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來到這個世界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基于這一點,很多時候孩子總是壓制不住自己內心的好奇,很想嘗試做很多不同的事,然而,當孩子準備大干一番時,往往聽到的是家長呵斥的聲音:“不行,你不能那樣做!”“住手!”“停下來……”所以,多半孩子的探索能力會被扼殺在搖籃里,大人們總是以過來人的姿態出現在孩子面前,盡管有些事孩子不該去做,可父母并沒有讓孩子真正了解為什么不該做。
當孩子在嘗試做某件事時,盡管做得差強人意,可父母不應該馬上否決孩子的努力,應該在旁邊加以引導,安靜地看下去,讓孩子繼續探索,發現自己的不足與失誤,并主動要求改正,這樣才能達到引導孩子成長,培養孩子實踐能力的目的。
很多時候,孩子還沒開口要做某事,父母就早早地禁止了。給孩子帶來的就只有失望和沮喪。很多家長不了解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的好處,有些做法雖然你告訴過他那是錯的,可他不一定完全接受,只有當他自己去查找問題所在之處時,他才會心服口服,并不再會做同樣的錯事。
孩子做的很多事可能看起來很幼稚,但是不要對他大聲責備,更不要對孩子們失望,他們只是單純不懂事。他們的幼稚行為,只是好奇新穎,或者對你的不滿。換一種態度去對待他們。不讓孩子失望,就是在保護他們的希望、夢想和實現夢想所付出的努力。用朋友的方式交流,而不是長輩,師長。
其實當孩子向你提出請求之前他一定觀察了好長時間,當他對一件事物好奇或充滿信心的時候,他會向父母提出介入的請求。我們不要馬上拒絕孩子的請求。應該考慮一下這件事在你的協助下孩子是否可以完成。
盡管很多技巧看似容易,但實際上沒一樣簡單,需要我們下決心,用各種方式和孩子交流來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永遠不要讓孩子失望!教育子女的目的在于,希望子女能夠按照父母的指導去做正確的事以及正確地做事。而孩子接受父母教育指導的前提是什么?是子女對父母的絕對信任,在心里完全相信父母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的。而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父母沒有因為不守承諾而讓孩子有過失望,否則孩子一定會認為父母的話也不一定要全信。如果孩子開始去分析,父母哪句話是真的,哪句話是假的,就說明父母的言傳身教有問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失敗的。因此,不要讓孩子失望,不要因為失望而失信于子女。
在孩子的眼中,信守承諾、不曾讓他失望的父母是具有權威的,他當然會把父母的話當成真理一樣去學習、理解和實踐。作為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合理提出希望,切勿好高騖遠
新學期,家長往往會給孩子提出一些新希望,特別是一些學業方面有一定困難的孩子。如果家長對孩子在學業或表現方面的要求標準過高,孩子達不到,屢遭失敗,會產生持續失敗的挫折感,積累“我不行”的消極情感體驗,它不僅使孩子得不到積極自信形成所必需的成功體會,反而時常經歷失敗,使孩子由經常的自我懷疑而走向自卑,從而進一步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成為真正的“差生”。
2.尊重孩子個性,切勿相互攀比
孩子之間存在很大的個性差異,家長不可能把每個孩子都教育成標準化的所謂“優質產品”。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將孩子塑造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對個人,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得最好,實現自我價值。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把孩子看做平等的個體,尊重他,和他談心,請他做事,在這種環境中,智力再差的孩子,也會產生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責任感,也會充滿實現自我的自信。而不是和別的孩子攀比,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不要有這樣的話語:“你看看,隔壁的小王又得了100分,你才得了89分。”89分也是孩子努力的結果啊!如果他真的不努力,應該會得“鴨蛋”。
3.目標具體可行,切勿空洞泛指
一個積極上進的孩子會為自己制定目標,家長將脫離孩子實際的高目標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會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負擔。家長應該多制定近期目標:把大目標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分解成一些直觀、具體、易于達到的小目標,這樣才能讓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由于這樣的目標經過努力后確實能達到,所以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在管理孩子學習上,要分解大事、抓緊小事;弱化“大”目標、強化“小”措施——具體表現為:減少對“宏偉規劃”的描繪,減弱對名次的要求、加強對丟分的控制。有目標,還必須有實現目標的具體計劃、有完成計劃的具體措施。只有認真成事,最后才能事成。如孩子的數學成績不理想,家長就不能簡單提出,這學期你的數學成績必須達到95分以上,目標太大。而應該具體分析孩子在數學的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如果點數有問題,就督促孩子練習點數,認數不會,就引導孩子辨別不同的數字。
4.善于寬容孩子,切勿以偏概全
孩子是受教育者,他們和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一樣,是在不斷改正錯誤中進步成長的。當家長給孩子提出希望以后,孩子會不自覺地犯一些以前出現過的錯誤或產生新的錯誤。這時并不是孩子“老毛病又犯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既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把犯錯誤的孩子“一棍子打死”。這樣會前功盡棄,也就是有很多家長總感覺到的,孩子開學頭幾周表現還可以,到了半學期以后,又回到原來的軌道上的原因。孩子犯錯誤一般是不自覺,或對錯誤的后果認識不夠造成的。家長如果懂得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誤是難免的,當孩子犯了錯誤時,能從心底里諒解,這種諒解具有一定的感化作用。一些科學教子成功的家庭都會發現:孩子有過失的時候,常常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時機,有些教子技高一籌的家長,他們的教子秘訣是寬容孩子的過失。必要的時候,甚至為孩子的錯誤和過失保密,以免其自尊心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有過失的孩子會像枯死的小苗兒又復蘇過來,吸取教訓,加倍努力,進步很快。家長們切記——寬容有時比懲罰更有力量。
讓孩子做一件家長看起來不太合理的事時,不要馬上否定他,更不要責備他的“無知”,這對孩子的傷害會遠遠超過家長的想象。一位教育心理學家說:“在父母的責備與數落中成長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無能、很無望,認為自己反正怎樣做都不會得到父母的認可,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做事的激情和愿望,這是很危險的。因此,激勵孩子的真正意義就在于父母對孩子的寬容,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和造就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孩子的發展是終生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要求上進的心態,比要求他得到好的學習成績更重要。如果父母鼓勵孩子始終以這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學習與生活,那么孩子所取得的成就將是不可估量的。”
愿天下父母愛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他可以讓你感到驕傲的成績或什么出色的表現;愿天下的家長努力做一個別讓孩子感到失望的父母,而不是常常對自己的孩子感到失望的父母!
孩子的心是天真、無邪的,但也是可敬的。但愿每個父母都能像孩子一樣堅守自己的原則,做好孩子的榜樣,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千萬別讓孩子一開始動手做事就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