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選擇工作就是選擇身份——職場Freshman必知規則(1)
- 什么樣的人企業永不放棄
- 宋成魏
- 4981字
- 2015-08-18 01:17:12
001 企業名氣就是你在職場挖到的第一桶金
做雞頭還是鳳尾?面對選擇,建議你選擇名企的五大理由
很多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人都會面臨這樣的選擇:大企業+低薪水VS小公司+相對高薪。進入大公司很可能只是一個低層職員,而去小公司可能開始就是主管職位,手下有一個或者兩個人管。
面對這種情況,對兩種選擇人們有著各自的分析,很多人會說:大企業雖然名聲大,但水太深,人才太多,你的才華往往如石沉大海,很難得到發揮;大企業機構復雜,不容易相處,并且初到崗位很難得到重視,等等。但有一個事實我們不能否認:做雞頭做得再成功,也只能是一只雞,而如果你做了鳳尾,絕對有機會某一天也成為鳳凰頭!
理由一:大企業無論在管理模式還是業務流程方面都是一棵成熟的大樹,靠上它,你能得到的絕不僅僅是薪水,更多的是全面的企業經驗!
有句話說得很好:三流企業做事,二流企業做市,一流企業做勢。
這個分流并不是好壞之分,而是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與形式,一流的企業當然是最成熟的階段,一流的名企擁有自己獨立的“勢”,擁有壓倒一切競爭對手的氣勢,并且引領行業發展的趨勢,擁有最堅實的創新隊伍。這些是名企最大的優勢。
以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大公司寶潔為例,不僅其產品暢銷全世界,其管理方法也成為業界的標桿。上世紀30年代,寶潔發展了“品牌管理”的概念,培養出一批杰出的企業管理人才,曾長期被視為美國商界的黃埔軍校——通用電氣公司的CEO伊梅爾特、3M公司的CEO麥克?納尼、eBay的CEO瑪格麗特?惠特曼和微軟的CEO巴爾默等人均出自寶潔。
理由二:大企業的企業文化更具典型性,你能夠得到最先進的培訓機會,這對你的職業發展來說是最寶貴的財富。
先進的大公司都十分重視建設公司的人才庫,甚至會早早地為一些關鍵性職位制定接班計劃,以免在最后一刻才采取行動,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例如法國液氣公司,每隔一年半就要對其“戰略職位”進行綜合考察,并會排列出6人作為接班人。而DRH公司的做法則是剛剛任命了一個人,就要考慮接替他的人選。埃索公司,在2萬名職工中確定了大約200個關鍵職位,并逐個對其作了接班安排。實踐證明,這種提前準備的做法是很有道理的,因為根據人員流動原則,領導職務每4年至5年就要更換崗位。
成為大公司的儲備人才,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你所經歷的培訓是無數小公司不可能具備的歷練,并且,在名企經歷的培訓日后幾乎會被所有的企業認可。
以IBM為例,有人稱IBM的新員工培訓是“魔鬼訓練營”,因為培訓過程非常艱辛。除行政管理類人員只有為期兩周的培訓外,IBM所有銷售、市場和服務部門的員工全部要經過三個月的“魔鬼”訓練,內容包括:了解IBM內部工作方式,了解自己的部門職能;了解IBM的產品和服務;專注于銷售和市場,以模擬實踐的形式學習IBM怎樣做生意,以及團隊工作和溝通技能、表達技巧等。這期間,十多種考試像跨欄一樣需要新員工跨越,包括:做講演,筆試產品性能,練習扮演客戶和銷售市場角色等。全部考試合格,才可成為IBM的一名新員工,有自己正式的職務和責任。
經歷了這些,無論你是否最終被名企聘用,所學習的東西都受用無窮。
理由三:名企人才的確眾多,在逼迫你提高競爭力的同時,也為你準備了優于一般公司的人脈資源。
通用公司歐洲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邁克?漢利說:“今天,企業的價值取決于它的人才。我們的優勢在于很早就明白了這一點。”邁克爾?佩奇公司經理亨利?迪蒙也認為:我們已進入人才時代。人們看到,隨著新興企業的建立,必須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
小廟容納小沙彌,大廟容納大和尚,名企的人才的確讓很多小公司難以望其項背,很多人由于這個原因而對進入名企產生恐懼,認為競爭壓力過于巨大。然而,你首先應該看到的不是壓力的負面,而應該看到那個環境為你準備的人脈資源。
人脈之所以能夠成為資源,不在于你認識多少人,而在于你認識什么人。有句職場秘訣說得很棒: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在于你認識誰(whom you know)。
對于個人來說,專業是手上拿的基本工具,而人脈則是秘密武器,如果光有專業,沒有人脈,個人競爭力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而已,很難有大的飛躍。但若加上人脈,個人競爭力將是一分耕耘,數倍收獲。想要事半功倍,必須在人身上下功夫。
理由四:名企擁有宏大的立場,能夠幫你拓展專業領域的視野,越是國際性的公司越具有高層次的效應,站在峰頂才能盡覽全貌!
