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開始了一個大動蕩的時代。早期春秋,各諸候國振興霸業的混戰不斷,爭雄稱霸。戰國七雄逐鹿,變法運動此起彼伏。最后,改革最成功的秦國力量最為強大,終致掃六合歸一統,秦始皇實現了一統中國的夙愿。
§§§第一節 齊桓公九合諸侯
周平王遷都到洛邑以后,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的時候,周王室衰落,天子名義上是各國共同的君主,但實際上地位只相當于一個諸侯。強大的諸侯國通過戰爭兼并小國,大國之間也經常混戰。得勝的諸侯趁機稱霸,號令其他諸侯。其中最先稱霸的就是齊桓公。
春秋齊國殉馬坑齊國是周武王時姜太公的封地。這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齊襄公當政的時候,國家開始強盛起來。公元前686年,齊國發生內亂,齊襄公在內亂中被殺。他的兩個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知道后,都想回到齊國接替國君的位置。管仲是公子糾的師傅,他為了阻擋公子小白回國,就在通往齊國的路上守候。當他看見公子小白時,就向他射了一箭。小白假裝中箭,騙過了管仲。然后急忙趕回齊國,做了齊國國君。這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后,立即派人追殺公子糾。朝中大臣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說他是個難得的人才。齊桓公就不記前嫌,任命管仲為相國,讓他管理朝政。
管仲一上任,立即對齊國各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他開發資源,大開鐵礦,生產農業用具,提高耕作技術。他還鼓勵用海水煮鹽,使離海較遠的諸侯國都依靠齊國供應食鹽和海產。齊國的國力大大增強了。
有了國力做后盾,齊桓公就開始對外發展。但他幾次與臨近的魯國交戰,都沒有取得很大的勝利。齊桓公和管仲開始覺得,光是靠齊國自己的力量,并不能稱霸天下。于是,齊桓公就與周王室結親,娶了周王的女兒。隨后,他又打出了尊崇周天子的口號,取得了各諸侯國的支持。
這時,宋國正好發生內亂,新國君的位置很不穩定。齊桓公就借周天子的名義,召集諸侯在齊國會盟,說是要與諸侯共同幫助宋國平定內亂。但是,齊桓公的威望還并不高。通知發出后,一共只來了四個國家。還有幾個諸侯國根本不把齊國的號召當回事。齊桓公就先拿魯國為突破口,出兵攻打,將魯國制服。隨后,齊桓公又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幫助燕國打敗山戎,又幫助衛國打敗狄人。齊桓公的霸主地位終于得到了各諸侯國的認可,齊國開始稱霸中原。
§§§第二節 晉文公退避三舍
晉文公名叫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晉獻公因為寵愛驪姬,就把她立為皇后。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繼承國君的位置,害死了太子。晉獻公的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也不得不跑到別的國家去逃難。
不久,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國當上了國君,就是晉惠公。晉惠公怕重耳想爭奪國君的位置,仍然不許重耳回國,并派出刺客企圖刺殺重耳。于是,重耳就帶著一些有文武才能的人,開始了他的流亡生活。
《春秋》書影重耳在外流亡19年,輾轉了8個國家。在很多國家,重耳都受到了熱情的招待。在楚國,楚成王用招待國君的禮節招待重耳。重耳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就對楚成王說:“如果我能夠回到晉國,一定與楚國和睦相處。將來萬一打起仗來,我也會命令晉軍退避三舍,來報答您的恩情。”重耳和他手下的大臣們在長期的流亡生活中磨練了意志,增長了見識,增強了政治才干。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兵護送重耳回到晉國。重耳殺死了當時在位的晉懷公后,做了國君,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即位后,憑借他的機智、勇敢、寬厚,很快就贏得了民心,晉國的國力也強盛了起來。
晉文公把國內治理好了,就想向中原地區擴張。這時,南方的楚國也強大了起來,想要在中原稱霸。晉楚兩國發生了尖銳的矛盾。
公元前634年,楚國出兵攻打宋國,宋成公派人到晉國請求援救。晉文公就出兵討伐依附楚國的曹國和衛國,企圖孤立楚國。但是,楚國仍然圍住宋國不放,晉國又設離間計,把齊、秦兩國也拉到自己這一邊來,取得了戰略主動權。
公元前632年,晉楚兩國在城濮開戰。兩軍剛一交手,晉軍就假裝敗退。他們這樣一方面是表示遵守當年晉文公“退避三舍”的承諾,向楚王表示謝意;另一方面有意以退為進,疲憊敵軍,選擇有利時機和地勢同楚軍決戰。楚軍見晉軍退避,果然以為晉文公不敢和楚國打仗,十分輕敵,結果被晉軍打得大敗。
城濮之戰結束后,晉文公把作戰所獲戰俘和戰利品全都獻給了周天子,周天子就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首領),并賜給他侯伯才會享有的禮遇。晉文公趁機召集諸侯,舉行會盟,當上了霸主。
