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最直接的鼓勵:讓孩子把話說完

1.聽聽孩子的話

生活中,孩子會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時,由于年齡小,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說話有些詞不達意,或者孩子出于某方面的顧慮,不能直截了當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時,就需要家長耐心地讓孩子把話說完,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只有這樣,家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

為什么父母自己老是嘮叨不停,而不給孩子自由表達的機會?把孩子的嘴巴封起來,然后自己說個不停,這也未免太不公平了。

常常有這樣的情況:父母決定了一件事,孩子持有反對意見,剛說了一兩句,父母就聽不順耳了,喝令他“住口”。父母老是覺得孩子不懂事,輪不到他們說話。其實,孩子從他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哪怕孩子氣一點,也的確可以啟發父母,彌補父母的決定或認識的不足。

父母沒有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孩子說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他們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很難知道孩子所思所想,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就會無所適從;孩子的說話權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與父母產生對抗情緒,以致雙方相互不信任,溝通困難。一份調查顯示:70%~80%的兒童心理衛生問題和家庭有關,特別是與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和交流溝通方式不當有關。

有時孩子犯了一個小錯,父母憑著自己了解的情況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評價,而孩子據理力爭地申辯。這時做父母的氣上加氣,心想:“你犯了錯還狡辯?”于是,對孩子一聲斷喝:“不用解釋了!”你能想象到孩子這個時候有多委屈嗎?哪怕事后你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對他的傷害仍然已經造成。法庭審問犯罪嫌疑人還給其申訴的機會呢,怎么做父母的就不能容忍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辯解?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一位年輕的母親和她4歲的兒子陪著她的父親一道去春游。兒子口渴了,媽媽從背包里拿出兩個蘋果,要兒子給外公一個。沒想到兒子將蘋果拿到手后,在上面分別咬了一口。見到孩子這樣,母親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擔心父親怪罪自己平時沒將孩子管教好。

“媽媽!”兒子有話要說,看見媽媽狠狠地瞪著自己,于是將要說的話咽到肚子里去了。外公知道孩子這樣做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便緊緊抓住孩子的手,笑容滿面地問道:“乖孫子,告訴外公,你為什么將兩個蘋果都要咬上一口?”

孩子兩只黑葡萄般的眼睛忽閃忽閃著,滿臉童真:“因為……因為我想把最甜的一個給外公?!蓖夤Φ酶鼩g了。母親的眼里隱隱閃爍著淚花,既為有這樣懂事的兒子而自豪,又為自己剛才的行為感到羞愧。

讓孩子把話說完,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你會發現孩子是多么的可愛。讓人把話講完,實質上就是一個調查過程。只有讓人把話講完,才有可能了解到那些閃耀著人性光芒的最為美麗的真相,同時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細致、嚴謹、豁達、大度的人生風采。

父母不讓孩子把話說完,往往是出于這樣幾種心理:

(1)孩子的話說到自己的痛處,讓自己覺得沒面子。

所謂童言無忌,孩子總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沒什么忌諱。父母不妨抱著輕松的心態聽聽孩子怎么說,或許自己也能受到啟發。

(2)總認為自己是對的。

這樣的父母屬于頑固型,不聽孩子辯解,老認為孩子是在找借口。長期如此,孩子就會慢慢習慣沉默,哪怕是面對冤屈,也緘默不語。一個不會據理力爭的孩子,很難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

(3)覺得小孩子不懂事,沒有耐心聽孩子說。

其實,孩子的思維比大人簡單得多,往往能從復雜的事情中看到本質的東西。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孩子也有話語權,他想說話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他機會表達。老是被“住口”二字打斷話頭的孩子,慢慢就變得沉默了,他也就懶得跟父母說話交流了。這是因為父母的“禁令”讓他覺得自己的意見根本不受重視,說了也是白說。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便會逐漸降低,這對于他的成長和人生都是非常不利的。

