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務事應當是家長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讓孩子協助做家務事,可發展身體和心理上的技能,包括訓練他的觀察力、理解力、應變能力及體能。孩子每學會一項新的任務,他的能力和自信心便會向前邁進一步,孩子也會有參與感、成就感和榮譽感,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家庭有份責任心和歸屬感,協助他獨立自主。
以往的觀念認為做家務事是女人的事,尤其是母親的事,造成兩性之間的對立與沖突,扭曲了兩性關系的本來面貌。現在一些父母親則以為只要孩子全心全力用功讀書,不必分擔家務。幼小孩子的幫忙,又令父母感到礙手礙腳、越幫越忙。其實學做家務事對孩子的成長發育而言,是一種很有價值的經驗。父母要求孩子分擔家務事除了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之外,也可減輕自己的負擔。
現在的孩子雖然幾乎都是獨生子女,但是讓他們幫助大人做家務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他們會從中受益匪淺。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最好是做那些需要動手指的細活,比如摘豆角、扒蔥;或者需要手眼協調的事情,比如挑豆子等等,這樣,孩子的動手能力、手眼協調能力都會得到鍛煉。讓孩子幫忙摘種花草則除了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外,還會讓孩子學到很多生物知識,并培養孩子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總之,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家務除了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還能使其通過動手刺激其大腦,對其頭腦的發育有好處。
不過,在教孩子做家務時,家長要有耐心且不厭其煩。雖然孩子的熱心參與,可能往往是越幫越忙,如:洗菜、洗水果,濺得到處都是水,家長必須容忍這些混亂,并將每件事分解成小步驟來教孩子。此外,不要叫孩子做那些他能力不及的家事,如:叫一個3歲的孩子收拾自己凌亂的房間,會使他茫茫然,不知從何做起。要培養孩子這種能力,家長要陪著他,一面指導、一面監督,上了軌道后,才可以漸漸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小孩子也不例外,家長要經常請孩子幫忙拿些小東西過來。比如,對孩子說:“媽媽今天給你買了本圖書,媽媽不記得放哪里了,幫媽媽找一找好不好?”這時候,孩子會非常樂意的點點頭扭著小屁股滿世界地找圖書,當然,家長會在一邊指引孩子。當他找到后,家長應對孩子進行表揚。“真是媽媽的好寶寶”,除此之外,在吃水果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從果籃里拿,玩完的玩具讓孩子自己收拾,在此之后,家長要說的就是“你真棒!真是個好寶寶!”
當然,做家務事時也需要一些引導技巧及原則。
1.把握時機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看見家長掃地、擦桌子、拖地板,也會依樣畫葫蘆。把握時機訓練孩子做簡單的家務事,耐心的告訴他正確的方法,并陪著他一起做完。
2.視年齡交托家務事哪些家務事可以交由孩子幫忙,得視年齡而定。孩子3歲前,可以叫他收拾玩具,奠定日后他做家事的基礎。三四歲左右,可以做簡單家事,如開飯前,幫忙排椅子、分筷子,而后可以教他幫忙擦桌子。和孩子一起疊剛收進來的干凈衣服,他一定會很高興,因為這些事對孩子而言,都是有趣的游戲。交代孩子家事時,對較小的孩子,父母應小心不要讓他碰觸刀鋒銳利的水果刀或菜刀;當燃氣爐上正燉著一鍋熱騰騰的湯,或正在用大火炒菜時,不要讓孩子靠近爐邊;當菜刀等鋒利工具不用時,應該養成隨手收到柜子的好習慣;不要讓孩子一下做太多的事情,孩子還小,沒有耐心也沒有能力同時把幾件事情都處理得很好。
3.視能力定目標家長經常要求孩子分擔家務事,有時反而會造成親子間的沖突,其原因多半來自于不當的要求或過高的期望。因此,視孩子的能力設定適當的目標,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更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4.陪孩子一起做如果孩子對書籍有興趣,此時,可以拜托他幫忙收拾書房,或指導他將書分類放好,這些工作比要求他去掃地來得有效多了。此外,可以陪孩子一邊工作、一邊聊天,甚至交換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工作情趣。
