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距今大約170萬年前,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就已經出現了早期人類進化的痕跡。在此后的170萬年的時間里,豐富多彩的石器文明遺跡和許許多多生動有趣的神話傳說共同勾畫出夏王朝以前中國先民的文明進化進程。
§§§第一節 盤古開天地
在中國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從最早的人類產生到現在,已經有170萬年的歷史了。在最初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文字沒有產生,人們還不能如實地記錄下當時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于是,人們就利用自己的想象,編造出許許多多有趣的神話,使遠古時期的歷史世代流傳下來。其中流傳得最久、最廣泛的神話就是盤古開天地的故事。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整個宇宙混沌一片,既分不出上下左右,也認不清東西南北,形狀就像是一個渾圓的雞蛋。在宇宙的中心,居住著盤古氏,他就是人類的始祖。盤古氏在這個渾圓的東西中孕育了18000年,終于有一天,他用自己的巨斧把宇宙劈成了兩半,破殼而出。
盤古像
宇宙一經盤古劈開,就分成了兩半。一半又輕又明,一半又重又濁。輕的那部分越來越高,每天都上升一丈,漸漸地就成了高高的藍天;重的那部分一點點地下降,每天都下降一丈,時間長了,就成了廣闊的大地。又過了18000年,盤古氏長成了高大的巨人。他有時哭,有時笑。因為天地間就只有他一個人,所以天地間的氣候就都隨著盤古氏的喜怒哀樂不斷地變化。盤古氏高興時,天空就蔚藍一片,萬里無云;盤古氏生氣了,天地間就陰沉灰暗,烏云滾滾;盤古氏哭泣的時候,他的眼淚就會變成一串串的雨滴,灑落大地,匯成一道道的河流和小溪;盤古氏嘆氣了,他的嘆息就會變成一陣陣的狂風,吹得大地飛沙走石。
過了漫長的歲月以后,盤古氏終于死去了。他平躺在他所開辟的廣闊大地上,他身上隆起的地方,變成了一座座高大的山脈;他的頭發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茂密的樹木和花草;他的左眼,成為了光輝奪目的太陽;他的右眼,變成了美麗皎潔的月亮;他的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他的牙齒和骨骼經過日曬雨淋,變成了潔白的玉石和地下無窮的寶藏。就這樣,一個豐富而又美麗的世界誕生了。
§§§第二節 女媧造人補天
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只講述了天地是怎么起源的,但是那個時候只有盤古一個人,后來世界上怎么會有許許多多的人呢?女媧補天的故事回答了這個問題。
據說盤古去世以后,天地間一直是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又過了許多許多年,才出現了人類的另一個始祖——女媧。
女媧一個人生活在天地間,非常寂寞。她想,如果能有其他的人和她一起生活該有多好。于是,她就用水和了一大堆泥土,捏起泥人來。她捏好一個泥人,往地上一放,然后朝泥人吹一口氣,這個泥人就變成一個會跑會跳會說會笑的活人了。女媧高興極了,她一會兒捏個男的一會兒捏個女的,不一會兒,她的身邊就有了一大堆人。他們成群結隊的圍在女媧周圍,唐代伏羲女媧帛畫吵嚷跳躍。
女媧就這樣不停地捏呀捏呀,她覺得太累了,想歇一會兒。但和好的泥土還很多,女媧有些著急,就隨手從地上拾起一根繩子,向泥土抽去,誰知道她這一抽,那些濺起來的泥土也都變成了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活人。這些被女媧造出來的人們共同勞動,共同生活,慢慢地繁衍著子孫后代。
那時候人們都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所以能覆蓋在地上,是因為地是由四根柱子支撐著它。但是,時間長了,這四根柱子經過風吹雨淋都磨損了,快要支撐不住天了。地上出現了很多裂縫,不斷地冒出烈火來;天上也出現了不少漏洞,雨水不斷地從漏洞中傾瀉下來。
突然有一天,整個大地上不是燃起熊熊大火就是汪洋一片,許多兇猛的野獸都跑出來傷害人們,女媧看見人類的處境這樣危險非常著急。她從深山中采來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彩石,又點燃一堆堆的蘆柴火開始冶煉,她用煉好的彩石修補天上的漏洞,把天上的漏洞一個一個都修好了。但是,支撐藍天的柱子已經腐壞,快支持不住了。于是,女媧又從大海里抓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烏龜,砍下了它的四條腿,用來替換已經腐壞的柱子。后來,女媧又殺死了威脅人類生活的兇猛野獸,人們又能安安穩穩地生活了。地上的樹木和花草也重新長了出來。
女媧補天的故事雖然十分荒誕,但它反映了上古時代人類的生活狀況。據考古證明,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在那個時候,婦女是氏族公社的首領,在生產和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男子只是外出打獵,生活游動不定。神話故事把女媧說成是人類的祖先,正是母系氏族公社的反映。
§§§第三節 華夏足跡
古時候的人們雖然通過自己的想象編造出了許多有趣動人的神話,解釋了天地的起源和人類的起源等問題。但是,現代的考古學家經過科學考證,可以肯定地告訴我們,人類是由古猿經過長時間的演化,經歷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個階段以后,開始向現代人轉化的。人類在剛剛起源的時候,人類演變示意圖并沒有完全擺脫猿的特征,但是他們的雙手已經能夠進行勞動,并且開始使用石器。
在我國,根據目前的研究表明,最早的人類出現在大約170萬年前的云南元謀。那時候,元謀還是一片榛莽叢生的亞熱帶草原和森林,在這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元謀人為了生存,使用粗糙的原始石器捕獵它們。中華文明就這樣開始萌芽。
大約80至75萬年前,在今天的陜西省藍田縣公主嶺地帶,生活著一群前額低平、眉骨粗壯隆起的原始人類。他們打制的石器比較簡單,又粗又大,但仔細一看,卻發現已經有了不同類型石器分工的跡象。這就是著名的藍田人。藍田人的腦容量非常小,差不多只相當于現代人平均腦容量的一半,但是他們已經能完全直立行走,是已發現的亞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