而老是聽到“你不用解釋”的孩子,會漸漸習慣了放棄為自己辯解的權利,會背著很多的冤屈,一個人默默承受,而這樣的重負很可能讓他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所以,你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也就是在避免上面提到的種種不良后果。其實,聽孩子把話說完,又能浪費你多少時間?而你又多了一個了解孩子的機會。你可以根據孩子說的話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你可以糾正;他看法片面的時候,你予以補充。這樣,孩子的判斷能力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讓孩子把話說完

當然,除了在他想說話的時候,讓他盡情地說,還要在他沉默的時候鼓勵他說,因為有的孩子根本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意識或者膽量。鼓勵孩子說出心里的想法、不滿或者委屈,會讓他變得善于思考,也會使他的自主意識和表達能力得以增強。

要耐心當好孩子的聽眾。聽和說總是聯系在一起的,有耐心的聽眾才會有健談的孩子。無論孩子講什么,家長都要表現出認真聆聽的樣子,讓他感覺到家長很喜歡聽他說話,這樣才能激發孩子表達的欲望。

我們在向別人傾訴心聲的時候,在訴說委屈的時候,不是也不愿意讓別人打斷自己的話嗎?不是更不愿不等我們說完,人家就批評指責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話也適用于自己的孩子。

孩子情緒偏激的時候,你更要耐心聽完他想說的所有的話。你覺得當時難以說服他,不妨先努力找出他的話中有道理的部分,并給予肯定。對沒道理的話,你可以說:“讓媽媽再想想?!钡鹊胶⒆忧榫w穩定了,說不定他就會認識到自己錯了;沒認識到,你再怎么談自己的看法也沒用。這樣做孩子會從心里更愛你。

父母若能打開孩子心靈的鎖,那么,孩子最愿為之敞開心靈之門的第一人,肯定仍然是父母。

在孩子漫無邊際的講述中,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在孩子的辯解中,父母可以了解事情的真正原因,便于說服教育。所以,和孩子交談時,父母千萬不要只顧自己說話。

很多父母覺得和孩子溝通困難,不能理解孩子為什么與朋友聊天時興高采烈,說起話來滔滔不絕,而跟父母說話,問一句答一句,問多了還不耐煩。為什么會這樣呢?

只要稍稍留意便會發現,孩子跟朋友說話,對方常能耐心聽他把話說完,還會贊同他的意見;而父母卻總在聽孩子說第一句話時便急不可待地訓斥孩子,甚至找出更多的例子來證明孩子不對,根本沒讓孩子把話說完。

所以問題的癥結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不肯給孩子傾訴的機會。給孩子一個傾訴的機會,等于拿到了開啟孩子心靈之門的金鑰匙。

父母不讓孩子把話說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表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孩子產生自卑情緒。孩子對著父母訴說內心的感受,是提高表達能力,增強社會交往能力的極好機會。將孩子的這一機會剝奪,孩子的表達能力得不到提高,在社會交往中就會出現表達困難,進而產生自卑情緒。而一個缺乏自信的人,很難談得上心理健康,更難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有獨立的人格尊嚴,他們有表達內心感受、闡述自己看法的自由。父母應耐心地讓孩子把話說完,孩子說得有理,應該贊賞,孩子說得不合理,可以進一步交換意見,直至解開孩子心中的疙瘩為止。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阁县| 新河县| 伊金霍洛旗| 六盘水市| 丰都县| 虞城县| 会理县| 乐都县| 肃南| 肇庆市| 东山县| 新余市| 蒙城县| 宁安市| 新平| 扶沟县| 锡林郭勒盟| 碌曲县| 云和县| 元朗区| 敦化市| 阆中市| 嘉义县| 鸡东县| 寿宁县| 剑阁县| 丰宁| 扎赉特旗| 无棣县| 蒲江县| 玉树县| 财经| 孝义市| 徐州市| 宁远县| 江川县| 鄯善县| 镇宁| 遵义市| 垫江县| 盈江县|