踢出幾步遠,在地上打滾。男孩唾了乞丐一口,轉過身看到女生,輕聲安慰她,要她別害怕。
這個男生的變臉叫這個女生心驚。因為這件事,她沒有和這個男生發展下去,她覺得這個男孩有種潛在的可怕,讓她極沒有安全感。后來聽說那個男生重新談了女友,兩人很快同居。但沒多久男孩暴躁的脾氣就暴露無遺,他經常暴打女友,虐待她,女友不堪忍受,嚴重時還驚動了“110”。
在以上這個事件中,女生之所以不與那個男生交往下去,可以說是情感上受到了沖擊。作為局外人,讓我們來看的話,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什么呢?可以說,從這個男生毫不猶豫地起腳踹那個乞丐,能看出這個男生有暴力的習慣,嚴謹地說是有嚴重暴力的傾向。而且從他處理這種事件的應變程度來看,這個男生有將事情簡單化、粗暴化處理的一貫思路。而從他已將人踹倒在地還要唾面相加的行為來看,這個人不夠善良和寬容,有對人落井下石的傾向。俗話說:窮寇莫追。這個男生的行為表現了他的極度不寬容和不易諒解人的行事風格。再由他轉眼就可以對女生和顏悅色,可見他對這種行為絲毫未感到不妥,也就知道他這種行為絕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長久的行為習慣,他已渾然不覺了。但是他的這種兩面和殘暴越是以這種輕描淡寫的形式爆發,越說明他的情緒十分激烈,各種情緒梯度轉換很快,是極會因為一言不合就情緒失控乃至行為失控的人。
這還僅僅只是在男女關系中,合理地運用你的好奇心,收集線索,作出分析。畢竟對于較為親近或接近的人,我們對于他們的行為模式較為熟悉,一旦他們有什么行為失常或異樣我們稍加留意就能發現。但對于我們所不熟悉的人,我們就要嚴格遵循讀人的法則,一點點觀察,收集資料,使我們的大腦習慣這樣的一套分析、思考模式。長此以往,你就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