§§§第三節 秦穆公厲政稱霸
春秋時期,秦國在渭水流域興起。秦國的勢力不斷擴大,到了秦穆公的時候,秦國的疆土已經占據了大半個關中。但是,秦穆公并沒有就此滿足,他想進一步從狹窄的關中地區走出來稱霸中原。為此,秦穆公四處招攬人才。
有個叫百里奚的人非常有才能,他本來是虞國的大夫,后來虞國被晉國滅掉,他也就成了晉國的奴隸。晉獻公的女兒出嫁到秦國,百里奚作為陪嫁,一起來到了秦國。但是,百里奚不愿忍受奴隸的生活,半路逃了出來,被楚國人捉了去。秦穆公聽說了這件事后,就想以重金把百里奚贖回來,又怕楚國人不給,于是就派使者到楚國,說:“秦國的奴隸百里奚逃到了楚國,請允許我用五張公羊皮把他贖回去?!背艘豢窗倮镛蛇@么不值錢,就答應了秦國使者的請求。
這時,百里奚已經70多歲了。他來到秦國后,秦穆公與他談了很久,覺得他的確有治國之才,就把國家大事交給他管。后來,又有很多有才能的人紛紛來到秦國,秦穆公都很信任并重用他們,秦國很快就富強起來。
百里奚認為,秦國要想獲得發展,首先要打通晉國。于是,秦國就出兵滅了晉國的屬國滑國。剛剛即位的晉襄公知道后非常生氣,他親自率領大軍在崤山(今河南洛寧)設下埋伏,等著秦軍的到來。崤山非常險要,四周都被大山包圍,只有一條通道可以出入。秦軍一進到這春秋時期節符圖里就知道中了埋伏,晉軍立即將出口堵住,堆起木材,將火點著,秦軍頓時亂成一團,全軍覆沒。
經過這次較量,秦國向東發展的道路被晉國牢牢地扼住,只得謀求向西發展。秦國的西部生活著許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國,他們見秦國與晉國作戰失敗,就覺得秦國力量很弱,不把秦國放在眼里,紛紛自立了起來。秦穆公吸取攻晉失敗的教訓,采取了比較謹慎的策略,先強后弱,依次征服。公元前623年,秦穆公向西戎大舉進攻,很快就消滅了西戎建立的12個國家。秦國的疆域一下子向西擴展了1000多公里。諸侯國紛紛向秦國進貢,秦穆公終于稱霸西方。
§§§第四節 楚莊王一鳴驚人
城濮之戰不久,楚成王就被自己的兒子害死了。他的兒子商臣做了國君。商臣死了以后,他的兒子旅做了國君,就是楚莊王。
楚莊王即位后,成天飲酒作樂,不理國事。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來勸諫者,格殺勿論。于是,大臣們都不敢對楚莊王進行勸說。
有一天,楚國的大夫伍舉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對楚莊王說:“有一個謎語我始終猜不出來,特來向大王請教:楚國的南方有一只鳥,一連三年都不飛不叫,這是一只什么鳥呢?”楚莊王立即明白了伍舉的用意,就笑著說:“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鳥。這只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你等著看吧?!蔽榕e聽了非常高興,這才知道楚莊王并不是昏君。
曾侯乙編鐘
果然,不久楚莊王就解散了樂隊班子和歌女,整頓朝政,任用賢良,誅殺奸臣,擴充軍隊。楚國百姓都為楚莊王的改變歡呼叫好。
公元前608年,楚莊王親率大軍攻打陳和宋,大勝而歸。為了向周王室示威,他還在洛邑附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周天子很害怕,就派大臣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軍。楚莊王見了王孫滿就問周王室的九鼎有多重。王孫滿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楚莊王是在問周天子的力量有多大,于是就回答說:“國家的強盛,最重要的是要靠國君的品行,以德服人,而并不應該隨便打聽人家鼎的輕重?!背f王聽了,知道周王室在諸侯中還有影響,也不敢貿然進攻,就帶著部隊回去了。
過了幾年,楚國的勢力越來越大,楚莊王就決定向晉國進攻,以報城濮之戰的仇。他先是派兵攻打陳國和趙國。陳、趙兩國是晉國的保護國,楚國向這兩個國家進攻,就等于是向晉國挑戰。晉國不甘示弱,出兵迎戰。但是,晉國軍隊內部命令不統一,一支部隊企圖私自偷襲楚營,被楚兵發現,一夜之間,就被打得潰不成軍。晉軍大敗而逃。
從此,楚莊王終于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當上了霸主。
§§§第五節 孔子周游列國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他三歲時就死了父親,母親帶著他搬到曲阜住了下來,把他撫養成人。
孔子年少時就很愛禮節,讀書很用功。他非常崇拜周朝初年制禮作樂的周公旦,對古禮特別熟悉。當時讀書人推崇的六藝,即禮節、音樂、射箭、駕車、書寫、計算,他都非常精通。因此,還沒到30歲,名聲便大了起來。
當時有許多人愿意拜他為師,他索性辦了個書房,收起學生來。魯國的大夫孟僖子臨死時,囑咐他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到孔子那里去學禮。經過南宮敬叔的推薦,魯昭公讓孔子到周朝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禮樂。
孔子不仕退修詩書圖 公元前501年,魯定公派公子做了中都(今山東汶上縣)宰,第二年做了司空,又從司空做了司寇。
魯定公把準備到夾谷同齊國會盟的事告訴了孔子,孔子說:“齊國屢次犯我邊境,是想侵占我土地。這次約我們去會盟,我們要提高警惕,得有兵馬防備著,希望能把左右司馬都帶去?!?