大企業擁有獨立的企業文化,一部成熟的企業文化能夠讓你看到世界性的行業全貌,極大開拓你的視野,避免小家子氣,鍛煉你的思維使其有高度也有深度。
很多人對惠普公司的經營哲學十分欽佩——“你就是公司”。有人曾去美國惠普公司的一家工廠參觀,見有位工人在車間作業,熱得滿頭大汗,當問他“為什么電風扇不朝人吹而朝著機器吹”的時候,這位工人回答道:“機器要保持清潔,避免蒙上灰塵而弄壞,所以要朝機器吹。”
如此一件小事,充分顯示了大企業的大風范,以及大企業員工對企業的關懷程度。日本日立公司更是把“開拓精神”寫進公司文化標語,鼓勵全體員工共同面對行業競爭,站在整個行業的高度來發展公司的事業。
理由五:大企業運營基礎雄厚,較不容易出現倒閉的風險,更有利于你做長期的職業生涯規劃。
從市場角度來看,小企業由于資金與管理等相對不夠成熟,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明顯高于大企業,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是這個道理。很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認為小企業容易上手,自己容易被發現并重用,卻沒有看到小企業的風險,尤其是處于創業期的小公司。除了上述優勢,更大的劣勢在于你也初出茅廬,如果在最開始所接受的就不是成熟的訓練模式,將會影響到你以后的職業思維。并且小公司十分容易在堅持一段時間后發生破產,你一年的時間實際上隨著混沌的做事方式而付諸東流。
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取得必要的資源和專業人才,無論大小,這個企業領導人的愿景無疑就變成海市蜃樓。不能實現執行的設想是一個企業最悲哀的事,而小企業則十分容易面臨這樣的問題,有時候領導者發現了大的機會,但由于船小而根本沒有能力抓到大魚,只能望魚興嘆而已。跟隨小公司,慢慢就會影響到你對行業的判斷力以及信心。
如何讓企業名氣提升你初入職場的個人價值
走品牌路線的企業深諳品牌效應的功力,懂得通過打造品牌而擴大公司資源。一個強大的公司品牌能夠給公司創造巨大的價值,能夠以更靈活和高效的方式來組織企業內外部的資源和能力。提到國內外的名企,不論哪個行業,我們心中可以立即羅列出一排名稱:微軟、Google、雅虎、IBM、蘋果、聯想、惠普、索尼、松下、東芝、日立、寶潔、通用、諾基亞、摩托羅拉……世界五百強乃至中國企業五百強,
個個都有一條自己的品牌建設之路。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曾經發布過這樣一組調查數據:59%的CEO認為公司品牌會對資本市場產生40%的影響,而77%的CEO認為品牌對股價的影響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2008年,世界十大市場研究公司之一明略行也曾發布調查結果,全球百強品牌的股票組合,其總體市場表現是標準普爾500指數的5倍,這充分證明了強大的公司品牌完全能夠使公司獲得可滿足且可持續的公司價值。
公司品牌通過精心設計和有效貫徹自己的品牌識別與價值主張,能夠讓客戶認識和明確與公司發生交易和建立關系將獲得何種期望利益和心理滿足。同樣的道理,你應該學會利用你的公司的名氣來提升自己的個人價值,在你與客戶或者朋友圈交往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意識到,你所屬的公司能夠帶給交往對象什么樣的心理期待。
那么,如何讓企業的名氣和你的個人價值很好地成為一體?這是一個初入職場的人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第一,定位好自己在公司的職務,這樣也就定位好了自己關系網的起點。
角色定位這個概念不是只有高管才需要考慮的,哪怕你初入公司只是一個最底層的小職員,也應該懂得對自己進行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是這樣的概念:認清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位置的職責、認清競爭者的位置,正視自己、正視市場,不自欺欺人、狂妄自大,要以強烈的職業意識給自己的事業以及未來確定一個角色。