1929年,考古學家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發現了生活在距今大約50萬年前的人類的化石。經考證,這些人的體質結構已經構成了人類的體質的基本特征。他們的身材矮小,男性平均身高1.558米左右,女性則約1.435米。與現代人比較,這些北京人面部稍短而嘴巴特別前伸,前額比現代人低平,有點向后傾斜。他們已經知道根據選取礫石或石英,打制具有不同形狀和用途的石器。他們還學會了人工取火以及保存火種,燒烤食物。北京人遺址不僅是中國北方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國境內人類遺址中材料最豐富、最系統的一個。
后來,考古學家又陸續在中國的西北、華北、東北和西南地區發現了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的遺址。這些地方的原始人類在使用的石器上、身體的結構上,都比北京人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甚至在有些人類遺址中,還發現了一些裝飾品,似乎那時的原始人已經有了愛美的觀念。可以肯定,中國人類從40-50萬年前,就開始在中國這片廣闊土地的各個地區創造著自己的文明。
§§§第四節 氏族社會
在距今大約1萬年前,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了氏族社會。在氏族社會中,人們以血緣為紐帶結成基本的社會單位,共同生產,共同生活。早期的氏族社會產生于舊石器時代晚期,叫做母系氏族社會。從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母系氏族社會開始逐漸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
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婦女是氏族中的首領,組織氏族成員進行日常生產和勞動,而男子在氏族中處于從屬地位。那時候,石器制作進步很快。人們不但開始使用了磨制石器,而且這些石器的種類逐漸增多,制作也日趨精致。人類社會的生活逐漸由野蠻走向文明。在母系氏族社會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
用火圖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由于最初在河南澠池縣的仰韶村發現而得名,距今大約5千年。在仰韶文化的遺址中,發現了許多以女性為主要地位的墓葬。這些同坑埋葬的死者,全部都是遷移而來合葬的,人數不統一,男女老少都有。其遷移合葬的程序比較復雜,大概是人死后,先將尸體進行臨時處理,等遇到母系氏族中某個地位較高的婦女死亡后,就把她的尸體直接放在葬坑的主要位置上,將與她同族的早死者的尸骨遷移過來,排在一起合葬。這突出反映了婦女在氏族中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在仰韶文化中,陶器被首次發現。這個時期的陶器多為紅色彩陶,美觀實用。人們開始種植粟,過上了定居的生活。
河姆渡文化代表長江流域的母系氏族社會。它第一次發現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得名,距今大約5000~7000年。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水平比較高,器形多樣,磨制精細,一些骨器上還雕刻有飾紋,堪稱精美的實用工藝品。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在其遺址中發現的稻谷遺存,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稻谷實物,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水稻。
仰韶文化與河姆渡文化代表了母系氏族的繁榮時期。此后,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在父系氏族社會中,英雄輩出,早期的代表就是炎黃二帝。
§§§第五節 黃帝戰蚩尤
在距今大約4千年以前,我國黃河、長江流域一帶居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其中最強大的是以黃帝和炎帝為首的兩個部落。
炎帝圖以黃帝為首的部落,居住在我國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來搬到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懷來一帶),開始發展畜牧業和農業,定居下來。而炎帝的部落則居住在我國西北方的姜水附近。
據傳說,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世代通婚,但為了部族之間的利益沖突,炎帝和黃帝之間展開了一場大戰,最后炎帝因為力量不足而告敗。
炎帝被黃帝打敗之后,便帶領他的部落向東發展。這時,炎帝碰到了一個很兇悍的敵人蚩尤。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傳說他有81個兄弟,全都長著猛獸的身體,銅頭鐵額,兇猛無比。他們還經常制造各種各樣的兵器,侵擾別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對手,被蚩尤殺得一敗涂地。炎帝沒法子,逃到涿鹿請黃帝幫助。黃帝早就想除去這個各部落的禍害,就聯合各部落人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開一場大決戰。
黃帝平時馴養了熊、羆、虎等野獸,在打仗的時候,就把這些猛獸放出來助戰(有人認為,傳說中的六種野獸實際上是以野獸命名的六個氏族)。蚩尤的軍隊雖然兇猛,但是遇到這一群兇猛野獸,也抵擋不住,紛紛敗逃。這時,蚩尤張開大口,噴吐煙霧,頓時濃霧彌天,天昏地暗,黃帝的軍隊迷失了方向。聰明的黃帝利用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了一輛“指南車”。他在車前立了一個小人,不管怎樣轉動,小人的一只手總是指向南方。黃帝的軍隊依靠著這輛“指南車”,殺出重圍,打敗了蚩尤的軍隊。
黃帝打敗了蚩尤的部落后,受到許多部落的擁護。他趁勢南下,進入了中原地區。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再次結成聯盟,并逐漸融合了黃河、長江兩河流域的各氏族部落,共同發展農業生產,定居穩定下來。各個氏族部落交錯而居,相互通婚,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在長時間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新的民族出現了,就是后來的華夏族。因此,后來的中華兒女都稱自己是“炎黃”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