5.肯定他的努力孩子參與家務事可以讓他感到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以身為家里一分子為責任與義務,增強對家庭的歸屬感,家長要讓孩子有參與家事的機會,并多給予鼓勵、贊美,使孩子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及自信心,且肯定自己的能力,并從做家事中培養責任感及積極的人格。
在孩子幫忙的過程中,還有不少好處:
(1)利用做家務事機會教育孩子。
站在媽媽身旁看媽媽做家務事,孩子特別愛問:“為什么我要吃這種菜?”“那種菜是怎么長出來的?”也可以讓孩子注意看蝦煮熟前和煮熟后的變化、什么菜可以讓寶寶長得健壯、什么菜會讓他眼睛清澈明亮,利用一起做家事的時間,與孩子分享生活經驗。
(2)增進親子感情。
孩子與家長一起做家務事,不僅可以培養其參與感及成就感,從合力完成家務事的過程中,將有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增進親子感情,孩子也會從中體會、了解家長的辛勞。此外,利用這段時間,聽孩子訴說一些快樂或不如意的事情,也可增進你對他的了解。
(3)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家庭責任感,并且在共同勞動的過程中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
(4)可以促使孩子多運動,避免因為孩子經常坐在沙發前看電視而產生肥胖癥。
(5)可以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與動手能力。
(6)可以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時候,下面幾點一定要注意:
(1)如果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一定不能當面重做,否則容易挫傷孩子的勞動積極性與自尊心;
(2)不可以將勞動作為懲罰;
(3)孩子做了家務以后,一定要加以稱贊,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于自己勞動的欣賞。親一下或者一個擁抱,一句簡單的“寶貝做得真好”,都會成為孩子繼續勞動的動力。當然物質獎勵也是要的。
(4)要注意安全。一定要讓孩子在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中體會勞動所帶來的快樂。
小孩子可以做的家務勞動有不少。比如把地上的玩具收拾到箱子里,掃地,擺餐具(這可要注意安全啊,碟子摔了事小,可別傷著孩子),洗碗,鋪床,收拾自己的房間,擦洗汽車等,安排適合孩子年齡的活動。
一開始,孩子可能不愿意參與家庭勞動。玩具多好玩兒啊,還可以看電視呢。所以父母也要想法讓孩子對勞動產生興趣。可以采取的辦法很多,下面簡單列舉幾種:
①可以找一些小工具,比如小桶啊,小鏟子、小簸箕、小笤帚什么的。
②給孩子一頂帽子或者一件特別的衣服,稱孩子是“媽媽的家務助理”什么的,把家務當成游戲。
③可以用一些圖表來記錄(這個可以讓孩子自己干的!)勞動成果、次數等,比如每次勞動結束以后,加一顆星,或者一朵小花兒,積累到一個預定的量以后,父母要進行獎勵,比如父母要陪孩子去公園啊,或者買個新玩具。
還有就是前面曾經提到過的口頭稱贊,當孩子主動要求幫忙時,父母的回應應該是:“你要幫我嗎?那謝謝了。”先肯定和認同孩子的一片熱心,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能幫忙,提升他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如果孩子能單獨去做,父母盡管由他去做,不要放過培養孩子自己完成任務的機會,既可訓練他的活動能力,又可培養獨立的思考能力,孩子工作完后,獲得了滿足感,將來會變得更加主動、積極、勤奮,有助個性的發展。
讓孩子幫忙做家務事,正是提供他參與親子分工合作的機會,讓孩子在你身邊當幫手,不僅可以讓他學會獨立自主,同時也能讓親子間一起享受工作的樂趣。別忘了,孩子可以從工作中得到成就的滿足及對自我的信心。所以,不要從小就把孩子趕出家務事外,如此一來,你和孩子都將失掉許多值得學習及享受樂趣的機會!所以,要記得常對孩子說:“孩子,你能幫幫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