你應該首先明白一個前提,公司再大都只是一個基礎,也都是由每一件小事構成的,因此,絕對要管理好自己的思維,理性地面對自己的職位。假如你只是一個小小的辦公室成員,你也應該認清自己的任務內容,理順與上級之間的關系,看清自己的競爭對手都有哪些,大致處于什么水平。這是你升職最基本的前提,而如果你僅僅以進入IBM那樣的公司為驕傲,而荒廢了業務和下一步的準備,那你即將面臨的,無疑只能是挫敗。名企不是鐵飯碗,進得去的確是值得慶幸的事,但名企業同樣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人才流動也是很正常且頻繁的,你必須得把握住機會,就從你踏入名企的那一天起。
第二,樹立好資源意識,讓公司的資源在你手中活起來,讓客戶、兄弟公司認識你。
名企最大的資源就是它的合作伙伴和客戶,這些合作伙伴也都是很不凡的公司,利用你的職位去認識他們,并從長久的利益合作角度深入交往,展示你最干練的一面,這樣積攢下的資源將使你日后的職業生涯受用無窮。
新東方總裁俞敏洪曾在對全體員工的演講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資源能夠幫助你取得競爭優勢,不管你擁有什么資源,只要你在某個領域做得比別人好,你就有了競爭優勢,哪怕打掃衛生都能取得競爭優勢。如果你打掃的任何一個樓道,任何一間教室,任何一個廁所都比別人掃得干凈,你就再也不會面臨被解聘或者被開除的危險,單位會把更多的廁所,更多的樓道給你打掃,并且給你加更多的工資。所謂在某個領域比別人做得更好,并不一定是在學術領域,也并不一定在科學領域,并不一定要獲得諾貝爾獎,人們才離不開你。一個人做事情做到最高境界就是你在任何位置上別人都離不開你。不管你是打掃衛生的,當秘書的,當助理的,還是當老師的,都可能會成為非常重要的人物。再反過來想一想,如果你的離開對周圍的人,對所在的機構和企業都無足輕重的話,實際上你已經把自己變得微不足道了。
不要讓自己成為大公司里微不足道的人,你可以暫時是小人物,卻不要永遠做一個小人物。為此,你必須從開始就懂得積累資源,把你的職責百分之二百地完成,那樣你離升職才會很近。
第三,切勿讓公司的名氣成為你自負的因由,時刻保持低調的做事風格。
很多人一旦進了某知名企業,便開始在朋友面前顯得傲氣十足,當然,你的朋友可能很多都還在小公司混飯吃,名片沒有你的響亮,但你必須清楚一點:他們不比你差,甚至可能比你強很多,你的驕傲只會讓你失去職業生涯中最好的支持者。
不要讓名片成為你能力的最大見證者,而要讓人感覺到你真實的能力,理智的頭腦,沉穩的風格,平等的觀念,這些都是你展示自己更好的名片。要時刻記住,你給別人的印象最終取決于你是什么樣子,而不是取決于你來自哪里。你的輕浮只能讓他人認為這個大企業聘用了一個無聊的人,而你的沉穩則會讓他人贊嘆大企業名不虛傳。這和大學與大學生是一個道理,比如一個北大畢業生在工作上表現得十分糟糕,別人就會因此覺得北大不可思議,覺得這個人配不上北大,而如果表現得非常好,人們會認為理所當然,在這樣的情況下,單位的品牌價值和你個人的品牌價值就融合在一起了。
第四,樹立起威信意識,讓你的人格魅力決定你的威信,而不是你的職務。
如果你進入這個大公司是打算長久工作,你就必須考慮如何前進,因為在大公司工作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前進的最大推動力就是威信,威信不是只有領導才需要的特殊的東西,即便你不是領導,只要你在同輩級中擁有凝聚力,領導的職務早晚非你莫屬。
人格魅力是你發展中最需要的東西,一個人長得怎樣不重要,學歷資歷閱歷有多深多豐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人言語間散放出來的某些東西,在讓別人感覺到你存在的同時,又可以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從主觀到直觀所散發出來的一種魅力。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必定是受歡迎的人,也一定是懂得體諒別人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深深地明白在他看重自己付出與得到的同時,還有一群人因他的成長或者某個契機點,在為他而竭盡全力地工作。
有句話說得很好:成功是一種生活方式,優秀則是一種品質。保持優秀,你就得到了最大的成功。上司最青睞與賞識的絕對不是單打獨斗的高手,而是能夠將各種各樣的人團結在自己周圍的那個具有凝聚力的人。如果你想做到將公司的名氣和自己的價值融合為一體,你就必須具有與公司文化相符合的人格魅力,大氣才會有霸氣,牢記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