在夾谷會議上齊景公也以禮相迎。在互贈禮品之后,舉行盛大宴會。在宴會上,齊國禮官給魯定公奏“四方之樂”。只見一隊隊武士手持戈矛劍戟,在音樂聲中蜂擁而上,殺氣騰騰,雖有左右司馬護衛,但魯定公仍嚇得面如土色??鬃右姞?,快步登上臺階,向齊國禮官高聲喊道:“兩國君主舉行友好會晤,為什么要舞戈弄劍?你還不把他們趕走!”那位禮官只好下令武士們退下。武士們不聽,他們要看齊景公的態度行事。齊景公自覺理虧,只好揮手叫他們退下,并換上“宮中之樂”,魯國取得了外交勝利。會后齊景公又決定把從魯國侵占來的汾陽(今山西陽曲西北)地方的三塊土地歸還給魯國??鬃右蜃o衛國君有功,更加得到魯定公的信任。
夾谷會議后,齊國大夫黎鈕認為孔子留在魯國對齊國不利,就勸齊景公選80名歌女送給魯定公。魯定公接受了這班歌女,天天吃喝玩樂,不管國家政事??鬃觿袼?,他躲著孔子??鬃诱J為留在魯國不可能有什么作為,就領著一批學生離開魯國到別處去推行他那以禮治國的政治主張去了。
孔子熱心政治活動。他周游列國14年,先后到過衛、曹、宋、鄭、陳、楚等國,希望有機會推行他的政治主張。可是,那個時候大國忙著爭霸的戰爭,小國都面臨被吞并的危險,整個社會正發生變革??鬃有麄鞯哪且惶谆謴椭艹跄甓Y樂制度的主張,當然沒有人接受。大家對他敬而遠之,尊敬他卻不重用他。他四處碰釘子,最后又回到魯國。從此,他專心一志在家里編書和教授學生,直到73歲死去。相傳他有門徒3000多人,比較有名的有72人。他編了好多古代文化典籍,像《詩經》、《尚書》、《春秋》等。
孔子去世后,他的門徒繼續傳授他的學說,形成了一個儒家學派。而他,就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時期的著名教育家。他從下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他長大以后,曾經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牧場牲畜的“乘舊”,這些都是很卑賤的職位,但是他仍舊做的很有成績,受到魯國權臣季氏的賞識,從此踏入七大夫階層。
孔子不仕退修詩書圖 當時,周天子的地位已經衰微,諸侯之間專事征伐,天下理崩樂壞??鬃涌吹竭@一切,定用自己的思想和力量去改變這個世道,建設一個天下統一、充滿仁愛的,用禮法維持的有序的社會。在他五十歲的時候,他做了魯國的中都宰,這使他有機會實施自己的救世主張。他任中都宰僅僅一年,就把中都治理的井井有條,四方的官吏都爭相去向他學習。魯國的國君了解到孔子的政績,也升他做了大司寇,并代行國相的職務,參與治理國政。在孔子參與治理圍政僅三個月,魯國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商人們不再哄抬物價,全國百姓各守禮法,社會秩序安定。在此期間,孔子還為魯國做了兩件大事,一足他在齊、魯兩國國君會盟的時候,運用自己智慧和口才使強大的齊國歸還了侵占魯國的領土;另外一件事就是他下令拆毀了魯國三大權臣之中的季氏和叔孫氏的城池,使魯國國君的地位得到了強化。雖然孔子參與國歧的時間很短,但是他的“救世”思想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宣稱,而且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